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中国经济正在复苏,而长三角作为全国经济“龙头”之一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各界的神经。
《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6月6日上午,第二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长三角一体化(网上)创新成果展在浙江湖州举行,继首届一体化高层论坛在安徽芜湖举行之后,今年论坛“移师”浙江湖州。江苏、浙江、安徽、上海以及国家发改委等高层官员再次齐聚一堂,共商长三角一体化进程。
值得关注的是,在今年论坛举行前夕,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长三角三省一市GDP合计达到4.98万亿元,占当期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4%。虽然三省一市GDP增速受疫情影响同比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下降幅度均低于全国水平。尤为亮眼的是,第一季度长三角地区重要城市南京经济出现逆势正增长,成为国内万亿GDP城市中疫情下唯一一个第一季度实现正增长的城市,苏州和上海则逆势吸引外资总共高达88亿美元。
“长三角一体化规划纲要实施一年来,激发了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展现出中国经济的强劲韧性和巨大潜力。如何在危机中孕育新机,于变局中开创新局,长三角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对此,安徽合肥市市长凌云也在今年论坛举行前夕分析指出。
据本报记者了解,伴随着疫情后经济复苏的展开,长三角一体化的诸多重大新基建项目开始纷纷“上马”,也在6月6日,由腾讯投资的总投资高达450亿元的长三角最大人工智能超算中心正式开工。公开信息显示,今年长三角四地共规划的在建以及新开工新基建项目高达7.81万亿。
585项成果发布落地
如果说首届长三角一体化高层发展论坛确定了三省一市未来的发展规划的话,那么今年的论坛则已经聚焦成果落地和转化应用。
《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6月6日与一体化高层发展论坛同时举行的长三角一体化(网上)创新成果展开幕式上,展集中展示了长三角地区近年来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585项,其中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成果占比超过90%,参展项目获国家和省部级以上奖励占比近一半。同时通过融合技术,将创新成果展网站与一市三省的技术市场网上平台进行互联互通,并利用新媒体进行专题发布,打造开放性、不落幕的展示平台,推动先进技术应用推广。与此同时还发布了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协同创新指数,举行了长三角科技成果联合竞价拍卖活动,有60项科技成果参加了竞价拍卖。此外,今年的论坛也共计签约重大合作事项19项,分5批签约,涉及产业合作、科技创新、生态环保、交通互联等多个领域。
而从签约的项目来看,都非常注重生态环境以及科技发展。比如由浙江和安徽共同打造共建的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未来黄山将全面融入杭州都市圈,加强杭黄全域旅游合作,探索“飞地经济”合作模式,推动杭黄跨区域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
作为今年论坛的主办地浙江,浙江省委书记车俊也在论坛上致辞指出,自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上海以“龙头”带动、江苏浙江安徽协同发力,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已经牢固树立“一体化”意识和“一盘棋”思想,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推动形成了长三角地区强劲活跃发展的良好势头。面对新形势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要求新使命、新机遇新挑战,浙江将以“三个地”的政治自觉和“重要窗口”的使命担当,努力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充分发挥长三角科教资源丰富、区域创新能力强、科创产业紧密融合的优势,坚定不移探索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
而在上海,重大新基建工程项目已经“上马”。《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6月6日下午,总投资450亿元的长三角最大人工智能超算中心在上海松江区正式开工,该项目也被列入上海市首批重大新基建项目清单。据了解,该超算中心将成为长三角最大、全国前三的人工智能超算枢纽,成为助推上海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
“该中心占地236亩,拥有办公楼约5万方,将承担各种大规模AI算法计算、机器学习、图像处理、科学计算和工程计算任务,并以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存储能力为全社会提供云计算服务。”腾讯方面相关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
据该人士介绍,这一超算中心预计于2021年底陆续投产,项目建成后,将全面提升上海市和长三角在人工智能产业领域的综合实力。同时项目还将把旗下具备世界一流水平的科恩安全实验室以及其他高科技行业战略伙伴引入上海,依托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参与人工智能、大数据及云计算等产业发展,并服务于长三角。
城市群酝酿二次腾飞
事实上,腾讯投资的项目只是长三角重大新基建项目之一。本报记者查阅公开资料发现,2020年沪苏浙皖共计划实施一体化重大新基建项目达1390项,涉及基础设施、产业协同、生态治理等多方面,总投资高达7.81万亿元。其中在建项目955项,总投资5.61万亿元,新开工项目435项,总投资2.2万亿元。
6月5日,长三角一体化另外一个重大项目扬州-马鞍山城际铁路马鞍山枢纽工程也宣布开工,这一铁路也是扬州-镇江-南京-马鞍山铁路(镇江至马鞍山段)是国家发改委批复的《江苏省沿江城市群城际铁路建设规划( 2019-2025年)》中明确近期建设的8个重点项目之一,是南京都市圈城际轨道交通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联系合肥、南京都市圈的重要纽带。项目建设对于推动长三角区域合作一体化,构建合肥至上海重要辅助铁路通道,形成合肥-马鞍山-扬州方向和合肥-马鞍山-上海方向的大贯通等也具有重要意义。
而对于上海的“北翼”——长江以北的开发开放,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
“近期上海交通委、江苏交通厅、上海港集团、江苏港集团、南通地方部门等签署了通州湾新出海口开发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未来,将进一步深化上海与江苏在长江口的港航合作,依托上海全球航运中心的建设,把南通通州湾打造成长江集装箱运输新出海口,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港口群。所以未来几年,上海与南通之间的联系将更加密切,长江水运将再次苏醒。”6月9日,江苏南通交通系统一位相关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表示。
该人士表示,江苏南通近期还与上海机场还签订了南通新机场的合作共建协议,上海与南通拟按照“功能互补、资源整合”原则,规划建设南通新机场,成为上海国际航空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浦东机场、虹桥机场共同构成上海多机场体系主枢纽。
“长三角一体化将公路、铁路、机场、港口、内河通道全部打通,形成世界级的城市群、机场群、港口群,无疑将提升长三角在世界城市群中地位,而软件方面涉及到的各类高新产业的落地,可以预见,长三角下的城市群将会迎来二次腾飞。”对此,长三角一体化研究专家陈雯向本报记者分析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