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又一硕果“瓜熟蒂落”,首家外资独资人身险公司来了! 友邦保险8月18日宣布,友邦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下称“友邦人寿”)已获得营业执照,并在上海正式揭牌。 友邦人寿正是由之前的友邦中国区华丽变身而来,其成立意味着我国首家外资独资人身险公司正式落地,也意味着友邦在中国内地获得了梦寐以求的独立法人地位。 友邦保险相关负责人表示,友邦人寿会统一管理友邦目前在中国内地的寿险业务,并已着手申请在中国内地设立新的分支机构。 “分改子”意味着什么 友邦于1992年在上海设立分公司,是改革开放后最早获发保险业务营业执照的非本土保险机构之一。在中国的寿险市场上,友邦保险一直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它是唯一一家外资独资的寿险公司,但在中国内地并没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也因此其分支机构在过去十几年中一直囿于上海市、广东省、深圳市、北京市、江苏省五地。直到2019年初,基于京津冀保险业协同发展的背景,友邦得以在天津市和河北省石家庄市建立营销服务部。 而借助金融业进一步对外开放的东风,过去人身险公司外资持股比例50%的“天花板”从今年起被正式打破,友邦去年底在行业内率先公布了新政下的“分改子”计划,更成功尝得了中国首家外资独资人身险公司的“头啖汤”。 6月19日,银保监会发布批文,批复同意友邦保险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改建为友邦全资持股的外资人身保险子公司,改建后的公司名称为“友邦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并分别核准李源祥及张晓宇为友邦人寿的董事长和总经理。 “我们对中国保险业的未来满怀信心。虽然在波动加剧的市场环境下行业面临短期承压,但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因此改变。我们所要持续关注的是内生竞争力的培育和延续,从而打造可持续性的自身优势。”在8月18日的成立仪式上,友邦人寿执行董事及总经理张晓宇表示。 张晓宇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在“分改子”之后,对于友邦人寿来说,第一步就是分支机构的拓展。据了解,友邦人寿已确定首批新分支机构的意向地点,并已将申请递交至监管机构。而友邦保险集团首席执行官兼总裁李源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则表示,友邦人寿将在现有地区之外,聚焦10-12个省份去开设新的分支机构,主要是那些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比如四川等;在经营上则仍将延续友邦以往特色,专注于中产及以上客群,专注于长期保障型业务,专注于价值成长。 除了分支机构的拓展,张晓宇认为,这次改建的成功,带给友邦的意义还体现在多层次、多维度的运营和发展上。 “友邦人寿的成立,有望改变以往各地分支机构在日常经营业务上各自作战的局面,实现共享运营平台,其带来的规模效应将大幅提升运营效率,降低营运成本,留出更多精力与资源集中投入到持续提升用户保险服务体验的工作中。譬如以前做投资账户,我们要在不同城市创立7个账户,一个投连险产品的稳健账户,需要友邦上海、友邦广东等所有区域公司的文件,但改建后,整个流程效率会提高非常多。”张晓宇举例道。 此外,友邦人寿的成立,意味着友邦在中国内地将拥有一个统一且独立的法人实体,除了能够将业务拓展至更多区域外,其在内地市场的业务内容与模式也将拥有更多可能。“理论上,我们的投资组合、商业模式都会从‘分改子’中获益,原本没有办法做的领域,譬如投资房地产、全国范围的互联网保险业务等,未来都有机会去尝试。当然,我们会在合理分析自身发展策略、竞争优势与市场环境的前提下去寻找这些机会。” 事实上,在还未获得独立法人资格之前,友邦在中国内地早已发展成友邦集团第二大市场以及发展最快的市场,与集团内第一大市场香港的差距一再缩小。 按照这个趋势,中国内地很可能将在今年成为友邦最大的市场。如今,获得独立法人的重要加持后,产生的“化学反应”将让这个“崭新的老公司”——友邦人寿跃上怎样的台阶无疑值得市场期待。 寿险对外开放进行时 去年12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明确取消合资寿险公司外资股比限制时点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从2020年1月1日起,正式取消经营人身保险业务的合资保险公司(下称“合资寿险公司”)的外资股比限制,合资寿险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可达100%。 在这之后,多家合资寿险公司的外方股东蠢蠢欲动。 在上述通知发布时,就有外资保险公司高管对记者预测:“在寿险公司外资持股比例放开后,行业内多家合资寿险公司的外方股东都有意将在华寿险公司变为外资独资的性质,但其中友邦由于不牵涉要向中方股东收购股权的过程,自然会比较快。但相比友邦中国的特殊性,其他公司需要取得中方股东的同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一系列诸如股东内部审批、协议等程序,因此速度不会太快,不过相信之后陆续会有实质性动作出来。” 事实上,除了友邦的“分改子”之外,已经有合资寿险公司正式宣布其独资控股计划。5月4日,汇丰保险(亚洲)有限公司宣布,已与其在华寿险合资方——国民信托有限公司达成协议,将收购国民信托所持有的汇丰人寿保险有限公司50%股权。待监管批准及交易完成后,汇丰人寿将成为其在内地的全资控股子公司。 除此之外,作为此次金融业对外开放的首批受益者,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已于今年初正式开业,其首家外资独资保险控股集团的身份也成为了金融业对外开放的一大标志性事件。 外资加码之后,中国寿险业的格局会因此发生很大变化吗?对此,一位外资险企高管对记者表示:“现在寿险市场竞争环境越来越复杂,但整个市场也越来越透明及公平,我认为随着市场发展,中资和外资公司的界限会越来越模糊,从老百姓的角度也不太看中资还是外资,而只关心这是不是一家‘好公司’,所以不管是什么性质的公司,‘修炼内功’才是最重要的。”
⊙记者 黄蕾 ○编辑 陈羽 8月18日,我国首家获批的外资独资人身保险公司――友邦人寿正式宣告成立,这家百年老店站上一个新起点。这也是中国保险市场对外开放提速的一个风向标:一个进一步激活市场活力与竞争力的新时代正大步走来。而随着这个巨无霸不断扩大业务版图,中外保险巨头之间的真正较量一触即发。 友邦历任掌舵者亦从不讳言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之深,今年年初聘任李源祥为集团首席执行官兼总裁,便是一个重要信号。这位既有全球“金融+科技”管理经验,又深谙中国本土市场经营之道的友邦新掌门,将在扩展中国市场上如何排兵布阵?进入二三线乃至更加下沉的区域市场时,友邦将会有怎样的发展策略? 对于外界关注的这些问题,李源祥近日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进行了全面剖析,这也是他履新友邦后首度直面媒体。“友邦第二个百年将从这里启程。友邦人寿成立后,会聚焦10至12个省份去拓展新网点,当然,意义远不止地域拓展。” 未来业务聚焦10至12个省份 2020年初,友邦新老管理层交替之际。时逢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提速,科技全面地渗透到保险业务的各个环节,友邦亟需一位既懂保险又懂科技,既有全球视野又有本土经验,并善于将国际先进保险理念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复合型掌舵者。 在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金融机构及监管部门有过从业经历,在中国保险市场工作长达20年,有着丰富的“金融+科技”管理经验……作为中国平安“海外军团”曾经的领军人物之一,李源祥身上的这些标签,使其被视为友邦新掌门的最合适人选。在友邦集团董事会层层筛选、面试后,这位友邦第二个百年首任CEO的任命,获一致通过。 友邦人寿由友邦上海分公司改建而来,即分公司改制为子公司(下称“分改子”)。友邦“分改子”的获批,受益于这一轮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提速――从2020年1月1日开始,“外资保险设立寿险公司须采取合资形式”这条限制退出历史舞台,外资寿险公司在华展业可申请独资。 友邦人寿的成立,意味着友邦有望突破在华多年的政策限制,将业务经营范围从目前的七个地区(上海、北京、江苏、广东、深圳、天津、石家庄),拓展至更广泛的区域。 对于未来分支机构的布局思路,李源祥透露,将会聚焦在10至12个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中产人群数量较多的省份,预计可触达的潜在消费群体规模是友邦现有中国内地7个市场的4倍之多。 中国其实已持续多年位居友邦全球成长最快市场之位。业内人士认为,以目前的业务增速来看,在考虑“分改子”获批,后续进入更多城市,新掌门人带来新思路、新气象等之后,不出意外,中国内地将很快会成为友邦最大的市场。 意义远不止于地域拓展 “分改子”获批,对友邦的意义,远不止于地域拓展,而是体现在多层次、多维度的运营和发展上。 一是友邦人寿成立后,组织架构更加优化、灵活,让友邦可以更快速地做出市场反应。分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公司内部的组织架构将得以重新梳理,实现更加高效、敏捷的运作。 此举有望改变以往各地分支机构在日常经营业务上各自作战的局面,实现共享运营平台。共享运营平台带来的规模效应将大幅提升运营效率,降低营运成本,留出更多精力与资源集中投入到持续提升用户保险服务体验的工作中。 二是友邦人寿成立后,友邦在内地将拥有一个统一且独立的法人实体,除了能够将业务拓展至更多区域外,其在内地市场的业务内容与模式也将拥有更多可能。 理论上,友邦人寿的投资组合、商业模式都会从“分改子”中获益。“原本没有办法参与的领域,比如,投资房地产、PE、互联网保险业务等,未来都有机会去研究。当然,我们会在合理分析自身发展策略、竞争优势与市场环境的前提下,去寻找这些机会。”李源祥说。 友邦的“变”与“不变” 疫情改变了大众的生活与作业方式,客观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为了更好地实现业务拓展及发展,友邦将如何制定在中国市场的发展策略? 李源祥向记者道出了友邦的“变”与“不变”。 不变的是,“坚守长期主义”的友邦铁律。即以客户为中心,坚持保险姓保,专注保险保障主业,以价值为导向,绝不以牺牲利润来换取市场规模。在这样的战略下,友邦坚持走“营销员渠道、保障型产品”的渠道及产品策略,也不会变。“我们追求的是有价值地增长,拒绝大进大出、大起大落。” 如何继续利用金融科技手段,进一步在保险机构向线上化转型的道路上赢得先机,已然成为各家保险机构角力的重点。在与李源祥的对话中,记者明显感觉到,这家百年老店越发强调科技的重要性乃至战略地位,并开始将科技定位由过去的业务支持转为引领业务发展的驱动力。 “未来3年,我们肯定会加大对科技建设的投入,提升服务效能,提升队伍产能,提升客户体验,降低经营成本。”在他看来,最终要实现的目的,是利用包括科技手段在内的创新形式服务人,从而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 不难看出,无论是对“长期主义”铁律的坚持,还是对科技定位的再思考,友邦正从顶层设计上搭建出一个既符合大势所趋、又极具自身特色的中国市场发展策略。辅以强大的专业人才团队与能力,高效的执行力,这将是未来友邦人寿取胜的关键。
8月18日,我国首家获批的外资独资人身保险公司——友邦人寿正式宣告成立,这家百年老店站上一个新起点。这也是中国保险市场对外开放提速的一个风向标:一个进一步激活市场活力与竞争力的新时代正大步走来。而随着这个巨无霸不断扩大业务版图,中外保险巨头之间的真正较量一触即发。 友邦历任掌舵者亦从不讳言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之深,今年年初聘任李源祥为集团首席执行官兼总裁,便是一个重要信号。这位既有全球“金融+科技”管理经验,又深谙中国本土市场经营之道的友邦新掌门,将在扩展中国市场上如何排兵布阵?进入二三线乃至更加下沉的区域市场时,友邦将会有怎样的发展策略? 对于外界关注的这些问题,李源祥近日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进行了全面剖析,这也是他履新友邦后首度直面媒体。“友邦第二个百年将从这里启程。友邦人寿成立后,会聚焦10至12个省份去拓展新网点,当然,意义远不止地域拓展。” 未来业务聚焦10至12个省份 2020年初,友邦新老管理层交替之际。时逢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提速,科技全面地渗透到保险业务的各个环节,友邦亟需一位既懂保险又懂科技,既有全球视野又有本土经验,并善于将国际先进保险理念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复合型掌舵者。 在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金融机构及监管部门有过从业经历,在中国保险市场工作长达20年,有着丰富的“金融+科技”管理经验……作为中国平安“海外军团”曾经的领军人物之一,李源祥身上的这些标签,使其被视为友邦新掌门的最合适人选。在友邦集团董事会层层筛选、面试后,这位友邦第二个百年首任CEO的任命,获一致通过。 友邦人寿由友邦上海分公司改建而来,即分公司改制为子公司(下称“分改子”)。友邦“分改子”的获批,受益于这一轮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提速——从2020年1月1日开始,“外资保险设立寿险公司须采取合资形式”这条限制退出历史舞台,外资寿险公司在华展业可申请独资。 友邦人寿的成立,意味着友邦有望突破在华多年的政策限制,将业务经营范围从目前的七个地区(上海、北京、江苏、广东、深圳、天津、石家庄),拓展至更广泛的区域。 对于未来分支机构的布局思路,李源祥透露,将会聚焦在10至12个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中产人群数量较多的省份,预计可触达的潜在消费群体规模是友邦现有中国内地7个市场的4倍之多。 中国其实已持续多年位居友邦全球成长最快市场之位。业内人士认为,以目前的业务增速来看,在考虑“分改子”获批,后续进入更多城市,新掌门人带来新思路、新气象等之后,不出意外,中国内地将很快会成为友邦最大的市场。 意义远不止于地域拓展 “分改子”获批,对友邦的意义,远不止于地域拓展,而是体现在多层次、多维度的运营和发展上。 一是友邦人寿成立后,组织架构更加优化、灵活,让友邦可以更快速地做出市场反应。分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公司内部的组织架构将得以重新梳理,实现更加高效、敏捷的运作。 此举有望改变以往各地分支机构在日常经营业务上各自作战的局面,实现共享运营平台。共享运营平台带来的规模效应将大幅提升运营效率,降低营运成本,留出更多精力与资源集中投入到持续提升用户保险服务体验的工作中。 二是友邦人寿成立后,友邦在内地将拥有一个统一且独立的法人实体,除了能够将业务拓展至更多区域外,其在内地市场的业务内容与模式也将拥有更多可能。 理论上,友邦人寿的投资组合、商业模式都会从“分改子”中获益。“原本没有办法参与的领域,比如,投资房地产、PE、互联网保险业务等,未来都有机会去研究。当然,我们会在合理分析自身发展策略、竞争优势与市场环境的前提下,去寻找这些机会。”李源祥说。 友邦的“变”与“不变” 疫情改变了大众的生活与作业方式,客观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为了更好地实现业务拓展及发展,友邦将如何制定在中国市场的发展策略? 李源祥向记者道出了友邦的“变”与“不变”。 不变的是,“坚守长期主义”的友邦铁律。即以客户为中心,坚持保险姓保,专注保险保障主业,以价值为导向,绝不以牺牲利润来换取市场规模。在这样的战略下,友邦坚持走“营销员渠道、保障型产品”的渠道及产品策略,也不会变。“我们追求的是有价值地增长,拒绝大进大出、大起大落。” 如何继续利用金融科技手段,进一步在保险机构向线上化转型的道路上赢得先机,已然成为各家保险机构角力的重点。在与李源祥的对话中,记者明显感觉到,这家百年老店越发强调科技的重要性乃至战略地位,并开始将科技定位由过去的业务支持转为引领业务发展的驱动力。 “未来3年,我们肯定会加大对科技建设的投入,提升服务效能,提升队伍产能,提升客户体验,降低经营成本。”在他看来,最终要实现的目的,是利用包括科技手段在内的创新形式服务人,从而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 不难看出,无论是对“长期主义”铁律的坚持,还是对科技定位的再思考,友邦正从顶层设计上搭建出一个既符合大势所趋、又极具自身特色的中国市场发展策略。辅以强大的专业人才团队与能力,高效的执行力,这将是未来友邦人寿取胜的关键。
再次在黄浦江畔极具历史感的友邦大厦见到张晓宇,一样的地点,他的身份已发生微妙的变化:从友邦中国区CEO转变为友邦人寿执行董事及总经理。 这身份转变的背后是友邦1992年回归中国市场以来堪称最重要的一件事——分改子。 6月19日,银保监会发布批文,批复同意友邦保险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改建为友邦全资持股的外资人身保险子公司,改建后的公司名称为“友邦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下称“友邦人寿”),并分别核准李源祥及张晓宇为友邦人寿的董事长和总经理。 两个月之后的8月18日,积淀着友邦在中国悠久历史的“新公司”——友邦人寿正式启航。 友邦人寿的落地,意味着我国首家外资独资人身险公司的诞生。除了这层里程碑式的意义,对于友邦来说,更是意味着其在中国获得了梦寐以求的独立法人地位。 作为一毕业就在友邦工作一路升至中国区CEO的“AIA baby”,张晓宇再清楚不过这对友邦人来说意义有多大。 “非常兴奋。我现在很少发朋友圈了,‘分改子’正式获批时我发了一条,突然冒出来很多过去友邦的老同事,说多年夙愿达成。谢先生(友邦集团元老、独立非执行主席谢仕荣)也打电话给我,大家都非常开心。”张晓宇笑着说。 乘着中国金融业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浪潮,友邦人寿头戴首家外资独资人身险公司的光环,会如何乘风破浪? 在张晓宇看来,从友邦中国区到友邦人寿,身份变了,赛道也随之扩大,但友邦的品质路线和核心策略不会变。 紧锣密鼓,转变身份 “我在友邦工作二十多年,这(取得独立法人资格)几乎是所有人最关心的事情。”张晓宇说。 友邦于1992年在上海设立分公司,是改革开放后最早获发保险业务营业执照的非本土保险机构之一。在中国的寿险市场上,友邦保险一直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它是唯一一家外资独资的寿险公司,但在中国境内并没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也因此其分支机构在过去十几年中一直囿于上海市、广东省、深圳市、北京市、江苏省五地。直到2019年初,基于京津冀保险业协同发展的背景,友邦得以在天津市和河北省石家庄市建立营销服务部。 而借助金融业进一步对外开放的“东风”,人身险公司外资持股比例过去50%的“天花板”从今年起被正式打破,这对于在中国一直谋求独立法人地位的友邦无疑迎来了“至亮时刻”。 “外资持股开放让我们感到很兴奋,之后马上就开始紧锣密鼓地申请了。”在谈到“分改子”整个过程的时候,张晓宇接连用了好几个“紧锣密鼓”来形容。 “紧锣密鼓”的结果,就是友邦在行业内率先公布了其新政下的“分改子”计划,更成功尝得了中国首家外资独资人身险公司的“头啖汤”。 友邦人寿的批文拿到后,7月23日,其6名董事、监事的任职资格也同时获批。张晓宇表示,尽管已拿到批文,但是“分改子”在实际落地过程中仍然有很多“紧锣密鼓”的工作要做,这当中的繁杂超乎想象。 在拿到银保监会批文和工商执照之后,从友邦中国区到友邦人寿,从过去以几家分公司的名义来开展业务到正式的法人机构,张晓宇要率领全公司的人员进行内部转换工作,例如所有对第三方、内部员工的合同需要修改;所有产品名字需要更新;对内对外的各种系统需要更改;众多相关的银行账户也需要修改…… “这些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希望接下来几个月可以完成。在年底的某个时间点进行一次性转换,正式变成友邦人寿。这段时间我们会用原有的架构做业务,但是公司管理都已切换到友邦人寿模式,因为我们已有正式的董事会。”张晓宇说。 赛道拓宽,内核不变 在接受专访的当天下午,友邦人寿就召开了第一次董事会会议。在这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董事会会议上,就形成了申请分支机构的决议,并已于近期上交至监管机构。 事实上,分支机构的拓展不管在友邦内部还是外部普遍都被认为是友邦“分改子”之后的利好。 “‘分改子’之后,大家能够明显感到有机会扩展,这一点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张晓宇说。 尽管没有透露分支机构扩张的第一批具体意向地点,但张晓宇总结了成功扩展所需要的几个要素:首先是需要已经在其他地方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式;其次需要强劲的人才储备;另外还需要规模化的营运模式来支持全国性的扩张,因此除了已有的南方作业分享中心,友邦人寿考虑在北方也建造同样的中心。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现有区域的资源和优势来辐射周边的新地域,以友邦2019年8月刚开业的天津市营销服务部为例,其在一年不到的时间内已接近当地外资第一的市场规模,超越了很多在那里多年的外资公司,秘诀之一就是依托了北京分公司的优质资源。 经营区域得以扩张之外,有了法人资格之后所带来的管理架构不同会使友邦在中国的业务效率大幅提高。“譬如以前做投资账户,由于没有统一的独立法人,因此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分公司分别创立七个账户,包括对监管机构的汇报、税务文件等等都需要以分公司为单位,但现在有了统一的法人友邦人寿,整个流程就会提速很多。”张晓宇说。 除了上述两项较多被市场提到的利好,张晓宇还列举了一些独立法人资格为友邦在中国开拓的“新赛道”。 “譬如现在我们可以申请全国的互联网经营牌照,又譬如投资渠道可以拓展至之前不能做的房地产、PE等,而投资渠道的丰富在目前这个低利率的时代太重要了,同时也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和风险偏好来丰富产品策略。”张晓宇表示。 在这些新赛道面前,从友邦中国区到友邦人寿的战略调整在张晓宇看来也非常明确:第一是挖掘上述的新赛道和新机会;第二伴随新赛道大幅增加在人和科技上的投入;第三则是业务扩展过程中的策略调整,“例如内陆地区和北上广深肯定会有不同,如何根据当地情形和不同的客户圈层去调整,也是我们目前正在研究的”。 不过,张晓宇强调,不管新的机会和赛道如何,友邦大的策略不会改变。“包括我们走的品质路线、客户定位、卓越营销员策略,卓越多元渠道策略,这些都不会变。友邦有自己独特的东西在,这个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变与不变之间的“化学反应” 不变的核心策略和独立法人所带来的新赛道也正在友邦人寿内部产生新的“化学反应”,譬如卓越营销员+科技。 可能很多人并不十分清楚,友邦人寿虽然主打线下的营销员渠道,但整个渠道的科技化无论在友邦集团内部还是整个市场上都已处于领先,有一整套关于营销员销售、服务、增员、管理的线上“武器”。 在科技上打下的坚实基础使得友邦人寿在今年的疫情期间影响可控,远程签单、增员等业务活动从2月18日持续到现在从未停止,并且还完成了不少的客户积累和增员。 “我们也在想保险业应该是什么样的,吃‘人口红利’的时代已经基本到头了,到2021年劳动人口就会往下走,以前的‘人海战术’是行不通的,下一步一定是能力培养。”张晓宇表示。 而作为能力培养的基础,“业务数据化、数据业务化”在张晓宇看来是一条必经之路。 如张晓宇所述,在获得独立法人资格后,友邦人寿对于人及科技的投入都将大幅增加,这也为这种“化学反应”提供了前提条件。 他的想法是,所有的业务数据,包括业务员的行为、客户的行为、内外部的交易等全部数据化,从数据化中间可以寻找出很多规律,以此能更加精准地了解营销员队伍的特点、长处、弱点,以针对性地提供培训,同时对客户的精准画像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客户及其需求。据他介绍,去年开始友邦人寿已经在与IBM进行广泛的合作研究并搭建数据中台,希望能够逐渐地把业务变成数据化,并逐步地用数据反哺业务。 事实上,在还未获得独立法人资格之前,友邦在中国内地的发展已然很快。在张晓宇2017年出任友邦中国区CEO时期至今,友邦中国内地区域的新业务价值已经从当年的不到40亿元翻番至目前的超过80亿元,早已成为集团第二大市场以及发展最快的市场,与集团内第一大市场香港差距一再缩小。 按照这个趋势,中国内地很可能将在今年成为友邦最大的市场。如今,获得独立法人的重要加持后,产生的“化学反应”将让这“崭新的老公司”——友邦人寿跃上怎样的台阶也无疑值得市场期待。
友邦(1299.HK)高开高走涨2.23%,报73.4港元,总市值8874.5亿港元。中国银保监会宣布,友邦 将中国内地分支机构改建为友邦独资人寿保险子公司的申请已经获批,成为首家外资独资人身保险公司,其注册资本为37.8亿元人民币。友邦表示,将着手申请以在中国其他区域设立附属于子公司的分支机构。过往由于法例限制,友邦于中国拓展业务面临不少制肘,令其于中国的版图则限于北京、上海、深圳等七个城市。在申请获批后,友邦在中国的发展可望加快,上海证券报指,友邦增加分支机构的行动亦将启动,首批分公司或选择落户于四川、山东、安徽、浙江、湖北、河南等地。在投资方面,过往友邦中国的分支机构需分别设立各自的投资账户,以管理保险资金,惟现时各分支机构的保险资金可统一投资管理,令资金可享更金规模效应。
图片源自网络 6月19日,中国银保监会官网发布《中国银保监会关于友邦保险有限公司在中国内地分支机构改建为友邦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的批复》,中国银保监会同意友邦保险上海分公司改建为独资人身保险公司,改建后的公司名称为“友邦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友邦人寿),注册资本金为37.77亿元。 去年12月26日,友邦保险发公告称,计划将友邦保险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改建为友邦全资持股的人寿保险子公司,名称拟定位“友邦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该子公司将统一负责管理经营友邦在中国内地的寿险业务,友邦保险在中国内地的现有其他分支机构改建为寿险子公司下属分支机构。 图片源自中国银保监会官网 此次公告显示,随着友邦保险上海分公司改制,相应下属机构均进行调整。银保监会同意友邦保险广东分公司、深圳分公司、北京分公司、江苏分公司改建为友邦人寿广东分公司、友邦人寿深圳分公司、友邦人寿北京分公司、友邦人寿江苏分公司。 同时友邦支公司、营销服务部也作出相应变更,监管同意友邦保险东莞支公司、江门支公司改建为友邦人寿广东分公司东莞支公司、友邦人寿广东分公司江门支公司;同意友邦保险天津营销服务部、石家庄营销服务部改建为友邦人寿北京分公司下辖的天津营销服务部、石家庄营销服务部。 人事方面,银保监会核准了李源祥友邦人寿董事长的任职资格;核准张晓宇友邦人寿总经理的任职资格。 去年11月,友邦保险以近5000万元的高薪挖角中国平安联席CEO李源祥。公告显示,李源祥2020年的薪酬将包括846.6万港元的年度基本薪金、198万美元的短期奖励目标及396万美元的长期奖励目标,年度目标总薪酬为702.53万美元(约合人民币4945万元)。 另外,友邦还将为李源祥因离开前任工作而失效的未归属长期奖励金及延期付款而作出补偿,补偿的总价值为2815.11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98亿元),上述补偿金额将以受限制股份单位及现金支付形式在六年内支付。 经营范围方面,友邦人寿可在上海市行政辖区内及已设立分支机构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内经营四类业务:人寿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各类人身保险业务;上述业务的再保险业务,包括分出保险、分入保险;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保险资金运用业务;以及经中国银保监会批准的其他业务。 原友邦保险在中国内地分支机构的债权债务由改建后的友邦人寿享有和承担,其未履行完毕的保险合同及其它合同由改建后的友邦人寿继续履行。友邦保险为上述债务、保险合同及其它合同的履行提供连带责任担保。 图片源自友邦保险一季报 今年一季度,友邦保险实现14.83亿美元(约合104.96亿元人民币)年化新保费,按固定汇率核算同比下滑18%;实现8.41亿美元(约合59.52亿元人民币)的新业务价值,同比下滑27%。 对于新业务价值下滑,一季报称主要是由友邦在香港及中国内地业务的销售额显著减少所致。“在我们营运的各个市场,遏制2019冠状病毒病传播的措施推行规模及时间均有所不同,而我们在香港及中国内地业务的第一季新业务销售则遭受到最早及最大的影响。” 此外友邦保险一季报称,该公司在中国内地全资拥有业务的新业务价值在2020年第一季录得低双位数字的跌幅,但仍为集团期内新业务价值带来最大贡献。 此外由于中国内地访港客户新业务价值下降,友邦保险的香港业务新业务价值也出现下降。
作为我国保险业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性事件,友邦保险的“分改子” (分公司改制为子公司)进展备受关注。昨日,银保监会宣布,允许友邦上海分公司改建为友邦全资持股的寿险子公司——友邦人寿。这也是我国首家获批的外资独资寿险公司。 “分改子”获批,意味着友邦在华有了独立法人资格,困扰其多年的分支机构扩张难题迎刃而解,这家老牌保险巨头对中国市场的反应速度与决策效率将大大提升。上海证券报获悉,友邦分支机构增设行动也将启动,首批分公司或将在四川、山东、安徽、浙江、湖北、河南等地落址。 于行业而言,这也是中国保险市场对外开放提速的一个重要风向标,可以吸引越来越多的外资保险在华设立独立法人机构主体并深耕中国市场,进一步激活中国保险市场的创新活力与竞争力。 申请半年即拿到批文 作为改革开放后首家获得保险业务营业执照的外资保险机构,友邦已在中国市场耕耘20余年,此番为何还要发起设立外资独资寿险子公司? 事实上,因为一些历史原因,按照设立之初相关政策法规规定,友邦是以分公司形式在中国设立机构,一直没有独立法人资格。正因如此,其展业地区始终囿于上海、北京、江苏、广东等地。 2019年,受益于关于促进京津冀保险业协同发展的相关监管政策和试点安排,友邦获准在天津和石家庄开设营销服务部,方才将展业地区拓展至国内的7个市场。 如今,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进入全新阶段,寿险市场的大门进一步敞开。从2020年1月1日开始,“外资保险公司设立寿险公司必须采取合资形式”这条限制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外资寿险公司在华展业可申请独资。 对于已是百年老店、位居全球上市寿险公司市值首位的友邦而言,这无疑是一个新的起点。2019年12月26日晚间,友邦公告称,计划将其上海分公司改建为友邦全资持股的寿险子公司——友邦人寿。改建后,友邦人寿将统一负责管理及经营在中国内地的寿险业务。友邦在中国内地的现有其他分支机构,改建为友邦人寿的下属分支机构。 这既是对扩大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新举措的积极响应,也是友邦基于完善公司法人治理架构、优化运营组织架构、进一步深耕中国市场的考量。 对于友邦“分改子”申请半年即拿到批文,保险圈人士并不感到意外。一方面,自我国金融业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政策释放后,政府及监管层面一直在推动外资金融机构市场准入申请的落地;另一方面,从一些硬性指标及在中国市场的深耕程度来看,友邦无疑是佼佼者之一。 改建后的四大提升 “分改子”获批,也为友邦自身的发展赢得更加广阔的空间。结合内外部多个因素来看,友邦在华拥有独立法人主体后,将对其运营带来四大层面的提升。 一是在市场准入方面,享有“国民待遇”,友邦人寿与本土保险机构同样适用银保监会的有关规定。 二是在完善公司法人治理架构方面,友邦人寿将在中国境内设立董事会,很多中国业务重大经营决策直接可以在友邦人寿董事会层面审批通过,从而提升友邦对中国市场的反应速度与决策效率,令公司的中国管理团队能更好地抓住本土市场发展机遇,推动业务创新。 三是在保险资金投资方面,以往友邦在华分支机构分别设立各自的投资账户对保险资金进行投资管理,导致“力量分散”。如今,在友邦人寿统一法人机构之下,各家分支机构保险资金划入友邦人寿的“大账户”进行统一投资管理,由此带来更大的资金规模效应。 四是在优化运营组织架构、推进精细化管理方面,友邦人寿的成立,有望改变以往各地分支机构在日常经营业务上“各自作战”的局面,实现共享运营平台。共享运营平台带来的规模效应将大幅提升运营效率,降低营运成本,留出更多精力与资源,集中投入到持续提升用户保险服务体验的工作中。 不得不提的是,中国其实已持续多年位居友邦全球成长最快市场之位。今年高薪聘任李源祥为集团掌门人,友邦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如今随着“分改子”落地、新一批分支机构铺设计划将启动,中国今后成为友邦最大市场亦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