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被誉为“投资界超级巨星”的彼得·林奇宣布退休,离开了他供职20余年的全球最大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富达,同时也留下了他在管理麦哲伦基金13年间平均年化收益高达29%的投资传奇。就在这一年,随着沪深交易所相继成立,远在大洋彼岸的中国资本市场轰轰烈烈地拉开了发展帷幕。 三十年峥嵘岁月。如今,进入“而立之年”的中国资本市场在苦练内功的同时,正向全世界张开怀抱,吸引全球资管机构来华布局,富达国际便是其中最为积极的一员。2004年在上海设立代表处,2007年在大连设立中后台中心,2008年在北京设立代表处,2017年在中国基金业协会登记成为首家外资私募基金管理人,2020年首批向中国证监会递交设立外资全资公募的申请……富达国际在中国市场的每一步,几乎都踩在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时间节点。 长线布局 16年潜心蛰伏 富达国际于1969年成立,原为在1946年于美国波士顿成立的富达投资的国际投资部门,并于1980年成为一家独立的公司。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富达国际现在为全球超过250万客户提供投资解决方案以及退休专业规划,截至2020年9月30日,其总资产达6114亿美元。作为一家投资眼光独到的老牌资管巨头,日趋庞大的中国资本市场自然是富达全球战略版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2004年,富达国际在上海设立了第一个办公室。彼时,中国公募基金行业的开放进程正式起步,不少外资机构采取中外合资的方式在中国“试水”设立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然而,注重“血统”纯正的富达却从一开始就决定只做全资公司。 在富达看来,对中国市场的布局不一定要从直接参与资产管理开始,人员、系统和工作流程的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蛰伏期间,富达于2007年在大连成立中后台服务中心,为亚太地区和英国业务提供系统和运营支持,目前这一团队已从最初的500人发展到近1300人。 在外资资管公司中,富达国际也最早在中国内地培养自己的研究员。2011年,富达在上海筹建投研团队。在富达从研究员做到基金经理,一般要经过三次不同行业的轮岗,比如金融、消费和汽车,轮岗时间长达7年之久。在这期间,富达会考察研究员的研究水平,如果觉得他们适合管理客户资产,便会将其选拔进基金经理学院,用富达自己的资金做实盘操作,只有成绩合格者才能最终成为一名基金经理。 除了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对于采用全球薪酬体制的富达而言,上海的投研团队还需要昂贵的费用进行支撑。“从头开始”很难,但在富达的长远规划中,布局和投资中国市场一直占据着重要位置,公司从未有过犹豫和动摇。 “我们是家族企业,没有外部股东压力,管理层在拓展业务时不必受限于短期考核压力,可以长线布局。”富达国际中国区董事长何慧芬称。 积极出击 向公募牌照进发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进程提速,富达国际的名字渐渐开始活跃在大众视野。 2016年下半年,监管层开放外资机构在中国境内开展私募基金管理业务。2017年1月,富达国际获批为首家外资私募管理人,4个月后,富达又成为首家在内地推出私募基金产品的外资机构。速度之快,令业界咋舌。 在何慧芬看来,这是富达多年来在中国市场默默耕耘的成果。“发行私募产品时,大连中心已成立10年,中后台系统可以提供支持,帮助私募公司搭建IT系统和投研团队。”何慧芬称。 成为私募基金管理人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对于流着含有公募基因血液的富达而言,获取全资公募牌照才是其在中国市场的终极目标。所幸,这一盼望很快迎来了曙光。2019 年7 月,外资持有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股比放宽至100%的时间由原定的2021年提前至2020年。 2019年11月6日,富达国际正式任命何慧芬为中国区董事长,带领公司实现从私募基金管理人向公募基金公司的战略转型。“富达国际正积极准备在恰当时机提交公募基金牌照申请,当该申请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准时,何慧芬将出任该公募基金公司的总经理一职。”富达国际称。随着这一任命的到来,何慧芬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她把家从香港搬到了上海。 2020年5月,就在基金管理公司的外资股比限制正式取消的一个月后,由富达国际控股的富达亚洲控股私人有限公司便向中国证监会提交了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设立申请,而富达国际也是继贝莱德、路博迈之后,第三家提交公募基金牌照申请的外资巨头。 投资中国 挖掘阿尔法收益 今年以来,海内外市场跌宕起伏,而在富达眼中,A股仍然具有难以替代的投资价值。 富达国际基金经理盛楠表示,A股中许多独特和优质的公司,是投资中国的一个重要渠道。同时,A股市场目前对外资而言,是挖掘阿尔法的好地方。 回顾A股今年的表现,盛楠认为,今年A股市场的表现非常优秀,整体估值水平也得到了明显的修复。预计明年总体市场应该还是稳中有升。“消费、医药和科技板块今年都有很好的涨幅,整体估值水平也到了历史高点,所以估值修复在可预见的将来应该已经结束,未来的上涨需要各家公司的业绩来推动。目前建材、工业、大宗商品和个别基本面好的消费和科技公司仍具有投资价值。” 根据最新数据,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公募持有A股市值与外资再度拉开差距。在盛楠看来,短时间内A股的主力投资者还是以中国公募基金为主。但随着外资的持续流入,本土机构投资者的风格已经开始向外资风格靠拢,主要的变化是更讲究基本面、更注重可持续发展和ESG评价。 “今后随着外资的持续流入,A股市场也会变得越来越成熟。”盛楠称。
目前,申请中国独资公募基金的外资机构已扩容至5家。据记者了解,贝莱德已获准筹备公募基金公司,而路博迈和富达国际则处于正式受理申请的状态,联博和范达则是11月以来最新递交申请的机构。 当前,部分外资资管机构正在备战开业,而全球疫情的再度恶化无疑加剧了跨境协调的难度。日前,富达国际亚太区(日本除外)董事总经理Rajeev Mittal为筹备开业而亲自来华工作,此间Rajeev Mittal接受了记者的独家专访。 他说,全球投资者都在关注中国市场的投资机遇,通过此次中国之行与中国监管层的交流,有几大信号十分强烈。首先便是中国金融开放已从“引进来”过渡到“双向开放”,富达在开业后规模达到要求时,除了面投资本土市场,也将申请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额度;其次就是中国对养老第三支柱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富达亦希望将全球经验引入中国,并在未来申请养老金投资管理人资格;同时,中国对于ESG(环境、社会责任、公司治理)的意识日趋强化,尤其是中国对于在2060年达到碳中和的承诺令国际市场印象深刻。 耐心布局中国长期发展 根据某些独立机构的测算,一家新的公募基金若要实现整体盈利,可能需五到十年的时间;对于在中国展业的外资机构,挑战会更大。 不过,要在中国长期展业,前期大量的资金、时间投入难以避免。“我们对布局中国市场一直很耐心,在没有任何境内业务的情况下,我们2007年在大连成立科技运营中心,目前大连办公室已有近1300名员工。现在富达国际在上海的公募基金尚未开业,但已扩员至80人,未来团队会持续扩大。我们重视中国资管行业的长期机遇,并不希望赚取短期利益,因此不会在乎是否能在5年内就盈利。”Rajeev Mittal说。 值得一提的是,国际资管巨头拥有在众多市场独立展业的经验,但中国市场有其独特的挑战。他还提到,中国市场规模巨大,而且已不断发展、竞争激烈,环境变化也快于其他市场,例如在数字化方面明显超前,因此全球的经验有时在中国难以完全复制,外资需要在中国边学习边发展。 尽管外资巨头在西方经营着大笔买卖,但在中国仍刚以“小本经营”起步。未来中国的资管之路并不好走,也没有捷径,但外资开拓中国资管市场的最正统路径就是成立公募基金。Rajeev Mittal认为,但凡入场的外资都要抱着投资未来数十年的眼光和耐心,并且尊重行业的规律和本土监管,去细心雕琢一家新公司。 逐步布局QDII和第三支柱 在正式开业后,外资公募就能像其他本土公募基金一样面向零售投资者募资,而此前作为外资私募,面对的客户群体仅限于高净值个人。但这也只是一个开始。 Rajeev Mittal对记者称,在开业后,公募基金还需达到一定规模(200亿元人民币),才能申请QDII资质和养老金投资管理人资格,挑战不小,但假以时日也可实现,这是外资公募基金能实现差异化竞争的方面。 就QDII业务而言,Rajeev Mittal提及,早前富达就通过有QDII额度的外资行等代销富达的海外产品,而在未来满足申请条件后,富达在华的公募基金就可申请QDII额度,从而得以发挥全球资产配置的优势。他还称,中国正从早前的“引进来”过渡到“双向开放”,这回应了众多外资机构的诉求,近期QDII、QDLP额度皆有所扩大。 同时,国际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兴趣与日俱增,他们已可通过QFII基金来布局中国本土的上市公司,未来在华的外资公募在这方面显然更占优势,海外客户的认可度是关键。此外,富达等外资机构也表现出了对大湾区理财通的兴趣。早年之所以“两地基金互认”计划会出现“北上热(港股产品)、南下冷(A股产品)”的现象,也是因为境外投资者对境内的基金管理机构并不熟悉,未来随着外资机构在境内成立公募基金,这一现象或有所改善。 此外,养老金管理业务是国际资管巨头做大规模的立身之本,也是其践行资产管理人社会责任的体现,中国尚未被充分开垦的养老金市场无疑是外资未来的发展重点。Rajeev Mittal称,尽管富达非常熟悉欧美、多数亚洲国家的养老需求,但在中国仍处于学习阶段。富达在过去三年持续与支付宝理财平台进行中国养老调查,也是旨在进一步了解中国各个年龄层人士的储蓄习惯和养老需求。 外资推动中国市场机构化和ESG 事实上,在金融开放的过程中,中国市场也从中受益,这一过程推动了机构化趋势,也强化了中国上市公司对ESG的关注,国际资管机构也将ESG经验带入中国。 随着全球投资者加大对中国A股的配置比例,能及时且详细地了解中国境内上市公司的投票和股东参与情况变得日趋重要。国际机构也认为,目前G(公司治理)对中国市场最为关键。近期的沃森生物事件也再度引发了市场对公司治理问题的关注。 Rajeev Mittal提及,近期富达国际首次发布《中国公司投后管理报告》,其投资者对投后管理的关注,即关注投票和股东参与对企业行为产生积极影响。调查发现,中国境内市场的投票参与率持续呈现缓慢但稳步上升的态势。除去控股股东,去年非控股股东的平均投票率已升至26.2%,较2017年的25.5%有小幅提升。在没有控股股东的公司中,这种变化则更为明显。同期从33.1%跃升至36.5%。 另一个显著变化是,越来越多的股东会投票反对他们不喜欢的决议,而非沉默地接受。去年,获得10%以上“反对”票的决议数量大幅增长至385项,比2017年增加了约20%。在那些遭到更大反对力度的决议中,最常见包括董事会选举、贷款担保和关联交易。 不过,他也认为,A+H股上市公司的投票实践表明,中国境内投资者的投票参与率仍有进步空间,尤其是考虑到香港市场散户比例更低,且H股股东在投票方面也更为积极。例如,除去控股股东,去年同一家公司H股股东的投票参与率为42%,而A股股东仅为18%。
证监会网站显示,5月19日,由富达国际控股的富达亚洲控股私人有限公司向中国证监会提交了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设立申请,而富达国际也是继贝莱德、路博迈之后,第3家提交公募基金牌照申请的外资巨头。 近年来,伴随我国金融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外资布局中国市场的步伐也在提速。 今年4月1日,在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外资股比限制取消当日,总部位于美国的两家资管巨头——贝莱德和路博迈便提交了申请。 4月3日,摩根资产管理宣布与上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初步达成商业共识,拟收购取得上投摩根基金股权至100%;5月9日,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交易信息显示,上投摩根基金49%股权转让项目正式披露。 5月19日,全球最大投资管理公司之一富达国际也加入了申请公募牌照的行列。据了解,本次申请获批后,富达国际将有机会在中国开展独资公募基金业务,为个人投资者提供投资解决方案,也为机构投资者提供资产管理服务。此前,富达国际旗下私募基金已面向中国机构和高净值投资者发行了多只在岸权益和固定收益投资产品。 “申请公募基金牌照是我们推进中国战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我们非常高兴能在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持续开展新的业务。”富达国际中国区董事长何慧芬在回复记者问询时称。 何慧芬表示,富达国际未来还将增加投入以提升投研能力,推进更多满足中国投资者需求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投资和退休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受疫情影响,全球市场呈现剧烈震荡,但外资机构投资中国市场的热情并未因此减弱。业内人士表示,贝莱德、路博迈等资管巨头提交公募牌照申请后,多家有“私转公”意向的外资私募也开始将“申公”计划提上日程。 “我们近期也在了解申请公募基金牌照中涉及的具体问题。但是否会有实质性动作,可能还要观察首批申请的外资机构的进展情况。”沪上一位外资私募人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