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春末,八路军晋察冀军区一分区的部队按照计划,开赴河北省易县北娄山一带进行军事、政治整训,期间得到情报说,日伪军于5月7日进犯大龙华村,并在该地抢修工事、构筑碉堡、铺筑道路。大龙华村位于易县城西40多里,南北靠山、东西狭长、不足一里宽的山谷中,涞易公路从中穿过。在此前的战斗中,一分区曾两次击退敌人对该地区的小股进犯。一分区司令员杨成武和分区政委罗元发、副司令员高鹏、参谋长黄寿发等研究敌情后判断:敌人占据大龙华的目的是打通易(县)涞(源)公路,占领沿线各点,分割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之间的联系,继而缩小并封锁我军控制区域。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杨成武决定:集中一分区主力部队,趁敌人立足未稳之际,打一场歼灭战,彻底消灭大龙华之敌,并相机歼灭各处增援敌人。作战计划得到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的批准后,一分区立即召开干部会议,按照“一路攻点,三路打援”的方针,向各参战部队部署具体任务。一分区地方党组织和群众听说部队要打大龙华,一面组织力量配合部队作战,一面帮助部队收集了有关大龙华敌人驻扎地点、兵力、火力配备的详细情况。杨成武还派出游击小分队,采用一战击退的方式,在7天时间里对大龙华驻地敌人进行了十五六次袭扰,搞得敌人疲惫不堪,防守日趋松懈。5月19日深夜,一分区部队按照既定部署,在当地党员群众的引领下,秘密开进至待机地域。20日凌晨1时,八路军分别从镇东北和镇西南勇猛发起冲击。战士们迅速砍断了多重铁丝网,用手榴弹消灭了外围碉堡守敌,直扑日军各营房。经过3个小时的激战,八路军毙伤日军60余名,并将残敌压缩到一座大院子里。梁各庄的日军接到大龙华被袭的消息后,害怕天黑被袭,不敢出动,只得告诉大龙华敌人“死守到天亮”。20日上午8时,梁各庄据点敌人终于开出5辆汽车,向大红门方向搜索前进,遭到我设伏部队的迎头痛击,丢下多具尸体后,惊慌退走。与此同时,大龙华残敌听到大红门方向的枪声,以为救星到了,留下部分敌人继续顽抗,其余疯狂突围,企图与援敌“里应外合”。这股敌人逃到小龙华村外,正庆幸安全“突围”,突然发现四周都是埋伏的“八路”。八路军伏击部队将这股日军包围在路旁的一片树林里,很快歼其大部,残敌不得不再次“突围”,退回大龙华。部分伏击部队乘胜尾追到大龙华,和村中正与敌人激战的八路军汇合,共同向敌人发起猛攻。在大红门被八路军伏击部队击退的援敌得到补充后,又携带重炮卷土重来,连续向八路军阵地展开进攻。八路军指战员冒着敌人的炮火坚守阵地,打退了敌人多次进攻,给敌人造成重大杀伤。与此同时,八路军对大龙华敌人展开最后的攻势。见敌人工事坚固,杨成武命一分区炮兵连赶来参战,连续发射57发炮弹,破坏了敌人大部分工事。趁日军慌乱之际,战士们发起了冲击,和敌人展开白刃格斗,消灭了残敌。几个幸存的日本官兵听懂了八路军战士用在整训中刚刚学会的日语喊出的“八路军优待俘虏”“缴枪不杀”后,立即弃枪投降。下午2时左右,杨成武发现进攻大红门的援敌疲态已现、士气低落,立即命令多支部队绕敌侧后发起攻击。援敌腹背受敌,顿时溃不成军,丢下大批尸体向梁各庄逃窜。此次战斗共歼敌400余人,缴获山炮1门、迫击炮2门、掷弹筒2具、重机枪1挺、轻机枪5挺、步枪短枪90余枝、子弹5万余发、工作器具600余件、望远镜5架以及大批军用品,取得了攻坚、打援的双重胜利,对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起到了重要作用。值得一提的是,部队在清理大龙华敌人据点时,缴获了日军几十册机密文件,其中有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部颁发的《关于使用特种器材(毒气)之参考》,对晋察冀根据地的《1939年第1、2、3期肃正作战概要》以及日军第110师团司令部颁发的《对山区方面封锁计划》等,这些文件对于研究敌人战术、确定斗争对策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正如聂荣臻收到文件后在电话中对杨成武所说的:“你们缴获的这批文件,比缴获敌人几百支枪、几十门炮的胜利还大。”
编者按:天下艰难际,时势造英雄。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在那场艰苦卓绝的反侵略战争中,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以血肉之躯筑起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的钢铁长城。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指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一批抗日将领,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国民党军‘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就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以身殉国的杰出代表。”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走近这些抗日英雄群体,铭记他们用血肉筑起的不朽功勋! 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 “视死如归本革命军人应有精神;宁死不屈乃燕赵英雄光荣传统。”这是当年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为狼牙山五壮士纪念塔题的词。以共产党员、班长马宝玉为首的八路军5位英雄,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1941年8月,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调集7万余人兵力,对晋察冀边区所属的北岳、平西根据地进行毁灭性“大扫荡”。9月25日,日伪军3500余人围攻易县城西南的狼牙山地区,企图歼灭该地区的八路军和地方党政机关。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第1团第7连奉命掩护党政机关、部队和群众转移。完成任务撤离时,留下第6班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及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等5名战士担负后卫阻击,掩护全连转移。他们坚定沉着,利用有利地形,奋勇还击,打退日伪军多次进攻,毙伤90余人。 次日,为了不让日伪军发现连队转移方向,他们边打边撤,将日伪军引向狼牙山棋盘陀峰顶绝路。日伪军误认咬住了八路军主力,遂发起猛攻。5位战士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一直坚持战斗到日落。面对步步逼近的日伪军,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树枝挂住,幸免于难。 新四军“刘老庄连” 1943年春,侵华日军对江苏北部淮海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残酷“扫荡”。3月17日,日伪军1000余人,分兵合围驻六塘河北岸的淮海区党政领导机关。4连在连长白思才、指导员李云鹏的率领下,奋勇阻击各路敌人,掩护淮海区党政机关安全转移。是日,日伪军进行第二次合围,4连与日伪军在淮阳北老张集、朱杜庄一带遭遇。激战半日,于黄昏后再次突围,转移至老张集西北的刘老庄地区。18日晨,日伪军进行第三次合围,4连奉命组织防御,全连82人凭借村前交通沟,英勇抗击日伪军攻击,使主力部队和党政机关安全转移,全连却陷入日伪军重围。 虽经数次突围,均未成功,4连决心固守。连部通信员在火线入党申请书中写道:“在党最需要的时候,我将把自己的生命献给党和人民,决不给我们党丢脸,决不给中华民族丢脸!”日伪军集中炮火对4连阵地进行了毁灭性炮击,并以大队骑兵实施冲击。4连官兵在强敌面前,坚定沉着,不惧牺牲,浴血奋战,连续打退日伪军5次进攻,毙伤日伪军百余人,苦战至黄昏,终因寡不敌众,全连弹尽粮绝,全部壮烈牺牲。 新四军第3师第7旅为表彰4连的英雄壮举,命名4连为“刘老庄连”。八路军总指挥朱德在《八路军新四军的英雄主义》一文中,称刘老庄连为“我军指战员的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 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 抗日战争时期,以冷云为首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在顽强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中投江殉国,表现了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她们是第2路军第5军妇女团的政治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 在西征队伍中,妇女团的战士们和男战士一样跋山涉水,英勇作战;1938年7月12日参加了攻打楼山镇战斗。是年10月上旬,队伍在牡丹江地区乌斯浑河渡口与日伪军千余人遭遇。已行至河边准备渡河的妇女团8名成员,为掩护大部队突围,毅然放弃渡河,在冷云率领下,分成3个战斗小组,与日伪军展开激战。她们主动吸引日伪军火力,使部队主力得以迅速摆脱敌人的攻击,但她们却被敌人围困于河边。 在背水作战至弹尽的情况下,面对日伪军逼降,女战士们誓死不屈。冷云坚定地对大家说:“同志们,我们是共产党员、抗联战士,宁死也不做俘虏!为祖国的解放而战死,是我们最大的光荣!”她们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乌斯浑河,高唱着《国际歌》,集体沉江,壮烈殉国。牺牲时,她们年龄最大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才13岁。 “平型关大战突击连” 1937年9月下旬,日军第5师团辎重联队和第21旅团主力由蔚县、灵丘西犯,企图突破平型关后重创国民党第2战区部队。为配合作战,八路军115师在得知日军行军路线后,在平型关以西大营镇设下了伏击圈。9月25日7时许,日军大批辎重车辆和人员全部进入了伏击区域。突然间,八路军抓住战机全线开火,并乘敌人晕头转向混乱时发起了全面冲锋。 在冲锋中担任突击任务的是685团2营5连,冲锋的战士们拿着手榴弹,仅用20多分钟就炸毁了日军20多辆汽车,并率先抢占战斗制高点。面对敌人的疯狂反扑,全连战士拼死还击,直至最后白刃相接。战斗打响之后,老连长曾贤生带着全连对敌人发起了冲锋,白刃格斗刺刀见红,战斗得非常惨烈。全连160余人,牺牲了130余人。老连长曾贤生杀敌超过十人,最后终因体力不支被敌人重重包围,不幸被刺中胸部,壮烈牺牲。 最终在平型关战役中,八路军第115师以自身伤亡400多人的代价,歼灭了日军精锐部队1000多人,缴获了大批军用物资,这也是全面抗日爆发后,中国军队取得的首场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战斗结束后,685团2营5连因英勇顽强、不怕牺牲,被授予“平型关大战突击连”的光荣称号,并颁发奖旗。 百团大战“白刃格斗英雄连” 1940年8月,百团大战打响。25团8连随部队参加百团大战蟠龙保卫战,与日军展开一个多小时的白刃格斗。危急时刻,战士们个个像猛虎一样冲上去,与敌展开激烈的白刃格斗。冲杀声和刺刀的撞击声交织在一起,震撼着大地。六班一个战士被刺中腹部仍英勇顽强,死死抱住一个敌人,用牙齿咬断其咽喉,最后与敌同归于尽。 这场反偷袭作战,先后持续1个多小时,官兵们大半时间都在与敌人进行肉搏战。最终,8连以牺牲30多人的代价,取得最后胜利,共击毙日军小队长以下40多人,打破了八路军拼刺刀拼不赢日军的神话! 捷报上传,八路军野战政治部领导专门来到8连看望慰问官兵,129师师长刘伯承、政委邓小平授予8连“英勇顽强”锦旗一面。1940年11月,八路军总部授予8连“白刃格斗英雄连”荣誉称号。 夜袭阳明堡“战斗模范连” 1937年10月上旬,日军侵占代县、崞县后,继续南犯进攻太原。根据八路军总部的统一部署,769团奉命在代县、崞县以东地区,执行侧击南犯日军后方的任务。 769团进至滹沱河南岸苏龙口、刘家庄地区后,很快便侦察得知,代县阳明堡西南约3公里处有一个日军飞机场。769团3营10连利用暗夜,秘密潜入日军机场,实施突然袭击。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战,769团3营以伤亡30余人的代价,用集束手榴弹、炸药包击毙日军百余人,毁伤敌机24架。129师师长刘伯承接到捷报后,异常兴奋,赞不绝口:“首战告捷,打得好,打得好!” 夜袭阳明堡战斗大大削减了忻口会战来自空中的威胁,沉重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鼓舞了全国抗战军民的热情和勇气。战后,3营10连被129师授予“战斗模范连”荣誉称号。 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这些抗战英雄群体的无畏气概,激励无数中华儿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最终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铭记,是为了新的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