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祝义财“回归”,沉寂多年的雨润系,又逐步活跃起来。近期,雨润再度频繁获得舆论关注,与“老对手”双汇有着诸多关联。 人才流失事件成谜 国内肉制品行业经历早年间的品牌混战,一度诞生了北双汇、南雨润两大龙头企业。此后,2015年雨润“大家长”祝义财被检察机关宣布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强制措施,雨润系迅速衰微。而双汇在2013年成功并购美国史密斯菲尔德后,近年来成本优势凸显,获得迅速发展,已然坐稳了业内头把交椅。 论企业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如今的雨润早已无法和双汇媲美。但近期,一份在网络流传甚广的雨润食品集团人事任命文件,再度将这对老对手牵连起来。 不过,关于双汇是否存在人才批量流失的问题,9月7日早间出现反转剧情。 据河南本地媒体报道,双汇从事肉制品市场业务工作的相关人士向媒体求助称,“突然被江苏雨润公司一份红头文件任命为某地经理,他不愿意离开双汇到雨润任职,但那份任命文件在网上广为传播,令他陷入尴尬境地,希望记者能帮他澄清事实、摆脱困境。” “这份涉及80名深加工事业部战区部长的任命名单中,其中有9名是双汇的在职人员。这些人还在双汇正常工作期间,就被雨润直接发了任命文件,并在网上广泛传播,对他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形成了极大影响。”对此,上述接近双汇人士对 此外,该人士也透露,双汇起诉雨润产品涉嫌不正当竞争一案即将在近期开庭。早前在2018年,双汇曾因雨润产品涉嫌不正当竞争一事向江苏省工商局投诉,该局认定雨润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处以罚款,双方此后一度达成和解。但2019年年底,双汇发现市场上再次出现了雨润王中王等侵权商品,已在相关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被聘用”员工此前是否已与雨润达成共识?雨润又为何要用所谓“粗暴”方式挖角双汇员工? 9月7日, 双汇高管现离职潮?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近期确实存在双汇前员工流向雨润的情况,而这一现象与公司前老将游牧加入雨润颇有关联。 公开资料显示,出生于1967年的游牧曾在漯河市商管委工作,2001年进入双汇后,曾任双汇集团销售公司销售部长、双汇集团总经理、公司肉制品事业部总经理、公司副总裁、公司董事等职务,并一度出任双汇发展总裁一职。2018年8月,游牧从双汇发展离职,并在离职两年后的2020年8月2日,正式出任雨润肉类产业集团董事兼总裁。 “是有部分双汇前员工去雨润,但并非是网传的‘双汇高管集体流失’,很多去雨润的员工已经从双汇离职多年。”上述接近双汇人士称。 从雨润此番发布的任命文件可以看到,被任命为雨润集团副总裁兼深加工事业部总裁,分管深加工事业部全面工作的王豪杰,此前任双汇发展旗下合资公司双汇餐饮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兼总经理。2017年10月至2018年8月,王豪杰曾担任双汇发展副总裁一职。据媒体报道,2020年8月其正式宣布离开双汇。 伴随游牧2018年8月离职,包括王豪杰在内的双汇高管层的确一度发生密集变动。据当月披露的双汇发展董事会通过董事换届决议,万隆带领成立了新一届董事会,成员包括双汇发展现任总裁马相杰和万隆次子万宏伟等。 据了解,除王豪杰外,被任命为雨润集团副总裁,分管集团销售工作及电商事业部、进出口公司、市场监察管理中心的安璐此前曾担任史密斯菲尔德上海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双汇发展肉制品事业部市场部部长。被任命为雨润集团总裁助理,分管采购管理中心、综合事务中心、包装事业部,并兼任集团总裁办公室主任的徐德强,此前曾担任双汇发展肉制品事业部生产部部长。被任命为雨润集团总裁助理,分管设备管理中心、安全环保中心的潘东升,此前曾担任郑州双汇设备管理部副总经理。而被任命为雨润集团总裁助理,分管市场营销中心,并兼任市场营销中心总经理的郑明军,此前曾担任双汇发展肉制品事业部销售副总经理。 雨润欲重新抢占市场? 在今年8月游牧加入雨润时,行业就曾一度引发关于“祝游配能否挽救雨润”的热议。上述最新人事调整布局曝光后,雨润重振问题无疑更加获得市场关注。 行业分析人士认为,雨润方面此番“高调”布局中,除任命了集团班子成员外,还任命了集团直属十一大职能中心,以及相关事业部的中高层人员。作为一直以低温肉制品为主力的肉类加工企业,雨润此番人士安排,也被解读为对双汇见长的高温肉制品市场的野心。 而据媒体报道,8月22日,雨润食品在上海、苏州和常州三市布局的4家线下门店重装开业,这也意味着雨润正在加速推进生鲜连锁和新零售转型升级战略。 不过现阶段看来,雨润PK双汇,实力显然相差甚远。 作为食品饮料板块中的龙头,双汇发展如今市值已超过2000亿元。今年上半年,虽然成本高企,但公司依然实现了营收、净利的双双增长。 反观雨润食品。2018年,该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26.51亿港元,净亏损为47.57亿港元,流动负债净额为72.64亿港元。其中冷鲜肉销售额为96.68亿港元,低温肉制品的收益为19.22亿港元。 2019年,雨润食品实现销售收入152.25亿港元,净亏损39.36亿港元,流动负债净值为70.78亿港元。其中冷鲜肉销售额为114.00亿港元,低温肉制品的收益为18.25亿港元。 2020年上半年,雨润食品实现限售收入75.36亿港元,净亏损4.05亿港元。其中冷鲜肉销售额为56.42亿港元,低温肉制品的收益为9.43亿港元。 值得关注的是,雨润食品流动负债净值为77.96亿港元,仅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93亿港元,公司也连续多年提示“持续经营能力可能存在重大的不确定性”。 事实上,在雨润食品实控人祝义财被“监视居住”后,雨润食品遭遇连年亏损。2015年至2019年,在5年时间内合计亏损近160亿港元。 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雨润集团旗下的雨润食品和中央商场两家上市公司开始“调兵遣将”:2019年3月,祝义财之女祝媛当选雨润食品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2019年4月,祝义财之子祝珺当选中央商场董事长。 祝义财回归后,雨润食品经营有向好迹象,但仍然处于亏损的泥沼中。
新京报讯新京报记者今日获悉,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16批次食品不合格情况通告。其中,“雨润”1批次蒜香肠被检出菌落总数超标,另有2批次皮皮虾被检出镉超标。 据公告,标称销售商为江苏省南京雨润食品有限公司、由甘肃雨润肉类加工有限公司(简称“甘肃雨润”)生产的“雨润”蒜香肠(香辣味,420克/袋,2020-05-01),菌落总数检出值超标,最高超出国家标准最大限值的47倍。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提示,菌落总数一般用以反映食品的卫生状况,超标原因可能是生产企业所使用的原辅料初始菌落数较高,也可能是生产加工过程中卫生条件控制不严格,或与产品包装密封不严、储运条件控制不当等有关。 7月15日,针对超标原因及涉事批次处理,新京报记者致电甘肃雨润,工作人员称质检人员尚在外出,记者未能得到更具体的相关情况。 在本次食品不合格通报中,另有2批次皮皮虾涉重金属超标。标称供货商为上海市宝山区江杨水产品批发市场老满水产的皮皮虾,镉超出国家标准规定4.2倍。同样来自该市场蒋记水产行的皮皮虾,镉超出国家标准规定2.4倍。 市场监管总局称,镉是最常见的重金属元素污染物之一,甲壳类海鲜、冻水产动物中镉超标的原因,可能是其生长过程中富集环境中的镉元素。
雨润“傍上”中铁建,祝义财断臂求生后的地产心思 中铁建地产官微发布的一则消息称,与雨润控股集团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让沉默了许久的雨润地产再次浮出水面。 值得一提的是,雨润控股集团董事长祝义财出席了签约仪式,这是他回归雨润后为数不多的一次公开露面。 自2014年起走上“被收购”道路的雨润地产,遭遇的债务危机后不断地传出碧桂园、融创并购消息,而后又一次次出售项目予远洋、佳源国际,背后是雨润地产最艰难的五年。 这次与中铁建地产的合作签约,无疑给雨润地产打了一针强心剂。另一方面,在祝义财的规划里,看到了雨润重生后的地产心思。 祝义财初步提出了雨润控股集团存量土地资源开发和合作开发第四代商业综合体两条思路,尤其是聚焦以人民生活方式变革为核心、以体验性、休闲性为主导的主题商业综合体开发。 与以往的卖卖卖不同,依靠中铁建地产这棵大树,雨润的房地产业务想象空间变得更大。 傍上国企中铁建 在签约仪式上,祝义财强调,国有企业具有强大的政治优势和信用背书,民营企业具有分配灵活的体制机制优势,叠加中国铁建地产专业化的开发能力和品牌影响力,双方能够有效实现需求互补、强强联合。 经历了一轮债务危机,雨润地产亟需找到一棵可以倚靠的大树,央企背景的中铁建地产无疑是很好的伙伴。 截至2019年5月27日,中铁建地产集团在31个城市及2个国家级新区(广州南沙新区、贵安新区)布局了146个项目,总建筑面积4900多万平方米,已开发面积3600多万平方米。 尽管在几年前就传出过碧桂园、融创想并购的消息,不过,令融创望而却步的的是雨润地产集中三四线城市的布局和巨额的经济纠纷。 “雨润的土地储备是一个富矿。”业内人士表示。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3年底,雨润地产的可开发建面超过6000万平方米,布局城市40-50个,项目80多个。但是,绝大部分地块属于农贸物流用途。 然而,根据融创2015年拟并购雨润地产时作出的投资数据,雨润地产住宅及商业综合体开发业务土地储备仅800万平方米,主要布局在江苏、浙江和山东,共有34个项目。 孙宏斌当时还表示,对雨润的中央商场、食品、农产品、保险板块感兴趣的人有很多,其中最难的是房地产。雨润地产主要在三四线城市,整体的布局是不对的。2016年1月,孙宏斌旗下公司宣布放弃收购。 此后,也有消息称碧桂园有意接盘雨润地产,但最后也无下文。自2016年初至2018年底,处于风雨飘摇的雨润地产,又陆续传出土地被查封、出售项目、工地停工等声音。 截至2018年10月31日,雨润集团涉诉案件900余件,标的额近300亿元。其中,已进入执行程序的案件近100件,标的额约100亿元。 截至2019年上半年,雨润上市平台中央商场公布,房地产开发营业收入4.07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10.39%。 其中,地产主要在建项目预计投资总额157.26 亿元。这意味,雨润地产不仅仅需要信用背书,还要有雄厚的资金背景的合作对象。 只是,不知道雨润地产会不会走上一条类似绿城的道路。 雨润地产重生? 资料显示,雨润集团于2002年开始涉足地产开发,并成立了雨润地产,目前开发项目以二三线城市为主,遍布南京、西安、青岛、沈阳等地区。 随着住宅开发逐渐成熟,雨润地产于2009年正式控股A股平台“中央商场”,进军商业地产领域。 随后,雨润陆续将一些地产业务注入中央商场,据中央商场2019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该平台主要包含三大业务板块,新零售板块、新地产板块、新业态板块。 其中地产板块,上半年地产项目委托代建、代销协议签订落地。公司改变地产项目管理模式,重新梳理地产各项目,调整部分项目规划。 截至上半年,在建项目10个,主要分布在江苏徐州、淮安、宿迁、海安、盱眙和泗阳等地区。由于房地产行业具有投资大、建设周期长、运营管理难度高,且受房地产业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大等特点,管理难度大,因此,公司为降低运营成本,于报告期将房地产开发业务托管给江苏地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代建和江苏润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代销。 但上述项目只是雨润地产的部分资产,雨润集团运作的地产平台主要有两个,一是上市公司中央商场旗下的商业及地产业务;二是祝义财本人控制下的地产集团,产品类型涵盖住宅、旅游地产、商业地产及物流地产。 据熟悉雨润地产的相关人士介绍:“除了综合体外,农产品物流中心也是占比很大的业务板块。” 据雨润集团官网未标明时间的介绍称,未来五年,雨润物流将按照“333”发展规划,在全国30个省会城市建立雨润农产品全球采购中心、在300个地级市建立雨润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在3000个农产品资源聚集区建立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成为知名的农产品物流设施提供商和服务商。 分析人士表示,雨润在进入地产后的快速扩张时期已埋下危机,注定要承受涉足地产多元化发展的阵痛,想要回到昔日辉煌时光并不是一件易事。 自祝义财“归来”后,分别对雨润食品和中央商场两个上市平台重整旗鼓,只是“浴火”太久,这次地产平台能否借助合作迎来重生,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