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龙湖官方披露,将新增C5、C6两个新业务航道,分别为房屋租售、房屋装修。两个业务航道拥有一个共同的新品牌“塘鹅”。 上述新业务航道是龙湖在2020年线上年度工作会议中宣布的。在此之前,龙湖的四大航道分别为地产开发、商业运营、租赁住房和智慧服务。 所谓智慧服务,主要包含物业管理业务。龙湖集团副总裁曾益明表示,物业管理服务航道是承接了整个空间即服务战略坚定落地的航道,其最大的使命就是要把土壤做到足够肥沃、深、广,在广袤的土地上成长更多的增值业务出来。 对于房屋租售,龙湖一位人士表示:“开辟房屋租售业务并不意味着龙湖要进军传统中介,也不仅仅是租售龙湖自持的物业项目。” 据了解,龙湖新开辟的房屋租售业务板块,主要依托物业服务板块。目前,中国恒大、万科、碧桂园、绿城服务、保利、旭辉等头部物业企业都对房屋租售业务有所布局。 去年,龙湖租售与阳光100签订战略合作,运营其重庆地区的租售业务,随后在西安接管了御景城及莱安的房屋经纪业务。去年九月,龙湖租售接入重庆金科天宸项目的销售。 “在物业板块里孵化租售,可以理解为在传统物业管理业务中,提供了增值服务。”龙湖人士称,“龙湖租售业务已经做了有十几年,只是现在单独拿出来了。但不排除未来有其他拓展方式。”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龙湖房屋租赁团队人数超过1000人,在30余座城市设立超百家门店。 此外对物业和商业是否分拆上市,吴亚军再次重申,目前并没有单独上市的计划。 此外,关于新设立房屋装修业务航道,龙湖人士表示,房屋装修业务由智慧装饰、整装设计院、智慧新材三方面组成,所服务的对象包括住房租赁、智慧服务、住宅开发、商业运营。 据介绍,随着产品在龙湖体系内打磨成熟,房屋装修业务开始对外部输出。其中,智慧新材的部分产品在2019年、2020年持续实现外销。 不过数据显示,房地产开发仍然是龙湖的主要收入来源。根据2020中报披露的数据,龙湖集团去年上半年物业发展收入452.49亿元,占比为87.9%;物业投资实现收入33.6亿元,占比为6.5%;物业管理及相关服务和其他收入为28.53亿元,占比5.54%。 2020年,龙湖集团录得合约销售额2706.1亿元,同比增长11.59%。商业方面,2020年共开业10座天街,平均出租率99%。
日前,记者从长江航务管理工作会上获悉,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考验,长江航运实现干线货物通过量30.6亿吨,同比增幅超过4.4%,再创历史新高。 疫情防控常态化后,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专门出台3大类22条深化港航企业服务保障举措,全年减免外贸货物港建费及船舶油污基金约16亿元,精准推动和服务长江港航企业、涉水重大工程项目复工复产。 2020年,长江航运供给能力进一步提升。长江口南槽一期工程交工试运行,长江口再添一条长86公里、水深6米的优质辅助航道。福姜沙中水道等4个河段的航道维护尺度得到提高,长江电子航道图实现与汉江、赣江的互联互通,长江干线航道维护水深达标率100%,航标正常率100%。 2020年,长航局还持续推进绿色航运发展,助力长江生态保护发生转折性变化。长江干线船舶水污染物联合监管与服务信息系统建成运行,并在长江经济带所有港口全面推广,形成了数字监管、线上服务和多部门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长江干线港口船舶水污染物接收设施实现了全覆盖,长江干线8处水上综合服务区、12个水上洗舱站、30余座污染物转岸码头基本建成;生态航道建设全面展开,疏浚土综合利用规模持续扩大,荆州、鄂州、九江等地试点取得积极成效;三峡坝区客运码头、三峡旅游客船的岸电设施完成建设改造,船舶使用岸电纳入三峡过闸诚信考核;纯电动、LNG动力等一批新能源船型研发投用。 此外,长航局严格执行客船、液货危险品船运输市场宏观调控政策,深入推进船型标准化,长江干线货船平均吨位由1880吨提升至1960吨;其中,三峡过闸船舶平均吨位达4680吨,长江航运运输结构不断优化。 长航局局长唐冠军表示,2020年,长江航运建设发展成效显著。5年来,长航局抢抓黄金机遇,加快高质量发展,交出了一份成绩优秀的“长航答卷”。 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全线贯通,上游航道等级稳步提升,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三峡升船机建成并正式运行,“全方位覆盖、全天候运行、反应快速、应急高效”的水上安全监管和救助系统基本建成。 运输生产大幅增长。长江干线货物通过量较“十二五”末增长40%,长江干线万吨级泊位600个、亿吨大港15个,较“十二五”末分别增加98个、3个,有力支撑了长江经济带发展。 公共服务持续优化。改善航道里程1284公里,电子航道图APP全面推广应用,三峡枢纽年最高货物通过量达1.48亿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全面扩展,公共卫生应急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绿色发展成效显著。建成了以荆江生态航道等为代表的一批绿色航道,1361座非法码头完成拆除改造,累计拆解改造5万余艘老旧落后船舶,江海直达、江海联运、铁水联运等绿色高效的运输组织方式快速发展。(经济日报记者 柳洁 通讯员 李璐)
日前,记者从长江航务管理工作会上获悉,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考验,长江航运实现干线货物通过量30.6亿吨,同比增幅超过4.4%,再创历史新高。 疫情防控常态化后,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专门出台3大类22条深化港航企业服务保障举措,全年减免外贸货物港建费及船舶油污基金约16亿元,精准推动和服务长江港航企业、涉水重大工程项目复工复产。 2020年,长江航运供给能力进一步提升。长江口南槽一期工程交工试运行,长江口再添一条长86公里、水深6米的优质辅助航道。福姜沙中水道等4个河段的航道维护尺度得到提高,长江电子航道图实现与汉江、赣江的互联互通,长江干线航道维护水深达标率100%,航标正常率100%。 2020年,长航局还持续推进绿色航运发展,助力长江生态保护发生转折性变化。长江干线船舶水污染物联合监管与服务信息系统建成运行,并在长江经济带所有港口全面推广,形成了数字监管、线上服务和多部门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长江干线港口船舶水污染物接收设施实现了全覆盖,长江干线8处水上综合服务区、12个水上洗舱站、30余座污染物转岸码头基本建成;生态航道建设全面展开,疏浚土综合利用规模持续扩大,荆州、鄂州、九江等地试点取得积极成效;三峡坝区客运码头、三峡旅游客船的岸电设施完成建设改造,船舶使用岸电纳入三峡过闸诚信考核;纯电动、LNG动力等一批新能源船型研发投用。 此外,长航局严格执行客船、液货危险品船运输市场宏观调控政策,深入推进船型标准化,长江干线货船平均吨位由1880吨提升至1960吨;其中,三峡过闸船舶平均吨位达4680吨,长江航运运输结构不断优化。 长航局局长唐冠军表示,2020年,长江航运建设发展成效显著。5年来,长航局抢抓黄金机遇,加快高质量发展,交出了一份成绩优秀的“长航答卷”。 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全线贯通,上游航道等级稳步提升,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三峡升船机建成并正式运行,“全方位覆盖、全天候运行、反应快速、应急高效”的水上安全监管和救助系统基本建成。 运输生产大幅增长。长江干线货物通过量较“十二五”末增长40%,长江干线万吨级泊位600个、亿吨大港15个,较“十二五”末分别增加98个、3个,有力支撑了长江经济带发展。 公共服务持续优化。改善航道里程1284公里,电子航道图APP全面推广应用,三峡枢纽年最高货物通过量达1.48亿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全面扩展,公共卫生应急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绿色发展成效显著。建成了以荆江生态航道等为代表的一批绿色航道,1361座非法码头完成拆除改造,累计拆解改造5万余艘老旧落后船舶,江海直达、江海联运、铁水联运等绿色高效的运输组织方式快速发展。(经济日报记者 柳洁 通讯员 李璐)
长江干线货物通过量再创新高。29日,记者从召开的2021年长江航务管理工作会上获悉,今年以来,尽管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百年一遇大洪水等多重考验,但是长江航运市场仍然实现上扬,干线货物通过量首次突破30亿吨关口,达30.6亿吨,同比增幅超过4.4%,再创历史新高。 据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局长唐冠军介绍,面对年初严峻复杂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该局全力以赴保障了长江水上运输“生命线”的畅通;针对性出台了3大类22条深化港航企业服务保障的工作举措,全年减免外贸货物港建费及船舶油污基金约16亿元(人民币,下同);精准推动和服务长江港航企业、涉水重大工程项目复工复产,有效纾解了企业困难。 2020年,长江航运供给能力进一步提升。长江口南槽一期工程交工试运行,使得长江口在现有12.5米深水主航道的基础上,再添一条长86公里、水深6米的优质辅助航道。武汉至安庆段6米水深航道整治工程主体即将完工,6米水深通达武汉指日可待。福姜沙中水道等4个河段的航道维护尺度得到提高,长江电子航道图实现与汉江、赣江的互联互通,长江干线航道维护水深达标率100%,航标正常率100%。 此外,该局持续推进绿色航运发展,助力长江生态保护发生转折性变化;严格执行客船、液货危险品船运输市场宏观调控政策,深入推进船型标准化,长江干线货船平均吨位由去年的1880吨提升至1960吨。其中,三峡过闸船舶平均吨位达4680吨,长江航运运输结构不断优化。 据悉,长江干线货物通过量自2005年超越密西西比河以来,已连续15年保持世界内河航运第一的地位。温馨提示:财经最新动态随时看,请关注金投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