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主题公园迎来开业以来最大危机。 8月5日,迪士尼发布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在前三财季,公司实现营收506.81亿美元,同比微跌0.38%;净亏损21.54亿美元,去年同期净利润100.82亿美元。 迪士尼在第三财季收入、利润双双大幅下滑。该财季公司实现营收117.79亿美元,同比下降42%,不及华尔街预期;净亏损47.18亿美元,去年同期净利润为14.30亿美元。 主题公园是收入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来咖智库创始人王春霞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受疫情影响,迪士尼主题乐园业务第三季度暴跌八成以上,预计未来该板块复苏缓慢。“目前只有中国上海地区的迪士尼主题公园人流还不错,中国香港地区流量堪忧,海外更是‘重灾区’。影视业务也是同样的道理,而线上业务暂时拼不过奈飞。此外国内的本土潮玩例如泡泡玛特似乎也有推主题公园的计划,这对迪士尼也是一大冲击。” 王春霞认为,迪斯尼仍然面临短期业绩下滑的风险。 主题公园业务营收 同比剧降85% 从财务构成来看,迪士尼收入来自四部分:媒体网络业务(含有线电视和广播),主题公园业务、影视娱乐业务、以及直接面向消费者的业务及国际业务(含Disney+、ESPN+、Hulu服务等)。 迪士尼第三财季业务下滑,最主要的因素是主题公园业务、影视娱乐业务收入锐减。 第三财季,媒体网络业务为迪士尼贡献营收65.62亿美元,同比下降2%。主题公园业务营收为9.83亿美元,同比大幅下降85%。影视娱乐业务营收为17.38亿美元,同比下降55%。而直接面向消费者及国际业务是迪士尼唯一营收实现增长的板块,同比增长2%,至39.69亿美元。 成本和费用方面,由于主题公园的支出减少,因此在第三财季,迪士尼共支出117.28亿美元,去年同期为175.11亿美元。 迪士尼在财报中提到,全球市场受疫情冲击,疫情期间迪士尼主题公园和零售店关闭,主题公园业务当季运营亏损19.6亿美元,去年同期盈利17.19亿美元。 “尽管迪士尼重新开放了亚洲、法国、佛罗里达州的部分主题公园,并与NBA达成恢复本赛季场地的协议,但迪士尼还没有走出困境。”有不愿具名的券商传媒行业分析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本土疫情发展还未看到拐点,同时美国GDP大幅下滑,这将严重影响到美国本土主题公园的开放时间和收入情况。“主题公园重新开放的余地比最初预期的还要小。” 同时,疫情影响影院停业,迪士尼出品的电影也受到影响。去年,迪士尼出品上映了《复仇者联盟4》《终结者:黑暗命运》《阿拉丁》和《黑暗凤凰》等重磅大片,但是本季度迪士尼没有任何电影在影院上映。 《花木兰》转投流媒体 只是一次性选择 在这样的背景下,迪士尼旗下流媒体平台“迪士尼+(Disney+)”成为一个难得的亮点,截至报告期末,“迪士尼+”付费用户数迅速攀升至5750万人,但仍未达到分析师预期。 在财报分析会议上,迪士尼CEO鲍勃·察佩克(BobChapek)透露,截至周一(8月3日),“迪士尼+”的付费订户人数达已经达到了6050万人,此前的计划是要到2024年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鲍勃·察佩克表示:“尽管面临着疫情的持续挑战,但在全球范围内,我们直接面向消费者(DTC)的服务组合现已拥有超1亿的付费订阅用户。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也是我们对DTC战略的重申。我们认为DTC战略是公司未来发展的关键。” 在财报分析会上,鲍勃·察佩克还宣布,从9月4日开始,用户可以在“迪士尼+”平台上点播影片《花木兰》。在此之前,《花木兰》的播出渠道首选线下影院。不过他也强调,《花木兰》上线流媒体只是一次性选择,并不代表播放模式的整体转变。 必须强调,与“迪士尼+”平台上其他内容不同,《花木兰》不是免费的,在迪士尼+订阅费6.99美元/月的基础上,用户需要为这部电影将花费29.99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08.5元)。 BloombergIntelligence分析师KevinNear认为,《花木兰》上线“迪士尼+”,标志着迪士尼彻底背离了长期以来影院优先的战略。尽管管理层强调称,此举是一次性的,但它为新影片发行铺平了道路,或将继续推动其付费用户数的增长。 “虽然‘迪士尼+’表现尚可,但从收入的角度来看,流媒体服务仍然只是迪士尼庞大媒体帝国的一个小部分。而《花木兰》线上售价标准过高,可能会适得其反,毕竟在美国线下电影票的售价通常在8美元-13美元之间。”上述券商传媒行业分析师表示。
大连圣亚旅游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连圣亚”)的前路再添一抹阴云。5月27日晚间,大连圣亚发布公告回复了上交所就2019年年报提出的问询函,披露了镇江大白鲸魔幻海洋世界、大白鲸千岛湖文化主题乐园水下世界项目等四大在建工程的相关进展。 公告显示,目前这四个在建项目,由于资金筹措时间较长、审批流程、配套工程施工延迟等原因均出现了无法按计划推进、进展放缓等现象,有项目甚至已经计划将二期整体转让,公司尽量不再继续投入了。 “如今,大连圣亚的处境已经十分艰难了。”景鉴智库创始人周鸣岐感叹道,四大项目集体放缓,已经能够充分说明该公司的资金链紧绷到一定地步了。 此前,大连圣亚业绩已经不乐观。2019年大连圣亚营收为3.19亿元,同比下降8.32%。值得关注的是,根据年报,大连圣亚资产负债率达60.67%,财务费用为2247.63万元,同比增8.32%,占扣非归母净利润的比例为52.53%。 “大白鲸计划”曾肩负着大连圣亚的转型重任。公开信息显示,“大白鲸计划”诞生于2012年。专家分析指出,当时公司主要营收阵地大连及哈尔滨项目客源承压,较为单一的营收模式和过于依赖门票的现状让大连圣亚萌生“变”意。为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大连圣亚与大连出版社、大白鲸世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合作方拍板定案,制定发起了“大白鲸计划”,欲以此作为转型突破口,打造一个海洋主题的全文化产业链项目,其中上游为原创儿童文学,中游则是动漫、游戏、演艺等内容,下游为海洋馆、主题乐园。 中国主题公园研究院院长林焕杰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海洋主题公园一旦形成知名IP,能够极大地丰富其自身产业链,打通上下游,实现转型发展。因此大连圣亚押宝“大白鲸计划”,也是希望借此跳板向全产业链进发。 但林焕杰也直言,目前国内基本还没有真正成功建立这一模式的海洋型主题公园。海洋主题公园其实是一种很难复制的游乐模式,一般此类主题公园的IP培育难度较大,且需要大量的时间。 “也正因如此,海洋主题公园很少有知名IP,有些甚至没有IP。和迪士尼等主题公园不同,海洋主题公园以观光游览为主,内容相对固定,对越来越多寻求多样化、沉浸式娱乐体验的游客来说吸引力有限,”林焕杰分析称,“只有项目本身得到了一定的市场认可,IP才有价值,从而转化为流量。” 对于大连圣亚的未来,周鸣岐分析,大连圣亚通过暂停项目来减少损失是一个相对理性的决策,因为现在该公司即使能利用现有资产贷到款,折价率应该也会相对较高,而这只会让大连圣亚的财务状况愈发不健康,“接下来,如果有愿意抄底的‘接盘侠’入局,对于大连圣亚来说,或许可以甩掉包袱、断臂求生”。 林焕杰则认为,未来大连圣亚应该专注于“做自己”,“如长隆、海昌等,自身已经成为了一定的品牌IP,在一定体量下,就算没有知名的动漫、周边、影视形成的光环,项目本身也能形成良性的营收。未来大连圣亚或可将重心落在擅长的领域,同时在落地项目时也需充分考虑区域因素、当地游客兴趣取向、周边相似项目密集度等因素,稳扎稳打、保证资金健康,再谋求进一步发展”。
北京商报讯(记者 蒋梦惟)上海这一主题公园群雄逐鹿的市场,又迎来了一位新玩家。5月19日,国内游乐设施制造商季高集团举办了兔窝窝亲子园启幕仪式,该主题公园所在位置距离上海迪士尼度假区仅几百米。在业内看来,面对乐高、海昌、Discovery等众多品牌主题公园强敌环伺的市场环境,“背靠”迪士尼,确实是一个相对“保险”的发展途径。但也有专家提出,近两年,上海迪士尼本身客流已经出现增长乏力的情况,未来季高如果想在长三角主题公园界站稳脚跟,还需利用与迪士尼存明显差异化的产品带动属于其自身的“流量”。 据悉,即将在5月底正式开园的兔窝窝亲子园占地50000平方米、投资总额为8000万元,位于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的薰衣草公园内,园内共有3个片区,主打无动力亲子游乐设施,主要面向家庭游客。除了游乐设施外,园内还建有演出、餐饮等相关配套,并会根据需求开设一些针对青少年、儿童的教育课程。有知情人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未来季高兔窝窝亲子园不排除会继续在周边扩建二期的可能,具体还需根据当前乐园的实际经营情况而定。 “季高从国内游乐设施制造商转型做主题公园,并且选择在紧邻上海迪士尼的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内落地,势必会从迪士尼外溢的客流中分一杯羹。”景鉴智库创始人周鸣岐坦言,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季高分流的迪士尼客群主要是那些会在周边停留1天以上的游客,比如在上海迪士尼乐园里玩1-1.5天,然后将其他行程安排在季高的主题公园中,粗略估计,上海迪士尼每年1000万人次的游客中可能会有至少10%转化到季高兔窝窝亲子园中。 近年来,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主题公园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在上海迪士尼开业后,海昌也迅速在沪高调布子,大有与迪士尼一较高下的意味。而去年11月,乐高乐园、Discovery也纷纷宣布进军上海,欲在当地建设主题公园,进一步瞄准细分的旅游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与季高兔窝窝亲子乐园类似,乐高上海乐园项目曾明确提出,将主要面向2-12岁儿童的家庭,主打沉浸式亲子互动体验。探索发现(上海)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战略规划部经理李展融也曾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位于上海的Discovery主题公园将主要面向亲子家庭、青少年等人群,园内可能会设置机械、体验等类型的设施和项目,包括室内和户外等多种形式。可见,未来当地的主题公园战局还有进一步升温之势。 有专家指出,相比其他几个主题公园项目来说,季高本次的选址距城市中心区域仅有一个小时左右的公共交通车程,且坐拥迪士尼既有流量这一天然优势,确实在发展初期占据了一定的“天时地利”,不过,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如果仅依靠迪士尼的客流红利,确实不是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实际上,迪士尼集团此前披露的财报中就显示,2019财年一季度,上海迪士尼出现了游客量放缓的情况。当时业界就有观点认为,迪士尼可能已经出现了“二年级效应”,大量首次前往的游客游玩后,并没有“回头客”。 “就此,季高要想维持客流在一个相对理想的状态,就需要提高用户黏性,将主要客群锁定在多次消费的回头客上,不断提高‘自有流量’占比。”周鸣岐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