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优势在于能在短期内快速、高效地把优质产品交付给客户。”谈及瑞联新材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公司董事长刘晓春显得信心十足,他深知近20年光阴积攒下的一个个化学反应方程式、无数组成功研发的产品数据才是瑞联新材最为宝贵的“财富”,而这笔“财富”也成为瑞联新材今日“闯天下”的核心竞争力。 9月2日,瑞联新材将登陆科创板,怀揣着把企业做大做强的最初梦想,刘晓春和他的团队希望在资本的助力下,公司在产业发展、科研实力等方面能再上一个台阶,用更好的业绩去回馈投资者。 “小而美”的硬科技公司 从瑞联新材的名字不难看出,公司的主业与新材料有关,用刘晓春的话来说,瑞联新材是一家在精细化工领域生产高附加值有机新材的科技型企业。 具体来看,瑞联新材主要产品包括OLED材料、单体液晶、创新药中间体,用于OLED终端材料、混合液晶、原料药的生产,产品的终端应用领域包括OLED显示、TFT-LCD显示和医药制剂。 “OLED材料和单体液晶算是一个业务领域,同属显示材料。”刘晓春告诉记者,公司主业大致可分为两块:一是显示材料,二是医药中间体。 虽然业务种类比较简单,可公司的客户都大有来头。既有杜邦、德国默克、日本JNC、罗氏制药这样的国际巨头,也有八亿时空、诚志永华这般的国内新贵。 实力雄厚的合作伙伴也为公司业绩提升带来保证。财务数据显示,瑞联新材2017年至2019年分别实现净利润7800.87万元、9464.21万元和1.48亿元。 记者注意到,如果说在行业内小有名气的显示材料是瑞联新材的“生存型”业务,那么医药中间体CMO/CDMO绝对是公司立足未来的“发展型”业务。 “我们从2007年开始做医药中间体,起因还是想去拓展这个市场。”刘晓春表示,医药中间体属于精细化工行业,生产制作需通过化学合成完成,并且反应过程与显示材料类似,只不过最终的应用领域不同而已。 更为重要的是,不存在天花板的医药行业“钱”途更为广阔。“医药中间体在医药生产成本中的占比不到百分之一,通常药厂对中间体价格没有那么敏感。”刘晓春进一步表示,一款创新药一旦上市,每年对中间体都有几十吨的需求,这块会有较为可观的利润。 虽然利润可观,但医药中间体需要时间“熬”制而成。据刘晓春介绍,以公司2019年实现销售收入1.44亿元的中间体PA0045为例,该产品从2008年开始研发到2015年逐步放量,耗时长达8年。 对于今后发展,刘晓春认为,原料药肯定是公司下一步的产业发展方向。“从技术与生产上看没有太大难度,只需要做好各项指标的系统化运行,从而达到原料药生产的各项标准。” “闯天下”还得靠硬实力 “在显示材料领域,我们的优势就是速度快、交货及时、品质有保证。”刘晓春介绍,可能客户只给1个月时间就要求小试,3个月就要大批量供货。一般而言,小公司是无法完成的。 以OLED材料为例,品种多、客户分散、产品时间寿命短是行业特点。“大牌手机厂商,新出一个机型就换一种材料,更新迭代速度很快。”刘晓春告诉记者,对于前段材料厂商而言,这就要求企业有出众的研发实力,并要“未雨绸缪”提前做好技术储备工作。此外,还要控制好成本。 “我们的客户基本上涵盖了全世界所有做OLED的终端厂商,每家都有规格上的不同要求,质量指标也不同。”在刘晓春看来,受制于综合实力,小公司无法达到终端厂商要求,这也是行业门槛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刘晓春说,公司每年开发的化合物有400多种,可以说年年都在做新品。 实力源自积累,刘晓春深知,近20年光阴积攒下的一个个化合反应方程式、无数组成功研发的产品数据是瑞联新材最为宝贵的“财富”,而这笔“财富”也成为瑞联新材“闯天下”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这笔原始“财富”的形成,刘晓春笑言,瑞联新材是“站在巨人肩膀上”成功的。 “合作初期,大客户一般都只给你个化合物结构式。”刘晓春直言,其实很多大客户都对成熟工艺了如指掌,就是在考验你能否达到他们的预期。“等到真正达成合作之时,客户会在生产过程中对你进行点拨,慢慢地这种交流就变得十分密切。” 就这样,瑞联新材在与客户的沟通中逐步成长,为终端厂商源源不断提供产品的同时,也磨炼出一套属于自己的真本事。 为“国产替代”努力奋斗 “科创板上市会给公司带来很多变化,最重要的就是平台不一样了,同时募集了不少资金,不做大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刘晓春的话朴实又生动,如何利用好资本力量成为他最近一直思考的问题。 刘晓春进一步表示,瑞联新材将为显示材料领域的“国产替代”努力奋斗。目前,公司的核心产品显示材料为电子信息产业链中的关键材料,但其上游大部分高端品类的关键材料仍为日韩和欧美企业所垄断,该部分关键材料具有技术门槛高、利润率丰厚的特点,具有很广阔的进口替代空间。 “未来公司力求在OLED/TFT-LCD面板生产所需的关键膜材料、光刻胶及其前端材料等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并在5G产业关键材料液晶聚合物(LCP)薄膜材料上进行积极技术探索。”对于显示材料“国产化”这个话题,刘晓春认为主要还是集中在OLED材料领域,因为相关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快,国内厂商始终处于追赶状态。“要想早日实现国产替代,加强基础学科研究是关键。” 技术人才是实现“国产化”目标的核心驱动力。让刘晓春欣慰的是,近20年来,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基本没变动,这是瑞联新材的宝贵财富。辉煌属于过去,刘晓春认为,公司人才梯队建设仍需不断完善。 “科创板上市会大幅提升公司美誉度,对人才吸引有积极意义。”刘晓春告诉记者,目前公司研发团队有147人,后续将再增加100人。同时,公司要利用好陕西高校多的资源优势,加强校企合作,助力显示材料“国产化”早日到来。 忆往昔,峥嵘岁月。初到西安接手瑞联新材,那年刘晓春33岁;今日登陆科创板,刘晓春52岁。 19个春夏秋冬对于刘晓春而言感慨良多,总结来看,做事要坚持、对事要乐观是他最大的感悟。 在他看来,对多年努力拼搏换回的瑞联品牌和客户信赖必须倍加珍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登陆科创板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根据科创板上市委的公告,科创板上市委将于6月10日召开会议,审议西安瑞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瑞联新材)的首发申请。记者注意到,瑞联新材也是继西部超导、铂力特、三达膜之后陕西第四家科创板申报企业。资料显示,瑞联新材是一家专注于研发、生产和销售专用有机新材料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包括OLED材料、单体液晶、创新药中间体,用于OLED终端材料、混合液晶、原料药的生产,产品的终端应用领域包括OLED显示、TFT-LCD显示和医药制剂。招股说明书显示,作为国内极少数同时具备规模化研发生产OLED材料和液晶材料的企业,瑞联新材依托与下游产业的国际和国内领先企业建立的长期良好合作关系,受益于以OLED材料为代表的显示技术的快速推广应用,报告期内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水平持续快速增长。以2019年的数据为例,公司期末资产总额达到12.4亿元,与2018年基本持平;当期营业收入9.9亿元,同比增长15.6%,净利润1.48亿元,同比增长56.8%。今年1-4月,公司境内订单金额大幅增加,公司判断,今年上半年经营业绩总体平稳。据了解,瑞联新材在OLED材料和液晶材料全球供应链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已得到国内外行业领先客户的认可。其中,OLED材料的客户包括全球第二大红色EML材料供应商Dupont,单体液晶客户包括全球第一大混晶制造商Merck,医药中间体的客户包括日本制药企业Chugai ,该公司是全球制药龙头企业罗氏制药的控股子公司。至于本次科创板申报情况,公司拟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不超过1755万股,不低于发行后总股本的25%,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净额将全部用于主营业务相关项目。具体而言,本次募投项目包括OLED及其他功能材料生产项目、高端液晶显示材料生产项目、科研检测中心项目、资源无害化处理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拟使用募集资金合计10.5亿元。对于未来发展规划,瑞联新材表示,公司将进一步加大对OLED和液晶材料的研发投入,全面提升新产品研发的速度,提升现有单体液晶产品的品质,巩固公司在显示材料领域的领先地位。公司将进一步开拓显示材料的国际市场,提高对核心客户的供货份额。目前,瑞联新材的核心产品显示材料为电子信息产业链中的关键材料,其大部分上游关键材料中的高端品类仍为日韩和欧美企业所垄断,该部分关键材料具有技术门槛高、利润率丰厚的特点,具有很广阔的进口替代空间。公司表示,未来力求在OLED/TFT-LCD面板生产所需的关键膜材料、光刻胶及其前端材料等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并在5G产业关键材料液晶聚合物(LCP)薄膜材料上进行积极技术探索,逐步将业务延伸入高分子材料领域,进一步拓展公司在电子信息产业的成长空间。
5月1日(记者林灿 实习记者朱政雪)冲刺创业板未果后,瑞联新材转战科创板。信息显示,瑞联新材于2017年7月挂牌新三板时,便尝试登陆创业板,后因实控人债权债务情况、毛利率波动、财务独立性及供应商资质等问题于2019年6月被发审委否决。今年3月,瑞联新材的科创板上市申请获上交所受理,并于当月末被首次问询。 公开资料显示,瑞联新材成立于1999年,是一家专注于研发、生产和销售专用有机新材料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包括单体液晶、OLED材料和创新药中间体,用于OLED终端材料、混合液晶、原料药的生产,产品的终端应用领域包括OLED显示、TFT-LCD显示和医药制剂等。 科研投入明显不及同行可比公司 瑞联新材在招股书“风险因素”中,首先提到了技术风险。瑞联新材表示,有机新材料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人才密集性行业,技术升级迭代速度快、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市场竞争激烈,若公司的研发创新能力跟不上终端客户的技术需求,可能会面临因行业竞争地位下降导致的业务下滑风险,影响公司的经营和发展。 数据显示,2017至2019年,强力新材、濮阳惠成、万润股份和八亿时空等可比公司的研发费用率均值分别为6.39%、6.71%和7.39%。同期,瑞联新材研发费用率分别为3.50%、3.27%和3.93%,大幅落后于可比公司。此外,万润股份自成立以来发明专利286项,而瑞联新材仅为27项,且自2016年至今未获得新的医药中间体相关发明专利。 值得注意的是,在研发人员数量上,瑞联新材远不及万润股份。2017至2019年,万润股份研发人员数分别为390人、388人和476人,占员工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12.32%、11.94%和13.26%。同期,瑞联新材科研人数分别为123人、131人和147人,占总人数比为10.37%、9.69%和10.73%,与万润股份还存在相当差距。 有业内人士认为,若瑞联新材的科研投入长期低于同行业水平,则可适当质疑其产品技术含量、产品储备量是否如该公司所披露内容一致。另外,瑞联新材也对产品质量进行了风险提示。 对于瑞联新材研发投入和专利储备等话题,中国网财经记者致函瑞联新材,但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 债务压力较大 在招股书中,瑞联新材还提到了“偿债风险”。瑞联新材表示,公司生产经营规模快速扩大,为满足生产需求的固定资产投资金额较高,公司通过经营积累和银行借款方式筹集投资和经营所需资金。 此次转战科创板,瑞联新材拟募资10.52亿元,而2017年申请上市时拟募资4.35亿元,募资金额翻番有余。招股书显示,瑞联新材拟分别向OLED及其他功能材料生产项目、高端液晶显示材料生产项目、科研检测中心项目和资源无害化处理项目投入2.87亿元、3.04亿元、1.7亿元和3115万元,并投入2.6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值得注意的是,在招股书内,瑞联新材提到公司融资渠道单一,不能满足公司业务发展的需求,发展面临资金瓶颈。瑞联新材融资方式主要为银行借款,导致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较高、财务成本较高。 招股书显示,瑞联新材2019年负债总计5.67亿元,其中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8614万元,占比15.20%、短期借款为2.23亿元,占比39.41%,主要以短期借款为主,而2019年年末货币资金仅1.55亿元。可以看出,瑞联新材目前债务压力较大,且主要为短期还债压力。 瑞联新材表示,如果未来公司生产经营和财务情况出现不利变化,无法筹得资金维持贷款的正常周转,将面临一定的偿债风险。从创业板被否到闯关科创板时隔不到一年,瑞联新材IPO欲求迫切,能否成功上岸,中国网财经将持续关注。 (责任编辑:畅帅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