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冠疫情期间防疫物资需求的大幅增长,不少医疗器械企业业绩获得逆势增长。迈得医疗(688310)24日晚间披露半年报,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14亿元,同比增长43.87%,净利润为4159.8万元,同比增长165.91%。 迈得医疗的主要产品包括安全输注类、血液净化类两大类设备,如注射器、血液透析器等。公司业绩大增的秘诀在于及时转产。半年报显示,公司短期内研发出全自动口罩机,且口罩机性能可靠,市场认可度较高,1~6月实现较多口罩机收入,金额达到8404万元。 迈得医疗表示,随着新冠肺炎在国内外暴发与蔓延,口罩成为疫情防控,阻断疫情蔓延的关键。公司快速组建自动口罩机攻坚小组,在最短时间内造出了全自动口罩机,不仅为解决全国口罩紧缺问题做了力所能及之事,而且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从半年报来看,迈得医疗对于上半年的业绩增长仍较为冷静,并谈到在机遇中也蕴含着风险。由于新冠肺炎的突然暴发,防疫物资成为最紧俏的产品。越来越多的行业内或行业外企业纷纷加码与进入防疫物资制造,虽然加快了战胜新冠疫情步伐,却也产生产能过剩的问题。迈得医疗认为,生产企业要提前准备,在扩大产能同时,加快技术升级,保证未来竞争力。 在半年报中,迈得医疗还谈到了对当前医疗器械市场的看法。公司认为,短期来看,新冠疫情利好我国防疫物资板块,如医用口罩、防护服、医用手套、呼吸机、体温计等。尤其是防疫物资出口领域,中国企业供应全世界50%以上的防疫物资。长远来看,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全民防护观念的改变,已促使人们对医疗器械需求和重视程度提升,这将促使国家重视医用防护物资储备和医疗环境升级。 根据计划,下半年,迈得医疗要在巩固现有业务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和丰富安全输注类的产品线,各类COP预灌封或安全自毁式注射器相关自动化组装机,同时积极探索血液净化类耗材细分领域和检测试剂盒自动组装机及包装机等,围绕核心业务积极寻求稳步扩张。
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影响,国内外市场对口罩、消毒免洗手液等防疫品的需求激增,带动生产相关原料的上市公司上半年业绩大增。而这些公司在防疫原料和化工新材料的双轮驱动下,下半年的业绩表现依然值得期待。 在生产防疫用品原料的头部化工企业中,有不少半年报业绩预喜。其中,道恩股份预计2020年上半年净利润约5.21亿元至6.16亿元,比上年同期大增560%至680%;金发科技预计上半年实现净利润约23.45亿元至24.4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8.35亿元至19.36亿元;天赐材料预计上半年业绩为盈利3.05亿元至3.2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03.72%至543.31%。 上述公司均表示,防疫物资销量增长和相关化工新材料是业绩增收的主要动力。一位卖方分析师认为,虽然防疫用品销量受疫情影响,下半年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但这些上市公司生产的化工新材料凭借科技含量高、实现进口替代等优势,目前基本产销两旺,下半年业绩将持续受益。 金发科技表示,除了防疫用品,公司上半年业绩大增的另一个原因是改性塑料、完全生物降解塑料和特种工程塑料板块产品销量稳步增长、经营利润提升。 据悉,公司深耕生物降解塑料行业,目前PBAT产能达6万吨,满产满销,客户结构优异。此外,公司还有6万吨PBAT和3万吨PLA在建,并收购了宁波金发完善产业链。目前公司改性塑料产能186.8万吨,受益于下游需求增加及原材料端价格趋势下行,该项业务有望持续向好。 道恩股份从1月26日开始生产聚丙烯熔喷专用料,并不断提升产量。截至5月底,其日产量已从最初的120吨提升至1200吨,为全国20多个省份提供聚丙烯熔喷专用料。 此外,道恩股份持续发力高分子新材料领域。7月20日,道恩股份公开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在深交所挂牌交易。此次可转债发行公司募得资金总额为3.6亿元,其中2.6亿元用于道恩高分子新材料项目,将建设一家年产12万吨热塑性高分子新材料工厂,落成后将缓解公司控股子公司产能不足的问题。 不同于口罩产业链,乙醇凝胶免洗手液中间体——卡波姆持续被市场看好。中金公司认为,疫情或影响个人消毒产品使用习惯,带来卡波姆疫后需求稳定提升。 “卡波姆是日化品的重要原料,生产门槛较高。目前,天赐材料是唯一生产粉末状卡波姆的国内上市公司,公司三季度订单较为饱和。”相关消息人士表示,天赐材料现有卡波姆月产能约5000吨,处于供不应求状态,预计下半年将贡献较大的业绩弹性。
6月29日下午,工业富联首席执行官郑弘孟在“新基建,新未来”产业数字化驱动高质量发展论坛上表示,在物资防疫方面,公司迅速组织架设口罩生产线,截至5月底,公司口罩累计交货量已达6200万只。 郑弘孟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公司迅速组织全球防疫指挥工作组,夯实员工排查、防疫机制、内部管理、设备物资、清洁消毒、教育训练、员工关怀等七大板块工作,组建各园区全方位的员工健康防疫网络。 工业富联此前携手潓美医疗开发生产氢氧气雾化机,并向武汉市政府捐赠1000台、价值5000万元的氢氧气雾化机,助力前线治疗;在科技防疫方面,工业富联对外推出富集云无忧复工App,为工业企业无忧复工提供专业科学的指导,并免费开放旗下Fii开发者中心的5大核心服务,为千万用户线上办公与协同开发贡献力量。
会议强调,电影院、KTV等密闭式文娱场所暂不开放。抓好出租车、网约车的防疫和安全运营。 6月11日下午,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第六十六次会议暨首都严格进京管理联防联控协调机制第二十九次会议召开。 会议强调,要抓好“北京消费季”活动的防疫,强化监管,完善应急预案,严防发生疫情。加强文化体育、旅游、餐饮等行业的防控,细化完善防控工作方案,做好易聚集场所防疫工作。电影院、KTV等密闭式文娱场所暂不开放。抓好出租车、网约车的防疫和安全运营。落实养老机构、照料中心、养老驿站等场所防控措施。对进口肉类、果蔬和货物,要加强检验检疫,防止成为病毒隐形传播途径。做好夏季疫情防控,楼宇大厦要加强通风,按照指引要求科学使用空调、做好消毒。提前做好端午假期疫情防控准备。 此外会议强调,要加强宣传引导,及时回应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针对疫情变化,进一步完善各类防疫指引,及时作出健康提示,引导市民群众增强个人防护意识,科学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
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你最大的改变是什么?中国青年报此前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8%的受访者表示更加注重个人卫生。更勤洗手了、习惯戴口罩了、采用分餐制了、不吃“野味”了、游玩先预约了……多数受访者表示,疫情结束后仍会继续保持这些习惯。 习惯需要培养,养成好习惯不容易。多名专家和受访者表示,好习惯就要保持下去。此次抗疫中形成的公共卫生常识、生活和社交习惯,可上升为普适性的行为规范、凝聚成现代社会的治理智慧,并真正成为公民普遍遵从的生活方式和文明行为。 防疫要求成自觉行为 出门戴口罩、不聚集扎堆、社交距离保持1米、使用公筷公勺、回家勤洗手、注意消毒……防疫期间,这些原本是硬性的疫情防控要求,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自觉行为和日常生活习惯。 【案例1】 如今,家住上海市的张女士养成了很多好习惯:勤洗手、外出必戴口罩、自带帆布袋、回家后马上换洗衣服、家里定期消毒、常通风等。每隔几天,她都会到附近一家超市采购。测完体温进店后,张女士会先到顾客较少的货架选购。“尽量不扎堆,能降低自身感染风险,也是对别人负责。” 【案例2】 在北京市朝阳大悦城(行情000031,诊股)一家餐饮店内,食客隔位而坐,餐具“公私”分明。“开始使用公筷、公勺时,有点不习惯,不过现在已经适应了,分着吃更安全。”在店内用餐的黄先生说。 黄先生介绍说,防疫期间,除了减少朋友聚餐,家里饭桌上还出现了公筷、公勺。“以前只有来客人时家里才会使用公筷公勺;经过这次疫情,家人吃饭时也会实行一菜一筷、一汤一勺。虽然麻烦点,但这种习惯会坚持下去。”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表明,在影响健康的因素中,有60%与生活方式和行为有关。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让人身心更健康。“因为疫情,人们更希望拥有好身体,养成好习惯让人学会珍惜当下的幸福。”华东交通大学心理素质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舒曼表示,体验到好习惯带来的快乐,会让人产生激奋心理,增强自信心,从而强化下一次行为。在社会心理学中,这种心理现象被称为“习惯强化效应”。 不过,良好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养成是一项长期工程,需持之以恒地坚持。 “可以通过多种宣传渠道,褒扬人们在防疫期间养成的好习惯,传播文明行为准则,明示不良行为的样态及后果,特别是要对公共空间里的文明行为规范进行宣传引导。”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陆益龙对记者说。 这些坏习惯正在扭转 滥食“野味”、拥挤排队甚至不排队、公共场所随地吐痰、打喷嚏不遮掩口鼻……防疫期间,这些不良习惯甚至陋习正逐渐扭转。 【案例1】 广东省深圳市市民潘先生对一些人吃“野味”的陋习完全不能理解。“野生动物吃啥长大的都不清楚,谁知道它们体内有多少病毒?人工科学饲养的动物更好,食品安全有保障。” “以前不时会有客人悄悄询问是否可以购买或者加工野鸡、蛇等‘野味’,今年自复工以来完全没有这种情况。”位于四川省遂宁市云盘路的桂苑生态农庄经营者张红军说,防疫期间,政府提出了拒食“野味”的倡议,大家都主动积极遵照执行。 【案例2】 5月初一个周末,在位于贵州省贵阳市的筑城广场上,不少市民或在树荫下休息,或在散步。市民陈女士轻咳一声,拿出纸巾,将痰吐在纸巾里包好后扔进垃圾桶。“随地吐痰是不文明行为,尤其是防疫期间容易传染病毒,更要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陈女士说,如今社区、街上提示人们注意卫生的公益标语更多了,一些不文明行为大为减少。“现在大家坐公交车都会排队,而且相互留出一定距离;打喷嚏都会遮住口鼻,或者用衣袖捂住。” “要实现人们从不能吃、不敢吃到不愿吃‘野味’的转变,需从法治和道德等方面入手,多管齐下,把禁食‘野味’变为一种新伦理、新民俗。”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法研究中心主任杨朝霞对记者表示。 杨朝霞建议,应一步修改现有法律法规,健全和完善禁食野生动物的制度规则和立法体系。可对野生动物进行类型化管理。对基于保护目的和野外种群恢复的人工繁育动物,必须禁食;对有繁育技术但还不稳定的人工繁育动物,要加强规范和监管,特别要加大对以养殖为名行非法猎捕、购买之实的“洗白”行为的打击和惩处;对繁育技术成熟、稳定的人工繁育动物,可按“农业动物”管理,能进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的,由畜牧法进行调整。要加强道德建设,将滥食“野味”行为纳入社会诚信体系。 为防止一些陋习出现反复,陆益龙建议通过地方立法形式,加大对严重危害公共秩序和公共安全行为的行政处罚力度和处罚概率。 好习惯需要大力呵护 线上消费受追捧,到医院、景区、博物馆先预约,绿色出行更受重视……防疫期间,很多生活习惯、消费习惯更为普及,为新业态发展带来新机遇。 【案例1】 社区居民通过“微信群接龙”团购猪肉、手工馄饨、肉夹馍、凉皮等,并定时免费配送到小区,这是快餐企业西少爷的新探索。“这项业务已扩大到北京150个社区。”西少爷创始人孟兵对记者表示,下一步将联合企业推出半熟芝士、小龙虾等产品团购,让社区业务与居民产生更好互动。 湖北潜江的小龙虾、湖北秭归的脐橙、云南的沃柑、海南的凤梨、马来西亚的榴莲、卢旺达的辣酱……家住北京市朝阳区南太平庄北巷的李女士,如今习惯了在一家在线生鲜APP上下单,“最快半小时就送到小区门口,很方便。” 像李女士这样短时间内就习惯“云下单”的消费者不在少数。“疫情令生鲜市场渗透率加速进化。”盒马鲜生市场运营总经理胡秋根对记者表示,盒马将通过增开门店、加强基地直采和“盒马村”建设,让更多消费者爱上线上消费。 【案例2】 广东省广州市市民陈沁上周末提前预约了去海珠湖观鸟。陈沁说,海珠湖每天实时限流1000人。“游客少了,不仅游玩体验更舒适,鸟也不会因为人太多而不敢出来了。” “现在到我们医院看病,大多数患者会先在微信公众号上预约挂号、选择医生、自主缴费,这有利于患者分时段就诊,减少人群聚集。”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院长彭陟燚介绍说,防疫期间,医院开通了官方微信公众号,大力推行非急诊预约挂号、预约检查,医患都点赞。 【案例3】 “找车存车都很方便,天气暖和了,骑行回家吹着微风,心情特别好!”湖北省武汉市民曹佳如今很少打的、坐公交,而是喜欢骑共享单车出行。 哈啰单车武汉区域主管杨龙对记者说:“疫情防控早期,共享单车是很多武汉人外出的重要交通工具,现在公共交通恢复了,大家绿色出行、安全出行的习惯还在延续。”按照规划,哈啰下一步将在全国持续迭代和升级两轮出行业务的服务模式和场景,分担城市公共交通压力。 “疫情加快了‘云买菜’、直播带货等新经济业态崛起,让人们的线上消费习惯更加固定,这与2003年SARS期间网购快速发展类似。”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对记者说。 曹磊表示,新经济业态的长远发展,需多方共同努力。政府监管部门既要给予扶持又要加强监管;电商平台要建立起一套有效运营体系,加强对商家、主播、货品质量、售后服务的管控。 “预约制反映了人们行为习惯和消费行为的转变,既保证了社会效益,又增强了经济效益,应给予大力关注和呵护。”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教授魏翔对记者表示。 魏翔建议,为确保预约制持续下去,供给方需进行相应改进和调整,通过技术手段提前使消费者、游客更好获取相关信息及变动情况。还应对预约者进行有效激励,越早预约的能得到更优惠价格、更多服务、更好选项,未预约者将支付更高价格等。
[摘要]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暂停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防疫物资,是为了更好地加强防疫物资出口质量监管,是一种临时性措施,不影响通过主流商业渠道出口。商务部将会同相关部门继续加强质量监管,有序扩大防疫物资出口,更好地支持各国抗击疫情。 近日,义乌等地方已暂停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部分防疫物资。境内外企业、个人暂不能以海关监管代码1039开展部分防疫物资报关,但仍可在义乌等市场购买有关防疫物资,并通过一般贸易(海关监管代码0110)等其他方式报关出口。根据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有序开展医疗物资出口的公告》(2020年第5号)和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防疫物资出口质量监管的公告》(2020年第12号),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医用口罩、医用防护服、呼吸机、红外体温计和非医用口罩出口需满足相关质量监管要求,不适用市场采购贸易方式项下的简化申报等通关便利化措施。 2014年以来,为提升部分市场的国际化水平,帮助内贸商户开展对外贸易,商务部等部门先后在浙江义乌、广州花都等14个地方开展了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取得积极成效。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是一种新型贸易方式,非常适宜多品种、小批量的货物出口,但按照规定不能包含需要征收出口关税、实施检验检疫措施的商品。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暂停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防疫物资,是为了更好地加强防疫物资出口质量监管,是一种临时性措施,不影响通过主流商业渠道出口。商务部将会同相关部门继续加强质量监管,有序扩大防疫物资出口,更好地支持各国抗击疫情。
本报记者 王丽新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为助力国际抗疫,深圳各企业倾力向全球分享经验、捐助物资。作为深圳力量的一份子,万物梁行积极与国际同行共享抗疫经验。万物梁行是中国物业龙头企业万科物业与享誉全球的房地产服务和咨询顾问公司戴德梁行在2020年1月正式成立的合资公司,主要业务包括商业物业管理、综合设施管理和资产管理。目前,万物梁行共在国内80余个城市,管理超过1000个商写项目,拥有近20000名员工,公司总部位于深圳。 近日,万物梁行母公司之一戴德梁行宣布成立全球复苏筹备工作组,将通过实践总结、产品开发和伙伴合作,助力客户做好安全复工准备。戴德梁行全球复苏筹备工作组借鉴万物梁行在中国的实践经验,面向全球子公司发布完整指南,协助租户和业主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后的复工及返岗准备。 与此同时,万物梁行联合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学会(RICS)总部,正在以万物梁行抗疫手册和具体实践为基础,制定写字楼防疫白皮书,并将于5月面向全球发布。这将是国内商办物业行业针对此次新冠疫情发布的首份中英文防疫标准化操作白皮书,该白皮书将会在RICS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的会员中传播。另外,万物梁行近期还将联合RICS、上海陆家嘴金融城共同发起“全球金融城疫情下的合作”会议。三方将联名发布防疫手册,面向伦敦、新加坡、迪拜、卢森堡、卡萨布兰卡等全球知名金融城输出《防疫指引》。 万物梁行启动不久,即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的挑战。1月28日,广东启动疫情防控一级响应后仅3天,万物梁行成立了由首席执行官叶世源担任组长的防疫专项工作组。2月3日,万物梁行向旗下所有项目下发了《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疫操作手册》和《复工标准动作手册》,从企业复工放前的防疫提示,到复工后人员进出写字楼、乘坐电梯、公共区域停留、办公等全流程制定了标准化防疫措施,全力做好防护,助力企业客户复工复产。2月10日开始,全国主要城市开始逐步迎来复工潮。截至2月下旬,万物梁行成功保障了全国超过1万家客户企业复工;截至目前,这个数字已超过2万家,顺利复工的企业员工超80万人,复工率达到95%以上。随着疫情防治工作的持续升级,万物梁行的防疫手册也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修订更新,目前已更新至第6版。(编辑 白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