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由投中信息、投中网主办的“第14届中国投资年会年度峰会”演讲中,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表示,由于政策调控,短期内房价不会出现暴涨。在疫情之后和外部环境压力之下,中国经济将回到平稳增长的趋势性轨道上。
对于复杂宏观经济环境下的创投领域,连平表示,在国内外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创投或将面临着更大的风险;但“危”和“机”往往并存,目前的机遇也是前所未有的,未来5-10年是中国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连平认为,未来产业投资有五大板块值得关注:高科技板块、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经济、中高端消费品行业和医疗健康行业。
1、房价会暴涨吗?
5月以来,房地产行业复苏的形势越来越明显:“五一”期间,商品住房销售形势喜人,一线城市房产成交同比上涨50%以上,
一线城市房价有所松动,截止5月中下旬,深圳新房单价环比上升1.9%,摆脱了自2019年10月开始的下行通道;而二手房价格大部分重点城市环比都有所回升。各地土地拍卖活跃,土地成交价款同比上升6.9%,这是自2018年12月以来首次正增长。
城市二手房出售挂牌价指数
而目前的货币宽松政策和低利率也将推动更多资金进入房地产:今年3月以来社融增速迅速攀升,从10.7%逐步跃升至3月的11.5%、4月的12%和5月的12.5%。
具体到房地产行业,在居民端,按揭贷款放款节奏明显加快,居民部门按揭贷款利率小幅下降。在房企端,发债继续提速,截止5月下旬,房企内地信用债累计发行3169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9.1%。
经济复苏来临、市场热钱多,这会导致房价再次暴涨吗?
连平认为不太可能。
连平对投中网表示,未来房地产市场确实是复苏,利率下降、准备金率下调,有助于房地产市场复苏,但房价会不会暴涨取决于政策。此前政策要求严格,政府高度重视房价上涨,因此这轮房地产周期可能不会再度出现房价暴涨。
房价不会暴涨的依据有三大政策背景:
一是去杠杆,2017年的去杠杆直到目前还存在。目前与房地产相关的居民杠杆虽然绝对值不是很高,但增长很快,这将对消费行为造成压力,因此未来资本大规模流入房地产的可能性不大。
二是,房住不炒是始终会坚持的中长期政策,所以在房价较快上涨时,政府将采取各种措施进行调控。
三是土地制度改革。过去土地价格太高是导致房价居高不下的主要因素,背后原因是土地供应不足和土地定价太高,而土地供应受限于大城市控制规模的理念。而现在政策已有松动,供地政策方向发生变化,土地的供给将根据当地人口流入情况、需求情况而定。
在连平看来,三大政策并行之下,下半年到明年,一部分城市会出现房价上涨的压力,但可能不会出现大幅度上涨。
2、从“科技立国”到“科技领先”
科技引领着新一轮经济周期,近年来,国家把科技放在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上。
在政策方面,按照《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和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的要求,我国要面向2030年部署一批与国家战略长远发展和人民生活紧密相关的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工程。
在行动上,从国家集成电路基金(大基金)到去年推出的科创板,再到近期中芯国际科创板上市和大基金增资、紫光展锐获大基金入股,都体现出国家对科技产业的扶持。
但连平认为,这样的政策还不够,科技产业的战略角色应该由“科技立国”走向“科技领先”。
连平认为,“科技立国”和“科技领先”的区别在于,科技立国是国家建立在科技快速发展的基础上,但是科技领先要走在全球的前列,比如5G技术,将带领军事和金融方面的发展。
要做到科技领先,连平表示,需要国家的顶层设计、财政支持和一体化的战略性制度安排,比如科研经费的税收支持、吸引海外科研人员回国等。
“现在的组织形式和体制设计还不足以支撑上述目标,要采用最有效的体制设计,钱投下去要有效果、并拉动更多资金”,连平表示。
具体到行业层面,连平认为,目前有五大板块非常值得关注:高科技板块、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经济、中高端消费品行业和医疗健康行业,未来数据资源是所有资源中最重要的。
3、看好中国,内需主导
近期,虽然疫情已经初步得到防控,但A股、商品行情依然波动剧烈,市场情绪依然较为悲观。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波动,连平认为,中国经济目前比较复杂,外部环境压力大,导致形势不明朗,不确定性大,使得市场上投资者心理预期压力大,这是今年股市最大的问题。
对于目前中国的宏观经济环境,连平认为,短期内中国处于流动性好、结构性宽松的货币政策大环境中,有助于推动中国经济从底部回升,呈V型反转的态势。从长周期的来看,中国自身没有问题,韧劲十足,但外部环境恶劣,是最大的不利因素。
因此,连平对中国未来的经济走势持谨慎乐观的观点:在疫情之后和外部环境压力之下,中国经济将回到平稳增长的趋势性轨道上。
而新一轮经济回升中,什么又是经济的支柱?还是此前的三驾马车吗?
连平认为,过去中国经济发展依靠三驾马车,但目前出口贡献降低、投资撑不起来,只能更多地依靠消费。
在连平看来,目前公布的数据说明内需在中国经济运行中占据主导地位,在GDP总量中内需占比最高,但国家还没有一整套内需主导的系统性、长久的发展规划,制度和政策层面的安排还有欠缺,需要有政策推力促使内需发挥作用。
如何通过制度变革挖掘内需?连平称,政府或许应该通过转移支出的方式支持居民消费。通过一个内需主导的系统性地长久地将中国增长的潜力挖掘出来,使中国真正能够主动的促进发展,而不是自然地由宏观经济自身运行发展来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