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不仅“家里有矿”,还是金矿。因子公司金矿资源储量大增,上海建工股票8月27日早盘以涨停开盘,收盘涨8.36%。 8月26日晚间,上海建工在公告中称,子公司上海外经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上海外经”)持股60%的扎拉矿业拥有的科卡(Koka)金矿,资源储量较此前增加了33.89万盎司。上述金矿资源价值为6.0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2.72亿元。 9月1日,上海外经总裁陈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科卡(Koka)金矿处在一个矿脉带上,从2011年收购至今,我们勘探工作才进行了1/10不到,这么多年的勘探和开采同时进行,目前是发现了新增储量33.89万盎司,遇到国际金价走高比较幸运。勘探工作还在继续进行,未来有更多未探明的储量被发现,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需要严格的检测才会对外公布。” 公开资料显示,上海外经由上海建工100%控股。2011年12月,上海建工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同意全资子公司上海外经收购厄立特里亚国扎拉矿业公司60%股权,收购对价包括8000万美元(彼时约合人民币5.08亿元),以及对未探明储量的矿区矿业权益另行协商确定的另一笔金额。 若国际黄金价格稳定在1800美元/盎司,按照科卡金矿新增黄金储量和现有产能及今年缴税金额测算,预计扎拉矿业未来每年为上海建工贡献净利润(税前)超2亿元。 勘探进行不到1/10 已发现42.72亿元新增黄金储量 8月26日晚,上海建工公告称,下属子公司收购的厄立特里亚国扎拉矿业股份公司(下称扎拉矿业)金矿资源储量较原采信储量有较大增加。 根据公告,扎拉矿业科卡(Koka)金矿采矿资源的勘探尚未全面完成,目前勘探查明的金矿资源增加量约33.89万盎司,按1780.5美元/盎司的价格计算,价值约6.0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2.72亿元),约占上海建工去年净资产的13%。 依据当前科卡金矿露采部分金矿年生产能力计算,若金价维持在1800美元/盎司的水平,上海建工预计可享有4.9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4.15亿元)的净收益。 从上海建工披露的数据来看,过去几年,科卡金矿处于盈利中。2019年科卡金矿营业收入、净利润和净资产分别为6.34亿元、0.68亿元和5.1亿元。截至2020年6月末,扎拉矿业已累计销售黄金35.29万盎司。 一般来说,投资金矿的盈亏平衡点是黄金价格在1200美元/盎司左右。也就是说,只要黄金价格走高,投资金矿盈利空间便不断增大。这也意味着,国际金价的走势很大程度影响着金矿投资的收益。 从近段时期金价走势来看,8月5日,现货金价一度冲破2000美元/盎司,创下历史新高。这较今年初的1552.05美元/盎司价格,涨幅超过30%。 “当前国际金价在1900美金左右/盎司之间来回震荡,黄金的上行其实和美债的收益率下降几乎是同步,美债收益率提高,金价又跟着跌,几家主要黄金公司业绩和金价高度相关,目前看来金价是进入振荡期了。”9月1日,嘉盛集团分析师黄俊对记者分析道。 事实上,在国际上天然拥有硬通货属性的黄金,销售几乎不用发愁。黄金跟普通商品不同,它的出售过程没有应收账款的干扰,几乎是纯现金流。 “我们去年已经还完了所有的贷款,今年轻装上阵了,抛开所有的成本,按照现在国际金价1800美元/盎司的水平计算,每盎司黄金带给我们的净利润大约在900美元左右。勘探和开采都是极其漫长极其烧钱的过程,事实上金矿的投资到最后都是边际成本递减,勘探开采的时间越长,生产越多,越不会带来成本的增加。”陈意对记者补充道。 根据公开资料,扎拉矿业是由查理斯公司在厄立特里亚间接发起设立的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主要负责科卡金矿开采业务,目前拥有扎拉矿区147平方公里的勘探和开采权(包含已探明储量的总长650余米科卡矿化带),拥有科卡金矿18年的采矿权。 “我们原来打算做到2023年,现在随着勘探储量的不断增加,预计未来要开发到2030年了,现在新探明的那33.89万盎司的储量,事实上只占到了我们总勘探量不到1/10,未来我们采矿权和勘探权续约也非常便利,成本很低。”陈意对记者表示道。 尚有诸多未探明新增储量 今年累计将缴税超1亿元 根据此前上海建工的公告,科卡金矿在收购之时,已探明的储量约为76万盎司。而当前探明的新增33.89万盎司,属投资超预期的惊喜。 事实上,与其他商品投资区别较大,金矿的投资除了要砸重金去勘探,还有开采。诸多矿业公司基本在前期勘探阶段钱就烧完了,有时候没到探明储量就投资失败。也有运气相对好的,等到探明储量,就把矿山整体变卖了,并不会去从事开采作业。 “光是勘探工作,就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技术资源。在非洲这样资源匮乏的地区,采矿几乎是从一片荒山开始,方圆百里全是荒地,没有植被、水、电、网络,所有的东西都要靠这我们自己团队一点点攻克难关,也就只有中国人才能吃得了这个苦。”陈意对记者表示。 “矿藏的生成是有规律性的,不可能说就这个地方有别的地方没有,所以一般来讲投资矿的预期就是知道已探明的储量,这其实是保底,以后新增的即将探明的只可能多不会少,所有矿业公司一般在买完已经探明储量的矿后,在进行前期开发生产的过程中,有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继续勘探,过去的两三年里我们上海外经也一直在做这个工作。”陈意对证券日报记者解释道。 上海建工在公告中称,扎拉项目的探矿权内有两处重要矿点,目前已开展了少量的前期找矿勘查工作。鉴于两处矿点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上海建工正在规划开展下一步的勘查工作。 据陈意透露,根据权威的第三方检测及建模推算,科卡金矿大约还有10数吨黄金储量可待发掘。 “当时上海建工是第一个投资海外金矿的上海本地上市公司,当时最差的预期是投资失败,跟预期不符,再差一点就是工艺技术不足,无法做到勘探和开采,但是从当前的结果来看,我们既做到了工艺技术完备,勘探和开采都顺利变现,还发现了新增储量,再赶上国际金价大涨,这个投资是超预期了。” 经扎拉矿业、长沙有色院资源评估,截至今年上半年,科卡金矿采矿权内露天开采范围保有控制资源量约170.5万吨,金品位3.94克/吨。地下开采范围保有控制资源量401万吨,金品味4.56克/吨,推断资源量为4770吨,金品味1.39克/吨。 从金品位来看,科卡金矿算是富矿。在国内,不少矿业投资的金品位在1-2克/吨之间,矿产持有者还能保持盈利。“因为金品位较高,前期上海建工稳扎稳打,投入了1.53亿元在EPC工程上,后续我们矿业公司毛利率估计保持在60-70%左右。” 由于扎拉矿业属于中非合资公司,自2015年基础设施配套建成后,日常的运营需要向当地政府缴纳比较高的税费。 公开资料显示,科卡金矿所在的厄立特里亚国,其对所有进口物资严格管控,且物资进口关税税率根据种类各有不同,对当地员工个人所得税采用五级超额累进税率,不设起征基数税率范围为2%~30%,而外籍员工个人所得统一采用最高标准30%纳税。对所有厄特境内签订的合同按合同额的5%~15%征收服务税。所有在厄特注册的企业,每年根据审计报告缴纳企业所得税,税额为当年所得利润的38%。 “我们今年将累计上缴超过1亿元的税费。从2013年我们去厄立特里亚开工建设至今,在当地建成了3个涉农工厂,还有机械设备出口站和发电站以及该国的一条主干线公路,大概5亿-6亿美元的工程。”陈意对记者补充道。
8月30日晚,绿地控股(600606.SH)发布公告,成功以35.76亿元取得广西建工66%国资股权,对这家国内省级建工领军企业实现了战略性控股。广西建工成为广西第一家集团层面整体混改的自治区直属国有企业。 为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后续绿地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国资委将通过同比例增资,分别出资约29亿元、15亿元,使广西建工注册资本增加到约50亿元。 绿地控股董事长、总裁张玉良指出,广西建工是西部龙头企业之一,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绿地推动今年全国最大的国资国企混改项目之一成功落地,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控股广西建工,有利于促进绿地大基建产业快速发展,有利于绿地深入参与泛珠三角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广西建工系广西壮族自治区直属国有独资企业,广西最大的资产及营收双千亿级建筑施工企业,是国务院国有企业综合改革“双百行动”企业和全国第4批混改试点企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新签合同额已连续近十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业务涵盖建筑施工与安装、房地产、建筑机械制造、基础设施投资等板块。 据悉,绿地将发挥自身优势,全面推动广西建工新一轮跨越式发展。为加速广西建工新一轮发展,签约现场,绿地还与广西建工签署了300亿元施工任务合作协议,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信银行与广西建工签署增信300亿元战略合作协议。 随着下一步增资扩股及三元股权结构逐步推进,广西建工将步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广西建工最新披露的五年发展规划及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三年后的2023年,广西建工营业收入达到2000亿元,利税总额达到100亿元,在全国省级建工集团排名“稳固前三、赶超第一”,力争三年内达到进入“世界500强”企业门槛。 混改后成功控股广西建工,是“绿地混改模式”参与央企及地方国企混改,迄今标的规模最大的一次。至此,绿地大基建产业基本完成了“东西南北中”的全国化布局,产业能级将迈上“四千亿”台阶。 多年来,贵州建工、江苏省建、西安建工、天津建工等绿地主导的混改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率都超过30%,甚至达到50%。参与广西建工混改,为绿地混改增添了新内涵和新案例,为进一步深化混改创造了条件。 张玉良指出,中央提出“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基建投资正成为双循环的重要抓手,战略意义日渐凸显。绿地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全面参与到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基建产业已发展成为又一重要核心产业。 近年来,绿地房地产、基建、消费、金融、健康、科创等产业全面落地广西,先后在南宁、玉林、钦州、梧州等地投资开发了一系列城市功能及产城融合项目,投资超过400亿元。今年初,绿地与广西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覆盖“六大领域”,并敲定未来5年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
8月10日,《财富》杂志发布最新的世界500强榜单,上海建工以2054.97亿元营业收入首次上榜,排名第423位。 “疫情对公司的影响比较直接,但我们有信心把损失的时间追回来,尽快消化不利影响。2020年上市公司仍将实现两位数增长,对此,我们有条件有信心。”徐征透露。 徐征介绍,上海建工自1998年6月上市以来,2003年营业收入站上100亿元,2013年迈进1000亿元,2019年跃入2000亿元。公司坚持立足上海、全国布局、服务全国、海外发展的宗旨,对接、融入和服务中国(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雄安新区建设、海南自贸港建设等国家战略。上海建工在海外42个国家或地区承建项目,其中涉及“一带一路”国家36个,包括柬埔寨、尼泊尔、东帝汶和乌兹别克斯坦等。 “上海建工是中国建筑行业先行者和排头兵。作为竞争类国企,始终积极投入激烈的市场竞争,不断增强企业经营活力,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经营业绩多年来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2019年上海建工产销商品混凝土超3700万立方米,规模排名中国第3位、全球第6位。”徐征说。 关于公司今后的发展规划,徐征表示,上海建工以每年20%的发展速度成长,跻身世界500强也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首先应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激发科创人才活力。上海建工今年再推核心员工持股计划,拟在2020年至2022年分期实施,参加的对象包括:集团职业经理人、集团所属单位主要经营者,合计不超过100人,股票来源为公司回购或二级市场直接购买。首年度员工持股计划不超过1500万元,其中集团董事高管9人认购550万元,所属单位主要经营者40人认购880万元。公告显示,2017年2月,上海建工曾实施过一轮核心员工持股计划。 此外,关于上海建工拟将全资子公司上海建工建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分拆至上交所主板上市的考虑,徐征告诉记者,通过本次分拆上市,母公司与子公司可发挥各自优势。建材科技集团聚焦发展预拌混凝土业务,并拓展其他新兴、绿色环保材料业务,进而有利于改善上海建工资产质量,增强上海建工整体盈利能力。“分拆上市有助于拓宽建材科技集团的融资渠道,提升其融资灵活性和效率,切实降低负债率。”他补充。 公开资料显示,自上市以来,上海建工保持着稳定的高分红,分红率近5年来平均在40%以上,位列建筑国企前列。公司股票进入上证380指数样本股和港交所沪股通标的,纳入MSCI中国指数和富时罗素全球股票指数。
证券时报记者 孙宪超 上海建工(600170)6月18日晚间公告,公司下属的上海建工材料工程有限公司实施股份制改造,整体变更为上海建工建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建材科技”)。上述股改及更名是公司分拆建材科技至上交所主板上市的前期筹备工作。 上海建工的主营业务包括建筑施工、设计咨询、建材工业、城市建设投资及房产开发等五大事业群。建材科技的分拆上市,将上海建工体系内建材工业相关企业独立上市,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优化国资布局,激发标的公司内生动力,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可有效推动国有资产做强做优做大,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并为企业未来引入战略投资者、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平台基础。 早在今年1月,上海建工就曾经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上海建工材料工程有限公司及相关主体经过适当的重组后,上海建工材料工程有限公司整体变更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并作为拟上市主体向中国证监会递交上市申请文件,获得批准后择机公开发行A股股票并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本次分拆完成后,标的公司仍为公司控股子公司。 根据彼时的介绍,上海建工材料工程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预拌混凝土、预制构件和石料的制造和销售,是全国第三大、上海地区最大的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是上海最早生产销售预拌混凝土的企业之一,具有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最高资质,可生产各种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和特种混凝土,目前年生产能力达2500万立方米以上。近年来,该公司逐步加大兼并收购拓展混凝土搅拌站布局,增加产能。依托上海及泛长三角区域优势占据区域市场较高市场份额,拥有多个地标型大型项目的参与经验,并不断地在预拌混凝土技术及生产工艺上进行研发投入。 上海建工拟分拆上市的子公司的经营业绩也是可圈可点。上海建工在今年1月的公告中介绍,上海建工材料工程有限公司2016年度、2017年度、2018年度的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2.53亿元、2.43亿元、3亿元。公司最近3个会计年度扣除按权益享有的上海建工材料工程有限公司净利润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累计不低于6亿元。 对于分拆上市的意义,上海建工在此前的公告当中表示,通过本次分拆上市,母、子公司可发挥各自优势,标的公司将聚焦发展预拌混凝土业务,并拓展其它新兴、绿色环保材料业务,进而有利于改善上海建工资产质量,增强上海建工整体盈利能力。 上海建工称,本次分拆上市,有助于进一步理顺公司业务架构,完善标的公司激励和治理机制,促进公司及标的公司核心能力的建设,有助于标的公司内在价值的充分释放,形成独立的估值体系。分拆上市完成后,公司所持有的标的公司权益有望获得更为合理的估值,提升公司股东价值。
湖南建工股权风云变幻:多银行尽调 兴湘集团已入股 今年2月以来,已有多家机构赴湖南建工考察交流,举行洽谈,开展合作对接。 湖南建工集团新一轮股权变动正在谋划中。 11月18日,新京报记者自湖南建工集团获悉,其内部一次会议上明确指出,集团股权多元化拟引入的几家银行将到下属子公司进行尽职调查。 湖南建工号称“建筑湘军的排头兵”,目前正在向“世界500强”的目标冲刺。公开资料显示,今年以来,已有多家银行和金融机构赴湖南建工考察交流、洽谈合作。 11月18日,新京报记者自工商资料获悉,湖南建工控股已经在今年5月接替湖南省国资委成为湖南建工集团的直接全资控股股东,并在近日迎来兴湘集团入股,后者为湖南省属唯一国资平台。 财务方面,湖南建工前三季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7.12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个多百分点。截至2019年9月30日,湖南建工集团资产总计533.93亿元,负债合计400.89亿元。 股权多元化拟引入数家银行 新京报记者自湖南建工集团官方获悉,11月11日,集团召开深化改革工作推进会,总结集团前三季度深化改革成效,重点部署下一步集团及子公司“双百行动”综合改革工作。 据悉,湖南建工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谈毅在会上介绍,集团深化改革方案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包括改革背景、改革措施和改革愿景。改革措施的总要求是“五突破一加强”,主要是股权多元化和混合所有制突破、健全法人治理结构突破、市场化经营机制突破、激励约束机制突破和历史遗留问题突破,以及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 谈毅针对下一步工作开展指出,集团股权多元化拟引入的几家银行将到下属子公司进行尽职调查,几家银行将在两周内同时进行,由子公司做好配合。 此外,湖南建工集团财务资产部在会上提出,四家银行尽职调查,包括下一步审计评估,要求财务资料提供要真实合规,时间节点暂定9月30日。 据新京报记者梳理,今年2月以来,已有中国光大集团、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湖南省分行、中国建设银行湖南省分行、交通银行湖南省分行、国新央企运营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浦发银行广州分行等多家机构赴湖南建工考察交流,举行洽谈,开展合作对接。 据湖南建工官网新闻,11月14日,中国建设银行湖南省分行行长文爱华一行到集团洽谈交流。文爱华表示,湖南建工集团作为湖南省大型国有企业,实力雄厚、品牌影响力大、发展前景广阔;建行与建工合作多年,具有深厚的感情和合作基础,期待双方下阶段加强交流,积极探寻合作模式,继续为建工集团的改革发展提供金融支持服务,助推建工集团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获湖南省属唯一国资平台合作与入股 在谋划股权多样化之际,湖南建工集团的上层股权架构也在悄然生变。 工商资料显示,今年5月,湖南建工发生多项变更,股东由湖南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变更为湖南建工控股,市场主体类型由有限责任公司(国有独资)变更为有限责任公司(非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 湖南建工集团企业发改部负责人向新京报记者表示,上述变更系“国企改革的需要”。 湖南建工控股成立于2018年5月,注册资本37亿元,原由湖南省国资委独资。 工商资料显示,11月14日,湖南建工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湖南建工控股”)发生投资人变更,新增股东兴湘集团,目前湖南建工控股股东为湖南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兴湘集团。 随着兴湘集团的入股,湖南建工控股市场主体类型已由“有限责任公司(国有独资)”变更为“有限责任公司(国有控股)”。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湖南建工集团已于11月12日与湖南兴湘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湖南兴湘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国平表示,湖南建工集团作为湖南省建筑行业的龙头企业,具有很强的品牌优势,规模大,影响力强;兴湘集团将积极发挥国有资本运营平台作用,竭力为湖南建工集团进一步发展壮大提供全方位支持和服务。他期待双方在各个领域加深拓展,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双赢发展。 湖南建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叶新平则就此次合作表示,希望以此次签订战略框架合作协议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湖南兴湘集团的合作,共享双方产业资源与行业优势,全面加强联系对接,达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目的。 兴湘集团全称为湖南兴湘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据悉为湖南省属唯一国有资本运营平台,注册资本300亿元,员工9244人;集团目前拥有全资子公司10家、控股子公司4家、事业单位9家、托管企业2家,参股企业14家,信用评级AA+。 兴湘集团官网介绍显示,其在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中被确定为省属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充分发挥“三平台三功能”作用,做实股权运营、基金投资、资产管理、金融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五大业务板块,服务湖南国企改革发展、转型升级和省属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调整。 兴湘集团表示,其通过国有产权划转和托管等方式,重组整合了多家企业,接收了省国资委划转的22户省属监管企业部分国有股权,有效壮大了企业运营能力,逐步充实了集团资本;截至2019年7月底,集团总资产达到456亿元,净资产396亿元。 兴湘集团还表示,集团积极组建基金群,充分发挥基金抓手作用,积极参与省属国企及其他企业改革重组,全力助推全省产业结构调整、新兴产业发展和省属国企转型升级。 湖南建工曾在今年9月的一份发行文件中表述称,政府支持力度仍较大是其主要优势之一,“近年来,湖南建工持续获得政府在资金、改革改制等方面的支持,后续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实力”。 曾爆发腐败窝案 提出进入“世界500强” 湖南建工集团成立于1952年7月,是一家具有勘察设计、科学研究、高等职业教育、建筑安装、路桥施工、水利水电施工、新能源建设、设备制造、房地产开发、对外工程承包、劳务合作、进出口贸易、城市综合运营等综合实力的大型企业集团。集团注册资本金200亿元,年生产(施工)能力2000亿元以上,连续14年入选“中国企业500强”。 据悉,在2019湖南企业100强榜单中,湖南建工名列第4位,排名与上年度持平。 2018年底,中纪委下属中国纪检监察报发布报道称,湖南建工集团爆发腐败窝案,多名高管与中层干部相继被查。 今年1月,新京报独家报道,湖南建工原董事长刘运武犯受贿罪,被衡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50万元。判决书显示,刘运武曾为多个下属牟取利益。 今年2月,湖南建工召开2019年度党风廉政建设暨反腐败工作会议,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叶新平表示,集团上下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开拓创新,围绕集团改革发展的既定目标,坚定不移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努力建设“廉洁建工”,为集团挺进“世界500强”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与管理生态。 虽然一度发生腐败案,但湖南建工的业务仍保持快速发展。 在10月29日召开的湖南建工集团第一次党代会上,湖南建工集团重申进入“世界500强”的目标。湖南省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杨平在上述会议发言称,湖南建工要以挺进“世界500强”为目标,以国企改革“双百行动”和资产证券化为抓手,着力推进业务整合和结构调整。 叶新平在工作报告中提出,湖南建工以挺进“世界500强”为目标,以国企改革“双百行动”和资产证券化为抓手,以业务整合和结构调整为重点,将集团打造成为集规划、设计、咨询、投融资、建设、运营、维护等建筑价值链一体化的总承包集成服务商,以投资为先导,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发展产融结合,推行“产业经营+资本运作”双轮驱动,积极向“现代投资建设集团”转型升级。 11月18日,新京报记者获悉,湖南建工集团2019年三季报显示,其实现营业总收入628.1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18%;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7.12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个多百分点。 截至2019年9月30日,湖南建工集团资产总计533.93亿元,负债合计400.89亿元。 今年9月的发行文件显示,湖南建工集团2016-2018年末及2019年3月末的负债总额分别为152.13亿元、241.46亿元、307.34亿元和340.77亿元,资产负债率分别为72.68%、70.75%、73.01%和74.19%。 湖南建工集团在上述发行文件中表示,其资产负债率处于行业平均水平,且应付账款及预收款项等经营性负债占负债总额的比例较大,但若公司资产负债率进一步提高,公司未来整体债务偿还将面临一定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