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专栏系硅谷教育机构 7EDU 创始人刘君在开设的独家专栏,专注于赴美留学行业和教育方法论。】不知不觉,2020年已经要走到中段了,中国开始复工复学,美国在经历了疫情和游行双重份风波后,也正在试图回到日常的轨道上来。然而从疫情而言,还未出现有效的疫苗;从两国关系来看,今年可以说一直处于中美之间持续拉锯的紧张局势。对于留学生或准留学生而言,这样一个问题挥之不去:在2020年后,我们还能出国吗?这是一个关乎人生抉择的大问题,我虽然有一些教学和出国留学咨询方面的经验,却也不敢轻易作答。这个问题我们先可以分成两个来看:第一个是 要不要出国? 第二个则是2020申请季要不要申请出国?针对第一个问题,我想说:留学是一个长期决定,而非短期目标。要知道,很多家庭,尤其是孩子准备来美国读大学的家庭,出国的准备历时数年,而出国后孩子的求学时间也是四年起。出国留学对于一个孩子的视野扩展等有很大帮助。经历不同的文化,和世界各地的同学交流思想。这无疑是出国留学的众多优势之一。我在之前的博客文章中也指出过,留学计划是要越早越好,这样才能有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如果有出国留学准备的家长,就可以提前多了解信息,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安全意识等。这些都不是能一蹴而就的。在国内阶段时,家长及学生就要在语言、独立生活能力、文化背景等多个方面做好准备,更不用提耗时耗力的学校筛选及申请了。这每一点都可以展开众多内容,比如语言,和很多人想象的不同,为出国做的语言准备并非背背单词这么简单,而是需要跟美国的教育内容做到同步,比如看看小学的必读书目、学习必选课程等等,尽量让孩子在出国前和国外的教育体系“接轨”。而申请更是,除了准备标考,孩子还要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眼界,找到亮点与热情所在,尝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竞赛等等,并把相关材料组织成优秀的申请资料。这每一步都意味着数十甚至数百个小时的时间与心血,如果仅仅因为局势就直接放弃,的确有些可惜。与之相对,不管是疫情,还是近期相对紧张的局势,都可以说是瞬息万变。两相对比之下,由于短期的变化而放弃长期努力和计划的留学,我其实是不太赞同的。这可能会导致很长时间的努力付诸东流。然而我也能理解,家长或孩子本身对于未来的忧虑。那可能我们就需要聊聊第二层——也许这次疫情,正是家长和孩子审视“出国留学”这件事的好机会。到底希望孩子出国,是因为什么呢?是希望孩子能够学历傍身?留在美国?还是开阔视野,获得更好的教育和更多元的看待世界的角度?在过去的数十年里,有超过500万中国学子出国留学。其中有三百多万最终都回到了中国。可以说,对于许多留学生来说,留在国外并非一个最终目标。如果十分希望最终能够留美,那客观看待现在的情势,了解可能有的风险也是必须的。不过至少从我的角度来说,我的孩子和学生出国留学这件事情,最重要的其实并非一切尘埃落定后的一纸学历,而是在这过程中获得的学习能力与成长的机缘。之前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学生,在国内是学校的第一名,刚到美国时,由于语言问题学习跟不太上,在国内的高压学习又让他放下了自己其他的爱好,没有其他的精神支撑,挫败感油然而生,疯狂沉迷游戏。最严重的时候,他父母几乎都无计可施,只把孩子托付给我,说是管不了了。我和他的寄宿家庭沟通,让他们安排孩子负责打扫卫生、收拾整理,才能继续供给他一日三餐。我们还安排他去硅谷游戏公司实习,他在实习过程中体会到了游戏的成瘾机制设计,后来反而不那么喜欢玩了,说是“不愿意踏入游戏开发者设计好的套路”。在这个过程中,他不再是过去那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学生,经历过低谷后逐渐变得坚韧,在家里还会指导父母更好地安排整理家务,最后孩子上了全美前三十的学校。除最终的升学以外,变得更加坚韧、负责、有自信,是留学给他带来最珍贵的变化。第二个问题:2020年要不要继续申请出国?其实疫情只是一方面因素,很多学生和家长担心国际政治的不确定性,签证政策,以及安全等。我以美国为例,学校并不受政治因素影响。很多学校也会积极欢迎国际学生申请,近期美国出台政策,禁止只参与线上课程的国际学生进入美国,很多大学也在积极地帮助学生,哈佛、MIT等知名学府甚至支持他们把移民局告上法庭。我们需要客观地看待近期的事件对留学这件事情可能造成的影响。从正面影响来说,留学的人数相较以前有下降,其实就意味着国际生的竞争降低,孩子们可能可以冲击更好的学校。在现有状态下,如果还想继续出国,很可能过去目标是前五十的学生,现在可以目标改为前三十,原本目标前三十的学生,改为前二十,以此类推。从负面影响来谈,可能是敏感专业的申请及签证会受到影响。后续留美工作,可能也不一定非常顺利。此前澳洲的新闻一出,中国教育部同时提及澳大利亚的新冠疫情风险和“针对亚裔的种族歧视”问题。然而媒体和社交平台的反馈都显示,“澳洲种族歧视升级”并非普遍现象,而目标是求学的留学生群体也很难说会受到太大影响。其实在如今略显动荡的情况下,明辨消息源,自主判断,也是对家长和学生的考验——未来远赴异国,还有许多的判断要做,大量的消息需要厘清。另一点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像斯坦福、普林斯顿等名校在疫情冲击下都打出了“不看标考成绩”的名号,我仍然建议孩子们把标考成绩准备好——在Brown University的声明中,他们明确提到,虽然标考成绩并非必须,然而提交的成绩仍会被他们关注,而未提交成绩的学生则需要解释COVID-19对标考测试准备的冲击与影响。不难想到,同是在疫情肆虐的美国递交申请,如果能给出不错的标考成绩,并表明实际受到的压力,可能会获得招生官额外青眼。最后,虽然疫情让我们很难像过去一样有很多线下的项目、实习等等,但是这一部分的自我仍旧需要向招生官展示,寻找线上课外活动的机会。要知道,申请者的竞争力不会因为疫情而减弱。我有学生疫情期间自修了5门AP课,也有学生阅读了大量的病毒相关的文献,并把这个作为未来大学专业,还有学生发起募捐,也有学生远程帮助停学在家学生上课等等。疫情中也显示出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差异。我创立7EDU以来,远程课程一直是重点,我们也将很多背景提升的内容加入到了线上。一些大学教授亲自带领学生进行远程线上研究,还有7EDU的很多大拿老师结合学校停课,推出很多和学校同步课程。让疫情这段时间学生学习不耽误。最后,换个角度来看,针对2020的种种因素,也可以考虑gap year,也就是间隔年。用一年时间用线上课提升语言,不能出去走走,但是可以在家多读读书, 同时也可以更充分的为出国做准备。在美国很多年轻人都会在高中或者大学选择一年gap year,让自己休整一下,或者思考一下自己的方向。所以要不要Gap Year完全取决自己的想法。我有学生选择Gap year是希望能够完成自己一直以来当背包客的梦想,也有学生希望能够通过工作一年,让自己从高中苦读中恢复过来,再继续进入大学读书。也有一些优秀学生因为自己的创业项目发展正好,所以先gap一年。所以要不要Gap,给不给自己一个喘息、停顿的机会,完全要听你内心深处的声音。人生路很长,一路奔跑固然很令人激动,有时也需要停下来思考方向,这大概就是Gap year的意义所在。总而言之,是否还要出国这件事,孩子和家长们需要结合自己的情况理性分享,不纠结,不盲从,选择属于你自己的道路才是最优结果。这选择没有好坏,无关对错,从心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