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rror="this.onerror=''; this.src='https://styles.chinatimes.net.cn/images\/nopic.jpg'" />
疫情的反复叠加春节因素,让1月PMI略微下滑。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PMI数据显示,1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1.3%、52.4%和52.8%,比上月回落0.6个、3.3个和2.3个百分点。
“三项PMI指数连续两个月下降,除了季节性因素以外,还受到近期疫情局部散发的影响。”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对《华夏时报》记者指出。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表示,春节前后是我国制造业传统淡季,加之近期局部聚集性疫情对部分企业生产经营产生一定影响,制造业总体扩张势头有所放缓。
万家基金则认为,这是在制造业连续扩张至超高景气之后的正常回调,也是在疫情的干扰下,可预期的阶段性动能减弱。
不过,PMI的下滑并没有影响其表现,当前,PMI已连续11个月位于荣枯线以上,且连续7个月位于51%以上。
“历次经济复苏过程中,PMI都会经历阶段性回落,在全球疫苗接种稳步推进的大背景下,预计经济复苏的大方向未变,上半年经济环比动能不会有明显减弱。”万家基金研报显示。
产需疲弱
1月,制造业产需两端扩张力度均弱于上月。
数据显示,制造业生产指数为53.5 %,比上个月下降0.7个百分点,过去两个月累计下降1.5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为52.3%,比上个月下降1.3个百分点,过去两个月累计下降1.6个百分点,内需订单回落幅度偏大。
生产和需求两端指数都下降,表明当前经济动能出现放缓。但值得注意的是,新订单指数回落幅度大于生产指数的回落幅度,扭转了这两项指标差值连续7个月缩小的趋势,表明在经济复苏中,生产的韧性略好于需求的韧性,因此后续提振市场有效需求或将成为政策的主要重点。
一个新情况在于,国内疫情反复,扰乱了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本月以来,河北、吉林、黑龙江等地受疫情影响较为明显,企业的生产、采购、运输面临一定的困难,同时,冬季低温天气也客观的造成了生产节奏的放缓。
从高频数据来看,1月以来高炉开工率下降、全国粗钢和铁金粉产量减少,工业生产有所放缓。从行业来看,纺织、化工行业指数下降明显,有色、计算机及电子设备等行业扩张势头保持较好。
从进出口来看,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分别为50.2%、49.8%,低于上个月1.1、0.6个百分点,进出口景气度有所回落,显示圣诞节过后外需有所减弱。不过,随着疫苗逐步普及,预计海外疫情将有所好转,外需仍将为我国的出口提供一定的支撑。
产成品则出现库存上升、价格下跌的情况。1月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9.0,比上月回升0.4个百分点。产成品库存指数为49,回升2.8个百分点。产成品库存上升较多,在新订单和生产均放缓时,显示短期动能确实有所放缓。从业人员指数为48.4,比上月下降1.2个百分点,春节临近,就业有所回落。
“总体来看,制造业生产指数下降、新订单指数回落,产需两端扩张势头不同程度放缓,进出口景气度有所回落。”刘学智表示。
警惕价格上涨
值得注意的是,价格类指数处于高位,工业生产供需两端价格上涨势头较强。刘学智预计,PPI将持续回升,或将实现同比正增长。
当前,价格上涨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数据显示,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67.1%。出厂价格指数57.2%,尽管环比均有所下降,但仍处在较高的扩张区间,供需两端价格上涨势头较强。
比如,近期上游输入初级产品价格快速上涨,CRB综合指数上升到456点以上,同比涨幅在12%左右;国际原油价格明显回升,布伦特原油、OPEC一揽子原油价格达到55美元/桶左右,WTI原油价格在52美元/桶左右,同比降幅收窄。1月农副食品价格,石油加工煤炭及其他染料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行业的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高于70%。
“在国内流通领域主要生产资料中,1月初以来60%的主要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煤炭价格综合指数、柯桥纺织价格指数、南华工业品指数上升。随着供需两端价格类指数上升,预计PPI同比将很快回升到正增长。”刘学智表示。
包括价格因素,受各因素影响,不同规模企业表现也各不相同。1月财新中国制造业PMI降至51.5,为2020年7月以来最低,但仍处于荣枯线上;官方PMI中,小型企业PMI为49.4%,虽比上月回升0.6个百分点,但继续位于临界点以下,景气度仍偏弱。大、中型企业PMI分别为52.1%和51.4%,虽低于上月0.6个和1.3个百分点,但均位于景气区间,其中大型企业PMI连续8个月位于52.0%及以上,对支撑制造业稳步恢复发挥了重要作用。
刘学智表示,三大类企业采购经理指数涨跌互现,需要关注未来走势。
复苏方向未变
PMI中,非制造业PMI则受局部聚集性疫情等影响,普遍下滑。在刘学智看来,服务业PMI显著下降是影响非制造业PMI下降的主要原因。
“尽管服务业仍保持恢复态势,但景气水平有所回落。本月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分别为56.2%和49.1%,低于上月2.0个和6.3个百分点,生产性服务业仍保持较高景气水平,生活性服务业景气度则回落至收缩区间。”赵庆河表示。
当前,服务业PMI连续两个月下降且降幅较大,受局部疫情的影响较为明显,生活性服务业景气度降幅较大且回落至收缩区间。同时,受低温天气以及春节假期临近等因素影响,建筑业也进入施工淡季,商务活动指数小幅回落0.7个百分点至60.0%,并且业务活动预期也降至53.6%,认为短期内业务减少的企业比例有所上升。
在刘学智看来,未来需要持续关注疫情发展趋势及其对服务业的影响,服务业的恢复将是2021年经济复苏的关键。
“整体来看,本月PMI数据偏弱,这是在经济连续扩张至超高景气之后的正常回调,也是在疫情的干扰下,可预期的阶段性动能减弱。在全球疫苗接种稳步推进的大背景下,我们认为经济复苏的大方向未变,上半年经济环比动能不会有明显减弱。社融目前只是小幅回落,其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有限,后期关注社融回落的斜率。”万家基金研报显示。
展望后市,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认为,“就地过年”对于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将更为重要。“就地过年”有利于强化春节期间的生产能力,春节前后的工业生产活跃程度有望超出历史同期水平,一季度工业增加值将有出色表现,叠加PPI仍在快速修复,上游工业企业盈利水平或迎来大幅度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