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网络 继2020年末拟筹建长三角发展集团(以下简称“长三角集团”)和金融集团之后,中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股票代码:2772.HK,以下简称“中梁控股”)又有架构调整。 1月7日,有市场消息称,中梁控股欲筹建京津冀发展集团(以下简称“京津冀集团”),副总裁马飞兼任后者驻场COO。 对此,中梁控股方面向搜狐财经证实了这一消息,“京津冀集团尚在筹备阶段,未来仍将属于上市体系内,重点是深耕核心都市圈内的二线城市。” 中梁控股1993年成立于温州,2016年将总部迁往上海。此后仅三年时间,中梁控股跑进行业前20,实现销售额从百亿元到千亿元的跨越。2019年7月,登陆港交所。 与其他房企不同,中梁控股架构调整较为频繁。仅2020年,中梁控股3月新成立上市平台下属的控股集团,8月揭牌成立粤港澳发展集团,11月又宣布将筹建长三角集团和金融集团。 在一位资深业内人士看来,随着外部融资环境收紧、三四线城市红利逐步消失,曾经以三四线城市为主的中梁正面临着增长乏力的问题。 “中梁控股需要成立这样的下属子集团,把各自版图和权责划分得更加明确。在业务上仍然以地产为主营业务,但可结合区域实际开拓新领域,以刺激全盘业务的增长。”他说道。 拟筹建京津冀集团,副总裁马飞兼任驻场COO 虽尚在筹建中,但京津冀集团已显露初步的人事架构。 中梁控股副总裁马飞,将兼任京津冀集团驻场COO,对重大业务的模式模版及产品策略进行赋能支持;汤磊任京津冀集团执行总裁,分管相关范围内的业务拓展及开发经营。 具体到筹建细节,中梁控股将成立“京津冀集团筹建PMO办公室”,由汤磊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相关工作的推进。待京津冀集团正式成立后,再按照子集团权责,进行相应的调整。 此外,京津冀集团还将根据业务特点及商业模式等实施多层合伙人制度。 中梁控股方面回复搜狐财经称,筹建京津冀集团是客观事实,但过多细节暂还无法透露,“还是属于上市体系内,重点是深耕核心都市圈内的二线城市。” 温州起家的中梁控股,长期聚焦二三四线市场,在长三角、中西部、环渤海、海峡两岸及珠三角五大经济区23个省份及直辖市的142个城市进行业务布局。 2019年全年,中梁控股斥资764亿元,共拿地139宗。其中超80%的金额,被用于长三角和中西部地区的土地购买。同年,长三角和中西部分别为中梁控股贡献了59%和23.5%的销售业绩。 在中梁控股年报披露的其所投资的二线城市名单中,地处京津翼地区的,仅有天津一个城市。 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中梁控股在二线城市分别实现销售额537.12亿元、297.37亿元。具体到天津市,当期销售额贡献比仅为0.2%、0.4% 公开报道则显示,2017年,彼时还未上市的中梁控股曾组建京津冀事业部。 但2018年12月,在港交所首次提交IPO申请书一个月之后,中梁控股发布内部通知,整体裁撤京津冀事业部,原区域项目也全部划归其他区域。 彼时裁撤共涉及近500人被调整,还引发了近100多人进行整体诉讼维权。 巧合的是,裁撤京津冀事业部之时,也正是中梁控股蓄力辐射环渤海、中西部、海峡西岸、珠三角等非长三角经济区之际。 裁撤京津冀事业部之后,2019年初,中梁控股又马不停蹄地调整组织架构。 彼时,中梁控股将原先的12个区域集团进行收缩合并,最终调整为南方、北方、西部、山东、浙江、江苏和中部等7个区域集团。 与之相伴随的,在建立7大区域集团后之后,原先各个大区的人员编制也被进一步的收缩。 2019年末,上市仅6个月后,中梁控股将集团总部人数由近580多人精简到400多人,通过人员调整的方式,再次优化组织架构。 这一年,中梁控股不仅成功登陆资本市场,还顺利迈入千亿房企阵营,行业排名窜升至第19名成为房企20强。 增设长三角集团,三大经济圈被补齐 进入2020年,千亿之后的中梁控股并未停止其调整的脚步。 随着7大区域集团的业务不断扩大,为了让组织架构能够匹配业绩增长。2020年3月,中梁控股在上市公司体制内新成立了控股集团。 2020年8月,中梁控股粤港澳发展集团(以下简称“粤港澳集团”)揭牌成立。11月,中梁控股又在内部发布公告,宣布成立长三角集团和金融集团。 12月末,中梁控股长三角集团的人事任命结果传出。与京津冀集团定调类似,长三角集团也有中梁控股高层领导驻场。 其中,中梁控股执行董事,联席执行总裁陈红亮,兼任长三角集团执行董事及驻场COO,进行组织建设等方面工作。 中梁控股地产业务之联席总裁及执行董事李和栗,兼任长三角集团首席董事及驻场CPO,对投资、产品等业务进行把关和赋能支持。 曾为旭辉上海区域副总裁,熟悉长三角地区业务的谢志刚,被任命为执行总裁,全面负责长三角集团日常经营工作。 另有媒体报道称,控股集团成立后主要负责顶层设计和架构搭建,并不做具体的业务。 具体而言,控股集团下或将包含地产发展板块、现代服务业板块(以物业服务为主),这已是中梁控股较为成熟的业务板块。 而去年8月新揭牌的粤港澳集团,以及官宣拟筹建的长三角集团、金融集团,乃至京津冀集团,或也将纳入控股集团的组织架构中。 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告诉搜狐财经,与其他房企不同,中梁奉行“先人后事”,看重组织的力量。 “与总部集权不同,这样的组织架构在得以统筹各子集团业务的同时,也保证了子集团的独立,减少了决策的时间,也有利于区域集团规模做大。”他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中梁控股相关区域集团的筹建,还对内部资源进行了整合。 据媒体报道,今年8月揭牌成立粤港澳集团,由此前的南方区域集团更名而来。 未来,粤港澳集团在业务上仍然以地产为主营业务,但也会开拓新领域探索新产品,如结合区域实际,参与城市更新项目等,以最大效能地激发区域活力,促业绩增长。 “此前虽有划定相关的区域集团,但难免会出现打架的情况。双方各凭本事,或多或少的会介入彼此的区域,凭借手中资源和能力去做一些项目。”这位业内人士认为,在对组织框架进行调整和升级后,相关板块的划分和权责更加明确了,更有利于业务开展。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长三角集团、京津冀集团在筹建中,连同已揭牌的粤港澳集团,中梁控股在中国活跃度最高的三大经济圈的业务布局也将形成。 2020年销售额1688亿元,超额完成目标 中梁控股成立于1993年,实控人系现年49岁的温州人首富杨剑,持股比例为81.28%。2015年,中梁控股走出江浙启动全国布局战略。次年,将总部从温州迁至上海。 2016年至2019年,中梁控股分别实现销售额190亿元、649亿元、1015亿元、152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00.22%,迈入千亿房企阵营,行业排名也从第83名窜升至第19名。 上述期间,中梁控股营收由29.25亿元增至566.4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68.53%,净利润由-2.7亿元增至62.56亿元。2019年底,中梁控股登陆港交所。 2020年上半年,中梁控股营业收入237.6亿元,同比增15.6%;合约销售金额677亿元,同比增6.3%;期内净利润22.1亿元,同比增16.4%,逆势环境下仍实现增长。 刚过去的2020年,是中梁控股自2016年搬至上海开启全国化的“一五战略”收官之年。1月4日中梁控股发布的销售数据显示,2020年其销售额1688亿再创新高,并超额完成全年1600亿元的销售目标。 中梁控股方面告诉搜狐财经,2021年是其“二五战略”开局之年。“公司中长期目标为保持有质量的增长,维持在TOP20中的较高水平。同时,我们也将继续坚持‘深耕外拓提升城市能级’的投资布局策略。” 而在前述资深业内人士看来,近年来,随着三四线城市楼市由热转冷,实现千亿规模之后的中梁控股,未来或将进一步将业务布局向二线城市倾斜。 中梁控股2020年半年报则显示,2020年上半年,其开始实施“转二线强三线”的投资策略。当期土地投资中,二线城市占比高达64%,三线城市占比27%。 2019年时,三线城市为中梁控股贡献了52.6%的销售业绩,二线城市贡献了35.2%;2020年上半年,三线城市销售额贡献比已稍降至45.2%,二线城市则升至43.9%。 “应对千亿后的增长瓶颈,中梁控股要找到‘第二增长曲线’。适当的在区域内部做一些调整,也是必要的。”这位业内人士表示。
图片来源:网络 【编者按】疫情这半年,房企活的怎么样? 这或许是最困难的半年。售楼处关闭、工地停工……不少房企2-3月录得“最惨”销售额; 这或许也是分化加剧的半年。面对困难,一些房企推出了五花八门的促销策略,试图“以价换量”; 他们能否现金回笼;他们能否降低负债;他们能否完成年初制定的目标…… 我们深入“阅卷”房企中报:谁在美颜?谁在裸泳? 9月3日,中梁控股发布8月销售简报,其于8月录得合约销售金额169亿元,环比上涨42.01%;对应销售面积为137.4万平方米,销售均价12300元/平方米。 此前中梁控股披露了2020年半年度财报,上半年其实现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双增长,但毛利率和净利润仍无改善。近四年来,中梁控股的毛利率一直在20%左右,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而近期盛传的房企融资“三道红线”监管新政,对中梁控股来说将成为一大挑战。据券商研报数据,以2019年末财务指标为基准,销售排名前50位的房地产企业中,超过3条警戒线的房企共有15家,中梁控股便是其中之一。 中梁控股上半年财务数据显示,其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约为90%,仍超过“三道红线”要求的70%阈值标准。 作为一家仍对规模抱有“野心”的千亿房企,中梁控股计划2020年完成1680亿元销售额。既要完成销售目标,又要实现规模与负债的平衡,踩“红线”的中梁控股如何突围? 三年营收破“千亿”,毛利率低位徘徊 数据显示,2020年前8月中梁控股录得合约销售金额965亿元,同比上升12.34%。照此计算,截止目前其完成年度销售目标1680亿元的57.4%。 中梁控股是地产圈的“黑马”,从百亿规模跃至千亿行列,再到2019年7月上市,仅用了三年半的时间。 2016年中梁控股仅有337亿元销售规模,位列克而瑞研究中心发布的当年房企销售排行榜第40位。 2018年,中梁控股实现销售额1015亿元,由百亿规模一跃成为千亿房企,中梁仅用时三年。到2019年,中梁控股录得销售额1525亿元,跻身行业20强。 图片来源:搜狐财经 这四年间,中梁控股营业收入逐年走高。从2016年29.25亿元增加至2019年的566.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109.77%。 毛利也呈上升态势,2016年至2018年,中梁控股毛利润同比增幅超100%。 净利润方面,中梁控股自2017年才开始扭亏为盈,近三年同比增幅均超90%。 但中梁控股一直都未能解决的问题是,毛利率和净利率长期低位徘徊。 2019年,中梁控股实现23.27%毛利率和11.05%净利率,均为近四年最高水平。 但与同期50家典型上市房企28.8%毛利率和14%净利率的平均值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图片来源:搜狐财经 2020年上半年,中梁控股毛利润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了6.5%和0.1%。但是因增幅有限,报告期内中梁控股的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24.5%下降至22.6%。 “这反映了最近2-3年地价的上升及限价的政策。”对于上半年毛利率下滑,中梁控股首席财务官游思嘉如此解释道。 不过,他透露按照公司内部的预期,未来中梁控股的毛利率水平应该会稳定在22%-25%水平。 踩“三道红线”,未来净负债目标70%-80% 正如硬币的两面,中梁控股仅用3年时间就从百亿迅速踏进千亿阵营,狂飙突进背后,中梁如今也面临诸多“后遗症”。 “负债问题”是中梁控股首先需要面对的难题,而近期房企融资 “三道红线”新规,更是让这一问题变得急迫。 据报道,“房企融资新规”拟对房企按“红、橙、黄、绿”四档管理,并设置“三道红线”: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大于70%;净负债率大于100%;现金短债比小于1倍。踩中三条红线的企业将被标记为红档,以此类推。 踩线企业则需严格控制有息负债增速,而即使全部指标符合监管层要求,房企有息负债规模年增速也不能高于15%。此外,拿地销售比是否过高、经营性现金流情况两个方面也是考察的重要指标。 国盛证券以2019年末数据为基准测算,销售排名前50位的房地产企业中,超过3条警戒线的有15家,中梁控股便是其中之一。 上述测算结果显示,中梁控股2019年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为80.8%,净负债率为120.9%,当期短债比为0.70。 对于负债及融资相关问题,中梁控股执行董事、首席财务官游思嘉在8月25日举行的2020年中期业绩会上表态称,公司正在对自身的债务结构进行调整。 “中梁控股未来负债水平将长远维持70%-80%,改善债务结构,包括继续降低成本、改善对于境内非银渠道的依赖度,同时也将着力改善现金短债比。” 游思嘉表示。 净负债率曾高达1790% 中梁控股要实现降负债目标,难度不小。 半年报显示,截止2020年6月30日,中梁控股资产总值2574.14亿元,负债总额为2319.68亿元,资产负债率为90.11%,较2019年末减少0.59个百分点。 但报告期内,中梁控股净负债率为69.9%,较2019年底上升4.3个百分点。其中,有息负债总额为528.1亿元,较2019年底上升31.4%。 与此同时,中梁控股现金短债比由2019年底的1.2提升至1.5。虽然短债占有息负债比例由2019年末的53.0%下降至42.0%,但仍处于较高的比例。 图片来源:搜狐财经 贝壳研究院数据显示,按照近期网传的行业融资新规方式统计,第一项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中梁控股2020年中期数据约为90%,超过假定标准70%的阈值标准;第二项净负债率约为84%,低于100%的阈值标准;第三项当期短债比约为1.62倍,优于1倍的标准。 这意味着,哪怕以2020年中期数据为基准,中梁控股也超过了“三道红线”标准中的1条警戒线。 事实上,负债水平居高不下一直是中梁控股的“难题”。 2016年,中梁控股的净负债率曾高达1790.2%。2018年,中梁控股净负债率迅猛下降至58.1%。 但负债率大幅下降,并不是因为中梁控股债务快速下降,而是其总资产倍数增长。 数据显示,中梁控股净资产由2016年的6.55亿元增至2018年的208.72亿元,增长接近31倍。 不过到了2019年,中梁控股净负债率又攀升至65.60%,同比增长7.5个百分点。 与大起大落的净负债率不同,自2016年至今,中梁控股资产负债率虽呈下降趋势,但均高于90%。 此外,中梁控股主要以流动负债为主,流动负债占总负债比重持续超过76%,最高时达92%,债务结构不合理。 图片来源:搜狐财经 而中梁控股偿债资金来源主要依赖于外部融资。但与其他房企不同,中梁控股则是将信托、私募债、供应链金融、ABS、资管计划等融资手段运用自如。 2019年7月中梁控股在香港上市,募资净额为35亿港元。其中约31.6%的资金将用作偿还信托贷款,仅有9.8%的资金将作一般营运资金之用。 而过多依赖非银金融,导致中梁控股融资成本较高,一定程度上吞噬了中梁控股的净利润。 中梁控股2019招股书显示,2018年末,中梁共合计有109个信托或资产管理计划,未偿还本金总额占借款总额的58.0%。 同期,中梁控股利息成本为9.9%,远高于克而瑞研究统计的70家重点房企的6.07%均线。 到了2019年上半年,中梁控股平均利息成本10%,较2018年末的9.9%进一步提高。 平均利息成本高达10%的同时,中梁控股在2019年上半年的净利率却仅为9.24%,核心净利率也仅有6%。 2019年全年,中梁控股金融负债利息开支总额为21.22亿元,同比增加61.0%。同期中梁控股拥有人应占核心净利润为39.01亿元,利息开支占核心净利润的54.39%。 2020年上半年,中梁控股平均利息成本下降到8.9%,相对2019年底有0.5个百分点的改善。 而截止2020年6月30日,中梁控股已付利息为16.88亿元,较2019年同期15.67亿元上升7.72%。 中梁控股首席财务官游思嘉在业绩会上称,预期在境内流动性增强的情况下,融资成本在2020年底仍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
9月2日,据深交所披露信息,首誉光控-中梁地产购房尾款资产支持专项计划项目状态更新为已受理。 披露信息显示,上述债券类别为ABS,拟发行金额3.9亿元,发行人为上海中梁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承销商/管理人为首誉光控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张文静 发自上海 中梁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2020年春节前,“中梁物业”低调改名“中梁现代服务集团”。 几乎同时,拥有丰富的投融资并购经验的蒋牧人加盟中梁现代服务集团,担任联席总裁。 蒋牧人称自己是行业“新兵”。但从过往经历来看,他显然过谦了。蒋牧人曾在国内投行工作多年,之后进入碧桂园资产管理公司担任董事总经理,对地产全产业链有过深入研究。而在物业领域,他也不能算是一个新人。加盟中梁现代服务集团之前,蒋牧人曾任永升生活服务集团投资并购部总经理,从事物业收并购工作近5年,操盘并完成的收购物业项目总金额达20亿元以上。 过往的工作经历让蒋牧人看到了这一行业的发展空间和魅力,“用投行圈的话来讲,这是一个很Sexy的行业。” 如今,履新半年的蒋牧人,正与他所服务的中梁现代服务集团一起,加速前进。布局新业务、拉开组织、引入投资、加快收并购步伐、高管密集考察、合作相继落地……上半年,中梁现代服务集团似乎一直“马不停蹄”。 公开资料显示,中梁现代服务集团是中梁全新的业务板块集团,负责中梁现代服务方向的战略实现和业务发展。 蒋牧人称,中梁地产板块已上市,作为地产后产业链服务平台,中梁整合集团旗下物业、精装、家居、园林等所有地产后端服务业务模块资源,形成了中梁现代服务集团。其业务布局全国24个省市,140余座城市,签约400多个项目,物业签约管理面积超6000万平方米,服务超100万户家庭。 2020年以来,中梁现代服务集团动作频频。 4月,中梁现代服务集团成立梁城科创发展联盟,布局园林景观业务、房屋维保业务、建筑设计业务、资产整合业务。官方称这标志着“中梁现代服务集团开始对地产全产业链服务价值进行深度挖掘”。 5月以来,中梁现代服务集团高管频繁出访、洽谈,引入上下游产业链合作伙伴。仅5月就先后与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红星美凯龙住建集采等多方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在融资、家装、智能家居等各领域广泛布局。 物业板块,中梁现代服务集团除中梁自主开发的地产项目之外,加快了市场开拓脚步。1月,中梁现代服务集团与中杰置业、恒信房地产、上海中优地产集团、德淏置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1-8月,中梁现代服务集团先后签约华盈佳苑、凤凰和院、上沙新城、云龙华府、怡和园天悦城、诗韵康城等物业项目,完成近400万方管理面积的拓展。 而为支撑高端物业服务品牌的落地,其旗下的中铂物业公司也于5月正式成立。中铂物业被定位为“城市生活美学缔造者”,下设针对中高端住宅项目的“铂瑞生活服务”与针对园区及商办项目的“铂睿智慧服务”两大业务品牌。 其另外一个重点发力的板块是收并购。今年上半年,中梁现代服务集团专门设立了并购产业基金,引入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蒋牧人透露,“目前中梁现代服务集团的收并购不只是同行业间的收并购,还有上下游产业的整合,今年下半年会有很多项目陆续落地。” 随着地产存量时代的到来,未来行业竞争力将体现在服务能力上,后端市场的价值发掘将成为行业未来重要的盈利增长点。中梁显然瞄准了这一蓝海市场。 “我们觉得后端拥有很大的市场,希望将交房后涉及后端交付和运营的产业链都整合在一起,这样可以有更好的协同性。”蒋牧人表示,存量时代非常考验产品力和后端服务力。地产企业利润率不断下滑,集中度不断上升,消费者、业主对产品的要求会越来越高,需要的服务也会越来越全面。 不过,蒋牧人同时也指出,“我们虽然说要在后端服务方面发力,但同样重要的是反哺前端,因为前端地产业务给我们带来很多流量、空间。” 尽管物业等后端服务业务迎来新风口,但由于总体行业发展时间不长,房企旗下的物业公司对母公司的依赖会较为严重,这是整个行业当前发展绕不过的瓶颈。或许这也是中梁现代服务集团加速市场拓展步伐的原因。 今年以来,已有不少房企将旗下物管等服务业务分拆上市。随着巨头纷纷入局物业服务行业,这一赛道越来越火热。 显然,中梁也正在这一赛道上加速。 以下为与蒋牧人对话内容(精选): 记者:今年1月份,“中梁物业”改名“中梁现代服务集团”,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 蒋牧人:中梁地产板块上市后,我们的想法是,把整个地产后产业链相关的业务都整合在一个平台上,这样能形成更好的协同性。 目前,中梁现代服务集团已布局物业、精装、家居、设计、园林、材料贸易等业务,涉及地产后端服务的全产业链,我们也觉得地产后端服务领域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记者:您做投融资并购出身,为什么选择加入中梁现代服务集团? 蒋牧人:我以前在国内投行工作,在投资过程中也切入过地产相关行业,后来在碧桂园做过一段时间收并购工作,对地产行业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后来进入永升生活服务集团担任并购部总经理,专注物业收并购近5年。 我觉得这个行业非常有意思,用我们投行的话说,这是一个非常Sexy的行业,也是一个非常有发展前途的行业,我个人也一直希望加入这个行业,而中梁现代服务集团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我也很认同中梁现代服务的文化和价值观。中梁是一个很开放的平台,核心价值观是“开放、开拓、开创;共识、共担、共享”,强调“共创价值”,这是很吸引我的地方。人才战略上,中梁推行的多层级合伙人模式,能让大家真正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与公司共享价值。 加入中梁现代服务集团,让我真正跨界成为了一名物业人。虽然我是一个“新兵”,但也会一直在这个行业与各位大佬学习和交流,希望能与行业、与中梁现代服务集团一起,共同成长和进步。 记者:上半年,中梁现代服务集团似乎动作频频,你们是怎么考虑的?似乎在发力物业、家居等地产后端服务? 蒋牧人:地产行业现在到了存量时代,第一,非常考验产品力;第二,也考验后端服务力。现在地产企业利润率不断下滑,但集中度在不断上升,消费者、业主对产品力的要求会越来越高,需要的服务也会越来越全面。 我们虽然说要在这方面发力,但同样重要的还是要反哺前端,因为前端地产业务给我们带来很多流量、空间。我们的目的一个是反哺前端,另一个是为业主提供持续性的用心服务。 记者:具体来说,你们做了什么布局? 蒋牧人:我们做了很多布局和铺排。比如在传统业务和增值服务上与很多合作伙伴建立联系,在非物业板块也建立了很多团队。 物业板块,上半年加速市场开拓,到目前为止完成了超400万方的拓展。同时,也做一些顾问咨询、城市服务、智慧产城方面的业务。 我们还在收并购板块发力,专门设立了并购产业基金,包括引入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等,希望我们能一起深挖这个行业,整合行业资源。收并购不只是同行业间的收并购,还有上下游产业链整合,这些项目陆陆续续会在今年下半年落地。 记者:今年物业板块逆势上涨,市场为什么这么看好物业? 蒋牧人:这是一个必然趋势。 第一,这个行业是现金流非常好的行业,现金流可能是利润的好几倍。现金流反映利润质量,说明这一行业利润质量非常高。 第二,这是一个轻资产行业,不需要很大的资本投入,风险小。另外,它连接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是一个必须消费的行业。所以,抗周期能力特别强。 第三,国内这个行业还处在成长期,并不是一个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的行业。国内最大的物业公司去年也只有100多亿元的收入,与世界第一名相比,至少还有二三十倍的发展空间。现在国内这个行业才刚刚起步,发展空间非常大,这也是被资本市场看好的一个原因。 记者:你们的优势在哪里? 蒋牧人:我们有几个优势。 第一,服务力上的优势。中梁控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特别好的平台,我们的触角很大,能够切入全国这么多城市,深入挖掘并满足高、中、低不同层次消费者更多个性化的需求,提供更多个性化的服务。中国市场非常大,有高、中、低各个层次的人群,每个层次人群都有四五个亿的规模,只要满足一部分人群的需求,这个市场就已经足够大了。 第二,公司对科技化的要求非常高。其实早在中梁物业的时候,我们就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去铺排信息化、数据化。预计未来三年我们还将投入1.5亿元做科技数字化布局,打造智慧社区,在管理效率提升和数据挖掘上也有一定尝试。 第三,机制上的优势。中梁的机制一直强调开放合作、共创共享,各个层级的业务都是开放的。只有“开放合伙”,才能“开创平台”,这是我们机制上的一个巨大优势。 具体来说,比如推行多层级合伙人机制,目前每个公司管理团队的持股比例都超过了20%。 我们也在积极引进战略合作伙伴、专业团队。我们虽然有这么好的平台,但自己的力量仍然有限,而专业的团队在切入客户需求方面更精准。所以,我们也引入一些投资者,帮助我们扩大规模、引入上下游产业链的合作伙伴,进一步做好增值服务,提高服务水平,实现利润的提升,让公司向更高阶段发展。 记者:你认为疫情之后,物业这个行业会发生什么变化? 蒋牧人:疫情对整个行业的负面影响几乎没有,反而让大家看到了这一行业的发展空间。 从我们自身来看,上半年收入、利润都没有降低,反而有了一些提升,跟客户的粘性也进一步增强。 社区给了我们一个围墙,让我们导入一些服务,增加客户黏性,但真正能够培养客户黏性,并且能够把围墙用好的企业不多。我们也会进一步铺排布局,以良好的口碑获得进一步提升。 此外,疫情可能会加速行业洗牌的进程。对于好的企业来说,疫情是拓展和提升服务力、口碑的一个好的机会,而以前混日子的物业公司可能会被加速淘汰。我们也会紧抓窗口期机会,不断强化自身核心竞争力,与优秀企业一同共创价值,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满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