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盒乐高可以根据你的想法搭成各种不同的样子,有没有想过买保险产品也可以这样?友邦人寿2月3日正式推出的“友如意”重大疾病保险系列就能够颠覆性地通过模块化定制来实现这种“千人千面”的形式。 从2月1日开始,重疾险正式进入了2020版新定义的时代。在一拥而上的新重疾险产品浪潮中,是照着新重疾定义把已经下架的老产品改一改还是做出颠覆性的改变?从“千人千面”的产品形态来看,友邦人寿选择的显然是后者。 “过去市场上的重疾险更多还是以产品为中心,我们希望借着此次重疾新旧产品切换的契机,能够进行一个革命式的更新换代,在数智化的时代中做出真正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新一代重疾险。”友邦人寿首席客户官姜利民表示。 颠覆性的模块化重疾险 从上世纪90年代引入国内至今,重疾险经历了几轮发展,目前早已是国内保险公司“保障型”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险公司的“兵家必争之地”。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19年重疾险保费收入4107亿元,占健康险保费收入的58%。 不过,在重疾险市场从“蓝海”到“血海”之后,在过去几年已出现了发展瓶颈,产品同质化和恶性竞争的问题开始突显。 “归根结底,这些问题的产生还是由于过去重疾险市场更多是以产品为中心,没有形成自己的差异化竞争壁垒。而目前随着数智化时代的来临,已进入‘消费者主权’的时代,我们应该思考如何能够做出符合这个时代的新一代重疾险。我认为,在数智化的时代,最重要的就是能不能抓住客户、理解客户,同时能够为客户提供差异化的解决方案。”姜利民表示。 “做一件衬衫都可以根据每个人的身材比例有从版型、面料到袖口、领口等数十种选项,为什么保险产品不可以根据不同的人生阶段、消费能力、家庭状况等来定制呢?”伴随着这样的思考,友邦人寿给出的答案就是“重疾险要从大规模的量产到规模化的定制”,即未来的重疾险应该是根据每一个客户不一样的特征,由专业人士量身定制最适合的组合方案。 而此次友邦人寿重磅推出的“友如意”系列就是这样“量体裁衣”式的模块化保险产品。 据姜利民介绍,“友如意”系列开创了“核心保障+个性化配置”的组合形式,将原本重疾险“大而全”的保险责任拆散并进行模块化组合,并根据消费者实际需求来进行随心所欲的搭配,组合成“如你所意”的个性化定制产品。 具体来说,以重症、全残、身故三大基础保障为基础的“核心包”之上,“友如意”系列客户可以灵活选择多样化的保障利益。在轻、中症赔付方面,客户可自由选择轻症最高达30%、中症最高达60%的不同比例单次赔付金额,前后两次赔付无间隔期,真正实现按需配置、自由组合。此外,轻、中症最高赔付次数可分别达到5次,累计赔付最高达10次,并且轻、中症之间赔付互不排斥,充分解决客户的后顾之忧。通过个性化配置,客户还可享受重症及恶性肿瘤多次赔付、轻中症保费豁免、投保人及其配偶重症/全残/身故豁免等特别保障功能。 针对富裕家庭和高净值群体,友邦还重磅推出首款面向该类客群的重大疾病保险产品——《友邦传世如意重大疾病保险》,为高端客户提供层层健康守护,防御重疾侵扰。该产品更刷新友邦产品的一般免体检限额,最高免体检保额高达200万元,让高额投保更加便捷。 据了解,由于筹备工作较为复杂,“友如意”系列的模块化产品会分批上线。而首批上线的产品通过不同搭配就能够产生出近2000种组合模式,并将在之后不断快速迭代。 “你可以想象,随着我们‘产品包’的增多,将来真的可以有几千种、上万种的选择给客户。不管你有什么样的需求,我们都可以通过保险利益的组合搭配来给你做一个适合的计划。”姜利民称。 事实上,在重疾险领域,除了产品竞争之外,头部险企对于产品背后的健康管理服务越加重视,有业内人士预计,健康险市场的竞争方向正从单纯的产品竞争变为产品和服务的双重竞争。因此,在对产品进行“革命性”变革的同时,友邦人寿此次针对重疾险的健康管理服务也做了全方位的升级——结合产品创新设计了“天天向上”保额递增计划并且同步焕新了友邦“愈从容”重疾专案管理服务,全面完善集“每日健康管理、多重保障计划、护航疾病康复”于一体的一站式健康管理方案,致力于在重疾险新规实施后的新市场格局中,继续为客户提供覆盖健康管理前、中、后期的全方位保障与服务,进一步夯实友邦“全程健康友保障”的价值主张,消费者也因此又将迎来一大波“福利”。 在健康管理方面,友邦结合产品创新设计了“天天向上”保额递增计划,在第十个保险单周年日以前享有额外保障保险金。购买友邦成人版“友如意”产品的被保险人可以在保单生效次月开启该计划,每月任意25天每日步数达到10,000步,次月1日起增加额外保障保险金,最多增加25次。达成运动目标,最高可增加50%额外保障保险金。 在医疗协助方面,友邦人寿在重疾险附加服务方面具有突破性意义的“愈从容”重疾专案管理服务,就随着此次“友如意”系列产品的推出升级成为“如意愈从容”。据了解,有了这项服务的加持,从疑似、就诊、到预后,“愈从容”重疾专案经理将全程陪伴重疾客户,不仅专注提升客户就医效率,更关注治疗及康复效果,还提供定制化营养指导及针对特定疾病和人群的“从容慧诊”,提供多学科咨询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高端客户,友邦更重磅推出“传世愈从容”服务,承继优质、可靠、有温度的服务宗旨,打造“更多、更广、更久”的重疾专案管理高端旗舰服务,将服务周期由原先的180天延长至1个自然年度。客户在确诊重症后,“传世愈从容”服务将为客户安排3次专家门诊。同时,针对罹患恶性肿瘤的高净值客户,“传世愈从容”还将提供覆盖成人和儿童、中国大陆地区和境外的多学科咨询服务。 此外,作为友邦健康生态圈的重要一环,“健康友行”APP全新上线4.0版本——搭建统一的会员体系,实现新单客户全覆盖,开启全员健康管理;构建一站式健康全旅程管理服务,全面覆盖健康管理的前、中、后三个阶段,不仅见证客户健康习惯的养成,更陪伴客户进行医疗协助和康复管理。 “我把这整个项目命名为‘蓝海计划’,我们希望能够借助此次创新的形式跳出行业目前的‘血海’,重新开辟重疾险市场新的‘蓝海’。”姜利民表示。 颠覆的底气来自哪里? 从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的几款基于新版重疾定义的重疾险产品来看,基本是根据新重疾定义将老产品的条款做相应的合规修改再予以上线。毕竟,修改容易颠覆难。 而在姜利民看来,友邦人寿之所以能够开创此次模块化定制重疾保险产品,精准的客户分类以及出色的营销队伍就是其敢于颠覆的底气所在。 如同定制衬衫之前先要“量体”一般,在开发以客户为中心的定制化保险之前,自然第一步是要去精准了解你的客户。 因此,友邦人寿从去年就开始进行客群研究及分类的工作。友邦人寿表示:“客群分类的目的是为了了解中国客户在医疗、人身保障、健康管理等方面的需求、痛点,以及医疗健康管理及营销员服务的断点。”从而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和特点来提供不同的产品、产品组合及服务。 在有了精准的客户画像并且有了“乐高式”的产品后,最关键的就是能把“乐高”搭成客户想要的样子的搭建师——保险营销员。 “我们之所以有这样的底气,关键一点是我们的营销员足够好。”姜利民表示。在实行了多年的“卓越营销员”策略之后,友邦人寿的营销员队伍在业内已经成为了“高素质”的代表,而专业的营销员显然是“定制化时代”的核心所在。 姜利民颇为自信地说:“‘友如意’的横空出世,引领了重疾险发展的新方向,也能让我们在未来的市场中可以形成竞争壁垒。产品条款可以借鉴,但对客户的深入理解和洞察、营销员队伍的专业度和提供解决方案的能力却无法简单复制。” 当然,即使是友邦人寿的营销员队伍,要迅速理解并且熟练掌握这套新产品的搭建体系也是一件有挑战的事。 对此,姜利民表示,核心是要改变营销员的想法,从产品为中心真正转变为从客户出发。其次需要用专业化的培训系统、互动系统等工具来帮助营销员了解客户、分析客户需求。 不过,在重疾险新老产品转换的过渡期内,由于“择优理赔”等因素,重疾险老产品在1月底下架前被“爆卖”,使得消费力提前集中释放,这是否会对2月推出的新产品销售造成影响?对此,姜利民显得并不担心。“这只是暂时性影响,我非常坚定地相信我们新产品的潜力,因为重疾险的需求依然很大,只是缺乏足够创新、足够从客户角度考虑的产品,而我们的‘友如意’恰恰有望填补这块空白。”
“XX公司的系统是不是崩了?投不进去!” “多试几次,单量太大,这几天常有的事。” 随着《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2020年修订版)》的过渡期正式结束,1月31日成了旧款重疾险的最后销售时机。 保险代理人赵鹏(化名)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31号当天自己的电话都被“打爆”了,许久以前有意向购买重疾险的客户,看到或者听到消息的,都一窝蜂地赶在这个节点上突然想买。 与此同时,核保人员的工作池里单量“井喷”,也成了重疾险销售的一个罕见现象。一位核保部负责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最近有人工核保的公司确实都忙到不行,持续透支身体在核单。由于体检等照会的处理都是滞后的,预计还要继续忙一个月时间。 赵鹏也表示,对于健康状况异常的客户而言,有购买意愿却没能“抢上车”的例子也不少见。如果代理人为了出单而忽略健康告知,很容易为理赔埋下风险隐患。 老产品停售最后一刻 “重疾新规实施倒计时X小时,还没买的抓紧上车!”当保险代理人朋友圈的倒计时数字越来越小,旧版重疾险最后一波抢购的氛围越来越浓。 2020年11月5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国医师协会正式发布《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2020年修订版)》(以下简称“新规范”,对应则称“旧规范”),新规范给产品相应设置了3个月的过渡期,即旧规范下的重疾险产品将在2021年2月1日前予以停售。 1月31日,在老产品停售最后一刻,重疾险销售热潮也迎来了最高峰。 “最近出单出到脑壳疼,接电话太多也头痛,最后2小时了不知道还有多少人主动找我出单。”有代理人在交流群里交上“凡尔赛体”小作文,以前爱答不理的客户今天主动说想买重疾险了,总归是一件难得一遇的场景。 不过,相比标准体客户有钱就能买的豪横,更多的代理人为自己的客户不能投保或可能被拒保而焦虑。 “我的客户在三年前体检查出过甲状腺结节,但是没有分级,是否可以投保XX重疾险呢?”保险新人小李在代理人交流群中向前辈求教,有核保人员回应,“必须先做分级,才能根据结节的严重程度决定是否能正常投保、或者除外承保。”这意味着,小李的客户至少在31号当天是不能投保这款产品了。 另一个代理人也遗憾表示,自己的客户前几天做了穿刺,但结果要几天后才能拿到。 由于单量太多,有不少保险公司的系统也频频出现异常。有代理人反映,客户多次填写信息都被系统提示错误,退出后还需要重新填写原来的信息,自己帮客户填写了好多次之后,才终于成功了。还有的产品未到下架时间就显示停售了。 跟着加班加点的还有保险公司的核保部门。 “昨天(31日)12点前,各家保险公司系统都还是忙碌的。”一位保险公司核保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核保员们的工作池里单量井喷,大伙都持续透支着身体在核单,非常辛苦。该核保人士补充道,还需要继续忙1个月吧,因为照会的处理都是滞后的。 据了解,照会主要分为几种情况,包括体检、补充资料或告知(完整的病例资料、问卷、复查资料等)、核保决定(拒保、延期、加费、除外等)、划款不成功(余额不足、账户有误等)、投保确认(投保资料、投保计划、保费等的确认)、撤单。 真的是“新不如旧”吗? 此次新定义之前,保险行业的重疾险产品均是参照2007年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与中国医师协会联合发布的《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即“旧规范”)设计制定的。 随着医学临床诊断标准的革新和医疗技术的高速发展,旧规范中的部分内容已不能完全符合当前行业发展的现状。 举例而言,以前心脏手术只有满足“开胸”条件才能得到保险赔偿,而最新的微创手术却不在保险的赔付范围内,这点非常不符合当前的医疗现状。此次新规范就规定了消费者采用微创技术等医疗手段也能得到保险赔偿,大大地保障了消费者的权益。 对一些消费者而言,旧版重疾险的理赔条件的确更有吸引力。以最受关注的甲状腺癌问题看,新规范将原属于恶性肿瘤的TNM分期为Ⅰ期或更轻分级的甲状腺癌划归为恶性肿瘤(轻度),这意味着轻度理赔对应的理赔比例不超过30%。 但这并不能意味着新产品一定不如老产品。《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业内了解到,依据新规范若Ⅰ期或更轻分期的甲状腺癌按照轻症赔付,重疾险保障仍然持续,而依据旧规范的100%赔付,则重疾险保障终止。 为何要对恶性肿瘤在内的核心疾病予以分级? 业内指出,一则符合现代医学诊疗技术水平,将部分过去一刀切的“重症”但目前诊疗费用不高、预后良好的疾病明确为轻症疾病,赔付标准也更加合理。 其次,轻症疾病标准的不够清晰一直是行业痛点,此次针对性地规范了重大疾病保险市场行为,将有效减少不良竞争和理赔纠纷。 此外,新规范将原有25种重疾定义完善扩展为28种重度疾病和3种轻度疾病,并适度扩展保障范围,显示新规范的优势亦十分明显。 有没有必要“抢上车”? 对于消费者而言,新旧规范各有特点,为何重疾险老产品在停售前会遭如此“疯抢”?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除了部分代理人夸大旧版产品的优势之外,此前保险公司纷纷打出的“择优理赔”概念,也成为不少代理人“炒停售”的一大卖点。 事实上,《健康保险管理办法》中明确,健康保险合同生效后,被保险人根据通行的医学诊断标准被确诊疾病的,保险公司不得以该诊断标准与保险合同约定不符为理由拒绝给付保险金。这意味着,保险公司“择优理赔”是应有之义。 近年来,随着人们保障意识和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升,重疾险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 过去一年,健康险成为行业增速最快的险种。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20年,健康险原保费收入8173亿元,同比增长了15.67%。值得一提的是,健康险的赔付增长速度超过保费增长速度,同期赔付数据为2921亿元,同比增长了24.25%。 水滴保险研究院报告显示,新规实施之后,重疾险产品的整体质量将得到明显提升,同时给保险公司提供了很多创新空间。互联网平台能够及时反馈用户的需求,帮助保险公司快速打磨和迭代新产品,有望成为新的重疾险产品主要推广渠道。 对于消费者购买重疾险,有保险专家建议,应结合家庭财务状况及自身需求,理性选择合适产品,切勿盲目跟风购买。特别是对于健康状况有瑕疵的消费者,更应仔细阅读健康告知,不能为了“上车”而“上车”。 亦有资深代理人告诫同行,如果仅仅为了出单在客户投保时有意或无意地忽略健康告知,很容易为理赔埋下风险隐患。
2月1日起,实施重大疾病险新规。 在不幸罹患重大疾病,比如恶性肿瘤、急性心梗、脑中风后遗症等等之后,患者可能花巨大的医疗费,在治疗结束后,还要经历长时间的康复期,不能正常工作,这时候他们就会失去经济来源。重疾险就是让购买者在这种情况下能获得经济赔付保障生活,所以不少人也选择重疾险作为补充保障。 以前重疾险多是疾病发生后一次赔付,不再续保。从2月1日起,旧版重疾定义下的保险产品就要全面下架。按照新规,一些疾病将按照轻重两级赔付,并可以续保,赔付的病种数量也增加了。 新规2月1日起实施 老产品全部下架 据介绍,重疾险新规首次引入轻度疾病定义,将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死、脑中风后遗症3种核心疾病,按照严重程度分为重度疾病和轻度疾病两级。并且该三种轻度疾病可以获赔的保险金额比例上限,确定为总保额的30%。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秘书长 商敬国:我们之所以把它分级,就是使得保费用在更合理的地方。作为轻症赔付,因为它只赔一部分的保额,所以保单继续有效。 另外,新规还增加了病种数量,将原有25种重疾定义完善扩展为28种重度疾病和3种轻度疾病,并适度扩展保障范围。内容表述方面,更加规范统一,消除广大消费者对于重疾定义在人体损伤标准方面与伤残标准描述不一致的困扰。 平安人寿北京分公司副总经理 张越:描述上它会对重疾定义更加完善、更加清晰,其实可以减少很多的大家对一些病症理赔过程当中的一些歧义,更加好地去维护客户的保障利益。 另外,中国精算师协会也发布了《中国人身保险业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2020)》,作为重疾险产品定价的依据。据介绍,重疾表修订实施后,从价格上看,对于主流重疾险产品,如果在相同保障责任的前提条件下,重疾险产品价格会略有下降,对于定期重疾险产品,部分年龄段的价格会有明显下降。 重疾险新旧切换 提供的保障更有针对性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重疾险新旧切换,是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进行的一次正常的产品升级,相较于2007版旧规范,基于新规范开发的重疾险产品能为消费者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保障。 专家表示,重疾险新规的实施,是我们国家民生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2007版旧规范,新规范无疑是更加准确、全面,为消费者提供的保障更加有针对性。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秘书长 商敬国:在新的定义下,每一个病种,定义得更准确,也就是说它的定价更准确,对客户来说选择起来更方便,保障更有针对性,同样的保费,保障提高了。就是让我们在有限的保费支付下,能够有更针对性的保障。 北京工商大学保险研究中心主任 王绪瑾:我们为什么改了,是因为我们技术进步、经济发展和人民需求发展的变化,所以需要完善。广大消费者一定要保持理性的态度,要相信,新规肯定比旧规要完善。 另外,为了保障已经投保了旧定义下重疾险产品的客户利益,保险公司推出了“择优理赔”的方案,以应对新旧重疾定义在过渡期带来的冲突,也就是购买了老产品的消费者,能够在新规实施后,仍然可以得到充分的保障。 结合自身需求买保险 别盲目跟风 在这次重疾险新旧产品切换时间点临近时,有些业务员借“新产品不如旧产品好”“新产品会涨价”等等进行误导式宣传,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多卖保单。监管部门表示将严查这种产品炒停、误导宣传的行为。 其实不管业务员怎么说,买保险还得看自己的需求,购买时除了重点关注保险条款,也可以多咨询有医学背景的人。另外,也要利用好15天的犹豫期,如果想退保,15天内可以全额退保,犹豫期过了再退,就会有经济损失了。
“不要大声责骂年轻人,他们会立刻辞职的,但是你可以往死里骂那些中年男人,尤其是有车有房有娃的那些……” 别觉得这只是个段子,仔细观察你身边职场中的人们,就会发现艺术确实来源于生活。 年轻人不经骂,其实不是因为他们热血叛逆,或是娇生惯养,而是因为他们无所畏惧。相反,中年人很经骂,不是因为世故圆滑,或是皮糙肉厚,而是因为他们肩扛重任……房贷、车贷、孩子教育、父母养老等等,都是他们在负重前行。所以不敢辞职,不敢生病,不敢想象任何意外……而已。 但是和我们不得不接受成长一样,成长路长的磨砺也无法摒弃,最积极的做法不是回避,而是给自己一个plan B。 不敢辞职?如果有本事还害怕什么?所以充实自己,至少开始坚持阅读 不敢生病?如果有预防还后悔什么?所以坚持健康管理,至少开始减少熬夜 不敢有意外?如果有保障还担心什么?所以做好未来规划,可以从保险开始…… 别说保险晦涩难懂,多年来我国保险市场规模已跃至全球次席,这种规模下其实大众对保险的认知也已有了一定高度,虽说其只是金融工具的一种,但不同于理财及储蓄,保险有其别具一格的特点,就是帮我们应对意外与疾病风险,甚至给付生存金,甚至满期后还享有保障,甚至满期后确定给付保额,甚至还不贵…… 不久前,平安人寿就推出了这么一款满是“甚至”的产品“守护百分百”,是不是名副其实?值得扒一扒这背后的玄机…… 1、聚焦当务之急 多数人之所以买保险,主要图的是什么?还不是怕得大病了没钱治!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其实很多重大疾病已非不可治愈,曾经需要开颅的手术已经可以通过从脚底开刀顺着血管清除大脑里的病灶。恶性肿瘤早在2006年就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癌症是一种可以调控、治疗、甚至治愈的慢性病。”剩下的就是钱的问题了,不说别的,光是看电视剧里的老套情节也会知道,治大病的费用非一般家庭能够轻易承受,轻则元气大伤,重则砸锅卖铁,甚至放弃治疗。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除了年长者因身体素质下降易患疾病,当代中青年也同样难以高枕无忧,不同于老一辈人“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劳动环境,互联网时代冲击下的成年人,不得不强迫自己跟上历史潮流,“996、007、加班熬夜成标配、累死累活是美德”负重前行的人们往往透支了身体,或是自知但无可奈何,或是干脆不自知,但是在这种压力下疾病的年轻化已是不争的事实。 对付高发重大疾病这场硬仗,虽然打起来的概率不大,但只要它一直在暗处蠢蠢欲动,我们的防范就不能有所松懈。而这种重疾保障需求,恰恰就是守护百分百能满足的。因为这就是一款专注重疾的两全保险……没有繁杂约定,80种重大疾病保障从实际需求出发,选取影响最大(恶性肿瘤、心脑血管、器官功能、神经系统等常见病种)、理赔率最高的病种(纵观保险公司理赔年报,覆盖超9成重症、大手术或对生活产生严重影响的理赔),将客户对重疾的主要需求一揽子解决,且不打包捆绑无关需求,杜绝产生非必要消费,做到高度聚焦刚需,给予最大保障。 2、一份钱办两件事 不久前由中国发展基金会发布的报告预测,我国将在2022年左右进入老龄社会,届时我国总人口中将有14%以上的人是超过65岁的年长者。 而且恰逢独生子女政策和外出打拼的浪潮双双冲击,很多年长者不可避免地成为了留守老人,当养儿防老不再适用当代社会,人们对养老又是怎么打算的呢? 根据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和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联合调查的数据显示,超过6成受访对象在40岁前已经开始为自己的养老做打算。 当我们有一天退下工作岗位,在不给外出打拼的子女增加负担的前提下,你又是怎么规划自己的收入来源的呢?其实保险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以守护百分百为例,前面说到其聚焦重疾,在这份保障不变的前提下,其实它还可以领取满期生存保险金! 在用户保障期(自选至60周岁、65周岁、70周岁、75周岁、80周岁五种)满,且平安无事的情况下,可领取相当于100%所交主险和附加重疾保费之和的满期生存保险金,其实就是交了多少钱这会儿可以统统领回来。不仅等于从前的保障你没用上就全额退款,不亏本。更可以在此时作为一份补充养老金,为自己的晚年生活锦上添花,一份钱完成“重疾保障”、“养老储备”两件大事,何乐而不为呢! 3、悦享终身保障 以为守护百分百和用户的关系在返还后就结束了?如果这样那它仅仅是一款平平无奇的返还型重疾险而已。 但是敢叫“守护百分百”这种名字,如果真这么结束那所谓百分百的守护在那呢?翻阅条款发现还真的暗藏玄机…… 重疾保障上,《平安附加守护百分百提前给付重大疾病保险》条款中明确标明,“本附加险合同的保险期间为终身,自本附加险合同生效时起至被保险人身故时止”。寿险保障上,在新增了主险期满后的身故责任。 简单说就是满期金领取后,还可享受重疾和身故保障,并且保到终身。如果在此期间不幸罹患重疾,依然可以拿到重疾赔偿;如果安享天年,则可以得到身故补偿。 我们买保险往往觉得最不划算的地方就在于如果无事发生,这钱就白花了。而且就算返还,这么多年过去了,白白损失了利息,想来还是吃亏。但是守护百分百返还一笔后,再给一笔身故保障金,等于免费享受终身重疾保障的同时,还能给子女、给家族留下一笔财产,这样想想还吃亏吗? 擅长投资的伙伴们可能觉得,不买返还保险、买消费保险然后拿着省下的钱和几十年复利去投资更划算。但是投资市场风云变幻,高收益总是伴随着高风险,而资本走势又非一般人所能预测,成功的理财者之所以稳赢,往往不是因为他们所处的环境好,而是因为他们具备极强的投资能力,而这种能力真的是人人可复制吗?相信这个答案我们都懂。因此就算拿着资金投理财,会投资的人能赚,不会投资的一样赚不到几个子儿……就像9年义务教育学一样的课本,学霸考满分,学渣说多了都是泪……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雪花,投资者也一样。 保险终归姓保,其不是单纯搏收益的金融产品,而是重在一个“保”字,它最根本的作用是满足用户保障,而且监管严格,这份保障白纸黑字写进合同里是不会有如股市般大起大落的风险的,因此认清需求、选对需求,给自己一份合适的保障,也不失为一次成功的且不需要十分高超的专业能力的投资。 4、做到物美价廉 守护百分百被说的这么好,那岂不是也价格不菲? 这次还真不按常理出牌,低投入即可享有高回报,举个例子:以主险两全保险选择70周岁满期,30年交为例…… 25岁男,年交保费3696元,每天约10元钱 30岁男,年交保费4774元,每天约13元钱 每天少抽一包烟,少喝一杯奶茶,即可获得高达22万元的重疾和身故保障,而且在到期返还的前提下,可以真正做到“有事是保障,没事是储备”。 5、满足多面需求 守护百分百除了产品本身的价值外,其客户体验也如丝般顺滑,这主要得益于背靠“平安”这棵大树,作为跻身500强的综合金融集团,除了具备强劲的实力,能稳稳地守护客户的保单外,平安近年更是努力向“科技公司”转型,希望通过科技赋能为用户提供更高品质、高附加值的服务,比如大大缩短理赔周期的“智慧客服”“闪赔”,都是通过技术的不断研发致力于给客户更好的体验。 不过,好的用户体验不仅仅是流程顺畅,不仅仅是无人吐槽,也不仅仅是服务全面,而是不忘初心!让保险姓“保”,让客户真正拥有保障。而这个真正的保障也不仅仅是指事后赔付快准狠,更应包括事前的易接纳,只有让客户易于接受的保障,才真正有发挥其价值的机会,也才真正有让保险回归保障的机会。 想来,对这些方面的追求就是守护百分百的自我修养,也是守护百分百给到客户的周全的Plan B。
日前,中国太保旗下中国太保寿险推出首款粤港澳大湾区专属重疾险产品“粤享金生”,这是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国医师协会牵头制定的《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2020年修订版)》(以下简称“重疾新定义”)以及中国精算师协会制定的《中国人身保险业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2020)》正式发布后,中国太保寿险首款针对大湾区特定重大疾病的定制保险产品,进一步完善和补充了大湾区重疾险市场。 基于大湾区群众重疾现状,中国太保寿险通过广泛的市场调研、分析和精算,结合广东地区多年重疾理赔数据,按照银保监会大湾区重疾险的特定要求,解决针对性不强、精准性不高、个性化偏低、保障程度不足等缺陷,率先推出了“粤享金生”湾区专属重疾险产品,旨在借助定制化的专属重疾险服务,改变过去重疾险产品同质化、大众化的问题,消除大湾区居民品质生活的后顾之忧。 据了解,“粤享金生”是中国太保寿险首款真正意义上面向大湾区销售的寿险产品,年龄范围在18周岁至65周岁的大湾区居民并普惠延展到广东全省,同时在粤工作的港澳人士,只要符合核保标准,都可以购买,有利于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保险业的互联互通。 中国太保表示,后续将进一步针对大湾区不同地域、不同生活方式、不同人生阶段的客户对保险多样化的需求,立足科技创新、一站式服务,开发更多定制化、专属性健康险产品,针对大病的保险产品,增加供给,提高保障水平。同时,树立“保险+服务”的理念,前置保险服务,主动创新风险预防服务和风险管理工具,提升社会风险管理效率,探索建立大湾区居民健康的整体解决和服务方案,以高标准全方位的现代保险服务,促进大湾区协同创新发展,全力推动大湾区向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