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底了,到了半年报集中披露的日子,按照常识,越是在最后披露的公司,业绩越是堪忧,果不其然,昨天就炸响了两个大雷。 一个就是中石油,上半年营收9290亿,同比下降22.3%,乍一看营收还凑合,但是一看利润傻眼了,净亏损299亿,同比下降205%,要知道去年同期他还是盈利280亿,在他的所有业务中炼油和销售业务,分别亏掉了105亿和129亿,而中石油自己的解释就是,,受国际油价大幅下跌、国内油气需求严重萎缩的不利影响,公司生产经营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 其实老实说,中石油巨亏,我并不意外,今年毕竟油价出现了一个大幅的波动,上半年甚至出现了负值交割的闹剧,富得流油这个比喻已经完全不存在了,变成了正负的负,所以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中石油又是炼油为主的业务,所以大幅亏损很正常。而且全世界的石油公司今年全都在亏钱,壳牌亏损了181亿美元,BP亏了168亿美元,雪佛龙也亏了80多亿,沙特阿美石油,由于成本极低,暂时没有亏损,但是也净利润同比腰斩。 不过,这并不是为中石油说好话,这家公司,上市之后的表现,可谓是烂透了,当年可是号称全亚洲最赚钱的公司,16块钱发行,上市首日开盘就48元,之后就一直跌,跌的连亲妈都不认识了,现在只有4.43元,13年跌去了9成。而且几乎没给过任何的机会,两次反弹也就是15块钱左右。很多哭着喊着要抄底中石油的,估计全都阵亡在路上了。所以,散户千万别碰这种公司。盘子大,业绩差,不负责,就知道靠天吃饭,靠垄断资源吃饭,面对巨额亏损一点办法都没有。甚至也不想有办法。油价涨的时候,他也不怎么涨,油价跌的时候,比谁跌的都多,股市涨的时候,他的涨幅往往最小,股市跌的时候,他照样跟着跌。所以即便中石油业绩触底了,油价大概率会反弹,但这种公司,普通的投资者最好别碰,想在这个上面赚钱太难了。机会成本非常大。 如果说中石油亏个300亿还有资本,毕竟是一个近8000亿的公司,另一家公司就更奇葩了,叫西水股份(行情600291,诊股),市值一共才102亿,但是半年就亏掉了270亿,同比变动幅度,都没发算了,去年同期的时候还有15亿的净利润,股价现在是9块多,但是每股亏损高达24.78元。这股票要买了,妥妥的是负资产,那么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主要就是因为他旗下的天安财险踩雷了,投资了新时代信托的蓝海信托计划,后来还发公告,说天安财险到期且未收到投资本金和收益的新时代信托产品共有 15 笔、合计投资本金 171.50 亿元。按照股权关系,母公司西水股份将减少净利润149亿,然后为了真实反映情况,对资产进行信用减值577亿,利润减少207亿。这笔账都是西水股份自己算的,我们也没太整明白,甚至上交所也没整明白,还发了问询函,让他说明情况,是否存在虚假记载,误导陈述,虚调利润的情况。 西水股份这个确实有点过分,子公司天安财险投资信托踩雷,当然还有其他原因,然后被银保监会接管,所以他为这笔损失,开始做准备,然后就算出这么一个270亿的亏损。这笔亏损明显要远大于他的踩雷损失,就好比说,我把钱包搞丢了,于是我就当房子也丢了,这有点说不过去。所以上交所,让他说明具体情况,你到底是怎么算的,为啥要算那么多? 通常上市公司都有小心思,当他的业绩增长达到极限,不可持续之后,就倾向于,来一次巨亏,特别是当盈利无望,肯定亏损的情况下,那就不如一把亏到底。这样就相当于把利润和资产都隐藏起来了,让大家极度失望之后,以后他还能慢慢的释放业绩,重新走上增长之路。这样对股价反而更好,也更有利于保壳,他们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就是每年都亏,那么就会形成非常差的市场预期,股价也就一直起不来了。 从西水股份来看,这次其实只是一个意外事件,他的整个经营都没受到太多影响,而且踩雷也只是预期,并不是说就一定收不回来了。他这就是在借力打力,趁机摆烂,然后把业绩打下来,所以跟中石油的亏损还是不一样的,中石油是真金白银的亏,被动的亏,而西水股份这是主动的亏,主动希望亏出一个天际来。 其实我们没必要被这两家公司的垃圾业绩干扰,整体看今年的半年报还是不错的,九成公司实现盈利,亏损的只是极少数,下半年市场业绩恢复的趋势会更加明显,市场在这次中期调整之后,有望从资金驱动,政策驱动,转变为业绩驱动。很多公司会出现越涨估值越低的情况,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业绩改善,要比股价上涨的幅度更快。特别是周期和成长方面,会有更加确定的机会。所以我们对市场的判断依旧不变,1中期调整远未结束,还会有上上下下的折磨,2中期调整后,市场还有机会,3业绩驱动将逐渐成为市场的主要逻辑。
01 过去三四个月,油价走势非常惹眼。 大家先是见证了油价暴跌,后来又看到了价格为负的原油期货,买油还要倒给钱,史上头一遭。 虽然最近经济开始复苏,OPEC各国也开始全面限产,油价略有回升,但欧美各国都担心解除限制会导致疫情反扑,所以石油期货、现货价格都上涨乏力,迟迟回不到40美元。 连续几个月的低油价,有些人很开心,好像生活成本能省不少,但这可苦了那些从事勘探、开采原油的公司,比如咱们耳熟能详的中石油。 前两天,中石油官网刊发一篇名为《保护超低油价下勘探开发 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的文章,阐述了现在的压力,并提出了三条具体意见: ●1、实行”原油地板价”保护:当原油价格低于40美元/桶时,国内勘探开发企业生产的原油按40美元/桶“地板价”出售,不再下调;当油价高于130美元/桶时,按130美元/桶出售,不再上调。 ●2、取消石油特别收益金政策。 ●3、国家设立专项支持资金。 总结起来是这样的:希望出政策、减税费,给补贴。 02 看到这,很多人估计也经开始有各种评论了,先看看中石油是怎么解释的。 为什么他们希望原油保护价呢? 中石油没有披露具体的原油成本,但是说了,“我国油气资源禀赋劣质化趋势加速,国内勘探整体进入中后期,老油气田稳产难度加大,新建资源品质逐年变差,原油生产成本大幅上升,对油价的抵抗能力弱于国际可比公司。” 这就把目前的窘境说的比较清楚了,低成本的原油越来越少,尽管国际油价便宜可以买,而且我们的进口石油已经达到70%,但是石油行业一直有一个说法,就是要确保自产2亿吨原油,这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应急之需”和“压舱石”。 这跟粮食领域的“18亿亩耕地”红线如出一辙,所以该勘探开采的还要继续,成本高也没办法。 只是现在油价太低了,所以他们希望引入类似成品油的价格保护机制。 成品油的价格保护机制是这样的:在40—130美元之间波动,这也是老百姓(行情603883,诊股)老抱怨油价不同步的原因所在。 中石油希望的就是把这套规则应用到勘探开采环节,让自己减小压力。 建议取消石油特别收益金政策,也是一样的考虑。 很多人不懂这个收益金是什么意思,其实它更通俗的名字叫“暴利税”,很多国家都有,就是当原油销售价格超过一定水平时,国家从超额收入中征收的特别收入,咱们的收益金起征点是65美元/桶,大概的比例是这样的: 中石油的文章里提到,在高油价时期,石油企业已累计上缴了几千亿的利润,但是现在低油价来了,并没有相应政策反哺支持勘探企业。 所以建议取消收益金和设立专项扶持资金,都是为了勘探企业能更好的活下去,不仅为当下,也为将来。 03 其实中石油远不是低油价最惨的受害者。 沙特和俄罗斯因为原油生产成本便宜还能扛一扛,美国就惨了。 美国油气行业盈亏平衡价在50-55美元/桶,目前的价格下已经支持不下去了。 美国第一大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一季度亏6.1亿美元,是1988年以来首次。 美国Whiting Petroleum公司申请破产,成为低油价下首个破产的页岩油商。 目前美国垃圾债市场的观察名单中,六成都是页岩油企业。 有报告称,美国已有17家小型石油公司在2020年破产倒闭,今年年底之前,会有大约73家石油公司申请破产,明年将会有高达170家石油公司宣布破产倒闭。 因为成本不抵收益,现在原油钻井平台的数量也创下了80年内新低,开工的钻机数量也骤降,截至上周,贝克休斯活跃钻机数已经减少至237座,这个数字在油价100多美元时达到过1600,现在却是200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看起来,这个行业确实很艰难。一季度,中石化巨亏198亿,中石油巨亏162亿。 04 不过呢,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要知道去年,中石油的营收2.52万亿,如果把时间回转五年,中石油的营收和净利润是这样的: 营收过2万亿的企业不多,说巨无霸一点没错。 其实疫情之下,各行各业都困难。 前两天发布了一个新政策,明确“在今年的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也就是说,大家可以摆地摊了。 很多人都兴奋不已,为什么呢?老百姓可以用这个方式挣钱,说白了就是大家都在积极想办法自救,找到任何可能的方式让自己活下去、活好,全国数量庞大的中小微企业、个体户都在用这种方式自救。 其实,整个疫情对国企的影响看起来是最小的,尤其是那些非竞争领域的国企。 财政吃紧,经济增速也不设了,这时候,国企的作用该凸显出来了,往年挣了那么多钱,肯定能扛住一两年的低油价吧。 当然,如果有更多企业去从事勘探开采的活,中石油的“负担”会小一些。 变化可能很快出现。年初,自然资源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自5月1日起,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净资产不低于3亿元人民币的内外资公司,均有资格按规定取得油气矿业权。 也就是说,油气勘查开采市场放开了。 希望越来越多的好公司进来吧,良性竞争对大家都没有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