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盛虹16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龙头装置——常减压蒸馏装置减压塔一次吊装成功,标志着装置核心设备已全部就位,为项目顺利开车奠定了坚实基础。 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是国家《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重点推进项目,也是连云港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的龙头项目。项目建设规模为1600万吨/年炼油、280万吨/年芳烃、110万吨/年乙烯及其他下游产品,并配套30万吨原油码头、300万立方米仓储等项目,总投资约677亿元,是江苏省历史上投资金额最大的民营制造业项目。盛虹炼化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极大弥补我国乙烯、芳烃等大宗基础化工原料供应短板,助推企业形成完整的“原油-芳烃/乙二醇-聚酯-化纤”新型高端纺织产业链,同时为后续“延链”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电子化学品、生物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原料保障,对促进我国石化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吊装的减压塔高58米,直径14米,总重1717吨,是全厂直径最大的塔器,也是目前国内单套处理能力最大的炼化减压塔。减压塔主要用于在减压状态下分馏产出轻蜡油、重蜡油、减压渣油等组分,为下游装置提供二次加工原料,减压塔的吊装成功,意味着项目建设又取得关键性进展。 盛虹炼化总经理于会泳表示,目前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进展顺利,施工现场一万余名建设者正在全面推进土建施工、设备安装、码头建设等各项工作。截至目前,桩基施工基本完成,一级管网施工逾70%,土建开工率达90%以上,设备安装完成200余台并进入安装高峰,行政办公楼、职工食堂、冷冻水站正式投用,钢结构安装、工艺管道预制全面启动。现场各项施工高度交叉、高效协作,项目建设现场日异月更。 于会泳表示,公司严格履行环保主体责任,在盛虹炼化项目设计、建设和运行中,按照“环保优先、绿色发展”的目标定位和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的理念,优化工艺路线和设计方案,选用优质装备和原材料,优化调整能源结构,提高化工产品和燃料油品质量,强化各装置节能降耗减排措施。整个项目环保投资达到43亿元,占总投资额近6%,环保投资额度、占比都处于行业领先水平,保证了项目在环保工艺技术和设备方面的先进性,为绿色、环保运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项目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配套的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还聘请专业的环境监理机构对项目设计、施工、试生产、竣工验收全流程进行监理,确保环保“三同时”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重大项目建设需要充足的资金保障。据于会泳介绍,盛虹炼化项目所需资本金190.8亿元于2020年全部到位。2020年8月份,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银团贷款在南京正式签约,总融资金额达415亿元,目前提款总额已达到175亿元,满足项目建设资金需求。后续银团贷款剩余240亿元额度也将根据项目用款计划逐步提用,充足的建设资金将有力保障和支持炼化一体化项目早竣工、早达产、早见效。
从2016年借壳上市至今,在短短4年多时间里,恒力石化从200亿元左右的中等市值公司成长为市值超1600亿元的“巨型航母”。 “从‘一滴油’到‘一根丝’,恒力走的是一条矢志坚守主业初心,不断由下游聚酯化纤到中游PTA,再向上游石化、炼化攀爬升级的产业发展之路。积极打造‘从纤维制造到石油化工’的完整产业链是公司的既定战略和发展目标。”日前,由上交所和各地证监局联合主办的“价值引领投资·2020沪市公司质量行”调研活动走进恒力石化,公司董秘李峰向上海证券报记者解密恒力石化高质量发展的“密码”。 完善产业格局,打造一体化全产业链 今年前三季度,恒力石化实现营业收入1033亿元,同比增长35.38%;实现归母净利润98.96亿元,同比大增45.16%。随着公司150万吨乙烯项目、PTA-4、PTA-5项目的顺利投产,公司三季度单季度营业收入359.76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43.79亿元,同比增长56.6%,创下单季度历史新高, 公司董事会办公室主任高明告诉记者:“恒力石化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公司2000万吨炼化项目的规模和配套优势;二是公司1160万吨PTA项目巨大的成本优势;三是公司的聚酯长丝在行业内的高品质和高规格。” 据李峰介绍,公司通过借壳,实现了聚酯化纤资产的上市,通过第二次重组注入了控股股东恒力集团中上游环节的660万吨/年PTA产能资产与20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并随后启动150万吨乙烯工程建设、年产250万吨PTA-4项目、年产250万吨PTA-5项目、惠州500万吨PTA新项目、年产135万吨多功能高品质纺织新材料项目等发展举措,积极推动各大业务板块的均衡化发展,大力拓展上下游一体化高端产能,加快打造“原油—芳烃、烯烃—PTA、乙二醇—聚酯—民用丝、工业丝、聚酯薄膜、工程塑料”全产业链一体化协同的上市平台发展模式,推动实现恒力石化从“一滴油”到“一根丝”的全链条战略布局与全覆盖业务经营。 近期,公司公告将在惠州投资114.95亿元建设“2×250万吨/年PTA项目”。项目达产达效后,预计年均销售收入212.5亿元,利润总额12.06亿元。这也将进一步降低公司总体的原料单耗与综合运行成本,增强公司在PTA行业的技术、规模与成本竞争优势。届时,公司PTA产能将增至1660万吨/年。 “像恒力这样具备综合成本运行优势的行业领先企业,相比行业平均水平会有200-300元/吨的超额盈利区间。”李峰说。 做一流炼化项目,将原油“吃干榨净” 恒力石化20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位于恒力石化(大连长兴岛)产业园,这里也是公司全产业链优势的核心所在。 漫步在空气清新、绿树成荫的产业园,人们很难将其与传统的石油练化工厂联系在一起。 “这个产业园彻底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石化企业的不安全、不环保、有异味的印象。这里是低耗能及绿色环保的超级生态工厂。”恒力石化下属公司恒力炼化常务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彭光勤告诉记者,他参与了该项目从无到有、从投料开车到全面达产达效的全过程。 据彭光勤介绍,恒力石化20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自2019年5月正式投产至今,展现了强劲的盈利能力,吨油净利近500元。恒力炼化项目包括国内首家一次性建成的每年2000万吨炼化产能和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150万吨/年乙烯化工配套等,产能规模国内领先、世界一流。项目选用国际先进的全加氢工艺和沸腾床技术,加工低廉的重质、高酸、高硫原油,生产出附加值高的高标成品油与高端化工品,提高全厂的石脑油收率,进一步提升高端化工品产出率和项目整体经济效益。 “恒力石化的炼化项目探索出了一条原油‘吃干榨净式’的高效加工和充分利用的生产模式。”彭光勤表示,该项目的配套项目150万吨/年乙烯项目同样代表了行业技术巅峰水平,生产国内紧缺的乙二醇等高端化工品。项目98%以上原材料由上游炼化项目供应,乙烯收率达到48%,最大程度发挥了炼化一体化的规模集成优势,提升了恒力炼化项目的深加工能力与产品附加值。 李峰认为,随着进口原油“双权”(指原油进口权和原油进口使用权)的放开,我国民营炼化行业迎来了宝贵的发展机会。民营大炼化企业因为拥有经营体量大、技术水平高、全产业链支撑、项目投产早、经营机制灵活等特点,为我国炼化行业的市场进化和行业升级发挥了重要的催化作用。 目前,国内新建的炼化项目均为千万吨级大型炼化装置,远高于现存炼油产能的平均规模和加工深度,能够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和原料成本,拓宽石化原料来源,提升生产灵活性,加大产品多样化。以民营大炼化为代表的先进炼化产能的加快投产,将倒逼国内如地炼等作坊式的落后小炼化产能加快市场出清与产能退出。 稳定股东回报,共享成长收益 为维护公司和股东利益,公司已实施第二次股份回购计划,持续履行对全体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的市场责任。 “公司一直用实际行动维护公司市值合理稳定与全体股东核心利益,也充分表明上市公司和管理层坚定、长期看好公司的经营业绩、战略发展与投资价值。”李峰表示,为稳定持续回报投资者,与公司股东共享公司成长收益,公司结合资产负债、盈利能力和经营发展规划等因素,制定了《未来五年股东回报规划(2020-2024年)》,实施积极主动的现金分红政策,增强了公司现金分红的透明度,形成了稳定股东回报的预期与机制。 “未来,公司将继续以股东利益和长期价值为工作导向,按照市场变化趋势和公司发展实际,积极维护好全体股东的利益,积极通过稳定的现金分红等方式,实现股东合理、长期、可持续分享上市公司的发展成果,并通过持续的经营价值创造进而推动公司的长期价值提升。”李峰表示。
面对疫情、原材料价格波动等诸多不利因素,民营石化类上市公司上半年业绩出现了分化,既有东方盛虹、桐昆股份等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滑,也有荣盛石化、恒逸石化、恒力石化等公司业绩大增,其中多家公司业绩创出历史新高。记者梳理发现,业绩表现不俗的公司,大多具有全产业链优势,前期布局的大炼化项目逐步投产也是重要因素。 多家公司业绩大爆发 得益于炼化板块盈利的增加,荣盛石化上半年业绩爆发。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502.82亿元,同比增长27.32%;净利润32.08亿元,同比大增206.55%。基于浙石化“40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一期工程投入运行后,各装置生产进展顺利,公司预计,前三季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5亿元至60亿元,同比增长197.94%至225.03%。 净利大幅增长的还有恒逸石化和恒力石化。恒逸石化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94.14亿元,同比下降5.55% ,但受益于文莱炼化项目持续高负荷运行,实现净利润19.02亿元,同比增长48.99%。恒力石化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73.58亿元,同比增长59.1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5.17亿元,同比增长37.2%,业绩再创历史新高。 克服疫情等因素影响,卫星石化二季度单季盈利创出上市以来新高。数据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7.7亿元、净利润4.7亿元,同比分别下降7.52%和14.79%。其中,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1.2亿元,同比增长21.5%;实现净利润为4.3亿元,同比增长28.8%。 有喜亦有忧。在疫情、原材料价格波动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下,东方盛虹上半年营业收入为94.85亿元,同比下降22.8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303.67万元,同比下降92.08%。桐昆股份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13.4亿元,同比下降13.4%;实现归母净利润10.1亿元,同比下降27.2%。 盈利企业多具有全产业链优势 从上半年行业运行情况看,中小型石化企业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大,头部企业特别是具备全产业链优势企业维持着较大的盈利空间。 恒力石化在半年报中表示,公司上中下游产能持续释放,进一步锁定全产业链利润优势。报告期内,公司基本上保持着装置负荷高位、产品库存合理和经营效益稳定的良好运行态势,进一步完善了从“原油-芳烃、烯烃-PTA、乙二醇-聚酯-民用丝、工业丝、聚酯薄膜、工程塑料”的产业链业务体系,头部效应显著。同时,公司继续实施年产150万吨乙烯等大项目战略,进一步完善上下游产业链。 荣盛石化具备“原油-燃料油、石脑油-芳烃-PTA-聚酯-纺丝-加弹”产业链一体化的竞争优势。公司在半年报中称,通过产业链延伸,上下游相互配套,有助于降低公司主营业务成本,在保障原料供应的同时,确保产品质量可靠稳定,也为公司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同样具有全产业链的还有恒逸石化,公司已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PX-涤纶”和“苯-锦纶”产业链一体化的龙头企业,并通过海外建设上游炼厂、国内扩建中下游、实施并购重组等差异化发展模式,实现了大炼化到PX、PTA、聚酯(PET)产能匹配的全产业链均衡协调发展,国内外联动运营,增强抵御经营波动风险的能力。 卫星石化多年聚焦于C3产业的发展,目前已经建成丙烷为原料到聚丙烯、丙烯酸及酯,以及下游高分子新材料的全产业链。公司年产18万吨丙烯酸及30万吨丙烯酸酯项目预计今年三季度完成建设,将进一步打造成综合竞争力领先的C3产业链。 大炼化项目投产助力 千万吨级大炼化项目投产也是多家公司业绩大增的重要原因。 荣盛石化上半年盈利的大头由控股子公司浙石化贡献。浙石化“40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一期上半年达产,实现净利润44.88亿元。荣盛石化持有浙石化51%股权,因此上半年享有该项目贡献的盈利22.89亿元。据悉,该项目二期有望在2020年底建成,2021年上半年全面投产。 2019年5月17日,恒力石化在大连长兴岛举行了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全面投产仪式,由此在上游具备了年产450万吨PX设计产能,基本能够满足下游660万吨PTA产能的PX原材料需求。公司表示,该一体化项目上半年贡献净利润46.2亿元。 恒逸石化业绩大增受益于文莱炼化项目持续高负荷运行。据悉,恒逸文莱炼化项目一期2019年11月投产,目前生产经营情况一切正常,开工负荷维持在110%至130%。公司表示,正在同步推进文莱炼化项目二期的规划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制定,该项目计划建设1400万吨/年原油加工能力等。 7月底,东方盛虹公告拟非公开发行可转债,计划募资不超过50亿元用于盛虹炼化(连云港)16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和偿还银行贷款。据了解,目前在建的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规模为1600万吨/年炼油、280万吨/年对二甲苯、110万吨/年乙烯及下游衍生物、配套30万吨原油码头、4个5万吨液体化工码头等,预计项目将于2021年底投产。 天风证券认为,2020年是民营企业进军炼化领域的关键一年。随着民营炼化项目产能释放,民营炼化公司将从单产品竞争转向产业链一体化的竞争新格局,龙头公司依托纵向一体化优势逐步扩张,把握未来市场需求的新增份额,市场占有率将进一步提升。
面对疫情、原材料价格波动等诸多不利因素,民营石化类上市公司上半年业绩出现了分化,既有东方盛虹、桐昆股份等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滑,也有荣盛石化、恒逸石化、恒力石化等公司业绩大增,其中多家公司业绩创出历史新高。记者梳理发现,业绩表现不俗的公司,大多具有全产业链优势,前期布局的大炼化项目逐步投产也是重要因素。 多家公司业绩大爆发 得益于炼化板块盈利的增加,荣盛石化上半年业绩爆发。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502.82亿元,同比增长27.32%;净利润32.08亿元,同比大增206.55%。基于浙石化“40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一期工程投入运行后,各装置生产进展顺利,公司预计,前三季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5亿元至60亿元,同比增长197.94%至225.03%。 净利大幅增长的还有恒逸石化和恒力石化。恒逸石化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94.14亿元,同比下降5.55%,但受益于文莱炼化项目持续高负荷运行,实现净利润19.02亿元,同比增长48.99%。恒力石化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73.58亿元,同比增长59.1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5.17亿元,同比增长37.2%,业绩再创历史新高。 克服疫情等因素影响,卫星石化二季度单季盈利创出上市以来新高。数据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7.7亿元、净利润4.7亿元,同比分别下降7.52%和14.79%。其中,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1.2亿元,同比增长21.5%;实现净利润为4.3亿元,同比增长28.8%。 有喜亦有忧。在疫情、原材料价格波动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下,东方盛虹上半年营业收入为94.85亿元,同比下降22.8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303.67万元,同比下降92.08%。桐昆股份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13.4亿元,同比下降13.4%;实现归母净利润10.1亿元,同比下降27.2%。 盈利企业多具有全产业链优势 从上半年行业运行情况看,中小型石化企业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大,头部企业特别是具备全产业链优势企业维持着较大的盈利空间。 恒力石化在半年报中表示,公司上中下游产能持续释放,进一步锁定全产业链利润优势。报告期内,公司基本上保持着装置负荷高位、产品库存合理和经营效益稳定的良好运行态势,进一步完善了从“原油-芳烃、烯烃-PTA、乙二醇-聚酯-民用丝、工业丝、聚酯薄膜、工程塑料”的产业链业务体系,头部效应显著。同时,公司继续实施年产150万吨乙烯等大项目战略,进一步完善上下游产业链。 荣盛石化具备“原油-燃料油、石脑油-芳烃-PTA-聚酯-纺丝-加弹”产业链一体化的竞争优势。公司在半年报中称,通过产业链延伸,上下游相互配套,有助于降低公司主营业务成本,在保障原料供应的同时,确保产品质量可靠稳定,也为公司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同样具有全产业链的还有恒逸石化,公司已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PX-涤纶”和“苯-锦纶”产业链一体化的龙头企业,并通过海外建设上游炼厂、国内扩建中下游、实施并购重组等差异化发展模式,实现了大炼化到PX、PTA、聚酯(PET)产能匹配的全产业链均衡协调发展,国内外联动运营,增强抵御经营波动风险的能力。 卫星石化多年聚焦于C3产业的发展,目前已经建成丙烷为原料到聚丙烯、丙烯酸及酯,以及下游高分子新材料的全产业链。公司年产18万吨丙烯酸及30万吨丙烯酸酯项目预计今年三季度完成建设,将进一步打造成综合竞争力领先的C3产业链。 大炼化项目投产助力 千万吨级大炼化项目投产也是多家公司业绩大增的重要原因。 荣盛石化上半年盈利的大头由控股子公司浙石化贡献。浙石化“40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一期上半年达产,实现净利润44.88亿元。荣盛石化持有浙石化51%股权,因此上半年享有该项目贡献的盈利22.89亿元。据悉,该项目二期有望在2020年底建成,2021年上半年全面投产。 2019年5月17日,恒力石化在大连长兴岛举行了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全面投产仪式,由此在上游具备了年产450万吨PX设计产能,基本能够满足下游660万吨PTA产能的PX原材料需求。公司表示,该一体化项目上半年贡献净利润46.2亿元。 恒逸石化业绩大增受益于文莱炼化项目持续高负荷运行。据悉,恒逸文莱炼化项目一期2019年11月投产,目前生产经营情况一切正常,开工负荷维持在110%至130%。公司表示,正在同步推进文莱炼化项目二期的规划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制定,该项目计划建设1400万吨/年原油加工能力等。 7月底,东方盛虹公告拟非公开发行可转债,计划募资不超过50亿元用于盛虹炼化(连云港)16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和偿还银行贷款。据了解,目前在建的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规模为1600万吨/年炼油、280万吨/年对二甲苯、110万吨/年乙烯及下游衍生物、配套30万吨原油码头、4个5万吨液体化工码头等,预计项目将于2021年底投产。 天风证券认为,2020年是民营企业进军炼化领域的关键一年。随着民营炼化项目产能释放,民营炼化公司将从单产品竞争转向产业链一体化的竞争新格局,龙头公司依托纵向一体化优势逐步扩张,把握未来市场需求的新增份额,市场占有率将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