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28日讯东贝集团(601956.SH)今日一字跌停,截至收盘报12.06元,跌幅10.00%。 12月25日,东贝集团正式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成为今年内首例B股成功转A股企业。据悉,东贝集团以换股方式吸收合并东贝B股,发行股票2.11亿股,发行价格9.77元/股,发行后总股本5.11亿股。 上市当日,东贝集团开盘报11.39元,涨幅16.58%;盘中最高报13.75元,涨幅40.74%;最低报11.00元,涨幅12.59%。截至12月25日收盘,东贝集团报13.40元,涨幅37.15%。 据公告,截至12月25日,招商证券香港有限公司为东贝集团的第四大股东,其持股数量为166.46万股,持股比例为0.33%。
全球每四台冰箱压缩机,就有一台产自东贝。 12月25日,东贝集团将正式登陆A股。从提交东贝B转A的方案到成功上市,仅用了半年多的时间,其是继东电B股、新城B股、阳晨B股之后,国内第四个纯B股转A股成功案例,也是年内首例B股成功转A股企业。 近日,记者前往湖北省有着100多年工业发展史的黄石市,来到东贝集团总部,专访公司总裁朱金明,探寻东贝集团发展轨迹。 踏上A股新征程 进入东贝集团,明净且繁忙的厂区、身着整齐划一的蓝色工装的员工正忙碌着。进入总裁办公室,“厚德载福”四个大字映入眼帘,朱金明着蓝色工作服,左胸口挂着“共产党员”的铭牌,他彬彬有礼地招呼记者落座,静待记者调试好采访设备。低调谦和是记者对朱金明的第一印象。 东贝集团作为国内冰压行业领头羊,与国内冰箱冷柜行业的发展同步。1999年,东贝集团控股子公司东贝电器便登陆B股市场,是国内产品品种最多、规格最全且功率跨度大的压缩机生产厂家。 时隔20余年,东贝集团为何在B股上市21年后,选择转向“A股”?朱金明对记者坦言:“东贝电器登陆B股市场21年,但是随着2003年A股向境外投资者放开,B股融资功能丧失了,逐渐边缘化。近20年来,除了首发募集的2200万美元外,我们没有进行任何直接融资,这几年东贝集团的发展资金来源完全依赖银行贷款,资产负债率很高,长期下去对公司发展不利。” 东贝B股拥有东贝集团压缩机核心资产,上市以来,东贝B股依靠银行贷款和自身积累,克服资金严重短缺的困难,通过自身努力得到了长足发展,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一流制冷压缩机制造商。上市以来,公司一直保持盈利状态。2019年,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86.68亿元,同比增长12.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7亿元,同比增长24.31%。 今年5月15日,东贝B股发布了控股股东东贝集团筹划向除东贝集团以外的全体股东发行A股股票,并以换股方式吸收合并东贝B股事宜的相关公告,东贝集团就本次合并将发行2.11亿股A股股票,全部用于换股吸收合并东贝B股。12月25日,东贝集团正式登陆A股市场。 本次东贝B股转A股,其实质是IPO加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此次上市主体东贝集团是以研发、生产制冷压缩机、商用制冷机械、各类铸件为主营业务的大型企业集团。东贝集团2017年至2019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0.3亿元、45.35亿元及49.29亿元,营业收入逐年增长,复合增长率为10.54%。但截至2019年末,东贝集团总资产59.88亿元,总负债42.13亿元,资产负债率达到70.35%。 “东贝集团成为A股上市公司后,将具备多种融资渠道,可通过多样化的融资方式降低资产负债率、降低融资成本,减少财务费用,提升经营业绩。”朱金明对记者表示。 创新引领单品 销量全球第一 制冷压缩机被喻为冰箱、冰柜等制冷设备的心脏。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冰箱、冰柜市场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东贝集团与冰箱、冰柜的发展同步,可以说是填补了国内冰压行业的空白。 1982年,东贝的第一台好乐牌冷饮机走向市场,填补了我国制冷行业空白。当时国内冷柜压缩机年生产能力只有1万台左右,并且机型陈旧,质量难以与国际水平相提并论,而大规格压缩机更是被国外产品所垄断。要生产出与国外名牌相抗衡的产品,就必须拥有世界领先水平的设备和技术。1987年12月,公司从意大利阿斯贝拉公司引进年产80万台制冷压缩机生产线及技术软件的合同在北京签署。不料,外方一口回绝了公司用意方品牌的要求,无奈之下,新出产的压缩机只得使用汉语缩写,取名“东贝”。这件事深深地扎在东贝人的心里,“掌握核心技术、创立自己创品牌”从此开始。 “压缩机行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生产工艺相对复杂,加工精度要求高,产品和技术更新的难度也相应增大,企业的持续发展既需要一定的研发实力和技术储备,也需要一定的实践经验积累。从最初的引进技术和设备、消化、吸收到掌握制冷核心技术独立研发,一切都靠技术创新。”朱金明说。 朱金明回忆起东贝发展历程十分感慨。2008年公司开发的L系列产品获得国内科技技术进步奖,该系列压缩机现有重量7.5千克,比普通型号压缩机减轻了3.5千克,体积缩小了20%,实现节材31.8%,各项性能优越,能效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最高COP值达2.1,产品噪声值小于35dB(A),比国家标准低6.4dB(A)。新品研发成功后,公司每年新增环保节能压缩机产能500万台,新增利税1.5亿元,降低用电量6.57亿度,减少CO2排放24.7万吨。 “当时我们自己已经具备独立研发的能力,同时由于人口红利,制造成本低的优势,逐步取代国外的压缩机,但是和国外公司比在基础研发综合技术实力有差距,我们不能始终落在别人后面,要做行业领先者。”朱金明说。 2015年东贝集团在巴西设立了研发中心,2017年,借助国家授予的压缩机中国制造国家实验平台,东贝集团引进30多位全球顶尖技术专家,开始研发设计中小型变频压缩机。2018年12月,东贝集团成功推出国内第一款真正意义上适用于小容积冰箱的VDU系列变频压缩机产品。 “逐步取代国外压缩机后,要持续发展,就看你的科技创新能力。通过研发投入逐年增加,技术人才不断国际化,以及东贝巴西研发中心的设立,增强了我们的市场竞争力。特别是这几年研发技术力量增强,我们跟国外公司技术比肩,甚至有些产品技术领先于国外。”说到这里,朱金明颇为自豪。 2017年至2019年东贝集团研发投入2.65亿元。 B股上市之初,东贝压缩机产销量仅为70多万台,21年后,销售压缩机3372万台,增长47倍。如今东贝牌压缩机位列行业单个品牌产销量全球第一,是国内外一线品牌著名冰箱、冷柜制造企业的主要压缩机供应商。东贝除了自身性能的不断完善外,其研究与开发围绕环保和节能两大主题一直在进行着不断创新。 东贝集团出台企业自己的“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实现销售收入160亿元,年均增长15.12%,年产压缩机5400万台。 机器换人助力提质增效 已经连续8年,东贝冰箱压缩机稳居全球销量冠军,但2020年受疫情影响,一季度销售收入骤降35.6%,被业内巨头美芝和加西贝拉超越。经过努力,据中国家电协会数据显示,今年7月起,东贝压缩机销量重回全球第一。 “我们今年两大重点工作,一是B股转A股,另一个就是推动智能制造,今年将开是启东贝智能制造的‘元年’。”朱金明说。 他进一步解释,随着客户对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东贝生产线智能化改造是重点,未来“十四五”期间尽快把现有的生产线自动化、信息化相融合,最终走向智能化,这是一个趋势。 “我们已经在实施的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今年以来投入6000余万元,减少工人10%。”朱金明介绍,自动化改造将在2021年6月30日前完成,实现减员18%目标。 在已完成改造的压缩机装备四线,记者看到,每个工位上方,都有一排“红绿灯”,用来提示设备运行状态。不同颜色分别提示故障、异常和正常,红灯亮起时设备将自动停机。一旁的电子屏上,实时显示每个工位的零件合格率和相关指标。 完成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后,管理将更加精细。朱金明表示,集团公司正打造MES生产管理系统,打通生产经营各环节的信息孤岛,将生产、检测、管理和产品追溯等各环节串联起来,提高生产经营效率。为了减少库存,降低成本,东贝还将打造工业互联网,实现客户平台下单、计划部门发单、供应部门采购原料、生产线装配,全程二维码赋码。 随着全球制冷压缩机行业向中国转移,高效、变频、智能将是制冷压缩机发展的主流,东贝集团拥有完整的产业链,业务覆盖压缩机铸件、压缩机电机、压缩机和商业制冷设备等板块,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产业链各环节之间实现战略性有机协同。 “未来,东贝集团抓住行业发展机遇,力推变频和商用产品,拓展内外销空白市场,加快形成新的增长点,东贝集团亦将拓展除湿机、车载直流、饮水机、制冰机等新领域,以争取更多市场份额,积极回报股东。”朱金明表示。
在上交所,敲一次上市锣已属不易,杨百昌很幸运,敲了两次。 12月25日,吸收合并东贝B从而实现整体上市的东贝集团登陆A股,意味着中国资本市场历史上第四个、华中地区首个“纯B转A”方案正式完成。对资本市场而言,这是解决B股问题迈出的又一步;对于东贝集团来说,这是成长中的一大步。 “上了A股,我们的责任更大了。前面30年,我们求生存;未来,我们谋发展。”上市前,东贝集团董事长杨百昌做客上海证券报与约珥传媒打造的《直面掌门人》节目,回首往昔峥嵘岁月,描绘上市后精彩蓝图。 赌一口气做到世界第一 在一个细分领域做到全球第一有多难?东贝集团的答案是,死磕压缩机30年。只是,这一征程的开始有些随意。 “上世纪80年代我们想引进冰箱压缩机生产线,当时负责审批的主管部门看了我们的计划,认为全国已经引进了好几条冰箱压缩机生产线,说你们还是做冰柜吧。”杨百昌回忆道,当时也没有选择的机会,就按照批示引进了冰柜压缩机。 很快,靠着银行贷款,东贝集团从意大利阿斯贝拉公司引进年产80万台冷柜压缩机生产线和相关技术。当时,想将产品名取为“东方·阿斯贝拉”,即“来自东方的阿斯贝拉”之意。不料,外方经理一口回绝,认为中国制造不达标,不配使用阿斯贝拉。新出产的压缩机只得使用汉语缩写,取名“东贝”。 这件事深深地扎在杨百昌的心里,也使他悟出一个道理:设备可以买来,品牌是不能借到的,做企业要靠自己。他立下宏愿:自己创品牌,一定要把“东贝”打造成中国名牌、世界品牌。 赌一口气,东贝集团就这样起步了。在东贝流行着这样一句话:“不重视质量的员工不能成为东贝员工,不重视质量的干部不能当东贝干部。”压缩机是冰箱的“心脏”,“东贝”产品的质量决定着冰箱的质量。靠压缩机“品质高、质量好”的口碑,东贝迅速成为行业翘楚。 2003年,东贝压缩机在国内市场产销量达到230万台,名列全国同行业第一。2018年开始,“东贝”牌压缩机产销量连续3年位列全球首位。 用创新为碳中和作贡献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被列为明年的重点任务之一,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也被再次强调。 在杨百昌看来,碳中和目标对压缩机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压缩机是冰箱中非常重要的部件,它的能效高低,直接决定了冰箱节能环保的能效高低。过去传统压缩机是定频的,随着节能减排要求提高,变频压缩机开始大量使用,并有望在市场中的占比份额越来越高。” 搞创新是东贝集团的一贯传统。由于部件大、市场小,东贝在上世纪80年代引入的冰柜压缩机生产线一开始就遇到了销售不畅。为了应对危机,公司从消化吸收进口技术入手,艰苦地进行自主创新,把大的压缩机做得更小、更安静。经过多年积累,东贝已练就了一身绝技,不仅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活了下来,一举成为行业翘楚,还成为行业唯一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公司。 “靠打价格战是无法在市场中生存的,要想活下来、活得好,就要不断地进行产品创新、优化,持续走在市场的前列,适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性能越来越优,这样才能在市场立于不败之地。”杨百昌告诉记者。 今年前三季度,东贝集团压缩机产量达到1050万台,同比增长19.7%,同期销量更是高达1087万台,同比增长32%,明显供不应求。杨百昌解释称,今年销售猛增主要是因为国外受疫情影响,整体复工率不高。而东贝集团在3月份就开始复工复产,全力生产,6月份就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我们会比过去做得更好” “对我们来说,B转A是公司再发展的重大机遇,过去很多想做的事情,借助这次资本跨越都有希望实现。”杨百昌告诉记者。 按照计划,登陆A股的东贝集团将持续发力压缩机主业,同时利用发展压缩机过程中的技术优势,持续发力相关产业,利用科创实力提供更多的产品。 杨百昌举例称,近几年,在国家政策助推、居民消费提升等因素影响下,冷链物流产业持续高速发展,这恰是东贝集团的优势所在。公司根据冷链物流的特殊要求,提供符合需求的优质产品,解决冷藏冷链产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业务持续拓展的同时,东贝集团也在苦练“内功”。据介绍,公司正在持续推进智能化制造。首先实现生产智能化,对零部件加工进行在线监测,然后将数据上到平台,经过分析处理后,再指导生产经营过程,把人为干扰的因素降到最低;其次实现产品智能化,出来的产品有二维码,里面不仅提供基本参数,还有零部件的参数,为后端的智能冰箱、智能冰柜提供数据支持;再次实现管理智能化,与上下游实现互联互通,利用5G等先进技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过去我们在比较艰难的条件下,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今天的成绩。这次登陆A股市场,我们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比过去做得更好,为广大投资者带来更好的回报。”展望未来,杨百昌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