意见领袖|潘向东(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上证综指与经济的高速增长表现出明显的非协调性
资本市场作为经济的晴雨表,体现在多个层面,由于上证综指权重主要集中于市值较大的上市公司,好处是上证综指较为稳定,波动小于创业板和深成指,但是缺点是不能完全反应所有公司的变化,往往出现赚了指数不赚钱的背离现象,因此,一是建议投资者多关注几类指数,除了上证综指外,也关注中证500、创业板指数等综合来看资本市场的表现。其次对于上证综指的编制,可以结合上市公司的一些财务数据,例如现金流、分红和营收等,来决定上市公司在上证综指中的权重,采取市值的办法对于一些小市值公司并不是非常合理。
ink="">目前经济总量实现快速增长,中国A股市场市值也达到了57.8万亿元,占经济总量的将近60%,无论是A股市值还是经济总量占比均出现显著增长,对于上证综指长期徘徊的问题,主要跟中国上市公司结构有关系,上证综指的成分股大多数是权重股,成长股比例较低,因此需要构建与经济发展相匹配的指数。
关于上证综指和中国经济增长率的匹配问题,其实早就通过实证结果得出过结论:经济增长与流通市值存在长期协同的增长态势,因此我们会发现A股市场资本回报率相当可观,与此同时,上证综指与经济的高速增长表现出明显的非协调性,而且上证综指的波动要远大于经济增长的波动,例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2015年股灾,上证指数均创出新高之后出现大幅度回调,因此选取的时间段不同,我们会发现上证综指和中国经济增长并不完全匹配,例如选取2005年至2008年危机前,上证综指出现了爆炸性增长,此外,上证指数计算过程中将大量的非流通股份包含在内,也影响了上证指数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度。
上证综指编制的最大问题在于上市公司结构本身
中国退市制度还待完善,一些上市公司不能及时退市,影响了指数质量。垃圾股波动比较大,流动性差,还容易受操纵,指数编制应该剔除垃圾股。不过,这只是表面行为,重要的是,完善退市制度,加强执法力度,只有从根本上提高了上市公司质量,才能提高股市指数质量。
上证综指编制的最大问题在于上市公司结构本身。一方面,上市公司和中国经济脱钩,中国新经济不断成长,而一些新经济企业选择海外上市,没在国内上市,就无法纳入指数,这也导致了指数中金融股、周期股比重偏大。另一方面,中国退市制度还待完善,一些上市公司不能及时退市,影响了指数质量。因此,B股并不是股市指数的重要影响因素,是否剔除影响不大。
虽然上证综指具有诸多不足,但仍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指数,而且已深入民心,具有重大影响力。目前重要的是完善上证综指的编制方法,而不是代替它。另外,中国还存在诸多其他成份指数,这些指数在资本市场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和上证综指互补,构成了中国完整的股市指数体系。综指和成份指数各有千秋。纳入成份指数的股票选择标准比较高,长期存活的概率比较大,避免了指数结构的变化,使指数具有连续性、可比性。但成份股的选择容易被操纵,而且有时成份股变更不及时,不能有效反应股市的情况。另外,欧美股市兴起比较早,当时选择成份指数是囿于计算能力,中国股市开市时间比较晚,计算机已普及,不存在计算困难,因此,中国是上证综指作为代表性指数,而国际上代表性指数基本上都是成份指数。
境外代表性指数一直处于调整中,整体上体现了指数的代表性、连续性。境外代表指数基本上以成份指数为主,纳入指数的股票选择标准比较高,长期存活的概率比较大,避免了指数结构的变化,使指数具有连续性、可比性。境外代表性指数往往以流通股份为权重进行加权,如果以总股本为权重,容易导致指数和市场偏离,以及指数被操纵。境外代表性指数调整还注意指数的连续性,避免指数的大幅波动,进而防止以股指为参考的资产价格大幅波动。
上证综指的编制可以修改为流动市值而非总股本
面对目前的沪指编制进行调整,一方面来自舆论的不理解,因此需要加强与舆论的沟通,尤其是做好指数构建方面的普及;另一方面与指数挂钩的ETF产品以及衍生品均面临较大幅度的调整,也需要跟市场做好沟通,以克服上述的困难。
上证综指的编制,还可以参考海外经验,在经济增长与流通市值存在长期协同的增长态势下,可以修改为流动市值而非总股本,同时建议结合上市公司的一些财务数据,例如现金流、分红和营收等,来决定上市公司在上证综指中的权重,采取市值的办法对于一些小市值公司并不是非常合理,因此指数编写要降低对市值的依赖,改善权重的合理性,尤其是降低大市值股在的权重。
(本文作者介绍:新时代证券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中国财政学会第九届理事会常务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