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要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乡村振兴,加强农村生态建设是重中之重。但数据显示,我国耕地盐碱化、酸化、沙化等退化现象严重,科学利用土地资源,守住耕地红线成为迫切的市场需求。 近日,为促进土壤环境质量改善,财政部提前下达了省(自治区、直辖市)2021年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 如何更好地修复土壤,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拥有能源化工行业完整的一体化产业链的鸿达兴业提出了以工业反哺农业的理念。“公司成立了广东地球土壤研究院,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研究,逐步投身于土壤污染防治及修复领域,以支持农业发展。经过反复治理试验,最终在氯碱生产环节的副产品中,找到了改良土壤的方案,研制出土壤调理剂。”鸿达兴业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说道。 “我们的出发点就是将有障碍的土壤进行改良、修复,让其回到健康状态,不仅可以增加我国粮食产量,对农户来说也是最有帮助的。”鸿达兴业董事长周奕丰表示。 据介绍,鸿达兴业推出了“生态农业”新型种植模式,尝试进行农产品的工业化生产。 “与传统种植不同,生态农田是将可移动栽培技术‘无缝植入’至农业种植的一种新模式,划时代地将农业和固定土地分离。”鸿达兴业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公司以自主研发的PVC环保新材料作为栽培容器,把障碍性土壤放入容器,经过土壤检测,有针对性地加入公司生产的土壤调理剂,让容器内的土壤达到可耕种标准。 据了解,生态农田不仅让因严重干旱、污染等导致无法从事农作物生产的区域都可以耕种,还可以利用房顶、房前屋后、空地、沙漠、矿山、戈壁、荒野、滩涂等地种植,能迅速改善农村的种植生态。 作为土壤改良的先行者,近年来,鸿达兴业在全国多个地区开展土壤综合治理,改良土地逾百万亩。在盐碱化严重的地带,土壤修复和生态农田的推广,在鸿达兴业的努力下,一千多年种不出水稻的内蒙古,居然种上了几万亩水稻,成为粮食示范基地。“如果这些土地全部成功改善,可以很大程度上增加我国粮食产量,我们希望能为祖国修复出千万亩良田。”鸿达兴业董事长周奕丰说。
新年首只违约债券浮出水面。鸿达兴业集团昨日发布公告称,18鸿达兴业MTN001未能如期偿付本金和利息。该券是鸿达兴业集团第2只实质性违约的债券,也是2021年信用债市场首个违约案例。 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近期其债券违约有一定的偶然性,目前集团正在积极与债权人进行沟通,未来争取盘活资产,应对本轮债务到期高峰。 受此影响,新世纪评级下调鸿达兴业集团主体信用等级,从BB下调至CCC。18鸿达兴业MTN001和19鸿达兴业MTN001的债项信用等级由BB下调至CCC。 按照新世纪评级的等级划分,CCC级属于投机级,是指发行人偿还债务能力极度依赖于良好的经济环境,违约概率极高。 实际上,此次违约已有先兆。1月12日,18鸿达兴业MTN001主承销商建设银行曾召集18家机构参与的债权人大会。此次债权人大会主要讨论3项议案:《关于豁免本次持有人会议缩短召集期的议案》《关于同意办理“18鸿达兴业MTN001”本金展期兑付的议案》及《关于同意办理“18鸿达兴业MTN001”分期支付本期利息的议案》。不难看出,此次会议旨在提早应对18鸿达兴业MTN001的到期兑付。 去年12月,该集团曾召开20鸿达兴业SCP001债权人大会,由于时间把握不好,最终导致触发违约。此次18鸿达兴业MTN001债权人会议有意选择在2021年1月12日召开,在到期日前有充足的反应时间。但令人颇感意外的是,债权人大会并未通过上述3项议案。 据悉,会上有债权人坚持要求按期还本付息,导致观望情绪浓厚,最终未通过上述议案。不过,未来仍会商讨债务处理方案。 知情人士认为,鸿达兴业集团债券连续违约可能受到大环境影响。去年12月份,集团已经准备发行相应的债券,应对近期密集债券到期,但受到市场谨慎情绪影响,最终并未发行成功,随即导致债券连续违约。 对于鸿达兴业集团而言,连续两期债券违约并非最坏的情况,在即将到来的2月份,该公司还有2只债券到期,分别是3亿元的18鸿达01和10亿元的20鸿达兴业SCP002。加上近期违约的18鸿达兴业MTN001和20鸿达兴业SCP001,短短3个月内,该集团将应对逾30亿元的到期债务。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面对近期集中到期的债务,鸿达兴业集团正在筹划盘活部分优质资产。目前鸿达兴业集团最优质的资产当属上市公司鸿达兴业24%的股份和中泰化学10%的股份。Wind数据显示,这部分股权绝大部分已经处于质押状态。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15日讯鸿达兴业(002002.SZ)今日跌停,截至收盘报3.42元,跌幅10.00%。 12月11日,鸿达兴业公告称,公司于日前收到股东鸿达兴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鸿达兴业集团”)通知,获悉鸿达兴业集团将其持有公司的部分股份办理了解除质押,本次解除质押数量为13.17万股,占其所持股份比例为0.03%,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为0.01%。 截至公告披露日,鸿达兴业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广州市成禧经济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禧公司”)所持质押股份情况如下:鸿达兴业集团累计质押数量为4.08亿股,占其所持股份比例为82.52%,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为15.77%;成禧公司累计质押数量为1.75亿股,占其所持股份比例为99.77%,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为6.76%。两者合计质押数量为5.83亿股,占其所持股份比例为87.03%,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为22.53%。 截至三季度末,国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万能三号持有鸿达兴业4223.35万股,占流通股比例为1.634%,是其第四大流通股股东。海通证券资管-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证券行业支持民企发展系列之海通证券资管1号FOF单一资产管理计划持有鸿达兴业2453.00万股,占流通股比例为0.949%,是其第六大流通股股东。 资料显示,国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11月8日,注册资本48.46亿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人寿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各类人身保险业务;上述业务的再保险业务;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保险资金运用业务;经中国保监会批准的其他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公司大股东为天茂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51%。
受集团债券违约风波影响,鸿达兴业正股与转债昨日双双大跌。其中,鸿达转债昨日跌幅触及20%的熔断“红线”。 12月14日晚间,上海清算所发布公告称,截至当日日终,并未收到鸿达兴业集团2020年度第一期超短期融资券(代码:012000912,简称:20鸿达兴业SCP001)的付息兑付资金。 尽管是大股东发行的债券触发违约,但在市场情绪影响下,鸿达兴业正股与转债昨日开盘即低开。其中,鸿达转债低开4%,不久跌幅便扩大至20%,触发跌停熔断。复牌后,跌势依旧难止,跌幅一度逼近28%。此外,数据显示,昨日有一机构席位抛售了鸿达兴业股票约900万元。 对于此前熟悉转债涨停熔断的投资者来说,鸿达转债的跌停熔断令其措手不及。受此影响,可转债市场中多只弱势个券昨日集体重挫,其中广汇转债一度大跌12%,天创等多只转债则跌穿面值,就连AAA评级的本钢转债也一度跌破81元。 受到永煤等事件影响,鸿达兴业集团此前已取消中票发行。该集团12月8日在上海清算所网站披露了2020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相关发行公告文件,发行金额为基础规模3亿元,发行上限为5亿元,发行日期为12月10日。但该集团随后表示,由于近期市场波动较大,决定取消本期中期票据的发行。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中期票据的募集资金拟全部用于偿还银行间市场债务融资工具,其中就有12月14日到期的20鸿达兴业SCP001。业内人士表示,从披露的报表来看,鸿达兴业集团仍呈现出健康向上的发展态势,同时还拥有诸多优质资产。 12月12日,鸿达兴业集团召开债权人大会讨论,拟注销20鸿达兴业SCP001,此后启动线下本息兑付。 鸿达兴业集团表示,未来将进一步与持有人商讨注销方案,依法依规实施注销流程,并履行相应的信息披露义务。 从昨日上午鸿达兴业集团发布的公告信息来看,集团2020年度第一期超短期融资券持有人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豁免本次持有人会议缩短召集期的议案》及《关于同意办理“20鸿达兴业SCP001”注销登记的议案》。 “如果公告能提前一天发布,可能市场就不会出现如此剧烈的波动了。后续仍需关注问题如何解决。”一位债券基金经理向记者表示。
近日,恒久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福建省闽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闽保信息”),与鸿达兴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鸿达兴业”)达成全方面战略合作,签署了《智能制造及大数据平台综合应用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对于上述协议的签署,恒久科技董事会秘书朱铭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次战略合作总金额5.1亿元。其中,2020年签署合同的总金额为2亿元,2021年、2022年度合作事宜尚需双方后续签署正式的合同。本次协议的签署,进一步深化了闽保信息在大数据、物联网和区块链等方面的技术水平,进一步落实公司‘影像耗材+信息安全+新兴能源’的发展战略。” 与鸿达兴业达成战略合作 据了解,此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是此前闽保信息与鸿达兴业的二级子公司内蒙古中谷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谷矿业”)在《中谷矿业二期智慧仓储及生产车间信息化建设合同》合作基础上的巩固。另外,同日双方还进一步落实了2020年度合作项目并签署了《鸿达兴业经营大数据平台建设(一期)合同》《鸿达兴业旗下原仓库改造升级智慧仓储信息化建设(一期)合同》,以更好地推进鸿达兴业“智能制造和大数据平台”综合应用项目信息化建设,加快智能化生产,智慧仓储优化升级。 记者了解到,本次交易方鸿达兴业,成立于1995年12月,为深交所上市公司,是氯碱产业的龙头企业,也是国内PVC产能最大的企业之一,拥有“氢能源、新材料、大环保和交易所”四大产业体系,形成较为完善的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链。 截至2020年6月底,鸿达兴业总资产达170.14亿元,净资产为76.05亿元。2013年至今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平均保持2位数高增长态势。从数据可以看出,该公司具有较强的资金实力及具备较强的履约能力。 创道投资咨询合伙人步日欣向记者表示:“若本次合同顺利履行,不但对‘智能工厂’、‘智慧仓储’方案落地有实际意义,更会体现在恒久科技营业收入上,对经营业绩或产生积极影响。” 加速提升产业转型 据悉,恒久科技是目前全球少数完整掌握激光OPC鼓核心技术并具备专用设备系统集成能力的企业之一,公司核心业务为激光有机光导鼓(OrganicPhoto-ConductorDrum,简称“激光OPC鼓”)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该业务为公司的传统业务,也是公司营业收入与利润的主要来源。 2020年上半年,恒久科技实现营收1.44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92.20万元。其中,激光OPC鼓实现营收1.03亿元,占总营收71.52%;碳粉、硒鼓及其他耗材2013.82万元,占总营收14.02%。 记者注意到,在传统业务发展稳健的同时,恒久科技为积极响应国家加快能源多元化,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号召,2018年公司投资参股了苏州奥加华新能源有限公司和OorjaCorporation公司,其主要是研究开发并生产制造新型的燃料电池系列产品;此外,为提高产品品质、延伸产品使用领域,2019年11月公司还拟现金收购闽保信息71.26%股份,进入信息安全领域。 对此,独立评论员、高级经济师周正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国际上网络安保行业并购很活跃。主要是云网环境开放性对安保有不同于传统安保的要求,大数据为代表的数据安全成了第四代技术革命的核心。另外LOT物联网环境下,网络安全技术确实是一个刚需,公司希望借助国内需求来提升产业转型。” 恒久科技则表示,公司通过收购闽保信息及参股投资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项目,得以快速切入信息安全和能源系统管理领域,丰富和拓展了公司业务,已经初步形成了“影像耗材+信息安全+新兴能源”的产业格局和战略布局,且各产业之间具有相关的协同增强效应,为公司的未来发展打开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把握信息安全发展趋势 2020年上半年,在党和国家确立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双循环发展格局的总体规划下,网络信息安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彰显优势和潜力。国家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网络安全法》、《密码法》、《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威胁监测与处置办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鼓励行业发展的产业政策,为信息安全产业的发展也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就信息安全发展前景,步日欣向记者表示:“随着信息化、智能化向工业领域延伸,物联网安全、工控安全也将成为新的需求,如果保证智能化工程安全可靠可控地运行,是未来网络安全产业关注的重点。2019年12月1日正式实施的网络安全等保2.0,也进一步覆盖了工业控制系统、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新应用,充分说明行业内对网络安全转型升级的重视。” 记者注意到,伴随以上行业发展的良好机遇和不断完善的政策环境,闽保信息近两年经营业绩持续盈利,并持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2020年上半年,恒久科技研发投入同比增长46.17%,也因新增的控股子公司闽保信息研发投入所致。 “未来,公司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同时准确把握信息安全行业技术的发展趋势,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朱铭伟向记者表示:“未来,将继续围绕‘影像耗材+信息安全+新兴能源’的产业格局和战略布局,通过外延式并购与投资及内涵式深耕推动公司发展;同时不断促进各产业之间的相关协同增强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