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是一座山城,四面环山,风景优美,楼间轻轨、魔幻天桥、洞子火锅等文化、美食更是驰名中外。而就是在这块多姿多彩的地方,却曾是“因残致贫”的重点省份之一。据记者了解,重庆市有26个区,12个县,由于历史和地理环境,全市建档立卡残疾人高达98095名。脱贫难,有残疾人的贫困家庭脱贫更难。因为,贫困残疾人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坚中之坚,是脱贫攻坚中最难啃的“硬骨头”。重庆市奉节县汾河镇大坪村49岁的廖良琼家,丈夫下肢瘫痪,自己单腿。夫妻俩靠廖良琼一条健康的腿,丈夫的双手,养殖土鸡,不仅摘掉了贫困户帽子,还成为脱贫致富的先进典型。在重庆脱贫攻坚工作的推进中,像廖良琼这样的肢残家庭是贫困人口中贫困程度最深、脱贫难度最大的特殊困难群体。“一户两残”“一户多残”成为了脱贫攻坚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重庆市在脱贫攻坚中,各相关部门协同作战,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残疾人脱贫的惠残政策,通过政策推动来保障“两不愁三保障”的实现,切实增强残疾人脱贫的内生动力。据记者了解,目前为止,全市建档立卡的98095名残疾贫困人口中,已有95389人实现脱贫,使残疾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28%,余下贫困残疾人,也都已达到脱贫标准。重庆将高质量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目标任务。政策兜底“一户多残”做好残疾人保障工作,劳动力有效投入,收入就可以稳步提升。据记者了解,重庆市通过建立严格考核机制,督促各级政府、特别是乡村一级,对残疾人的各项扶持政策,落地落细,让残疾人享受到政策的红利,确保实现“两不愁三保障”。通过政策扶持,帮助“一户多残”家庭提供康复训练和供养,使得非残人员能够解放生产,激发群体自强不息、依靠自身努力脱贫正是重庆脱贫攻坚工作的内生动力。永川区胜利路街道永钢村的亢祖贵家,是“一户四残”家庭,除自身视力残疾外,妻子和两个儿子都是智力残疾。亢祖贵每天早上拖着病体,照顾妻子和两个孩子的饮食起居,还要随时防范有智力障碍的家人发生意外,他几乎没有办法进行有效的劳动,很多时候,家里的生活都是依靠亲戚和邻居的帮助。而如今,这个家庭在“一户多残”家庭特惠帮扶政策的激励下,通过自身不懈努力,到企业就业增加收入等,家庭月收入达6000余元,摘掉了贫困的帽子,日子也过得舒心起来。在实施“一户多残”帮扶特惠政策中,针对亢祖贵这个贫困家庭的情况,市、区各级残联共出资4万余元,帮助改造了亢家的房屋,添置了家具,将亢祖贵的大儿子亢益龙送入永川区特殊教育学校上小学,二儿子亢宗旺送入永川区长康中西医结合医院进行康复训练。永川区是重庆市率先推出“一户多残”家庭帮扶项目的区县,目前,全区1077户“一户多残”家庭全部受益,613户“一户多残”贫困家庭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改善,96户建档立卡的“一户多残”家庭已全部脱贫。据了解,重庆市其他各区县也已经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一户多残”家庭帮扶方案,开展“一户一策”精准帮扶行动。截至目前,各区县已累计投入6000余万元,共惠及1.2万余户“一户多残”家庭。“供养一人、脱贫一家”啃下贫困残疾人这块“硬骨头”之所以难,在于其特殊性,每一户家庭面临的问题都不一样。“供养一人、脱贫一家”,就是重庆在脱贫攻坚中的一项创新帮扶方式。余国蓉和父母就是这一帮扶方式的受益者。“政府帮我把女儿照顾好了,我们也有了更多的精力发展产业增收。”奉节县残疾失能人员余国蓉的母亲黄方兰说,女儿有了专门机构集中供养后,家里人腾出手来经营果园,300多株脐橙年收入就近3万元。2004年,突患结核性脑膜炎的余国蓉,腰部以下失去知觉,肢体一级残疾,生活不能自理。“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家里不多的积蓄被花光,还欠下了一大堆外债,长期照顾她的父母被“捆绑”住了手脚,家里的300多株脐橙无法打理。自余国蓉住进失能养护中心后,父母也腾出手来经营果园,增加了收入,实现了脱贫。据记者了解,每集中供养1名失能人员,至少可以释放1个家庭劳动力,按人均每月劳务收入3000元估算,一年增收3万多元。奉节探索的这一帮扶方式,已经在重庆全市逐步推开。市残联已投入资金8800万元,支持永川、黔江、北碚等8个区县,建设失能残疾人集中供养区域性中心,助推因残致贫家庭释放劳动力,实现脱贫致富。近年来,重庆市不断整合市内各方力量,集中精力攻克残疾人脱贫这一“硬骨头”,同时通过鲁渝残疾人扶贫协作,凝聚更多帮扶力量,加快贫困残疾人的脱贫进程。据悉,重庆市残联系统已累计争取到山东省财政援助资金、社会捐赠资金和捐物折款2300余万元,实施了“先天性唇腭裂患者手术救助”“残疾人假肢适配”“电动轮椅配发”“鲁渝助听关爱行动”以及精准康复救助、教育扶贫、产业扶持、技能培训等一批助残脱贫项目。航航一家住在重庆市綦江区安稳镇麻沟村,这是一个“一户多残”家庭。航航今年5岁,是一名患有中重度自闭症的孩子,他的哥哥恒恒患有痉挛型脑瘫。为了帮助这个建卡贫困户家庭脱贫,綦江区残联把航航两兄弟接到区残疾人康复中心进行系统康复训练。目前,哥哥恒恒经康复训练后,已经具有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现已在安稳小学随班就读三年级;弟弟航航在进行一年半的言语、认知、社交等方面康复训练后,也从只会说“爸爸、妈妈”,康复到能听从简单指令,能和他人进行简单交流和玩耍,目前也在安稳希望幼儿园上中班。两个儿子逐步康复后,父亲再也不用天天陪伴孩子往返于康复机构与家之间,开始出去打工挣钱。母亲也到镇民政办从事为村民服务工作。目前,家里收入增加,还清了借债,实现了脱贫。截至2020年10月,重庆市共为1.49万人(次)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手术、康复训练、辅具适配等康复救助服务,切实减轻残疾儿童家庭经济负担,助力残疾儿童家庭轻装上阵、脱贫解困。扶贫先扶志,再扶智,这就是重庆市顺利脱贫摘帽的秘密。不仅要激发贫困残疾人脱贫的内生动力和志气,还要通过教育培训彻底改变残疾人的面貌,从精神上鼓舞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双手致富。目前,全市正积极建设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为残疾人可持续发展打通最后一公里。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幸福生活的起点,重庆将持续推动残疾人就业,共同创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