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空间站漏气或因美国设备。据俄罗斯卫星网29日报道,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总裁德米特里·罗戈津称,国际空间站美国舱舱内设备,可能是造成国际空间站失密减压的“元凶”。 据报道,罗戈津说:“很有可能是工作状态下的美国舱内设备‘漏气’。”他还说,“漏气”的危险性不是很大,没必要因此采取某些紧急措施。 罗戈津表示,技术专家正在执行计划内工作。2021年2月份,“进步”号飞船将把仪器送到空间站,届时将仔细研究“漏气”原因。 他说:“因此,我认为应该把检查‘漏气’一项归入到设备和空间站舱壁日常维护使用工作当中,这项工作需要耗费一定时间,也许会占用新的一年——2021年几个月的时间。” 2019年9月,国际空间站曾发现有空气少量泄漏现象。2020年8月至9月,宇航员发现泄漏速度加快了数倍。为此,宇航员两次关闭各舱段的舱门以检查其密封性。此前,国际空间站宇航员还在俄罗斯“星辰”号服务舱裂缝处打上了“补丁”,以此来阻止空气泄漏。温馨提示:财经最新动态随时看,请关注金投网APP。
美国“外交学者”网站12月16日文章,原题:中国的太空计划表明,美国推行的脱钩政策不会像它所希望的那样奏效 中国的太空计划——长期以来遭到美国的政治疏远——正在完成一次月球之旅,带回月球样本。作为嫦娥五号任务的一部分,一个着陆器从月球表面收集月壤,然后将其转移到轨道器上,后者于12月17日返回地球表面。这是中国开展雄心勃勃太空计划以来的第一次。美国“外交学者”网站:中国的太空计划表明,美国推行的脱钩政策不会像它所希望的那样奏效尽管美国宇航员早在1969年就登上了月球,但中国在太空竞赛中并没有落后50年。2019年,中国完成了33次成功的轨道发射,而美国是20次。明年,中国计划发射本国模块化空间站的核心单元,该空间站将在完成10次任务后于2022年建成。中国在航天领域的成绩是在与美国完全脱钩的情况下取得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与俄罗斯有成功的太空合作,但对中国避而远之。美俄(苏)之间的联合太空任务始于1975年,当时两国是冷战的敌人。国际空间站正是这种合作的巅峰。但美国将中国挡在国际空间站之外。后来,美国国会在2011年出台法律,禁止NASA与任何中国实体合作,甚至禁止中国游客进入NASA设施,从而将脱钩推向极致。中国发射的任何卫星也不能含有美国部件。中国的太空计划堪称当前美国对脱钩利弊讨论的最佳案例。尽量减少与中国合作,阻止中国接触到高科技是不是好主意?美国能让盟友配合吗?中国可能被孤立吗?中国的进步能被阻止吗?简而言之,试图孤立中国,更可能导致美国自我孤立,失去合作机会。显然,美国并没能把中国束缚在地球上。但中国其实也不想在太空单干。中国正在建造空间站模块,以兼容国际空间站的对接要求,也是考虑到美国人日后可能会改变主意。与此同时,美国的太空探索长期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尽管政治关系持续紧张,但美国与俄罗斯的合作对国际空间站的运行至关重要。同样,中国作为新手的热情,也可以与美国作为老手的技术相结合。诚然,中国受益于美国的技术创新、市场和资本。迫使中国放弃美国的关键零部件会给中国高科技产业带来严重危机。但重新发明轮子并不像第一次发明轮子那样困难。正如经济发展大师库兹涅茨早就指出的那样,创新既能产生需求,也能催生手段。中国有需求,就会想办法对美国的零部件重新设计。脱钩后,中国会损失一些时间,也多了一个敌人,但这都不会对其发展造成根本性影响。美国选择脱钩会损失什么?在太空领域,美国对卫星部件的限制,促使包括欧洲在内的其他国家到中国购买卫星以及将卫星送入轨道所需的运载火箭。那种认为“美国闭上眼睛,中国就会消失”的观念,会让人想起很久以前伦敦报纸上的著名头条——“英吉利海峡的浓雾,孤立了欧洲大陆”。计划中的中国空间站就是一个绝佳的比喻。美国的脱钩给中国带来了不便,但中国的太空进步并未因此止步——事实上,中国的空间站因脱钩而变得更加必要。它对国际空间站并不构成威胁,但国际空间站的排斥却造就了一个竞争对手。太空有足够的空间容纳两个空间站,但合作会更有效,因为国际空间站本身就是合作的产物。(作者布莱特利·沃马克,乔恒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