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心人会发现,近期,越来越多的口腔医疗机构推销员出现在北京各大超市卖场。 日前,《证券日报》记者在北京某超市门口遇到了推销员刘小姐,她是某全国连锁专业植牙医疗机构市场部员工。她向记者表示:“目前,缺牙后最理想的修复方式就是种植,价格虽然略显昂贵,有的达到万元,但已在降低。” 种一颗牙到底需要多少钱?12月28日,记者就此展开调查,遇到了为此苦恼王先生,他说:“在跑了多家医院和民营口腔医疗机构后,我仍一头雾水,从几千元到几万元都有。”王先生向记者调侃称,“看来网上流传的‘一口牙等于一辆宝马’的说法并非戏言。” “口腔经济”是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一面镜子,不仅越来越多人选择更高价格的种牙,记者梳理东方财富(行情300059,诊股)Choice金融终端数据发现,产业链上的许多上市公司,诸如正海生物(行情300653,诊股)、通策医疗(行情600763,诊股)、美亚光电(行情002690,诊股)等也因此取得了较好业绩增长。 “随着人们对口腔健康认识程度的加深,行业必然受益。”东兴证券(行情601198,诊股)医药首席分析师胡博新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蛋糕变大后会有更多医疗企业谋求分一杯羹,目前行业高附加值产品基本被国外公司垄断,降低价格会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是解决问题的良方”。 进口植体价格虚高 竞争激烈流量为王 眼下,不少患者最烦恼的是这笔不小的开支,不停地在各口腔医疗机构之间比价。胡博新表示,“对消费者而言,目前种植牙市场的确相对混乱,在缺乏严格行业监管、标准尚未健全的情况下,流通环节随意加价,导致进口种植体价格虚高。” “从口腔医学专业角度看,种植牙相较于传统固定烤瓷假牙和活动假牙确有过人之处。”12月29日,某民营口腔诊所负责人杨大夫告诉《证券日报》记者:“最主要是不影响邻牙,传统假牙都需要磨除一部分邻牙,种植牙就不需要。从护理繁复程度、患者舒适度、美观度和使用时长等角度看,种植牙也存在一定优势。”杨大夫说:“只是医保只能报销一小部分,基本要患者自掏腰包,价格比较贵。” 《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种植牙的费用主要包括种植体材料费、基台费、牙冠费、手术及麻醉费、检查费,其中种植体费用占比最大。这种外形酷似螺丝的纯钛种植体基本上依赖进口,所以医疗机构向患者收取高昂费用。同时,手术费和修复材料费也占比不小。 在实地走访中,《证券日报》记者发现,在北京某三甲口腔专科医院种植牙单颗价格约为1.6万元—1.8万元,均为德国、瑞典、瑞士和美国进口品牌;在北京某三甲医院的口腔科种牙价格也在1万元以上;而北京的几家民营连锁口腔医疗机构提供的瑞典、韩国进口种植牙报价则在4980元—10000元。 同为进口种植体,为何价格相去甚远?刘小姐向《证券日报》记者解释称:“我们是某国外进口种植体品牌的华北区总代理,因此可以拿到低价,价格便与其他机构拉开了距离。”胡博新也向记者道出其中原委:“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监管,口腔医疗机构存在通过医疗器械服务转嫁其他运营成本的现象。加上进货渠道不同,才会使得出厂价仅数千元,甚至不及千元的种植体,在到达消费者手中时突破万元。” 一位口腔行业人士表示,“口腔行业受年初疫情影响较大,为了增加收入,各大口腔医疗机构不约而同将目光锁定在种植牙市场,并意识到流量的重要性,加大了广告投放力度”。数据显示,口腔医疗运营机构2019年平均销售费用率为14.47%,其中可恩口腔最高达到21.09%,广告宣传费用占比88%,为5659万元。而规模与其相当的小白兔在2019年销售费用率为14.5%。 各大超市推销员活动频繁,种植牙广告铺天盖地,正是营销战的一个缩影。 未来10年复合增速25% 市场规模逾2100亿元 然而,瑕不掩瑜。口腔医疗保健市场具备发展潜力,这不但从植牙市场价格的躁动得到了验证,也获得了政策层面的支撑。 “目前五六十岁的人种牙需求大,追求美观的年轻人也不算少数。”杨大夫说。刘小姐也表示,“作为一家专业植牙机构,我们10月份种植牙数量750颗,11月份也有超过600颗,植牙单价最便宜也要5000元—6000元”。 由东兴证券胡博新团队撰写的研究报告也显示,随着我国人口年龄增加,缺牙人口比例正不断上升,其中55岁以上缺牙人口比例高于50%以上;从我国中老年人群的牙齿治疗率角度看,我国35岁-44岁人群的牙齿治疗率仅为11.6%,未治疗率为89.4%,而美国中年人群的未治疗水平仅为27%;我国65岁-74岁人群的牙齿治疗率为42.6%,美国该年龄段人群的治疗水平为81.5%。据胡博新团队按不同年龄组人群反复推演测算,我国潜在种植牙市场规模逾2100亿元。 2011年-2018年,我国种植牙数量由13万颗猛增至约240万颗,年复合增速高达52%。2019年,这一数字已增长至312万颗,成为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种植牙市场之一。但我国种植牙市场的渗透率仍不高,发展潜力十分巨大。 作为大健康产业的一员,行业也受到来自政策层面的支撑。2019年年初,国家卫生健康委制定了《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2025年)》,提出到2025年,健康口腔社会支持性环境基本形成,人群口腔健康素养水平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大幅提升,口腔健康服务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 总之,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以及家庭可支配收入逐年上升,植牙的市场空间正不断打开。胡博新预测:“种植牙市场未来10年年均复合增速可能达25%,潜在需求将逐渐释放。” 企业业绩持续增长 种植体系待国产化 有了梧桐树,不愁金凤凰。纵观整个种植牙产业链:种植体由外资垄断,修复材料加速国产渗透,检测设备也正实现低端替代。正海生物、美亚光电和通策医疗等上市公司都已围绕种植牙领域的产业链展开积极布局,随着企业的不断进入,终端市场价格必将松动。 在上游种植体领域,进口品牌占比约90%以上,国产品牌仅占10%。但是国产品牌不断进行研发、追赶国际领先技术,获批上市的种植体系数量正逐渐增多。目前已有北京莱顿BLB、威高WEGO等十几种种植体获得医疗机构与患者的认可。 在口腔修复膜领域,瑞士盖氏的修复膜市场占有率达70%,上市公司正海生物的口腔修复膜产品海奥市占率达10%,其余市场由日本和韩国品牌瓜分。东方财富Choice金融终端数据显示,正海生物2017年—2019年口腔修复膜的收入分别是8700万元、1.05亿元和1.3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5%、20.6%和31.4%。收入增速呈现逐渐扩大趋势,且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在检测设备领域,CBCT(锥形束CT)为口腔科必要工具,国产检测设备CBCT正实现了部分市场替代,产品正向中高端市场渗透。东方财富Choice金融终端数据显示,该设备生产企业美亚光电,2017年—2019年口腔X射线CT诊断机的收入分别是2.60亿元、3.71亿元和4.84亿元,均实现了快速增长。 在口腔医疗服务领域,A股上市公司通策医疗,在2020年第三季度,仅种植牙一项的营收就达1.07亿元,同比增长26.31%,虽然今年公司第二季度种植牙营收同比仅增长17%,但纵观近三年口腔细分领域包括种植牙和隐形正畸依然实现了高速增长。 “此外,在种植过程中,还需要车针、器械盘、排龈线、排龈器、电刀、印模材等,我国供应商较少,大部分依赖进口,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前述口腔行业业内人士表示。 “要想让行业长治久安,肯定少不了到位的监管,大量的合格人才,以及行业标准的建立。但最为根本还是要发展中国国产的种植体系,只有国产产品的质量能够跟上市场的需要,才能降低市场价格,让行业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胡博新表示。
“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这句伴随一代人长大的话其实存在误区。口腔疾病不仅影响口腔的咀嚼、发音等生理功能,还与脑卒中、心脏病等全身系统疾病密切相关。 尽管如此,我国民众对于口腔疾病总体来说却意识不强。此前的调查数据显示,全国正在遭受口腔问题困扰的人群超过9成,但就诊率仅有10%,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看牙很贵。动辄成千上万费用的根管治疗、牙齿种植让很多人选择“一忍再忍”。 不过,随着民众对口腔健康的重视度提升以及为齿科医疗成本“减负”的需求,齿科保险近年来开始在行业内崭露头角,已有数十家公司开展了相关的业务。 “齿科作为一个单病种的险种,近几年在行业中慢慢热起来,未来的市场份额会非常大。但目前不管是齿科医疗市场还是齿科保险市场都存在不少痛点,需要进行全链条的整合和创新。”国内齿科保险领域目前最大的第三方服务平台保服通诚董事长谢毅对表示。 什么产品可以“保险到牙齿”? 事实上,口腔医疗费用较高的问题一直存在。一方面是由于口腔科纳入医保的范围有限,各地政策大多仅涵盖补牙、牙周病等基础治疗的部分费用,而像洗牙、涂氟等口腔疾病预防以及种植牙等大多数口腔治疗项目并未被涵盖在基本医保范围内,降低了人们进行口腔预防保健与治疗的意愿。另一方面,公立医院口腔科自费项目比例也较多,如修复美容类均为自费项目,对于很多人来说费用负担较大。 那商业保险是否能帮忙“减负”? 数据显示,最早的以主险形式出现的口腔保险产品始于2010年中国人保推出的齿科管理式医疗保险产品。目前设有齿科保险产品的保险公司只有24家,且多以附加险的形式存在,保障范围较小,多数以口腔意外保障为主,覆盖小部分齿科常规检查和基础治疗。 搜索保险条款后发现,在主流的综合保险产品中,包含齿科相关内容的主要有意外险和高端医疗险。 其中,综合意外险主要承保由于意外伤害所造成的牙齿损害的治疗费用,但非意外伤害造成的牙科治疗及任何原因导致的牙齿修复或牙齿整形基本都在除外责任之中。 高端医疗险除了上述意外险所含内容外,通常会包含一些洁牙、抛光、涂氟、窝沟封闭等预防性治疗。 而由于目前我国居民齿科健康水平普遍不高,且齿科费用昂贵,一般的百万医疗险基本也只是和意外险一样,仅将意外所造成的牙齿治疗包含其中。 逐鹿齿科保险“蓝海” 在这种情况下,齿科保险作为单病种保险产品悄然而生。 如果在大型互联网平台上及专业互联网保险中介平台上搜索齿科保险会发现,太平财险、国任财险、泰康在线、史带财险、京东安联等公司均已开发了专门的齿科保险。 从这些齿科保险的形态来看,洗牙等保健治疗、补牙等基础治疗、种植等复杂治疗以及意外齿科治疗均在承保范围内,赔付比例和赔付限额各有不同,用一年几百元的保费通常可以撬动最高达万元的保额。 同时,目前齿科保险类别中也开始出现一些针对特殊需求的创新产品,例如近日保服通诚、保险公司和卡瓦口腔三方推出国内首款含有种植失败责任的种植牙保险产品,通过介入种植体供应链来降低种植医疗成本,并包含种植失败保险金。 “美国整个齿科保险占到齿科行业市场份额的70%,参保人数约2.2亿,但这用了差不多60年的时间。而目前国内齿科保险发展还在初级阶段,我国人口众多,相信之后对齿科医疗服务的需求会很广,齿科保险的市场份额也会很大。”谢毅称,以种植牙为例,相对于国外而言,目前中国种植牙仍是蓝海市场,增长潜力巨大,保守估计就有约3000多亿元潜在市场空间。 不过,在谢毅看来,目前国内的齿科市场和齿科保险还是存在一些痛点,例如国民总体齿科保健意识淡薄,就医率极低;国内齿科机构规范差,服务水平参差不齐,没有统一的管理网络;国内齿科保险经验不足,产品方案单一,开发新产品需要一定时间;目前还没有强有力的齿科及齿科保险规范条例。 谢毅认为,在齿科保险市场中,未来需要以标准化的产品、标准化的网络以及标准化的服务流程,再加上人工干预来控制过度医疗,激发齿科保险新的发展活力。同时他也期待,随着国家医改逐步落地以及齿科保险市场逐步扩大,行业将迎来齿科保险的规范条例,从而实现更加快速健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