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至11日,以“智联世界、共同家园”为主题的第三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云端峰会即将拉开帷幕。大会特别在7月9日开幕日当晚举行“AI夜话”,人工智能领军企业家将在浦江之夜共话人工智能新浪潮。 据悉,“AI夜话”将于9日晚19:30开启,同场嘉宾包括中智行董事长、首席执行官王劲;网易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丁磊;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徐立;哔哩哔哩董事长、首席执行官陈睿;达闼科技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黄晓庆;优刻得科技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季昕华。 “AI夜话”将围绕“在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历史进程的背景下,AI 发展将迎来哪些机遇和挑战”而展开。各位嘉宾将根据这一主题,分别结合无人驾驶、在线教育、文化娱乐、机器人等行业发展分享洞察。同时,与会嘉宾还将就如何吸引全球AI人才,以及如何保护用户隐私安全问题、发展负责任的AI和确保科技向善等课题发表见解。 其中,无人驾驶作为AI的集大成者,将是会上一个备受瞩目的话题。届时,王劲将就无人驾驶发表演讲,解读中国无人驾驶和智慧交通行业生态。 据悉,王劲还将受邀在7月10日下午举行的自动驾驶论坛上发表题为“未来交通的智能之路”的主题演讲。同时,中智行还将在同期举行的临港新片区签约发布活动上,参与签署临港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协议。
上市近2年之际,拼多多确认组织升级。公司创始人、董事长黄峥通过致全员信的方式宣布,经董事会批准公司原首席技术官陈磊将出任首席执行官。黄峥则继续担任董事长。 同时,拼多多还任命高级副总裁朱健翀为公司首席法务官,任命马靖为公司财务副总裁。 此次调整后,黄峥将花更多时间和董事会制定公司中长期战略,研究完善包括合伙人机制在内的公司治理结构,努力从制度层面推进拼多多再上台阶,逐步成为有国际竞争力的公众机构。 黄峥表示,这几年里,拼多多经历了飞速的发展。“团队的快速扩张,业务的高速增长和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都在催促我们进一步迭代升级我们的管理团队和公司治理结构。” “我希望通过这次调整,管理层可以逐步把更多的管理工作和责任交给更年轻的同事,让团队加速成长,让拼多多成为一个更好更强的持续充满创业活力的公司。”黄峥说。 接替黄峥担任首席执行官的陈磊生于1980年。据拼多多方面介绍,陈磊拥有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和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2007年起,陈磊回国就职于欧酷网担任研发架构工程师。2010年起,担任新游地公司高级研发架构工程师、首席技术官。2016年起,担任拼多多公司首席技术官。
今日,中国平安宣布,将聘任姚波出任公司联席首席执行官(Co-CEO);并同意马明哲个人提出的辞去首席执行官职务的请求,同时马明哲也将继续担任董事长。平安方面表示,姚波拥有开阔的国际视野、精湛的财务精算专业水平和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由姚波担任公司联席CEO,作为公司整体经营性运营管理、风险管控及协调职能的负责人,是对“执行官+矩阵”集体决策机制的有力补充,有助于进一步增强从战略规划到落地的管控体系。49岁的姚波,是北美精算师协会会员(FSA),纽约大学工商管理硕士,曾任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咨询精算师、高级经理。他在2001年加入中国平安,2007年起担任总精算师,2008年起担任CFO。平安的联席CEO机制从2018年开始,最新阵容如下:谢永林,作为中国平安总经理兼联席首席执行官,其核心职责以分管集团金融业务板块为主,包括主管平安银行业务,以及分管团体客户综合金融业务以及金融板块相关专业公司的发展,协管个人客户综合金融业务。陈心颖,作为公司联席首席执行官,其核心职责以分管集团科技业务和创新业务板块为主,包括负责金融科技、医疗科技、智慧城市以及相关生态圈的创新与发展,以及分管科技类、创新板块专业公司的发展。姚波,作为公司联席首席执行官兼首席财务官,主要职责为负责集团的战略规划,业务目标制定、目标追踪和绩效考评,主管集团预算管理委员会、产品委员会、战略发展中心,以及财务、企划、精算、资金等管控等职能。中国平安表示,马明哲将继续发挥核心领导作用,在他与三位联席首席执行官的核心团队的领导下,以及职能条线执行官的协同合作下,公司凭借清晰的发展战略,科学稳固的集体决策及经营体系,坚定实施“金融+科技”、“金融+生态” 战略转型,增强综合竞争力,持续提升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经营环境能力,实现长期可持续稳健发展。
7月1日,中国平安召开第十一届董事会第十五次会议并决议,为配合公司战略转型升级需要,加强“执行官+矩阵”集体决策机制,聘任姚波出任公司联席首席执行官(Co-CEO)。 同时,鉴于当前公司的决策体制、运行机制完备,人才梯队完整成熟,经多年实践证明现行模式行之有效,中国平安董事会经审慎考虑,同意马明哲个人提出的辞去首席执行官职务的请求。 辞任首席执行官后,马明哲继续担任董事长。按《公司章程》规定,在董事会休会期间,董事长代表董事会推动公司贯彻执行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的各项决策决议,负责公司的战略发展、战略创新、人才培养、文化建设,以及公司的重大事项决策等职责,继续发挥核心领导作用。 中国平安“三剑客” 董事会认为,姚波拥有开阔的国际视野、精湛的财务精算专业水平和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由姚波先生担任公司联席CEO,作为公司整体经营性运营管理、风险管控及协调职能的负责人,是对“执行官+矩阵”集体决策机制的有力补充,有助于进一步增强从战略规划到落地的管控体系。 自2008年出任公司首席财务官以来,姚波全面负责公司战略实施、计划落地、财务企划、资金与流动性风险管控等职责,并领导建立了一套贯穿“战略-计划-追踪-落地”完整的经营管理体系,为集团在多领域、多元化的纵深发展和开拓,确保经营安全稳健发展,发挥了不可或缺的基础保障和支撑作用。 未来,平安三位联席CEO——谢永林、陈心颖、姚波将形成更加稳固的集体领导团队,与其他条线职能执行官一起,协同“金融”及“科技”业务条线,更强有力地推动公司战略升级,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谢永林作为公司总经理兼联席首席执行官,其核心职责以分管集团金融业务板块为主,包括主管平安银行业务,以及分管团体客户综合金融业务板块相关专业公司的发展,协管个人客户综合金融业务。 陈心颖作为公司联席首席执行官,其核心职责以分管集团科技业务和创新业务板块为主,包括负责金融科技、医疗科技、智慧城市以及相关生态圈的创新与发展,以及分管科技类、创新板块专业公司的发展。 姚波作为公司联席首席执行官兼首席财务官,主要职责是负责集团的战略规划,业务目标制定、目标追踪和绩效考评,主管集团预算管理委员会、产品委员会、战略发展中心,以及财务、企划、精算、资金等管控等职能。 马明哲将继续发挥核心领导作用 公司自2018年经董事会批准建立联席CEO机制以来,经过两年的过渡与磨合,三位联席CEO与各职能执行官“集体决策、分工负责、矩阵管理”模式与制度化流程运作已经成熟,对“金融+科技”、“金融+生态”转型的推动与促进作用显著增强,为公司未来长期可持续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鉴于当前公司的决策体制、运行机制完备,人才梯队完整成熟,经多年实践证明现行模式行之有效,马明哲本人提出,他不再兼任公司首席执行官职务。董事会经审慎考虑,尊重马明哲的个人意愿,同意其辞去公司CEO职务的请求。 董事会表示,作为中国平安的创办人、创始人,马明哲带领公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科技型综合金融集团。一直以来,马明哲始终牢记为股东负责、为客户负责、为员工负责、为社会负责的企业使命,以无私的奉献精神,勇往直前的开拓精神,带领全体员工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创新发展。他不仅圆满完成了历届董事会下达的各项战略及经营目标,而且清晰地规划了公司的发展远景及实施路径,塑造了持续创新进取、包容协同、价值导向的企业文化,构建了“执行官+矩阵”的科学的集体决策机制,培养了一大批拥有很强竞争力、执行力的国际化、专业化人才队伍,为公司的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及百年基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董事会对马明哲先生担任首席执行官期间为公司做出的巨大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 展望未来,中国平安表示,在以马明哲为首、三位联席首席执行官的核心团队的领导下,以及职能条线执行官的协同合作下,公司凭借清晰的发展战略,科学稳固的集体决策及经营体系,坚定实施“金融+科技”、“金融+生态” 战略转型,增强综合竞争力,持续提升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经营环境能力,实现长期可持续稳健发展,创造更大的价值和更辉煌的成就,向百年事业继续坚定迈进。
7月1日,中国平安召开第十一届董事会第十五次会议并决议:为配合公司战略转型升级需要、加强“执行官+矩阵”集体决策机制,聘任姚波出任公司联席首席执行官(Co-CEO)。同时,董事会同意马明哲个人提出的辞去首席执行官职务的请求。 辞任首席执行官后,马明哲继续担任董事长,按《公司章程》规定,在董事会休会期间,代表董事会推动公司贯彻执行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的各项决策决议,负责公司的战略发展、战略创新、人才培养、文化建设,以及公司的重大事项决策等职责,继续发挥核心领导作用。 公告显示,姚波自2008年以来出任中国平安首席财务官,全面负责公司战略实施、计划落地、财务企划、资金与流动性风险管控等职责。 董事会认为,姚波拥有开阔的国际视野、精湛的财务精算专业水平和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由姚波先生担任公司联席CEO,作为公司整体经营性运营管理、风险管控及协调职能的负责人,是对“执行官+矩阵”集体决策机制的有力补充,有助于进一步增强从战略规划到落地的管控体系。 未来,中国平安三位联席CEO——谢永林、陈心颖、姚波将按照分工履行相关职责。其中,姚波作为中国平安联席首席执行官兼首席财务官,主要职责为负责集团的战略规划,业务目标制定、目标追踪和绩效考评,主管集团预算管理委员会、产品委员会、战略发展中心,以及财务、企划、精算、资金等管控等职能。 谢永林作为中国平安总经理兼联席首席执行官,其核心职责以分管集团金融业务板块为主,包括主管平安银行业务,以及分管团体客户综合金融业务以及金融板块相关专业公司的发展,协管个人客户综合金融业务。 陈心颖作为中国平安联席首席执行官,其核心职责以分管集团科技业务和创新业务板块为主,包括负责金融科技、医疗科技、智慧城市以及相关生态圈的创新与发展,以及分管科技类、创新板块专业公司的发展。
长江证券宏观债券首席分析师赵伟将入职开源证券,担任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所副所长。 赵伟2016年加入长江证券,担任研究所所长助理、宏观债券首席分析师。赵伟在长江证券主要负责宏观、策略、固收、金工、海外策略等5个团队的管理工作。业内人士介绍,赵伟的研究工作颇受国内主流公募基金、保险资管等机构的认可。 赵伟6月16日表示,“这对于我而言,是一个新的征程、新的挑战。我将延续一贯的研究风格和服务意识,用最扎实的研究为投资服务,让宏观研究落地,更好地服务于资产配置、市场策略等。” 转型卖方研究服务背景之下,开源证券“招兵买马”工作仍在不断进行。2019年10月,新时代证券研究所原所长孙金钜加盟开源证券研究所,担任总裁助理兼研究所所长,开始面向市场组建团队,全面转型卖方研究服务。 孙金钜此前表示,开源证券研究所目前大部分行业首席均已到位,这些首席或是新财富上榜的明星分析师,在资本市场有较强影响力;或在实业积累多年,产业经验丰富。多个王牌团队已经完成组建,“一流研究”征程已展现出“开源速度”。
WeWork首席执行官诺伊曼辞职,拟裁员5000人 WeWork首席执行官亚当·诺伊曼(Adam Neumann)决定辞去CEO一职,但保留非执行主席职务。 9月24日,WeWork宣布,前亚马逊高管、WeWork副董事长塞巴斯蒂安·甘宁安(Sebastian Gunningham)以及前AOL和时代华纳有线公司前高管、首席运营官阿蒂·明森(Artie Minson)将担任联席首席执行官。预计两位新任首席执行官将会长期担任这些职位。 WeWork称,阿迪·敏森和塞巴斯蒂安·甘宁安都是媒体和科技行业的资深人士,但从未在此前的任职公司中担任过最高职位。阿迪·敏森曾任时代华纳有限电视首席财务官,塞巴斯蒂安·甘宁安曾长期担任亚马逊网上交易平台的高级副总裁,也曾是贝索斯最核心的决策团队S团队的成员之一。 他们现在的任务是纠正WeWork的前进方向,该公司在最近一个季度收入超过8亿美元,员工超过1.5万人,公司年销售额超过40亿美元,但在6月份的季度亏损却超过6亿美元。 在成为联合CEO之后,阿迪·敏森和塞巴斯蒂安·甘宁安通过声明表示,将评估公司IPO的最优时间。 在WeWork8月份递交了招股说明书之后,WeWork并未能按照原先的计划进行路演和IPO。目前,WeWork将IPO时间推迟到了今年年底之前。 诺伊曼在一份声明中称,“虽然我们公司的业务从未像现在这样如此强大,但最近几周,针对我的审查已经引发太多负面关注,为此我决定辞去首席执行官一职,这符合公司的最大利益。感谢我的同事,成员,房东合作伙伴以及投资者继续相信这项伟大的业务。” 在诺伊曼的带领下,WeWork的前景发展受到了质疑。 此前曾有外媒曝光诺伊曼在飞机上吸食大麻,而且公司的多名公司高管为亲属。这让外界对于公司的管理结构问题以及诺伊曼在公司投票权过大有所质疑。 作为WeWork曾经的首席执行官,亚当·诺依曼在公司IPO前通过出售股票和举债从公司套现逾7亿美元,同时他还拥有WeWork出租的房产,软银还要向其支付租金,并花费590万美元买下他持有的一个商标。自9年前创立WeWork以来,亚当·诺依曼已斥资逾8000万美元购买了至少5套住房以及商业地产和初创企业的股份,包括一家医用大麻公司。 据CNBC援引一位消息人士的话,诺伊曼现在的投票权股份将从10:1减少到3:1,这就意味着他将不再拥有多数投票权。 按照原先的规定,尽管软银集团在WeWork持有29%的股权,为最大股东。但诺依曼通过三级股权结构享有对WeWork的绝对控股权,持有50%以上的投票权。 报道称,软银董事长孙正义主导了免除诺伊曼职务的行动。软银集团一直对诺伊曼拒绝接受其建议的态度感到失望,从推动公司IPO到敦促诺伊曼撤回在WeWork S-1文件中使用的措辞,如“提升世界意识”,但诺伊曼都没有接受。另外,诺伊曼在WeWork的估值遭到大幅下调之后,不顾软银的反对,仍要继续坚持进行IPO。按照目前的估值,若WeWork坚持继续进行IPO,软银集团的投资价值受到严重损害,并不得不减记其40亿美元的投资价值,软银愿景基金亏损50亿美元。这些都使得孙正义对诺伊曼的耐心被消耗殆尽。 此外,报道还称,WeWork高管已与银行家会面,讨论降低成本的措施,可能包括裁员多达三分之一的员工(约5000人),以及关闭其私立小学和计算机编程学校等附属业务。 从WeWork的财务来看,这家公司对现金的渴求非常紧迫。公司在过去三年已经亏损了30亿美元,且还在继续烧钱。在2019年上半年期间,公司每创造一美元收入就亏损约两美元,此外WeWork在这半年中烧掉了近24亿美元的现金,几乎相当于其2018年的全部现金支出。 阿迪·敏森和塞巴斯蒂安·甘宁安在公司内部的备忘录中写道,“我们预计未来的决策会很艰难,因此每个决定都将通过严格的分析做出,我们会始终维持公司的长期利益和健康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