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爱尔眼科身陷医疗事故风波。因遭武汉抗疫医生艾芬公开投诉诊疗不规范致其右眼几近失明,爱尔眼科股价大幅下跌。 1月4日,爱尔眼科开盘大跌5%,盘中跌幅一度缩小,午后再次扩大。截至今日收盘,爱尔眼科报收68.22元,股价下跌8.91%,市值较年末收盘价蒸发约275亿元。 白内障曾为第二大核心业务,近年毛利率约40% 艾芬系武汉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曾被视为2020年武汉疫情中的吹哨人之一。据媒体报道,今年5月,艾芬因感觉视力明显下降,到武汉爱尔眼科医院就诊,院方称其右眼患上了白内障,并于5月下旬接受手术,摘除右眼晶体,植入由爱尔眼科医院提供的右眼人工晶体,手术大约花费2.9万元。 手术后艾芬的视力不仅未见好转,反而在今年10月眼科检查时发现其右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近乎失明。 多名眼科医生告诉艾芬,眼底变性后恶化是导致前述症状的主因,早发现,早治疗,病情可能不会这么严重。而检查眼底是否变性,本该是做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前的常规操作。 艾芬认为武汉爱尔医院隐瞒视网膜病变问题,夸大晶体植入的作用。 对此,爱尔眼科官方公众号今晨称,经核查,艾芬右眼视网膜脱离与本次白内障手术无直接关联,并表示将与艾芬一道申请医学会和相关部门的检查和鉴定,给艾芬一个更加客观和公正的答复。 1月4日下午,艾芬通过个人微博回应爱尔眼科的核查报告,认为该报告避重就轻、混淆视听、管理混乱、推卸责任。 双方孰是孰非尚无定论,但爱尔眼科的白内障手术业务因此次事件彻底卷入漩涡中心。 白内障手术曾是爱尔眼科第二大核心业务,仅次于屈光手术。 2017年以前,爱尔眼科的白内障业务仍处于高速成长阶段,2009年仅收入1.1亿,2017年已增至14.2亿,收入增长率在20%-40%范围内波动。2018年起,受政策限制筛查、医保政策调整因素影响,白内障业务收入增速由2017年时44.43%断崖式下跌至9.01%,其在总营收中比重也由24%降至19%。 2019年白内障业务的营收贡献进一步下降,当年实现收入17.6亿元,约占总营收的17.62%,被爱尔眼科另一业务板块“视光服务项目”超过。 从业务增速来看,白内障手术收入仍实现13.97%的增速,其毛利率也较上年提升2.41个百分点至40.1%, 爱尔眼科在2019年年报中将之归功于白内障业务的转型升级。爱尔眼科称,近两年,白内障项目受医保政策的控制,手术量的增速阶段性放缓,随着消费转型升级,白内障业务转型升级取得突破,复明性白内障向屈光性白内障升级,如高端多焦晶体、飞秒白内障术式等应用增加,确保了该项目的稳定增长。 所谓屈光性白内障手术即是在复明功能之外,通过植入晶体获得更好的视觉质量,其手术费用也远高于传统的复明性白内障手术,成为白内障项目的重要盈利点。 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爱尔眼科白内障业务仅实现收入6.25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6.19%。 并购扩张埋隐忧,子公司医疗纠纷事件频发 在艾芬事件之前,爱尔眼科的医疗事故事件并不鲜见。中国裁判文书网上近年来披露了数十起涉及爱尔眼科的医疗损害纠纷案件,涉及玉溪爱尔眼科医院、重庆爱尔眼科医院、武汉爱尔眼科医院等多家爱尔眼科旗下子公司。 此次艾芬事件中的武汉爱尔眼科医院是爱尔眼科的老牌7家医院之一。2009年上市前,爱尔眼科仅有17个网点。2002-2004年在成都、长沙、武汉、衡阳、株洲等地设立最早一批7家医院;2005-2008年,又在上海、重庆、哈尔滨、沈阳等地新成立10家医院。 17家医院里,除上海爱尔初期折戟,其余老牌医院多很快实现盈利,并在爱尔眼科此后十年发展中始终居于重要位置。 上市后,爱尔眼科即开始了狂飙式扩张。2009-2014年,爱尔还以平均每年新增6家网点的速度增长,2014年后,爱尔眼科扩张速度明显加快。 据爱尔眼科12月2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信息显示,爱尔眼科全集团旗下医疗机构数量已经超过600家。 疯狂扩张之下,爱尔眼科的营收规模也由上市初6.06亿扩大至100亿,市值规模则由上市初69亿增长至近3000亿。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以前,爱尔眼科主要通过自有资金或募集资金新建医院方式来扩大市场规模。对于新设医院,爱尔眼科施行标准化配置方式,一是人员配置标准化,二是手术设备配置标准化。 据广证恒生研报数据,爱尔新建眼科医院人员按照临床人员约20%,医技人员约13.5%,护理人员约29%,管理与服务人员约26%,视光配镜人员约12%的相对固定比例配备。同时,新建医院的CEO、业务院长、财务部主任由公司直接委派。人员配备齐全后,设备方面则是覆盖近视治疗、白内障治疗、近视防控、眼底病等各类眼病诊疗的全套设备配备。至此,一套新医院体系得以快速运转并步入正轨。而在这一模式下,新建医院质量总体得以保持可控。 但2014年开始,爱尔眼科谋求采用“上市公司+PE”模式,于当年成立深圳前海东方爱尔医疗服务产业并购基金、华泰瑞联并购基金、爱尔中钰眼科医疗产业并购基金三只产业并购基金,爱尔眼科分别出资2000万元(持股10%)、1亿元(持股10%)、9800万元(持股9.8%),三只基金规模达到22亿元。此后又先后设立湖南亮视长银医疗产业投资基金等4家基金和机构,从而撬动162亿资产。 “上市公司+PE”模式一方面使得爱尔眼科得以借助资金杠杆实现扩张;另一方面,PE机构充分的并购资源筛选,以及上市公司体系外的前期培育,避免了低质量资源注入上市公司、拖累业绩。而衡量优质资产的关键自然在于盈利能力。 另一方面,大量并购下,爱尔眼科的商誉水涨船高。截至今年前三季度,爱尔眼科商誉值已达到41.26亿,约占公司总资产的25%。
雷达财经梳理发现,在艾芬之前,爱尔眼科(行情300015,诊股)已发生多起医疗事故,有患者甚至双目失明。 1月2日,爱尔眼科医院官方微博消息,对于艾芬女士在武汉爱尔眼科医院的眼病诊治事件,爱尔眼科医院集团迅即成立集团调查工作组,并于2021年1月1日连夜赶赴武汉进行调查。工作组将对此事进行全面调查核实。爱尔眼科集团称愿意为艾芬女士后续治疗提供帮助。 此前在12月31日,针对医生艾芬在爱尔眼科治眼后右眼近乎失明相关报道,武汉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院在其官方微博发表声明,表示该患者的术前检查、手术和术后复查等各环节均符合医疗规范。 1月1日下午,艾芬在其个人微博回复上述声明称,术前B超和OCT是根据爱尔眼科要求做的;这两项检查结果和眼底视网膜平复不是一个概念;而且自己的白内障病变程度很轻,希望爱尔眼科如实公布其真实的术前白内障照片。 雷达财经梳理发现,在艾芬之前,爱尔眼科已发生多起医疗事故,有患者甚至双目失明。 而爱尔眼科通过多年跑马圈地,现已成为国内最大民营眼科医疗机构,公司市值在年末站上了3000亿元,一年时间市值增加超1800亿元。不过,其业绩增长更依靠并购来的资产并表驱动,这也让爱尔眼科累积了41亿元商誉。 艾芬质疑爱尔眼科没做好术前检查 此前,认证为武汉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的微博"急诊向日葵(行情300111,诊股)艾芬"发视频称,其与2020年5月份视力明显下降,经熟人介绍,来到武汉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院医治。 医院在检查完后,表示她的右眼患上白内障,建议换高档人工晶体。5月25日,副院长王勇给艾芬做了白内障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包括手术费在内的费用2万9千多。 不过艾芬称,术后自己的视力越来越差,"术前我的右眼裸眼视力0.2,矫正之后0.4左右,但是到7月9日,去眼镜店配眼镜时发现右眼视力只有0.1了。" 一直到10月,视力仍未好转,于是她来到医院检查,结果被诊断为右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呈灰白色隆起,屈光不正(右眼高度近视),近乎失明。 艾芬认为,自己白内障很轻,爱尔眼科没必要给她做这个手术,同时,在爱尔眼科就诊时,医生没有仔细检查其眼底,以致延误发现及治疗视网膜脱落的时机。 在视频中的语音连线里,王勇表示"检查是检查了,但没有那么全面"。艾芬还提到,她在向爱尔眼科要自己检查时拍摄的白内障照片,王勇却给了她一张白内障很严重的照片,艾芬质疑"绝对不是我的,是P过的"。 12月31日,武汉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院在其官方微博发表声明,表示艾芬的术前检查、手术和术后复查等各环节均符合医疗规范。 爱尔眼科在声明中表示,患者自主提供的三甲医院术前B超和OCT检查结果,均显示眼底视网膜平复。术后复诊结果显示,患者视力较术前明显提升,眼底视网膜平复。经核查,武汉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院不存在对患者病历和检查资料进行篡改和调换的情况。 1月1日下午,艾芬在微博回复武汉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院声明称:1.不是自行提供的术前B超和OCT结果,是根据爱尔的要求在我院做的。2.这两个检查有没有异常和眼底视网膜平复不是一个概念;3.我的白内障病变程度很轻,根本遮盖不了视网膜周边。4.希望爱尔医院公布我的正确的术前白内障照片。 根据公开报道,艾芬是最早一批接触到武汉新冠肺炎初始病例的医生,此后在一线积极参与抗疫。在2020年3月8日的《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的文章《巾帼英雄战疫魔——献给抗疫最前线的"半边天"》中提到:武汉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艾芬和同事们没时间担心自己安危,顾不上照顾家人周全,"大家都想着多一点时间,多一次坚持,就能多救一个病人"。 武汉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院的微博认证资料为武汉爱尔眼科医院有限公司。据简介,武汉爱尔是爱尔眼科湖北总院,位于武昌中山路481号大东门。 天眼查显示,武汉爱尔眼科医院有限公司由上市公司爱尔眼科全资控股,法定代表人李力,也是爱尔眼科的副董事长。爱尔眼科官网显示,王勇是湖北省眼科学会白内障学组委员、爱尔集团白内障学组秘书。 曾致患者左眼失明 葫芦岛刘某的遭遇与艾芬遭遇颇为相似。 2018年1月16日,刘某到葫芦岛爱尔眼科医院有限公司就诊,诊断为孔源性视网膜脱落后收入院,实施左眼行玻切手术,注硅油晶体植入。2018年1月25日刘某出院。由于术后视网膜再次脱离,爱尔眼科未能及时发现,导致硅油不能取出,失去再次治疗机会。最终导致刘某左眼失明。 经锦州辽希司法鉴定中心鉴定:刘某左眼外伤现盲目5级,评定为八级伤残。 随后,刘某将葫芦岛爱尔眼科医院有限公司告上法院。法院一审认为,患者刘某在葫芦岛爱尔眼科医院有限公司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经葫芦岛市医学会鉴定,爱尔眼科医疗活动构成四级医疗事故,故需对患者的经济损失应承担赔偿责任。经鉴定,医方承担主要责任。判决葫芦岛爱尔眼科医院有限公司于本判决生效后十日内赔偿原告刘某经济损失23.63万元。 爱尔眼科发生的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不止于此。 2007年7月20日,患者范某因双眼近视到重庆爱尔眼科医院有限公司咨询手术矫正视力事宜,并在该院进行了各项术前检查,包括采集病史和眼专科检查、视光检查等内容。经检查,范某的左眼裸视力为0.2,右眼裸眼视力为0.4,双眼玻璃体未见混浊。 2007年8月3日,范某到爱尔眼科医院复查并签署了《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知情同意书》,当时范某因心存顾虑并未立即进行手术。2007年12月24日,范某再次到爱尔眼科复查,接诊医师将此次复查结果记录在2007年7月20日对应项目的检查结果旁。其中玻璃体复查显示“双眼玻璃体混浊”。2008年1月23日,范某在爱尔眼科医院接受了双眼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范某术后出现黑影飘动、干眼症等症状,与爱尔眼科医院发生纠纷。 2011年11月3日向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爱尔眼科医院退还手术费及相关费用8003.83元、赔偿其他医疗费3955.8元、交通费1000元、误工费4800元、精神抚慰金5000元,共计22759.63元。在该案的审理过程中,范某申请对爱尔眼科医院的诊疗行为有无过错,以及过错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及责任程度进行鉴定。 一审法院委托重庆市法医学会司法鉴定所进行鉴定,鉴定结论为:爱尔眼科医院在对范某的诊疗过程中存在未充分遵循手术禁忌症和适应症、未行充分的告知义务、病历书写和记录不规范的过错,该过错与范某干眼症加重的损害后果有一定的因果关系,系范某损害后果的间接因素。医疗过错鉴定作出后,范某申请对自己的伤残等级和续医费进行鉴定,双方协商选择重庆法医验伤所进行鉴定,后因范某未在限定期限内缴纳鉴定费,被鉴定机构退案处理。 2014年1月17日,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法院作出(2011)江法民初字第00640号民事判决书,认定爱尔眼科医院对范某的损害后果承担25%的赔偿责任。一审判决后,范某不服一审判决,向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于2014年6月14日作出二审判决。 2018年12月17日,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维持原判,爱尔眼科需赔偿范某损失共计8.26万元。 除此之外,贵阳市的吴某于2011年11月17日-2012年3月12日到爱尔医院治疗眼睛,爱尔医院的门诊病历载明:2012年11月7日诉:双眼红20余天。后吴某在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结论均为双眼失明。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司法鉴定中心意见显示,贵阳爱尔眼科医院在对被吴某的诊疗过程中存在医疗过错,其过错行为与被鉴定人双眼盲这一损害的后果之间存在一定因果关系,其参与度拟为15-20%。 2017年7月24日,贵阳市中院作出终审判决。法院认为,吴某所患疾病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预后不良,治疗后果难以准确判断,爱尔医院未提交充分证据证明对吴某的病情尽到详尽的告知义务,一定程度上导致吴兵对自身病情没有进行充分的治疗选择,综合考虑医方过错、患者自身原发性疾病等因素,本院认为爱尔医院对吴某因病情所致的损失应承担30%的过错责任。法院判决阳爱尔眼科医院有限公司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赔偿吴某经济损失35.83万元。 根据中国裁判文书网,2018年9月26日,患者苏某因双眼老年性白内障到玉溪爱尔眼科医院有限公司住院治疗,期间进行右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玻璃体切割手术,术后出现右眼前房出血、玻璃体腔积血,造成患者右眼白内障术后右眼视力光感、光定位不准。 玉溪市医学会作出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显示,苏某病例属于三级乙等医疗事故,医方承担次要责任。二审中,云南省玉溪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判决,爱尔眼科赔偿苏某医疗费、残疾赔偿金等共计6.04万元。 疯狂扩张的民营眼科巨头 公开资料显示,爱尔眼科于2003年在长沙成立。2009年公司登陆创业板后,借助资本的东风,开启了快速的跑马圈地。目前,爱尔眼科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民营眼科医疗机构。 刚上市的前五年,爱尔眼科平均每年新增医院数量仅为6家。2014年,爱尔眼科引进社会资本中钰资本等各方,设立并购基金,通过基金收购市盈率较低的医院,培育一段时间后,达到一定利润水平再卖给上市公司体系。 通过这种方式,爱尔眼科加快了扩张步伐。2014-2016年,爱尔眼科集团平均每年新增医院数量超过30家。2019年年报数据显示,爱尔眼科通过基金和上市公司并购的方式在国内已经建立超过240家眼科医院。根据董秘在互动平台上的回复,截至2020年11月30日,爱尔眼科和并购基金旗下在大陆地区已开业医院434家,门诊部118家。 但是,在爱尔眼科董事长陈邦看来,"公司的扩张速度还是有点慢。"最近,爱尔眼科公布了其新的收购计划。12月10,公司公告收购大理华山眼科70%的股权。12月17日,公司再次公告称,拟收购汉中爱尔阳光眼科医院有限公司51%的股权和汉中爱尔奥斯美眼视光门诊有限公司51%的股权。 收购方案显示,交易对手为爱尔眼科旗下并购基金湖南亮视长银医疗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该基金持有汉中爱尔阳光眼科医院有限公司51%的股权和汉中爱尔奥斯美眼视光门诊有限公司51%的股权。显然,爱尔眼科延续了此前先基金后公司的模式。 近期的机构调研活动中,爱尔眼科创始人陈邦进一步描绘了公司的扩张蓝图,"现在爱尔有'一手好牌',比如赛道、体外医院的储备、市值等等,关键看怎么用"。 据陈邦介绍,接下来爱尔眼科将继续在大城市推进"大一城多院"模式,比如武汉,现在是一城四院。省会城市里加强省会医院建设,"在三年内,绝大部分省会医院能够成为当地一流"。同时下沉至县级医院,地县一体化是近几年爱尔在摸索的方向,让爱尔眼科医院遍布中国城乡县域。 然而除了扩张规模,在公司管理上,陈邦可能需要花费更多心思。除了不断发生的医疗事故,爱尔眼科此前屡有虚假宣传、违法广告等负面消息。 市场监管总局网站公布的《2019年第一批典型虚假违法广告案件》显示,河南许昌爱尔眼科医院有限公司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激光近视手术是国家军检认可,国家体委、军委、教委等五部联合下文,通过准分子激光矫正近视后,可以参加各类考试和当兵"等内容的医疗广告,通过官网发布含有童星形象代言宣传图片、"爱尔眼科集团角膜库,手术成功率90%左右"等内容的医疗广告,违反了《广告法》相关规定。2019年1月,许昌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魏都分局作出行政处罚,责令停止发布违法广告,并处罚款10万元。 2020年7月份,爱尔眼科旗下的眼科医院公众号发布了一批文章,内容提到了"裸眼视力将纳入中考评价指标","近视学生吃大亏,再不重视就晚了!"等字样,文章中还配上了教育部新闻发布会的图片。后来经教育部澄清,说目前没有考虑将裸眼视力纳入到中考评价的指标里。 业绩能否撑起3000亿市值? 2020年12月31日,爱尔眼科股价上涨1.41%,收盘74.89元/股,来到上市11年多来的最高点。而2020年,爱尔眼科股价整体上涨147%,市值突破3087亿元,位列创业板第四。 按陈邦目前44.38%的持股份额计算,其身家达1370亿元。2020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中,陈邦以1047.6亿元财富蝉联湖南首富,位列全国第28名。 股价如虹之下,爱尔眼科的盈利能力也不差。2020年三季报显示,公司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4.02亿元,同比增长47.55%;实现扣非净利润10.02亿元,首次突破单季10亿元大关,同比大增85%。这一成绩超过A股约九成上市公司2019年全年净利润。 而其2020年前三季度净利润累计为15.46亿元,已经高于2019年全年同比增长36.67%的13.79亿元净利润。 拉长时间看,爱尔眼科这些年的增长速度都不低。iFinD数据显示,2007年至2019年,爱尔眼科营业收入增速都在20%以上,13年内营收平均增速为36.14%。且利润增速一直大于收入增速,2007-2019年归母净利润平均增速为45.38%。 有投资者表示,爱尔眼科几乎满足了投资人对好企业报表的所有幻想。不管从成长性、盈利能力还是现金流来看,爱尔的报表都很完美。 不过,如此亮眼的业绩靠的是并购驱动,还是内生增长?从利润贡献角度看,爱尔眼科似乎更依赖并购。比如2017年公司归属净利润增长1.85亿元,同比增长33.31%。当期并购13家医院装入上市公司体内,并表后这13家企业贡献的归属净利润为9683万元,但如果刨去并购的业绩增长,当期归属净利润只增长了8822万元,同比增长15.83%。 2020年三季度爱尔眼科单季净利润增长85.5%,如果剔除三季度并表的30家医院影响,爱尔眼科单季度净利润内生增速则下降到35.68%。 此外,多年的并购也为爱尔眼科的资产负债表带来了压力。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爱尔眼科所有者权益合计102.17,其中商誉占41.26亿元,占净资产的比重达到40.38%。财报显示,截至2019年底,爱尔眼科累计计提商誉减值准备金额为4.45亿元。 对于商誉问题,爱尔眼科董事长陈邦曾表示,如果财务上出现商誉减值,根本原因是对于并购项目的整合能力和驾驭水平出现了问题。如果能够持续不停地增长的话,商誉减值是没问题的。 如果从2009年上市算起,爱尔眼科股价上涨了60倍,是名副其实"大白马",这也吸引了包括淡马锡、中央汇金、高瓴、冯柳以及众多机构的青睐。财报显示,截至2020年9月30日,公司持股机构数量213家,累计持股数量7.86亿股,持仓比例23%,累计市值404亿元。
抗疫医生艾芬称在武汉爱尔眼科置换晶体后“右眼近乎失明” 近日,爱尔眼科遭武汉抗疫医生艾芬公开投诉,因诊疗不规范致其右眼几近失明。 1月4日早间,受艾芬事件影响,爱尔眼科开盘大跌5%,盘中跌幅一度超9%。截至发稿前,爱尔眼科报71.73元,股价下跌4.22%。 艾芬系武汉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据媒体报道,今年5月,艾芬因感觉视力明显下降,到武汉爱尔眼科医院就诊,院方称她右眼患上了白内障,并于5月下旬接受了手术,摘除了右眼晶体,植入了爱尔眼科医院提供的右眼人工晶体,手术大约花费2.9万元。 但手术后未见视力好转,艾芬于10月在自己就职的武汉市中心医院眼科检查,结果显示其右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近乎失明。 而多名眼科医生告诉艾芬,眼底变性后恶化是导致前述症状的主因,早发现,早治疗,病情可能不会这么严重。而检查眼底是否变性,本该是做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前的常规操作。 艾芬认为武汉爱尔医院隐瞒视网膜病变问题,夸大晶体植入的作用。而因为晶体植入花了2.9万元,而用激光治疗眼底变性很便宜,只需要几百元。 今日早间,爱尔眼科官方公众号发布“关于艾芬女士诊疗过程的核查报告”,称,经核实,艾芬女士右眼视网膜脱离与本次白内障手术无直接关联。 爱尔眼科表示,希望竭尽所能帮助艾芬解决眼部疾病问题,组织专家力量为艾芬提供最大的支持与帮助。对于自查,或许有主观因素,或许更需要深入了解。希望与艾芬一道申请医学会和相关部门的检查和鉴定,给艾芬一个更加客观和公正的答复。
“抗疫英雄”,这是艾芬女士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 但谁成想,她的一只眼睛很有可能无法去寻找光明! 近日,武汉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艾芬右眼视网膜脱离事件,将爱尔眼科推上了风口浪尖! 而爱尔眼科1月4日对艾芬右眼事件的回复,更是推动了舆论对这一事件的关注。爱尔眼科称:艾芬右眼视网膜脱离与本次白内障手术无直接关联,希望与艾芬一起申请医学会和相关部门的鉴定和检查,给出更客观公正的答复。 爱尔眼科是一家上市公司,对于爱尔眼科的回复,市场显然是不予认可的。作为阳历新年后的第一个交易日,1月4日,爱尔眼科开盘就呈下跌之势,最大跌幅超过9%,跌去了超过百亿元的市值。 是艾芬的影响力太大吗?这是肯定的。但这个问题我们暂且不谈。 其实,即便不是艾芬,哪怕是一个普通的患者,遇到这种“医疗之后事故”,爱尔眼科也是应该认真对待、谨慎对待的。 但是,从事情发生以来,爱尔眼科所持言论给我的感觉就是一种“高高在上”。 比如,爱尔眼科在1月2日的通告中称:“集团对艾芬女士所述病痛表示关心和同情,愿意为艾芬女士后续治疗提供帮助。” 这种表述,好像爱尔只是一个同情者,而不是一个涉事者、参与者。这种定位,并不妥当。 而在1月4日,爱尔眼科又称“艾芬右眼视网膜脱离与本次白内障手术无直接关联。”即便有数据证据支撑,可这种结论依然让人狐疑。更何况,艾芬对此也提出了强有力的质疑。 其实,没有百分之百完美的手术,眼科手术出现医疗事故是可以接受的,医疗纠纷也不少见。根据报道,在2012年,爱尔眼科高层就表示过,当时“近两年的医疗纠纷事故率控制在千分之二以内,但医疗风险仍不可避免。” 时过境迁,医疗纠纷事故率应该更低。退一万步说,艾芬可以成为那个更低的事故率中的一员。但是,医疗机构的态度很重要。 艾芬,应该也不想成为医疗纠纷事件中的主角,正如她所言:“我是个医生,从没想过当医闹。我只是希望能够以亲身经历来曝光爱尔医院在诊疗过程之中的不规范行为,同时希望我的眼睛以后还能正常地从事医疗工作。” 只是,艾芬女士的眼睛与爱尔有没有关系应该由谁来认定,这才是主要问题。还有,爱尔眼科的态度,本不应该这样。 目前看,二者的分歧依然不小。未来结果,很难预料。那么,艾芬事件会让爱尔眼科前途黯淡吗?很有可能如此。 首先,2020年上半年,爱尔眼科业绩受疫情影响较大。 疫情的影响,让爱尔眼科业绩下降不少。 根据爱尔眼科2020年半年报,报告期内,由于疫情对其主营业务的冲击,导致爱尔门诊量264.11万人次,同比减少16.53%;手术量23.63万例,同比减少21.13%;实现营业收入416,396.21万元,同比下降12.32%;实现营业利润91,993.70万元,同比下降11.07%;实现净利润70,498.90万元,同比下降3.57%;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67,613.04万元,同比下降2.7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57,901.01万元,同比下降16.69%。 爱尔眼科,急需业绩恢复。 第二,2020年第三季度,爱尔眼科业绩有显著提升。 根据2020年第三季度财报,报告期与上年同期相比,营业收入增加47.5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加62.3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增加85.49%。 而在2020年上半年业绩减退的情况下,三季度的业绩直接推动了1-9月业绩的增长。 这种态势,很不错。 第三,艾芬事件可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医疗机构的口碑形象,很重要。 在业绩向好的情况下,如果不能妥当解决艾芬右眼近乎失明的问题,那么一个不太好的形象会对爱尔眼科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资本市场的表现,已经很说明问题。 艾芬事件涉及的白内障手术业务,在爱尔眼科业务总板块中所占比例,从2019年年报看,该项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7.62%;但白内障业务毛利率目前不是很高,由2019年年报中的40.10%,降低到2020半年报中的31.06%,在各业务中已经处于后几位。 不能妥当处理这次事件,或者拖得很久的话,那直接影响到白内障业务的可能性很大。至于对其他业务的影响,尚有待观察。 从以上三点看,艾芬事件会让爱尔眼科前途黯淡吗?至少,业绩正在恢复期的爱尔眼科,其恢复之路很可能戛然而止。 不过,还是希望这件事情有一个较为妥当的结果。希望,艾芬女士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