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江西省财政部门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强化补助投入,统筹资金落实十条硬举措,全力帮扶毕业生就业创业,努力将疫情影响降到最低。 给予中小微企业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 江西省统筹资金支持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行动、金秋招聘月等专项活动,促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岗位对接。 鼓励企业扩大招聘规模,对中小微企业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给予1000元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支持扩大高校毕业生升学规模,切实做好生均公用经费保障。支持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做好义务兵家属优待金等发放工作。 江西省财政对招用高校毕业生,与之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小微企业和家庭服务业企业,给予最长不超过1年的社会保险补贴。对离校2年内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后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给予社会保险补贴,补贴标准原则上不超过其实际缴费的2/3,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2年。毕业5年内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已进行就业登记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给予社会保险补贴,补贴标准原则上不超过其实际缴费的2/3,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 该省对利用公益性岗位招用离校1年内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的单位(企业)给予岗位补贴,补贴标准为不超过所在县(市、区)最低工资标准的70%;补贴期限除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就业困难人员可延长至退休外,其余人员最长不超过3年。 选派“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2000人 江西省财政对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以及以各种形式在基层服务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在参加就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后,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根据培训工种、技术等级、培训时间、培训项目等内容,给予300元—6000元/人不等的财政补贴。 此外对在毕业学年有就业创业意愿并积极求职创业的残疾毕业生、获得国家助学贷款以及低保家庭、贫困残疾人家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特困人员及湖北籍的高校毕业生,给予一次性求职补贴,补贴标准为1000元。 据了解,今年江西省选派“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数量达到2000人,省财政将继续做好工作生活补助保障,确保其在岗期间的工作生活补贴达到当地乡镇机关或事业单位从高校毕业生中新聘用工作人员试用期满后工资收入水平。 强化自主创业补贴、创业孵化基地补助 江西省财政对在该省行政区域内创办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且稳定经营1年以上的在校生和毕业5年内自主创业并已领取《就业创业证》的高校毕业生,给予5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 该省鼓励大学生入驻创业孵化基地,对每年新认定和通过复核的江西省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给予补助100万元,对推选获评为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的给予补助200万元。 江西通过强化财政贴息保障,积极撬动发挥创业担保贷款效能。对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个人创业贷款最高额度从20万元提高到30万元;对具有博士学位、正高专业技术职称、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人员创办小微企业,申请额度在100万元以内的创业担保贷款,原则上免除担保、反担保手续。(完)
福建省日前开始组织实施“十个一批”扩岗行动,多措并举,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 在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招考方面,福建省提出,2020年全省公务员考录应届高校毕业生比例不低于去年;今明两年适当调减事业单位控编比例,专项用于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重点加大基层教师、医疗卫生技术人员招聘力度;同时,今明两年该省国有企业将连续扩大高校毕业生招聘规模,拿出新增岗位不低于50%的比例用于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 福建省提出,中小微企业招用应届高校毕业生,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每人1000元标准给予企业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对保持就业岗位基本稳定或增加就业岗位的中小微企业,延长延期还本付息政策。 在创业方面,福建省将强化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对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在其申请创业担保贷款时优先给予支持。遴选一批大中专毕业生创业省级资助项目和大学生创新创业优秀项目,给予资金扶持。 此外,全省将开发1800个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开发2000个公益性岗位,兜底保障困难家庭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退役大学毕业生士兵;对于应届高校毕业生和离校2年内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免费职业技能培训等一系列政策。
记者从重庆市人力社保局获悉:近日,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进一步稳定和促进就业的实施意见》,从更好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引导农民工安全有序转移就业、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加强困难人员兜底保障、完善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等方面,提出了23条针对性政策措施,进一步稳定和促进就业。 加大减负稳岗力度。继续执行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对受疫情影响严重、面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且恢复有望的中小企业,返还3个月的企业及其职工应缴纳社会保险费的50%。 优化自主创业环境。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力度,优先支持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个体工商户以及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贷款额度由15万元提高至20万元,合理降低利率。 为帮助高校毕业生顺利求职就业,意见提出了针对性的举措。对新招用2020年应届高校毕业生的中小微企业,按2000元/人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全市国有企业2020年从新增岗位中拿出不低于50%的岗位专门招聘2020年应届或离校2年内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不得随意毁约,不得将本单位实习期限作为招聘入职的前提条件。
上海日前启动“海聚英才——2020上海高校毕业生‘闯上海 创未来’”系列活动,实施事业单位纳才增量、企业引才支持、青年人才专项引培、青年人才安居保障等九大行动,助力2020年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据悉,上海将加大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住院医师、文体人才、社区工作者等岗位专项招聘力度,扩大实施各区人才储备计划和“三支一扶”项目;优化教师、医生、护士等岗位招聘流程,实施“先上岗、后考证”模式,加大公共卫生领域及远郊区教育资源相对薄弱学校事业编制保障力度;加快引进重点产业专业人才,促进优秀高校毕业生就业落户。 为保障青年人才住有所居,上海今年将新增公共租赁房1万套,鼓励各区加大人才安居补贴发放力度。同时,加大高校毕业生创业扶持力度,对符合上海产业发展导向的高校毕业生创办企业或创新团队给予每年最高50万元资助;高校毕业生意向创业者,可申请最高20万元的创业前担保贷款。 “闯上海 创未来”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正式接入上海“一网通办”平台,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联盟同时成立。这些举措旨在为毕业生搭建更广阔、更便捷的就业平台。 接下来,上海将组织“海聚英才”系列活动进校园,依托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联盟,推送就业岗位资源,还将面向科技信息、金融服务、航运物流、卫生医疗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组织开展专场云招聘会。 此外,上海还将通过哔哩哔哩等平台开展就业创业网络直播活动:邀请相关部门开展就业创业政策云宣讲,让高校毕业生全面了解、及时分享相关政策;邀请知名企业负责人、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负责人、创业成功人士等,与毕业生分享成长规划、求职经验和创业故事;邀请热门新职业从业者介绍新职业发展动态和职业前景,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创业机会。
20所高等院校、120家科研机构、57个博士后流动站、10多万名专业技术人员、44名“两院”院士……作为教育大省江苏省的省会,南京市近年来持续关注高校科技资源和城市创新发展的有机结合,在容纳了全市70%教育资源的南京市鼓楼区,以高校为“核心”的城市“硅巷”初显雏形,成为激活老城区的一股创新“浪潮”。 据介绍,南京的现代高教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初,位于南京市中心的南京工业大学校区,百年前的1915年,这里就曾是同济医工学堂机师科的校园,培育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初代工业“匠人”。这片承载了悠久历史文化和独特创新内涵的校园,目前由南京工业大学与南京市鼓楼区、万谷集团三方合作,共建体量面积70000平方米的城市“硅巷”,打造一片融合现代产业园、创业孵化区、人才公寓、餐饮服务、生活体验为一体的高品质、智能化、个性化生活工作区,让具有历史余韵的老城区城市肌理重获新生。 据南京市鼓楼区区委副书记、代区长洪礼来介绍,打造城市硅巷是南京市创新名城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区域创新载体提档升级的关键举措和主城老城转型发展的有效路径。 “作为南京市高校云集、教育资源丰富的地区,鼓楼区将有效利用区域内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人居环境,以校地融合、产城一体为基础,建成万谷、金川、南财等城市硅巷超20万平方米,让区域创新活力得到充分释放。”洪礼来表示,该区将持续加快提升硅巷周边环境品质,着力完善社区、教育、医疗、文化、休闲等公共服务,注入更多硅巷元素,更好满足科创精英对大都市、主城区、高品质工作生活配套的需求,打造南京主城区的靓丽“名片”。 据南京工业大学校长乔旭介绍,该区域建成后,将进一步推进“学校所能”和“社会所需”的无缝对接。“作为工业类高校,南京工业大学将继续发掘虹桥校区的历史文化底蕴,发挥建工学科优势,以建筑设计、工业设计、艺术设计、建筑产业现代化等为主导产业,打造具有产教融合、校地融合、创新驱动、复合经营等特质的高校‘硅巷’,为城市的未来发展提供创新能量和建工智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