蹭茅台热度,信阳毛尖就能跟着火?可别忘了那个“匹凸匹” 2月16日晚间,信阳毛尖集团有限公司(0362.HK,简称:信阳毛尖)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建议公司英文名由“Xinyang Maojian GroupLimited”更改为“China Dragon Moutai Group Limited”,并采纳“中国国龙茅台集团有限公司”为公司的中文第二名称,以取代现有名称“信阳毛尖集团有限公司”。 好一个“国龙茅台”,这个热度蹭的,完全是连块遮羞布也不留啊,“茅台集团有限公司”,虽然从名称角度来看,或许不算侵犯“茅台集团”的知识产权,毕竟,它的前面还有“国龙”两字。但是,如此不顾一切地蹭茅台的热度,是否已经到了不需要尊严的地步。 实际上,像信阳毛尖这样为了蹭热度而不需要尊严的上市公司,也不是一家两家,最典型的,莫过于那家一度叫过“匹凸匹”的A股上市公司。那是2015年5月10日晚间,多伦股份抛出一份变更公司名称和经营范围的公告,公司拟将名称变更改为匹凸匹金融信息服务(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 P2P Financial Information Service Co., Ltd.。 为什么会改成这样的名称,原因很简单,那时候,正是互联网金融冒头、P2P最疯狂的时刻,多伦股份的经营者,为了蹭热度、吸眼球,就想到了更改公司名称,以吸引投资者眼球的主意,试图以此来改变公司运营状况不佳的局面。 殊不知,一家企业经营状况如何,靠的并不是名称,而是实力,包括技研开发实力、产品开发实力、市场营销实力、企业管理实力,等等,一句话,就是要有市场竞争力。名称取得再好,只能起到一时的眼球效应,但决不能长久,只有把实力与名称紧密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成为一家具有竞争力的企业。而多伦股份改名匹凸匹后,除了借着当时股市的疯狂,得到几个涨停之外,很快地就回到了原点、打回了原形,出现了持续下跌,并在此后的股市震荡中一蹶不振。更为可笑的是,改名匹凸匹后,公司曾公开宣称,要做互联网金融,投入到P2P行列之中,而那时的多伦股份,连一个懂得互联网金融的人也没有,也没有能力高薪聘用互联网金融人才。 无奈之下,2017年7月30日晚间,已经因为连续亏损被打上“*ST”的匹凸匹,再次发布公告,拟将公司名称由“匹凸匹金融信息服务(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上海岩石企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岩石股份”。原因是,公司已于2017年3月29日起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若公司2017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继续为负值,公司股票将被暂停上市。实际上,改名没有多长时间,岩石股份也被打上了“ST”,此后又与酒挂上了钩。 殊不知,在改名匹凸匹前,这家公司已经已经多次改名。如果将打上“ST”等一起算上去,有人做过统计,一共改了12次名,还会不会改名,真是天晓得。如此不遗余力地改名,且蹭上了P2P的热度,企业还是苟且得很,并没有因为改名而发展起来。那么,信阳毛尖蹭上茅台的热度,就能变得更好吗?就能让自己变成一家能够像茅台一样在市场受到投资者欢迎的上市公司吗? 显然,这是又一家只会造势、不会经营,只会在名称上做文章、不会在竞争力上下功夫的企业。如果一家企业,把注意力放在如何改名称上,而不去注重内涵和实力,怎么可能获得发展呢?纵然能够产生一时的效应,至多也是眼球效应,而不是企业效应。真正的企业,真正有实力的企业,是不会在名称上做文章的,而会高度重视企业的内涵和声誉,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企业的名称,把企业名称做成价值很高的无形资产。凡是要改名称者,只要不是客观因素所致,都是经营状况不佳、企业缺乏竞争力的,就像那些不好好努力过日子、却想摸个转运墙、抽个转运签就想过上好日子的人一样,太迷信主观愿望,却不重视个人修养。 所以,对信阳毛尖这样的公司,投资者一定要十分注意了,千万别去碰。如果碰了,谁也无法保证,它就会像狗皮膏药一样沾在手上,撕也撕不下来。对企业来说,只有那些实实在在抓技术、抓产品、抓市场的,才会有出路,有竞争力,有投资价值。信阳毛尖,至多是又一个匹凸匹而已。 谭浩俊
2月16日晚间,信阳毛尖发布公告,建议将公司英文名称由“XinyangMaojianGroupLimited”更改为“ChinaDragonMoutaiGroupLimited”,并采纳“中国国龙茅台集团有限公司”为公司的中文第二名称,以取代现有名称“信阳毛尖集团有限公司”。 该公司在公告中提到,更改公司名称将更能反映集团业务发展的现况及其未来发展方向。 作为一家主要从事化工业务的公司,信阳毛尖此次更名引发热议,尤其是名称中的“茅台集团”与贵州茅台母公司茅台集团相同。 搜狐财经盘点发现,信阳毛尖已连续三年亏损,2020年下半年亏损7842万港元。 受更名影响,截止2月17日午间收盘,信阳毛尖暴涨17.24%,不过股价仅为0.510港元/股,市值仅为7.6亿港元。 搜狐财经就此询问贵州茅台相关负责人,截至发稿未得到回复。 酒类业务去年下半年收益400万港币 信阳毛尖曾于2月2日发布公告披露,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牡丹江龙晋酒业向独立第三方收购内地酒类业务——北京耀莱龙微酒业(简称“北京耀莱”)100%股权,代价8000万港元,包括现金500万港元,及7500万港元一年期零息承兑票据。 北京耀莱拥有成龙、橡金成龙等多个酒类商标,同时与上海高诚创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上海高诚”)分别持有上海曜石企业发展有限公司(简称“上海曜石”)35%和65%的股份。 上海曜石主要从事国台成龙酒的市场推广及销售,需每年向北京耀莱提供价值人民币4000万元的国台成龙酒。 而国台成龙酒由贵州国台文化创意酒有限公司供应,该公司由贵州国台酒业股份有限公司间接持股53%。 根据收购协议披露,截至2020年年底,北京耀莱资产净值约为1.3亿元,税后亏损6.9亿元。 公开信息显示,信阳毛尖已连续三年亏损。收购这样一家亏损的酒业公司,信阳毛尖能否扭亏为盈? 其2月5日最新披露的的财报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的6个月,公司营业额2.23亿港元,同比增长49%;期间亏损7842万港元,亏损同比扩大52%。 其中,热能供应业务营收为1.33亿元,占比六成左右;酒类销售6897万港元,已经成为公司第二大业务,占比30%。 信阳毛尖在财报中提到,集团于2020年末投过销售酒类开展饮料部,收益为400万港币,由于该业务经营期短,但市场需求充足。管理层认为,这项新业务将为公司股东创造价值,收购北京耀莱正是为了加速酒业业务的发展。 搜狐财经搜索发现,京东、天猫并无国台成龙酒相关产品在销售,搜索关键词出现的多为国台龙酒、国台龙耀年份酒等产品,同时贵州茅台曾和成龙打造过一款产品为“茅台成龙酒”。 曾跨界茶叶市场并多次更名 这不是信阳毛尖第一次更名并跨界谋求自救。 资料显示,信阳毛尖原名中国天化工,2001年5月2日登陆港交所,主要从事石油和煤化工业务,2018年其收购信阳毛尖控股有限公司子公司信阳国际,即负责信阳毛尖电商和海外业务板块,并更名为“信阳毛尖”,跨界转型进军茶市场。 彼时更名就曾引起过争议,不仅是因为化工企业跨界茶叶比较罕见,更因为涉及了“信阳毛尖”这一区域公用品牌。 中国天化工负责人曾表示,董事会认为中国茶业务将成为集团未来主要收入及利润来源之一,因此建议将该公司现有名称更改为“信阳毛尖集团有限公司”,以匹配集团未来发展。 不过,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年度,信阳国际亏损416.4万元,未能达到补充协议的业绩保证,即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年度实现盈利850万港元。 随之,中国天化工终止收购协议,出售了收购的信阳毛尖国际,不再持有其任何股份。 已经更名为“信阳毛尖”的中国天化工也未逃出亏损的命运,2017年至2019年分别亏损1.99亿港元、6.67亿港元、3.73亿港元。 2020年3月,信阳毛尖曾计划将公司第二名称更改为“新中国经济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称新名称将为公司提供更佳识别度及认知度,数月之后更名计划流产。 根据披露,最新更名仍需提供股东特别大会通过,并由百慕达公司注册处处长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