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世纪下半叶,带着对东方古国的未知与好奇,马可·波罗历经艰辛,长途跋涉来到中国。他将所见所闻记录下来传回欧洲,在西方掀起了第一次“中国热”,极大地促进了东西方交流。沿着先行者的足迹,中意一代代友好使者继往开来。在中意建交50周年之际担任意大利驻华大使,方澜意是两国关系发展的见证者和推动者。方澜意近日在接受人民日报海外网采访时谈及对意中关系的展望:未来意中经贸合作将越来越密切,人文交流将不断拓展,两国拥有丰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意中旅游合作大有可为。“来北京后学会喝热水的好习惯”作为出身于外交世家的资深外交官,方澜意曾在意大利驻俄罗斯、美国、西班牙、沙特等国使馆任职,“四海为家”是他生活的常态。尽管此前从未在华长期工作,但他对中国并不陌生。“我在大学时就学过中国历史,也曾到中国旅游。”方澜意说,“虽然我算不上‘中国通’,但我对中国很熟悉。不仅是我,可以说所有人都对中国不陌生。中国是一个大国,没人能忽视中国。”抱着深入认知、探寻中国的愿望,今年1月,方澜意从沙特首都利雅得直飞北京开启驻华大使生涯。两地的温差,是他就任驻华大使后遇到的第一个“挑战”。“沙特冬天有20多度,跟海南差不多,所以头几天我确实不太适应北京寒冷的天气。”方澜意接着话锋一转,“不过我很快就学会了喝热水的好习惯,来北京后我经常喝热水和热茶。”“多喝热水”是方澜意抵御寒冷的良方,也是他融入中国的开端。方澜意像普通中国人一样,爱在北京大街小巷遛弯儿。“我有时一遛就是好几个小时。”他说,这是初来乍到快速了解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一种方式。方澜意走访的城市越多,他认知中国的视角就越广。“上海俘获了我的心。”方澜意说,从上海能领略中国国际大都市的风采。上海是中外文化的大熔炉,文化多样性锻造了上海“令人赞叹的美、让人回味无穷的独特气质”。“慷慨捐助展现两国情谊”在方澜意丰富的外交履历上,驻华这段注定写下特殊一笔。“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的背景下开启驻华任期非同寻常。”他说。方澜意经历了疫情暴发初期的艰难,也深刻体会到两国人民急难有情、携手抗疫的温暖。“中国发生疫情后,大多数在华意大利人选择留在中国、留在武汉。”方澜意说,“当时意大利派出3架货机为武汉送去医疗物资,意大利很高兴能帮上忙。”“当疫情在意大利达到顶峰时,对整个国家来说都是极其可怕的。关键时刻,我们获得了来自中国的很多帮助。”方澜意表示,中国派出3批拥有丰富经验的医疗专家组支援意大利抗疫,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意大利从中国带回的手套、呼吸机、口罩等抗疫物资和医疗设备中,大约10%来自中国政府、高校、社会机构的捐助。“整个中国社会上上下下都参与到规模浩大的慷慨捐助行动中,充分展现两国情谊。”正是出自在疫情中的感同身受,意大利驻华大使馆在今年清明节参加了中国的全国性哀悼活动,降半旗缅怀在疫情中逝去的生命。方澜意认为,疫情是全世界面临的共同挑战,必须所有人共同努力、坚定意志,才能战胜疫情。“大公司积极布局中国市场”见证了意中携手抗疫的难忘时光,方澜意相信两国关系发展有更广阔前景。建交50年来,中意经贸合作已结出累累硕果。建交之初,两国贸易额仅为1.2亿美元,诸多领域是空白。2019年,两国贸易额达到近550亿美元,不仅增长456倍,涵盖各个领域,而且双向投资累计超过200亿美元。“意大利企业在中国深耕多年,有1400余家意大利企业在华投资兴业,意大利所有大公司积极布局中国市场。”方澜意说。尤其在当前国际间交通受阻、需求萎缩、经济全球化受挫的特殊背景下,广阔中国市场为意大利企业提供了重要机遇。方澜意介绍,无论是9月举行的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还是11月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广大意大利企业都踊跃参与。“意大利是中国各类展会的重要参与者。”方澜意表示,“我本人也尽己所能参加这些展会,希望借此表达意大利对发展对华关系的重视。”展望意中合作的前景,方澜意对“一带一路”充满信心。2019年,中意签署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意大利成为七国集团中首个正式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方澜意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就像一个丰富的“工具箱”,意大利借此同中国深化经贸和金融合作。“无论疫情前后,‘一带一路’都至关重要。在‘后疫情时代’,‘一带一路’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一带一路’毫无疑问是推动意中关系发展的重要载体。”同为文明古国,中意在推动国际多边合作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2021年,意大利将担任二十国集团(G20)主席国,加强与中国在G20框架下的协调具有积极意义。方澜意认为,G20曾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应对中发挥显著作用,G20的一大使命就是协调成员国经济政策,共同努力推动世界经济增长。“国际社会无论采取怎样的行动推动世界经济复苏,都离不开G20的团结合作。”策划:牛 宁主编:毛 莉编辑:张六陆后期:赵壹晨专题:吴正丹--------------------------------------【推荐阅读】“我在中国当大使”系列专访
13世纪下半叶,带着对东方古国的未知与好奇,马可·波罗历经艰辛,长途跋涉来到中国。他将所见所闻记录下来传回欧洲,在西方掀起了第一次“中国热”,极大地促进了东西方交流。沿着先行者的足迹,中意一代代友好使者继往开来。 在中意建交50周年之际担任意大利驻华大使,方澜意是两国关系发展的见证者和推动者。方澜意近日在接受人民日报海外网采访时谈及对意中关系的展望:未来意中经贸合作将越来越密切,人文交流将不断拓展,两国拥有丰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意中旅游合作大有可为。 “来北京后学会喝热水的好习惯” 作为出身于外交世家的资深外交官,方澜意曾在意大利驻俄罗斯、美国、西班牙、沙特等国使馆任职,“四海为家”是他生活的常态。尽管此前从未在华长期工作,但他对中国并不陌生。“我在大学时就学过中国历史,也曾到中国旅游。”方澜意说,“虽然我算不上‘中国通’,但我对中国很熟悉。不仅是我,可以说所有人都对中国不陌生。中国是一个大国,没人能忽视中国。” 抱着深入认知、探寻中国的愿望,今年1月,方澜意从沙特首都利雅得直飞北京开启驻华大使生涯。两地的温差,是他就任驻华大使后遇到的第一个“挑战”。“沙特冬天有20多度,跟海南差不多,所以头几天我确实不太适应北京寒冷的天气。”方澜意接着话锋一转,“不过我很快就学会了喝热水的好习惯,来北京后我经常喝热水和热茶。” “多喝热水”是方澜意抵御寒冷的良方,也是他融入中国的开端。方澜意像普通中国人一样,爱在北京大街小巷遛弯儿。“我有时一遛就是好几个小时。”他说,这是初来乍到快速了解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一种方式。 方澜意走访的城市越多,他认知中国的视角就越广。“上海俘获了我的心。”方澜意说,从上海能领略中国国际大都市的风采。上海是中外文化的大熔炉,文化多样性锻造了上海“令人赞叹的美、让人回味无穷的独特气质”。 “慷慨捐助展现两国情谊” 在方澜意丰富的外交履历上,驻华这段注定写下特殊一笔。“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的背景下开启驻华任期非同寻常。”他说。 方澜意经历了疫情暴发初期的艰难,也深刻体会到两国人民急难有情、携手抗疫的温暖。“中国发生疫情后,大多数在华意大利人选择留在中国、留在武汉。”方澜意说,“当时意大利派出3架货机为武汉送去医疗物资,意大利很高兴能帮上忙。” “当疫情在意大利达到顶峰时,对整个国家来说都是极其可怕的。关键时刻,我们获得了来自中国的很多帮助。”方澜意表示,中国派出3批拥有丰富经验的医疗专家组支援意大利抗疫,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意大利从中国带回的手套、呼吸机、口罩等抗疫物资和医疗设备中,大约10%来自中国政府、高校、社会机构的捐助。“整个中国社会上上下下都参与到规模浩大的慷慨捐助行动中,充分展现两国情谊。” 正是出自在疫情中的感同身受,意大利驻华大使馆在今年清明节参加了中国的全国性哀悼活动,降半旗缅怀在疫情中逝去的生命。方澜意认为,疫情是全世界面临的共同挑战,必须所有人共同努力、坚定意志,才能战胜疫情。 “大公司积极布局中国市场” 见证了意中携手抗疫的难忘时光,方澜意相信两国关系发展有更广阔前景。 建交50年来,中意经贸合作已结出累累硕果。建交之初,两国贸易额仅为1.2亿美元,诸多领域是空白。2019年,两国贸易额达到近550亿美元,不仅增长456倍,涵盖各个领域,而且双向投资累计超过200亿美元。“意大利企业在中国深耕多年,有1400余家意大利企业在华投资兴业,意大利所有大公司积极布局中国市场。”方澜意说。 尤其在当前国际间交通受阻、需求萎缩、经济全球化受挫的特殊背景下,广阔中国市场为意大利企业提供了重要机遇。方澜意介绍,无论是9月举行的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还是11月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广大意大利企业都踊跃参与。“意大利是中国各类展会的重要参与者。”方澜意表示,“我本人也尽己所能参加这些展会,希望借此表达意大利对发展对华关系的重视。” 展望意中合作的前景,方澜意对“一带一路”充满信心。2019年,中意签署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意大利成为七国集团中首个正式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方澜意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就像一个丰富的“工具箱”,意大利借此同中国深化经贸和金融合作。“无论疫情前后,‘一带一路’都至关重要。在‘后疫情时代’,‘一带一路’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一带一路’毫无疑问是推动意中关系发展的重要载体。” 同为文明古国,中意在推动国际多边合作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2021年,意大利将担任二十国集团(G20)主席国,加强与中国在G20框架下的协调具有积极意义。方澜意认为,G20曾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应对中发挥显著作用,G20的一大使命就是协调成员国经济政策,共同努力推动世界经济增长。“国际社会无论采取怎样的行动推动世界经济复苏,都离不开G20的团结合作。”
外媒称,意大利科学家的一份报告显示,研究人员从去年12月5日在一名4岁男童身上采集的样本中发现新冠病毒,这意味着新冠可能早在2019年12月中旬之前已在意大利传播。 据《南华早报》报道,意大利米兰大学研究团队发论文指出,该大学研究人员在一份2019年12月初提取的儿童咽部分泌物中发现新冠病毒。 研究说:“这与12月26日从武汉一名海鲜市场工作人员身上采集到的第一批Sars-CoV-2病毒株的基因组片段‘100%匹配’。这一发现将疫情的暴发提前到了2019年秋末。” 这份报告为这种致命病毒可能并非源自中国的说法提供了佐证。 此前,已在于疫情暴发前欧洲和南美洲收集的污水样本中,检测出了该病原体呈阳性。而早在去年9月,在意大利肺癌患者的血液样本中也发现了能与冠状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据报道称,2019年11月30日,居住在米兰市的一名4岁男童因出现呼吸道不适、呕吐等症状,被送往当地一家医院急诊室。次日,该男童身上出现了类似麻疹的斑点。2019年12月5日,医务人员对男童进行了咽拭子麻疹病毒检测,并按规定保留了咽拭子样本。 与此同时,上海的一个研究小组提出了一种理论,认为冠状病毒的首次人际传播可能发生在去年夏天的印度次大陆。研究人员称,这项研究已于上个月提交给《柳叶刀》杂志,最近已从该期刊的预印本平台中删除,以更新新数据。 他们的分析显示,印度和孟加拉国发现了最古老的病毒株,突变数量最少,而且两国收集的样本的总体遗传多样性高于世界其他任何地方,表明该地区可能是疫情的暴发源。 “我们的方法和结论仍然是正确而可靠的,不要看我们说了什么,看数据,我们稍后就会发表数据研究”中国科学院沈立冰(音译)(Shen Libing)博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