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改委会同工信部、公安部、财政部等13个部门联合印发《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培育形成一批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发展标杆企业等目标。 《实施方案》重点聚焦企业主体、设施设备、业务流程、标准规范、信息资源等5个关键环节,以及大宗商品物流、生产物流、消费物流、绿色物流、国际物流、应急物流等6个重点领域综合施策,对促进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作出全方位安排。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实施方案》一方面,从5个关键环节对促进物流业制造业全方位融合提出明确要求,推动解决制约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主要障碍和“中梗阻”;另一方面聚焦6个重点领域,明确了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的主攻方向。 为推动相关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实施方案》从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创新金融支持方式、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强化组织协调保障等方面提出综合性保障措施,既积极推动降低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制度性成本以及投融资、土地等要素成本,又通过试点示范方式鼓励骨干企业先行先试,为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探索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 此外,《实施方案》明确了到2025年的发展目标,提出到2025年,物流业在促进实体经济降本增效、供应链协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作用显著增强。探索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发展模式,制造业供应链协同发展水平大幅提升,精细化、高品质物流服务供给能力明显增强,主要制造业领域物流费用率不断下降;培育形成一批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发展标杆企业,引领带动物流业制造业融合水平显著提升;初步建立制造业物流成本核算统计体系,对制造业物流成本水平变化的评估监测更加及时准确。 该负责人还强调,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依托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机制,加强跨部门政策统筹和工作协调,推动相关部门按照任务分工落实好《实施方案》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形成政策协同和工作合力。 同时,会同有关行业协会加强对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情况的监测评估,研究建立科学、全面、客观的统计评价体系,及时发现并会同相关部门研究解决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新障碍,推动形成“正反馈”机制,为落实好各项工作任务,不断提高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水平提供有力支撑。
12月8日,记者从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获悉,今年11月,河南省物流业景气指数(LPI)为59.6%,指数升至年内高点,物流业整体呈现出加快回升趋势。 物流业景气指数是反映物流业发展总体变化情况的官方指导数据,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高于50%时,反映物流业经济扩张;低于50%,则反映物流业经济收缩。 11月河南省LPI数据显示,新订单指数为64.8%,环比提高2.9个百分点;平均库存量指数为60.6%,环比下降4.0个百分点;物流服务价格指数为54.9%,环比提高1.3个百分点;主营业务利润指数为55.0%,环比提高1.5个百分点;从业人员指数为59.5%,环比提高0.8个百分点。无论是从订单、库存看,还是从价格、利润和就业情况看,总体保持稳中向好的态势。 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执行会长毕国海分析,消费“金九银十”连着电商“双11”,实体店和网店迸发出的强劲“买卖”需求,刺激物流业景气指数连续3个月递增。从后期走势看,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6.7%,位于50%以上景气区间,预计12月物流业景气指数持续保持高位。
物流行业在近期迎来多重政策利好。 9月9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强调要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会议指出,要建设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形成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优化完善综合运输通道布局,加强高铁货运和国际航空货运能力建设,加快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 日前,发改委、工信部等13个部门联合印发《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聚焦大宗商品物流、生产物流、消费物流、绿色物流、国际物流、应急物流6个重点领域综合施策,并对促进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做出全方位安排。 《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物流业在促进实体经济降本增效、供应链协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作用显著增强。探索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发展模式,制造业供应链协同发展水平大幅提升;培育形成一批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发展标杆企业,引领带动物流业制造业融合水平显著提升;初步建立制造业物流成本核算统计体系,对制造业物流成本水平变化的评估监测更加及时准确。 上述政策引发了市场对物流行业的新一轮热议。9月10日,华道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志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政策轮番出台,表明国家对物流行业的发展非常重视,无论是促进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还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制度标准规范,都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整个物流行业的效率:“随着行业进一步发展,行业整合也会进一步加速,龙头企业的竞争优势会进一步凸显。” 相关政策密集出台也受到了业内企业的欢迎。东方嘉盛董秘李旭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政策利好密集出台,毫无疑问将大幅提升物流行业运营效率,加快物流行业数字化进程,伴随着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到来,客户对一体化供应链综合解决方案、供应链服务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将持续增长:“从长远来看,随着公司在跨境电商、医疗健康、民生消费上的深入布局,我们未来的营收结构、运营效率、毛利率等也将持续改善。” 资料显示,东方嘉盛深耕供应链服务行业近20载,是国内领先的一体化供应链服务商,也是商务部授予的“国家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示范企业”。近年来,公司致力于利用数字技术提升传统的线性供应链服务,给各类企业提供从供应链整体方案设计、智能采购、智能通关、智能仓储、智能物流、智能分销等供应链综合流程,并深度应用于公司长期重点服务的ICT产业、食品产业、医疗健康产业、跨境电商产业等。 深圳市正睿华道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梁纯杰认为,在全球疫情持续的大环境下,仓储物流行业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加上政策的持续利好,后续可以预期行业会继续稳健发展,特别是在重点城市拥有仓库的公司可能会受益明显。 在近期的业绩说明会上,东方嘉盛也曾向投资者透露称,公司目前按国际高标准要求搭建的仓库共三个,分别位于深圳福田保税区、上海洋山、深圳龙岗(在建),总建筑面积约7.6万平方米。 其中,深圳福田保税区仓库长期为国际消费电子行业龙头企业提供核心电子元器件仓储及供应链服务,在核心电子元器件的供应链服务领域具备显著的核心竞争优势;上海洋山自贸区自有仓库已建设了冷链物流配送中心,未来将会结合政策及市场需求,加强与国内主要零售平台合作,持续深化公司在全国的冷链物流配送领域的布局;龙岗智慧仓正计划搭建跨境电商智慧服务平台,基于市场需求为跨境电商客户提供数字化供应链解决方案,为公司深入拓展数字化供应链业务,顺应产业发展趋势,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奠定基础。 东方嘉盛进一步表示:“未来公司会随着业务需要继续完善关键物流区域仓储网点布局,特别是自有仓库的持有比例,加大核心资源的控制力,增强物流交付能力,致力于为客户设计并提供高标准的供应链整体解决方案。”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3个部门联合印发《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对促进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作出全方位安排。 物流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全社会物流总需求的主要来源。当前,我国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发展趋势不断增强。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物流已从附属服务转变为提高制造企业市场竞争力、降低成本挖掘利润空间的重要方面,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间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动融合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但总体上看,我国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发展还存在融合层次不够高、范围不够广、程度不够深等问题,与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总体要求还不相适应。”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主要表现在物流企业专业化服务能力和水平不高,不能有效适应制造业发展需求;物流枢纽、物流园区与产业园区布局统筹不够,不能实现有机衔接和协同联动;制造业领域存量物流资源整合和开放程度不足,制造企业内部物流成本相对较高。特别是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和推动复工复产期间,供应链弹性不足、产业链协同不强、物流业制造业联动不够等问题凸显,直接影响到产业平稳运行和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物流业在促进实体经济降本增效、供应链协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作用显著增强。探索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发展模式,制造业供应链协同发展水平大幅提升,精细化、高品质物流服务供给能力明显增强,主要制造业领域物流费用率不断下降;培育形成一批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发展标杆企业,引领带动物流业制造业融合水平显著提升;初步建立制造业物流成本核算统计体系,对制造业物流成本水平变化的评估监测更加及时准确。 在此基础上,《实施方案》按照紧扣关键环节、突出重点领域的总体思路,针对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系统提出11个方面发展任务。一方面,从企业主体、设施设备、业务流程、标准规范、信息资源等5个关键环节,对促进物流业制造业全方位融合提出明确要求,推动解决制约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主要障碍和“中梗阻”;另一方面,聚焦大宗商品物流、生产物流、消费物流、绿色物流、国际物流、应急物流等6个重点领域,明确了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的主攻方向。 《实施方案》还从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创新金融支持方式、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强化组织协调保障等方面提出综合性保障措施,既积极推动降低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制度性成本以及投融资、土地等要素成本,又通过试点示范方式鼓励骨干企业先行先试,为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探索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 与此前促进物流业制造业“两业联动”政策相比,《实施方案》有什么突出特点?该负责人表示,“两业联动”强调加强制造业与物流业间的相互协同、相互促进,《实施方案》在“两业联动”的基础上,更加突出“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其中,深度融合体现在物流业与制造业在供应链全链条上的战略合作、相互渗透、共同发展。“当然,这不是要回到以前制造企业‘大而全、小而全’、自我服务的传统物流模式,而是在专业化分工基础上形成‘优势互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度合作。”该负责人表示,创新发展则体现在结合制造企业实际需求不断创新物流管理和服务模式,同时适应物流业创新发展趋势,反过来优化制造业生产流程,发展定制化生产等服务型制造新模式,进一步提高物流业、制造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增值水平。
8月20日,第七届中国国际物流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大会以“携手共克时艰·互鉴创新发展”为主题,将于9月14日在河北唐山开幕。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刚介绍,中国国际物流发展大会自2014年在北京举办首届以来,已先后举办了六届,在推动中国与国际物流业的交流与合作、促进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加快物流业的转型升级和走出去步伐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第七届中国国际物流发展大会将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邀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工信部等相关负责人出席会议并发表主题演讲,全球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位专家学者与业内同行将通过线上方式参加会议。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今天发布的数据,7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0.9%,较上月回落4个百分点。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主任何辉分析称,7月份,受季节性因素影响,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较上月有较大程度回落,但仍位于扩张区间,显示出物流业务活动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 何辉还分析称,从品种看,建材、食品、服装等物流活动较活跃。从行业看,物流各细分行业运行平稳,其中线上消费带动快递快运业增势依然强劲。从区域看,西部地区业务量增长较快,东中部地区物流业务运行平稳。从企业规模看,大中小型物流企业保持平稳运行,微型物流企业业务量有所减少。
5月19日,交通运输部副部长戴东昌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交通运输部将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开展补短板、降成本、优环境、强服务、增动能,并围绕这些方面开展工作。其中,在降成本方面将优化政务办事流程,深入推进交通运输物流简证减费、提质增效,进一步减轻实体经济企业的负担,预计今年全年降低物流成本1300亿元以上。 在此之前一天的5月18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正式发布并明确提出,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强全链条标准体系建设,发展“互联网+流通”,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物流业为何受到如此高规格“政策待遇”,“降低物流成本”又缘何被相关部委多次提及呢? 《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后注意到,一方面,疫情期间,物流配送是保障民生的关键一环。据交通运输部统计数据显示,1月27日至5月18日,全国已通过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邮政快递等运输方式累计向湖北地区运送防疫物资和生活物资162.87万吨,运送电煤、燃油等生产物资327.65万吨。 另一方面,疫情期间,线下消费受到限制但线上消费需求激增,物流充当了满足居民网购需求和支撑电商复工复产的重要角色。5月8日,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4月份,快递业务量、收入增速均在20%以上,为打赢经济战“疫”提供稳定支撑;同时,快递支撑网络零售额预计将超8500亿元,同比提升30.4%。 “随着复工复产提速扩面,交通运输‘大动脉’活力涌动。物流业连通着产业链和供应链,可以让经济‘血脉’更加畅通,为经济提质增效提供更强动力。”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马斌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认为,物流成本直接关系到影响经济发展的有效性,进一步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很有必要。 结合物流业在产业链、供应链中的作用以及在战“疫”期间的表现,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陶金告诉《证券日报》记者,物流业触发经济发展降成本的乘数效应。 “首先,独立的物流业为工业和制造业提供服务,促进了制造业的纵向分工,使得工业和制造业企业不用投入额外资源建立自己的运输能力,以更好地发挥本领域的规模经济,进而降低单位成本。其次,发达的物流业本身具有跨区域的规模经济,提高了交通运输时效,能够降低制造业和工业的交通运输成本,成本降低又带来了利润增加和投资增加,进一步促进工业和制造业的规模经济,降低成本。”陶金进一步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