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020年12月17日凌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零下20摄氏度的寒冷中,人们用火热的心情迎接一位熟悉的“天外来客”。经历23天惊心动魄的太空之旅,嫦娥五号怀揣来自月球的岩石和土壤返回地球。这是一趟满载而归的科学探索,也是一次智慧与勇气兼备的无畏探险。 历史将使命赋予嫦娥五号,嫦娥五号也不负众望。接过中国人探月梦想的接力棒,嫦娥五号实现了地外天体采样、起飞和月球轨道交会对接等中国航天史乃至人类航天史上的多个“首次”,收获了研究月球乃至太阳系行星的宝贵科学样品,也奏响了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探月三步走的终章强音。嫦娥五号代表人类时隔40多年后再次完成月球“挖土”的壮举,点亮着航天人无数个不眠之夜,折射出中国创新的熠熠星辉,也激荡起每一个中国人内心油然而生的自豪情愫。 嫦娥五号的每一步都标注着攻坚克难的勇气。嫦娥五号全身都充满亮点,但这些亮点在成功之前都是难点和挑战。如此复杂困难的太空探索计划,即便目标是带回2公斤月球样品,但毫无疑问带回样品就已是成功。发射升空,抵达月球,采集月球物质,由月面点火起飞,再从月球轨道返回地球……20余天里,嫦娥五号的每一步都牵动人心,每一个动作又让人击节喝彩。当科学家接过装有月球样品的容器,里面还盛放有渴求探秘的好奇心和敢于探索的雄心壮志,支撑着嫦娥五号突破一道道关卡。 嫦娥五号每一次爬坡过坎,都凝注着航天人的智慧结晶。发射场“90后”指挥员喊出清脆口令,长征五号大火箭拔地而起,背后是无数次的演练。在38万公里之遥“目睹”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地面支持团队“观棋不语”,实则早已为航天器研发出激光雷达、微波雷达等智能导航设备。而作为国内迄今最为复杂的航天器之一,嫦娥五号探测器更是倾尽了技术团队的创新心血。创新是对创新者的最大褒奖。嫦娥五号实现探月工程“绕、落、回”中“回”的一环,意味着我国掌握了无人月球探测的最主要基本技术,为未来建造月球科研站、载人登月乃至登上火星的设想打下坚实的基石。这些航天技术能力的满满收获,同时也是向航天强国迈进的铿锵足音。 科技自立自强的旋律最为动听。嫦娥五号代表着中国航天自主创新道路的新成就,是我国1970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进入太空时代50年来又一段动人节拍。人们惊叹,来自月球的小小石头却能够代表一个国家科技进步的程度。同样,嫦娥五号在月球上展开重仅12克的五星红旗,这一抹闪耀月面的“中国红”,也映照出科技底气。走过64年的中国航天用实践证明,只有通过独立自主的探索攻关,才有可能书写下北斗、嫦娥、神舟、天宫、天问这一个个响亮而提气的名字。 探索浩瀚宇宙是共同梦想,和平利用太空是共同理念。从人类航天史的角度审视,中国的月球、火星乃至更远的行星探测计划,都是地球文明向外太空探索乐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如同中国探月科学家所说,探索月球和地外天体是人类共同的使命,由人类的探索天性和科技进步所驱动,也同时推动着科技发展,激励人类为共同的梦想向着星辰大海扬帆远行。秉持科技自立自强的信心,我们会谱写出更加壮美的乐章。
嫦娥五号带着月球土壤的归来 让“土”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月球上的土和地球上的土 有什么不同? 在地球上生活的你 了解脚下的土壤吗? 世界上的土壤 有26个大类、106个小类 在中国 由于环境地域和组成物质不同 不同的地方 也分布着不同的土壤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你是哪里人? 看看你的家乡是什么土? 红/南方 多雨气候 部分矿物质受雨水冲刷而流失 剩下氧化铁和氧化铝 土壤呈红色 黑/东北地区 气候湿润而寒冷 黑色的腐殖质在土壤中大量积累 且降解缓慢 长年累月黑色不断加深 土壤呈黑色 黄/中部黄土高原 在风力和水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 颗粒细腻 土壤呈黄色 青/东部 东临大海 土壤中的氧化铁 在水淹状态下被还原成氧化亚铁 土壤呈灰绿色 白/西部 气候干旱 土壤盐碱化严重 富含碳酸钙和石膏等物质 土壤呈白色 土壤对人类和生态多样性十分重要 联合国也非常重视土壤的保护 本期《直播联合国》 带你了解脚下的土壤! 点击下图 体验《直播联合国》第二季互动版 ↓↓↓ 总策划 & 出品人:田舒斌 刘昕 孙志平 总监制:刘加文 樊华 制片人:申江婴 颜忠伟 总导演:刘娟 监制:陈华 王寒英 夏伟 后期监制:李晓云 唐心怡 执行导演:王云霞 仇炳宸 撰稿:刘家欣 王云霞 后期制作:张宇 三维制作:朱少杰 段立红 前端制作:郝剑华 王晓聪 设计:王亚婧 李权 校对:刘丹 统筹:贾琳 王慧迎 杜婧博 于文娟 付敬 栏目介绍: 作为新华网、新华社音视频部、中国移动咪咕文化共同打造的融视频栏目,第二季《直播联合国》综合运用最新的互动视频技术,融合4K、AR、VR、3D动画等全新视觉体验,直播联合国台前声音,讲述和平发展故事。在传递联合国精神力量的同时,生动展现联合国与每一个普通人的息息相关之处。
12月17日北京时间02:00,探月工程嫦娥五号返回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标志着我国首次月球采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 从国家航天局获悉,12月17日北京时间02:00,探月工程嫦娥五号返回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标志着我国首次月球采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
据路透社报道,美国副总统迈克·彭斯(Mike Pence)9日宣布,18名宇航员可能将参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重返月球计划。 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举行的白宫国家航天局会议上,彭斯公布了9名女性和9名男性的名单,他们将会参与NASA的阿耳特弥斯(Artemis)登月计划,该计划目的是使人们重返月球表面。这也是自1970年代以来的第一次重返月球计划。 到目前为止,所有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都是男性。此次登月计划的目标日期是2024年,不过预计会推迟。 彭斯说,被选中的宇航员“将把我们带回月球和更远的地方”。阿耳特弥斯登月计划将成为把宇航员送至火星这一宏伟目标的跳板。 美国宇航局局长吉姆·布莱登斯汀(Jim Bridenstine)说:“这是我们阿耳特弥斯宇航员的第一个团队。” 布莱登斯汀补充说:“我想说清楚,还会有更多的。” 但在2024年实现这一目标,被一些美国航天局和航天工业的人士认为是不切实际的。在美国当选总统拜登上任后,这个目标可能会被推迟。
据路透社报道,当地时间9日,美国公布重返月球计划宇航员阵容。 美国副总统彭斯在9日一场美国太空政策会议上,公布了可能参与重返月球计划宇航员阵容,阵容包括9名男性和9名女性。彭斯表示,“阿尔忒弥斯”计划是1970年代以来,美国第一次重返月球的计划。 报道称,截至目前,所有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都是男性。美国此次的登月计划时间是2024年,但外界普遍认为,受研发进度、资金投入等因素的影响,或会被推迟。 彭斯称,这些获选的宇航员将会“让我们重回月球及更远的地方”。“阿尔忒弥斯”计划被认为是将人类送上火星这一远大目标的“跳板”。温馨提示:财经最新动态随时看,请关注金投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