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谢碧鹭 作为一家“家族式”企业,联盛化学“一股独大”的现象非常明显,其背后的风险不容忽视。而近年来,公司增长过快的应收账款不仅存在坏账风险,还会影响企业的流动性。更为关键的是,报告期内公司营收和采购数据的财务勾稽关系均存在异常。 近日,浙江联盛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盛化学”)发布了招股书,欲冲刺创业板。从招股书披露的数据来看,2017年至2019年,联盛化学的营业收入增长了28.26%,但与此同时,其应收账款却增加了95.37%。其飞速增长的应收账款拖累了公司的运营能力,也无形之中加大了企业的资金压力。 从股权情况来看,目前联盛化学的股权十分集中,其中,牟建宇与俞快父女合计持有公司95.80%的股权,存在“一股独大”的现象,背后的风险不容忽视。另据《红周刊》记者核算,报告期内公司的营收数据和采购数据的勾稽关系均存在异常,需要公司给出合理解释。 “一股独大”存风险 据招股书介绍,联盛化学是一家特种精细化工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以医药中间体、农药中间体、电子化学品及化工溶剂为主的精细化学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进出口贸易作为主营业务。从联盛化学的股权结构来看,其家族色彩极其浓厚。 目前公司实际控制人为牟建宇、俞快及俞小欧,其中牟建宇与俞小欧系夫妻关系,俞快系牟建宇与俞小欧之女。牟建宇直接持有公司12.35%的股份,俞快直接持有公司11.11%的股份,同时牟建宇与俞快通过联盛集团间接持有公司70.37%的股权,通过台州高投间接持有联盛化学1.97%的股权,合计持有公司95.80%的股权。 虽然俞小欧未持有公司股份,但系公司的原创始人,且报告期内曾担任董事一职。而报告期至今牟建宇一直担任公司董事长,股份公司成立后,俞快担任公司总经理,二人对于公司的经营方针、决策和经营管理层的任免均有重大影响。 控股股东股权过于集中,且实控人在董事会中均身处要职,这意味着公司上市之后,俞小欧等人在董事会中拥有相当大的话语权。这难免让人担忧,日后联盛化学的实控人是否会利用其在董事会高度集中的权力和地位,做出有损其他中小股东权益的事情,毕竟在A股市场,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因此联盛化学“一股独大”的股权状况是存在风险的。 应收账款快速增长有隐忧 报告期内(2017年至2020年6月末),联盛化学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25亿元、4.61亿元、5.46亿元和3.25亿元。在2017年至2019年的三年中,其营业收入增长了28.26%,但与此同时,其应收账款却增加了95.37%(详见表1),远远超过了其营收增速。联盛化学应收账款的大幅攀升,无形之中加大了企业的资金压力。 联盛化学营收账款增速过快对企业运营状况的影响,从其报告期内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的变化也能看出,2017年其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47.33天,到2019年则上升到了71.42天,这意味着其应收账款周转变慢,公司回款能力越来越差。 在应收账款飞速增长的情况下,联盛化学的流动性恐怕也会受到影响,一旦客户还款不及时,上市公司出现资金不足的情况,则可能会对其当年的正常经营造成不利影响。此外,应收账款的快速增加,也使得联盛化学的坏账准备持续增加,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其坏账准备金额分别为356.75万元、508.81万元、741.9万元和814.69万元,分别占当期净利润的21.07%、15.84%、11.73%和13.29%,其坏账损失对公司的利润侵蚀也不容低估。 销售数据存在偏差 除上述问题之外,据《红周刊》记者核算,报告期内联盛化学的营业收入和现金流及经营性债权之间的财务勾稽关系也存在异常。 据招股书显示,2018年联盛化学的营业总收入为4.61亿元,其中境外营收为3.04亿元,这部分不需要考虑增值税问题,而剩下的国内营收其所适用的增值税税率自2018年5月1日起由17%下降到16%,由此可以计算出当期联盛化学的含税营收为4.86亿元。理论上,企业含税营收应当体现为同等规模的现金流入和经营性债权的增减,那么联盛化学的情况又如何呢? 在合并现金流量表中,2018年联盛化学“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4.23亿元,此外,截至2018年末,联盛化学的预收款项为745.15万元,相较于2017年末增加了大约540万元,扣除预收款项所增加的金额之后,则当期联盛化学所收到的与营收相关的现金流大致为4.18亿元。该金额相较于当期含税营收要少大约6800万元,这意味着当期联盛化学的经营性债权应当有同等规模的增加。 截至2018年末,联盛化学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和应收账款所计提的坏账准备分别为4935.16万元、8932.21万元和508.81万元,三项金额合计相较于2017年末仅增加了大约2800万元,这显然和理论上应当要增加的金额并不相符,大概存在4000万元的差距。也就是说,当期联盛化学大概有4000万元的含税营收既没有现金流,也没有经营性债权的支持。 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2019年,当期联盛化学的营业总收入为5.46亿元,其中境外营收为3.75亿元,不需要缴纳增值税。剩下国内营收部分,其所适用的增值税税率自2019年4月1日起,由16%下降到13%,由此可以估算出当期联盛化学的含税营收为5.69亿元。2019年联盛化学“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5.17亿元,预收款项相较于2018年末增加了大约100万元,扣除预收款项变化后的现金流入相较于含税营收要少约5300万元。 经营性债权方面,截至2019年末,联盛化学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和应收账款所计提的坏账准备三项的合计金额相较于2018年末增加了1900万元,这和理论上应当要增加的5300万元明显并不相符,二者存在近3400万元的差距。 另外,据招股书显示,截至2018年和2019年末,该公司已背书或贴现,但尚未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分别为1405.16万元和1031.06万元,与上述勾稽差异金额相差较大,可见票据背书似乎也不是导致其营收数据勾稽差异过大的全部原因。 采购数据异常 不仅如此,2018年和2020年上半年,联盛化学的采购数据和现金流及经营性债务之间的财务勾稽关系也令人不解。 据招股书显示,2018年联盛化学向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金额为1.22亿元,占全部采购金额的32.09%,由此可以推算出当期公司的采购总额为3.79亿元。这部分采购金额所适用的增值税税率自2018年5月1日起,由17%下降到16%,由此可以推算出当期联盛化学的含税采购总额为4.41亿元。正常情况下,企业采购应当体现为同等规模的现金流出和经营性债务的增减,那么当期联盛化学的情况又如何呢? 在合并现金流量表中,2018年联盛化学“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为3.65亿元,此外,当期公司的预付款项相较于2017年末减少了大约680万元,那么当期公司所支付的与采购相关的现金大致为3.72亿元,相较于含税采购要少约6900万元,理论上,当期联盛化学的经营性债务应当有同等规模的增加。 截至2018年,联盛化学的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分别为1.21亿元和4589.42万元,相较于2017年末仅增加了不到1900万元。这显然和理论上应当增加的金额并不相符,大概存在5000万元的差距,这就是说当期联盛化学大概有5000万元的含税采购既没有现金流,也没有经营性债务的支持。 以同样的逻辑核算其2020年上半年的数据,亦存在类似的情况。当期联盛化学向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金额为6969.11万元,占全部采购金额的31.91%,由此可以推算出当期联盛化学的采购总额为2.18亿元,当期采购产品所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3%,由此可以推算出当期联盛化学的含税采购总额为2.47亿元。同期公司“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为2.13亿元,算上70万元预付款项减少金额后,相比2.47亿元的含税采购仍然少了约3300万元。而经营性负债方面,截至2020年6月末,联盛化学的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相较于2019年末仅增加了约1300万元,这比理论上应当要增加的金额少了2000多万元。 2018年和2020年上半年其采购数据均存在勾稽异常的情况,其中原因还需公司做出解释。 (本文已刊发于12月19日《红周刊》,文中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