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举办的“2021中国信通院ICT+深度观察报告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信通院”)发布报告预测,2020年5G预计将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8109亿元,直接带动经济增加值1897亿元。2021年至2023年仍将是5G行业应用的导入期,行业应用将分批次逐步落地商用。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副总工程师韦柳融解读该院发布的《中国5G发展和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2020年)》(以下简称“白皮书”)称,5G商用一年多来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5G商用网络,独立组网率先规模商用,网络性能显著提升,在虚拟专网方面的探索取得积极进展。适度超前的网络建设为5G应用的发展提供坚实基础,5G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潜力开始显现。 她指出,具体来看,一是推动ICT(信息与通信技术)产业步入增长新轨道;二是与千行百业的广泛融合,正在为经济社会的创新发展打开广阔空间;三是推动我国就业结构调整升级,催生新的就业岗位并推动劳动力市场从低技术岗位向高技术岗位转移。 同时,韦柳融分析指出,目前5G释放增长潜力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一是5G网络尚未实现全国广覆盖;二是5G支撑行业应用的技术成熟度还有待提升;三是应用配套支撑产业仍处于培育初期;四是跨行业产业生态尚未建立。 因此,未来2年至3年,5G产业发展将进入关键期。这一时期,既是5G应用生态的培育期,也是各厂商积蓄实力、加速转型成长的重要窗口期。预计未来2年至3年,我国5G网络建设仍将呈持续推进趋势,逐步实现广域覆盖,具有5G特性的消费级创新应用或将在2022年至2023年呈现规模增长,行业应用仍将处于导入期并分批次逐步落地商用。 白皮书预计,2021年至2022年,基于超高清视频的直播与监控、智能识别等应用将率先落地,例如4K/8K超高清直播、高清视频安防监控、5G远程实时会诊等;行业的通用应用,例如,智慧矿山、智慧港口均开始进入局部复制阶段。基于云边协同的沉浸式体验、基于低时延高可靠的远程控制类应用仍将处于储备阶段,并将在后续2年至5年中陆续成熟。 白皮书称,从技术来看,未来2年至3年面向行业应用,5G网络技术将在车联网增强、超高可靠低时延、高精度定位、虚拟专网等方面表现得更加突出,从而提升整体技术支撑能力。 白皮书指出,未来2年至3年,5G产业将出现更多新产品、新业态。首先,行业模组规模放量。2020年,中国5G行业模组出货量预计将达到近50万片,2022年出货量将达到千万片,行业模组价格有望下降到40美元以内。同时,5G模组向通用化、模块化发展。 其次,泛终端发展全面提速。白皮书援引相关数据指出,到2020年10月底,全球已发布251款5G泛终端产品,其中80款已商用。白皮书预计,5G泛终端将率先在工业、医疗等非成本敏感领域率先普及并迭代演进,并将对文化教育、休闲娱乐等领域产生颠覆性影响。 再次,移动边缘计算加快部署。据专业机构预测,2020年至2027年,边缘计算将以26.5%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针对促进5G健康发展,白皮书建议,一是应适度超前建设网络;二是应持续加强研发创新,保持技术产业支撑优势;三是应积极构建融合生态,支持行业应用培育推广。(陈爱平)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1日发布《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显示,中国能源供应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基本形成了煤、油、气、电、核、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生产体系。 白皮书指出,中国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推进能源消费方式变革,构建多元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深化能源体制改革,持续推进能源领域国际合作,中国能源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坚定不移推进能源革命 促能源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据新华社报道,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12月21日发表《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并于当日下午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赵辰昕,国家能源局法制和体制改革司司长朱明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言人出席发布会,介绍和解读白皮书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白皮书介绍,初步核算,2019年中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达39.7亿吨标准煤,为世界能源生产第一大国。煤炭仍是保障能源供应的基础能源,2012年以来原煤年产量保持在34.1亿至39.7亿吨。努力保持原油生产稳定,2012年以来原油年产量保持在1.9亿至2.1亿吨。天然气产量明显提升,从2012年的1106亿立方米增长到2019年的1762亿立方米。电力供应能力持续增强,累计发电装机容量20.1亿千瓦,2019年发电量7.5万亿千瓦时,较2012年分别增长75%、50%。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快速扩大,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均居世界首位。截至2019年底,在运在建核电装机容量6593万千瓦,居世界第二,在建核电装机容量世界第一。 白皮书还显示,能源输送能力显著提高。建成天然气主干管道超过8.7万公里、石油主干管道5.5万公里、33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30.2万公里。 能源储备体系不断健全。建成9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取得初步成效,煤炭生产运输协同保障体系逐步完善,电力安全稳定运行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能源综合应急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白皮书说,中国坚定不移推进能源革命,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发生重大变革,能源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不断优化,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产生活用能条件明显改善,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持续增强,为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重要支撑。 白皮书指出,中国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推进能源消费方式变革,构建多元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深化能源体制改革,持续推进能源领域国际合作,中国能源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白皮书说,面对气候变化、环境风险挑战、能源资源约束等日益严峻的全球问题,中国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在努力推动本国能源清洁低碳发展的同时,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与各国一道寻求加快推进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新道路。新时代中国的能源发展,为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也为维护世界能源安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世界经济增长作出积极贡献。 中国优先发展非化石能源 相关板块应声而起 据中新社报道,白皮书指出,开发利用非化石能源是推进中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主要途径。中国将把非化石能源放在能源发展优先位置,大力推进低碳能源替代高碳能源、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包括推动太阳能多元化利用、推进风电开发、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 白皮书显示,中国可再生能源电力利用率显著提升,2019年全国平均风电利用率达96%、光伏发电利用率达98%、主要流域水能利用率达96%。 白皮书指出,中国还将清洁高效开发利用化石能源,且多领域取得明显进展。煤炭开发利用方面,2016年至2019年,中国累计退出煤炭落后产能每年9亿吨以上。火电方面,截至2019年底,累计淘汰煤电落后产能超过1亿千瓦;天然气生产方面,2017年以来,每年新增天然气产量超过100亿立方米。 中国国家发改委秘书长赵辰昕在出席发布会时表示,近几年中国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工作成效明显,煤炭供给能力和质量大幅度提升,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逐步提升等,下一步将继续夯实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 经济参考报报道,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2021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之一,明确提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要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 “这为我们构建一个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出了一个明确的时间表。”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十四五”期间将进一步创新发展方式,加快清洁能源开发利用。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2030年要达到25%左右,意味着接下来能源增量70%以上以非化石能源为主。 银河证券方面分析认为,近年来,我国减少碳排放的工作取得积极进展。预计2021年,新能源行业整体的回暖态势有望延续。 21日,新能源相关多个板块上涨。Wind数据显示,截至收盘,两市股指全天震荡走升。在龙头股引领下,创业板劲升超3%。宁德时代涨超12%创新高,市值突破7500亿元并首次跻身A股前十。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龙头比亚迪以涨停收盘,再度逼近前期历史高点,公司总市值突破5000亿元,今年以来累计涨幅超过300%。 概念指数方面,锂矿、动力电池指数分涨5.7%、5.6%,比亚迪、中矿资源、永兴材料涨停。亿纬锂能涨超6%。光伏屋顶指数涨5.62%,隆基股份涨停并创新高。通威股份涨超6%。主题行业中,电工电网、汽车指数均涨超5%。江铃汽车、东风汽车涨停,长城汽车涨7.7%。
中国银行家族财富管理暨个人全球资产配置白皮书发布会12月18日在北京举行,会上中国银行发布了《中国企业家家族财富管理白皮书》《2021年个人金融全球资产配置白皮书》。 据悉,中国银行结合数十年家族财富管理实践经验,首度发布以中国企业家家族财富管理为主题的白皮书。家族财富管理白皮书创新提出“财富四维度模型”,从数字、空间、时间、价值四个维度梳理家族财富特征,旨在为企业家的家族财富、企业财富和社会财富提供多元全面、丰富立体的分析框架。 同时,中国银行发挥全球化和综合化优势,整合境内外研究力量,研判全球主要市场权益、债券、外汇和大宗商品等大类资产2021年走势,提出个人金融资产配置策略建议。本次为中国银行连续第三年对外发布个人金融全球资产配置白皮书。 个人金融全球资产配置白皮书分析认为,2021年全球股市回归基本面,在共振复苏背景下走向收敛。从中长期趋势看,中国股市从2019年的“转折之年”到2020年的“转折到复苏”,2021年有望终结“牛短熊长”的历史,演绎“从复苏到复兴”并确认未来长期向好的大趋势。中国资产有机会得以重新估值,建议超配。
(原标题:《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安全有序发展核电,推动太阳能多元化利用) 新华社消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1日发布《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白皮书指出,安全有序发展核电。中国将核安全作为核电发展的生命线,坚持发展与安全并重,实行安全有序发展核电的方针,加强核电规划、选址、设计、建造、运行和退役等全生命周期管理和监督,坚持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最严格的标准发展核电。完善多层次核能、核安全法规标准体系,加强核应急预案和法制、体制、机制建设,形成有效应对核事故的国家核应急能力体系。白皮书指出,推动太阳能多元化利用。统筹光伏发电的布局与市场消纳,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开展光伏发电建设,实施光伏发电“领跑者”计划,采用市场竞争方式配置项目,加快推动光伏发电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光伏产业已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完善光伏发电分布式应用的电网接入等服务机制,推动光伏与农业、养殖、治沙等综合发展,形成多元化光伏发电发展模式。
《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要点如下: 1.《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提到,积极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低能耗的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清洁化改造。 2.《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提到,优先发展非化石能源。开发利用非化石能源是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主要途径。中国把非化石能源放在能源发展优先位置,大力推进低碳能源替代高碳能源、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 3.《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提到,推动终端用能清洁化。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珠三角、汾渭平原等地区为重点,实施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和散煤综合治理,推广清洁高效燃煤锅炉,推行天然气、电力和可再生能源等替代低效和高污染煤炭的使用。 4.《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提到,推动能源供给革命,建立多元供应体系。坚持绿色发展导向,大力推进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优先发展可再生能源,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加快提升非化石能源在能源供应中的比重。 5.《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提到,加速发展绿氢制取、储运和应用等氢能产业链技术装备,促进氢能燃料电池技术链、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发展。 6.《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深化油气勘查开采体制改革,开放油气勘查开采市场,实行勘查区块竞争出让和更加严格的区块退出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进口原油。改革油气管网运营机制,实现管输和销售业务分离。稳步推进售电侧改革,有序向社会资本开放配售电业务,深化电网企业主辅分离。 7.《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提到,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能源市场体系。根据不同能源品种特点,搭建煤炭、电力、石油和天然气交易平台,促进供需互动。推动建设现代化煤炭市场体系,发展动力煤、炼焦煤、原油期货交易和天然气现货交易。 8.《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中国能源发展有多个世界之最:初步核算,2019年中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达39.7亿吨标准煤,为世界能源生产第一大国;截至2019年底,在运在建核电装机容量6593万千瓦,居世界第二,在建核电装机容量世界第一;截至2019年底,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分别达3.56亿千瓦、2.1亿千瓦、2.04亿千瓦、2369万千瓦,均位居世界首位;截至2019年底,全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达120万处,建成世界最大规模充电网络。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7日发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这一白皮书是真实记录中国抗疫艰辛历程的重要文献,约3.7万字。白皮书说,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中国付出巨大代价和牺牲,有力扭转了疫情局势,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了疫情蔓延势头,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