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恩·霍尔养老院(图源:英国《镜报》)海外网12月8日电 当地时间8日,英国正式启动了大规模新冠疫苗接种项目。据BBC上月消息称,英国政府优先为养老院的居民和员工接种疫苗。但英国雷恩·霍尔养老院却被告知要等到明年2月之前才能接种新冠疫苗。新冠肺炎在英国大规模流行时,这家养老院损失惨重,已有半数人死于新冠肺炎。据英国《镜报》消息,这家名为雷恩·霍尔的养老院位于英国诺丁汉郡塞尔斯顿,是英国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养老院,第一波新冠疫情肆虐期间,该院有24人死于新冠病毒感染。目前养老院的情况已经稳定,并无新增新冠病例,并定期对142名员工和54名老人进行核酸检测。据美联社报道,当地时间8日,英国正式启动了大规模新冠疫苗接种项目。另据BBC上月消息称,英国政府已经预定1亿剂牛津新冠疫苗,养老院的居民和员工将最先接种。但养老院经理安妮塔·皮特(Anita Peet)表示,虽然新冠疫苗已经开放,但她被告知自己的养老院可能要等到明年2月份才可以注射疫苗。她悲伤地表示“我们本打算能早点接种疫苗,但现在我们没有了。”在第一波疫情大流行期间,该养老院受到的打击最为严重。(图源:英国《镜报》)安妮塔·皮特称,这批疫苗的最初接种目标在医院,所以她的养老院无法实现新冠疫苗接种。她表示“如果想接种疫苗,我们必须把所有人送到诺丁汉女王医疗中心(Queen's Medical Centre)或曼斯菲尔德的舍伍德森林医院(Sherwood Forest Hospitals),否则就要等到明年1月或2月。”安妮塔·皮特表示这个消息令人非常沮丧,“我们不可能把养老院里所有的人都带去那两个医院接种疫苗,这对我来说太难了。”她认为政府是在发布所谓的好消息来安抚大家的情绪,所有人都沉浸在“圣诞节可以得到疫苗”的喜悦之中,但事实并非如此。BBC上月消息称,英国政府已经预定1亿剂牛津新冠疫苗,养老院的居民和员工将最先接种。(图源:英国《镜报》)诺丁汉郡综合护理系统医疗主任安德鲁·海恩斯(Andrew Haynes)博士称,“目前,新冠疫苗已经获得批准,但政府还未交付给我们,我们正在做好这方面的后勤准备工作,希望此类问题得到解决。”海恩斯博士还表示,疫苗供应量将大于实际交付量,所以在未来几周内,疫苗会供不应求,但另外两种疫苗正在审批过程中,预计在明年之内,还会有其他疫苗可用。一旦疫苗计划全面启动、建立和运行,政府会计划每周供应8万只疫苗。(海外网 贾雯帆)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浏览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www.haiwainet.cn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信息。
2019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为17603万,较2018年增加945万,占比为12.6%、较2018年上升0.7个百分点。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养老问题成了当务之急,近年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的居家养老新模式——虚拟养老院受到欢迎。 实际上,虚拟养老院的出现根本上是由于民众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与传统养老模式之间存在着矛盾。 一方面,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近年来呈现出快速上涨的态势,2001-2010年中国老龄化程度年均增加0.2个百分点,2011-2018年年均增加约0.4个百分点。我国用十八年的时间完成了发达国家几十年甚至一百年左右的老龄化进程。而且未来速度可能更快。与此对应的是家庭养老压力的增大,由于过去实行的人口政策以及今天医疗技术进步导致的人均寿命延长等影响,我国养老需求日已增加,而随着老年人口占比的不断提高,满足老年群体的多样化需求、妥善解决老龄化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便自然成了事关国家发展的大事。 另一方面,我国存在未富先老,无人养老的问题,这导致我国养老保障的有效供给问题愈发凸显。随着随着家庭结构日益小型化,“421”家庭越来越多,成年子女的工作和生活压力被进一步放大,想靠传统的家庭养老变得不那么现实。但同时,社会养老机构供给有限,并且,机构提供的服务质量良莠不齐,在传统家庭养老的家庭观念与市场养老机构有效供给不足的双重作用下,我国养老问题变得多样且复杂。 而虚拟养老院的探索正是解决了这样的矛盾,与实体养老院不同,虚拟养老院是依托信息技术所搭建起来的养老服务平台。不过,它的整个运营还在政府的引导支持下,实现了企业与养老服务机构的链接,利用一个信息手机反馈平台,整合养老机构、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家政服务等养老资源,让老年人居家就可以享受养老院的各项服务。当然,虚拟养老院不是对机构养老院的替代,而是补充,他是一种对现阶段问题的创新和探索。 不过,正是因为虚拟养老院在国际上都属于新兴事务,因此我们缺乏成熟的经验参考,更多是靠我们自身的探索。从时间维度上来看,苏州从2007年便提出了虚拟养老院,虽然我们能够看到其发展的前景,但就目前而言,我们仅仅是上实现了零到一的突破,而一到多,甚至是多到优的转变还距离很远。 当前,虚拟养老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过度倚重政府购买、市场不够活跃,人才紧缺。这不仅仅是虚拟养老院的问题,就传统养老机构而言,也还未能解决上述问题。笔者看来,不管是虚拟养老院也好,传统养老院也好,其问题的根源在于盈利艰难,2018年5月北京市民政局曾发布《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设施摸底普查》。全市460家机构在回答有关盈亏的问卷时,4.1%称“有盈余”,“基本持平”占33%,“稍有亏损”占32.5%,“严重亏损”占30.4%。即使从今天来看,养老机构还是很难盈利,这也是为什么养老机构总是离不开政府补贴。 因此,于其纠结一些大的问题,不如脚踏实地先想想盈利问题。从这个方面来看,虚拟养老院是有着一定优势的,养老院最大的开支是土地、建设费用,其次是人力成本,虚拟养老院将土地、建设费用省去,用信息基础设施作为代替,而信息基础设施作为具有很强正外部性的设施,政府可以积极布局建设,因此,政府问题不在于如何用补贴提高社会参与的积极性,而在于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布局建设,帮助相关养老、医疗企业降低成本;其次是人力成本,这一点是如何都省不下来的,笔者认为,不仅省不下来,也不能省下来,市场机制其实就是价格机制,为什么很多报道提到护理专业学生不在养老机构上班,原因就在于有更好的选择,选择去养老机构其机会成本太大,因此,用钱来吸引人才比靠情怀、道德来的更有效。 解决了盈利问题后,我们要思考的便是行业规范的问题,其实,在信息技术的加成下,养老监管也会变得相对容易,通过政府监管、数据互通,相关企业会相对自觉地提高服务质量,严格按照标准去服务。除此之外,也要健全相关地法律法规,需要提醒的是,要基于相关企业更多地包容度,避免企业因为担心意外纠纷而不敢进入,不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