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微博的时候,看到公安部提醒说要警惕共享充电宝陷阱,骗子可能往这里面下载了木马程序,一连上手机就会盗取你的个人信息。 看这情况,应该是已经出现了不少受害者,N多年前充电宝刚刚兴起的时候,就有过类似的套路,只不过现在的骗子变得敬业了许多,紧跟时事不说,商业思维也完全在线,业务转型的速度堪比贾跃亭,蹭商机能力杠杠的。 当然,作为一个成熟的财经人士,我们肯定要专业一点,讨论的焦点应该放在共享充电宝上。 大体上,国人对个人隐私还不是那么看重,钱财就另当别论了,尤其是现在“双马”主导的互联网时代,你盗刷我花呗不要紧,反正额度早用光了,只是万一我王者荣耀的号被盗了那不就惨了嘛,对吧。 安全隐患问题无疑会影响到共享充电宝的广泛使用,更重要的是,近来共享充电宝的租用价格大幅上涨,让人怀疑一直被认为赚不到钱的共享充电宝行业到底是真的成熟了以至于可以有恃无恐,还是跑路之前大肆收割一把? 毕竟,这关系到王思聪的诺言要不要兑现…… 01 战争永不停歇 2017年是共享经济最喧闹的一年,单车、汽车、雨伞、充电宝、女友(em……有点不对劲)等等等等,好像万物皆可共享。 不得不说,这些商业大佬的PPT做得是真的好。 玩家无脑涌入、资本疯狂加持、媒体摇旗呐喊,一样的配方,一样的味道,从零几年的杀毒软件大战到现在的社区团购,这一套怎么玩都不过时。 言归正传,“百电大战”的火烧了两年,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炮灰,逐渐形成了“一兽三电”的市场格局。2019年怪兽充电以36.4%的市场份额位列市场第一,加上小电、街电、来电四家合计市占率达到96.3%。 鲁迅先生有句话说得好,共享经济本来是能赚钱的,玩的人多了,就赚不到钱了。有幸在这场大战中活到最后的,哪一个不是伤敌八百、自损一千的主,产品投入成本、门店入驻费、近乎免费的租金,没几个小目标根本撑不下去。 2018年上半场烧钱战结束,不入流的竞争对手全部OUT,共享充电宝就不再有免费用的引流噱头,租金也跟着提高到了平均1元/小时。2018年,街电宣布首次实现年度盈利;次年,小电、来电、怪兽充电都表示已经盈利。 根据被曝出的怪兽充电融资BP文件,2018年怪兽充电的直营柜机除门店分润外的其他成本占比约为46%,其他同行估计差不多也是这样。只要门店那边不分走一半的收入,就有的赚。至于店家分润占比这个争议比较大,怪兽称它的门店分润为23%,街电说是25%,也就是大家都有30%左右的利润。 2018年,共享充电宝的交易规模为32.8亿元,也就是有32.8*30%=9.84亿元的利润,如果他们给出的数据是真实的,那就还不错。但按照陈欧在微博说的共享充电宝单个造价为200元,当年共享充电宝累计投放900万台,即便大家相安无事、岁月静好,离收回成本似乎还有不短的距离。 更何况竞争没那么容易停止,因为市场还有很大的开发空间,到嘴的肉谁都不会轻易让出去。2019年,头部玩家纷纷开始跑马圈地,通过让利占领优质门店。 以怪兽充电为例,它走得是“高入场费+高额分成”的野路子,当时最高价的点位入场费价格高达8位数,店家分成也是高得离谱。2019年,一份怪兽充电员工申报分成审批的截图显示:该门店分成前3个月99%分成,合同生效的第四个月开始75%分成。 不由得感叹一句:鲁迅先生的话确实在理。 怪兽兄弟不讲武德,把整个行业似乎又拖回到了最初的烧钱模式。细查了下,难怪怪兽这么嚣张,原来是去年怪兽充电通过两轮融资又融到了7个多亿,财大气粗。反观其他三位,捉襟见肘啊,自然势弱,只能从精细化运营入手,因此2019年怪兽充电的市占率一下子超过了街电。 总之,渠道成本高速攀升,高价入场费和分成比例,加上柜机充电生产成本和薪资成本,很难实现盈利。 然后,他们就涨价了。 02 提价:有恃无恐or跑路前的收割? 去年8月份,共享充电宝就开始悄悄提价。 一些人流量大、地段好以及相对难进驻或维护的区域,例如景区、机场等最高收费标准达到8元/小时,大部分场景平均租金2-4元/小时。 但客单量还是在蹭蹭往上涨的,他们总结说这是“伪知觉”:手机急着充电,充电宝价格悄悄上涨2、3元,用户是没有知觉的。这些公司不断地对用户进行价格试探,发现即使从1元/小时涨到5元/小时,消费市场情况也并没有萎缩,营收反而成倍增长,闷声发大财。 嗯,听起来好像是有那么点道理,但怎么有点把人当二傻子的感觉呢…… 依稀记得今年常听旁人说起过共享充电宝越来越贵的事,其实我对这东西没什么概念,毕竟两点一线的生活不太用得着这玩意,当时看到涨价这事上了微博热搜,我还纳闷呢,不就2块钱的事儿吗,不至于吧,难道疫情消费降级地这么厉害?打开一看,直接好家伙,一小时10块钱,我下意识反思了一下:我这是断网多久了。 这类烧钱催生出来的商业模式最后的趋势都是涨价,这容易理解,但我给手机充两小时电,你收我一杯奶茶那我就不乐意了。 但我一向认为网络舆论会把很多事情放大,所以专门去梳理了一下现在市面上主要的平台租用价格,数据可能不全,仅做参考: 街电——每日封顶价格从20元涨到了30元,除旅游景区提升至5元/小时以外,其余人流量较大的地点均提升到了3元/小时。 来电——每日封顶价格20元未发生变动,每小时价格提升至2-3元。 美团——虽然是充电宝市场新玩家,但走的不是低价路线。在旅游景区高达6元/小时,其余人流量较大的地点为3元/小时。 怪兽——每日封顶价格28元,单位时间价格不分场所,均为每小时4元。 以上不足一小时的按一小时算,正常情况下没有大家说的那么离谱,但比去年还是翻了好几倍,用户吐槽并不过分。 对大多数人来说,共享充电宝最大的应用场景就是应急,贵个一两块也就无所谓了,但需求边际会随着价位的提高而减少。打个比方,我的手机还有10%的电,以前2元/小时,我眉头都不皱一下就借了,但现在我就要考虑一下我是不是急着用,再涨的话我就要考虑是不是有必要加点钱直接买个充电宝好了。 要说这些企业涨价有恃无恐,逻辑上不太能站得住脚,倒是更像过度竞争下的压力转嫁。 你看,涨价必定会排除掉许多介于可借可不借之间的人,剩下的才是刚需客户,但这些客户被坑了一两次之后,回头率是会下降的。长期下来,好像就成了一锤子买卖,当然不差钱的人另说。 再联想一下各种诸如充电手机壳、可充电路灯、轻薄小的一次性充电宝等等替代品,共享充电宝当初所谓的“痛点”随着生活细节的完善不断被削弱,所以不排除这些大佬们是想在这个行业凉凉之前大肆收割一把的可能。或者,也有可能是为了“续一口气”,回流一部分现金,用来做个新的PPT再割一波韭菜,不对,是开发新的业务模式。 照目前的趋势来看,无论是市场成熟有恃无恐,还是跑路前的收割,涨价已是定论,身为韭菜的我们也只能是抱怨两句,然后下次长点记性。 相比之下,我还是更关心王大公子的承诺,到底要不要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