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领袖探讨地摊经济 文/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陈玉宇 今日马斯克一箭60星,要构造新型互联网基础设施。太空没产权划分,马斯克基本秉承先占先得原则。 所以国际社会应该有针对太空利用的合作协调机制,既能充分利用太空资源造福人类,又能避免过度和浪费性利用太空资源。 同样道理,最近火热的地摊经济,也面临很多摊位借用或占用公共空间。不同公共空间和道路,被利用的商业价值不同,产生的租金也不同。 摊位该给谁,如何定价? 经济学,又被称作价格理论。应该被地方政府或提供城市服务的企业,根据经济学价格理论的常识,为摊位定好价,有效率的配置摊位。 有些摊位空间是公共的,无人收摊位费,不等于摊位无价。有些摊位人流量大,收益高,其摊位租金相应的就高。 先占先得原则吗? 地方政府应该有细则。管理公共空间摊位,收取的摊位租金,可以用来支持扶住低收入阶层。 政府应该考虑的政策选择之一,是把好的摊位空间打包委托给民营企业经营,民营企业根据行情,制定最优摊位租金,一部分用来维持卫生和其他服务,另一部分留下合理利润,最后一部分给政府财政。 对有价值的公共空间的使用,没有设计良好的政策配合,会被过度使用,拥挤混乱。 政府不能很好的管理,地摊租金也未必落入摆摊人之手。政府不管理,黑社会会填补真空。总之地摊租金,总要被拿走,主要事被谁拿走,如何用。 地方政府和有关专业的企业,应该因地制宜,把机制设计好,让地摊经济造福大众,更红火。 民营企业,专业化做城市服务的公司,应该跟地方政府很好的沟通设计,使得有价值的摊位落入有效率的摆摊者之手,摊位租金收取后,能更好的服务城市和居民。 (本文作者介绍: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北京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所长)
风风火火的“地摊经济”备受关注。为满足小商贩金融服务等需求,切实推进地摊经济落地,美团在日前“春风行动”百万小店计划基础上,继续推出针对地摊商户的金融帮扶、数字化培训以及线上运营等升级举措,以数字化能力助力地摊经济,促城市烟火升腾、生机重现。 在该升级计划中,美团生意贷对本地生活服务行业新开店商户提供一个月免息贷款,无需抵押及面签,15秒即出额度,1分钟放款,预计未来将有一百万商户得到帮扶。 小微企业为我国贡献了80%的就业,而此次疫情对小微企业冲击较大,因此,复苏地摊经济、支持小店经济成为助力就业、提振消费的重要支撑。日前,美团在“春风行动”百万小店计划基础上,生意贷对本地生活服务行业新开店商户提供一个月免息贷款,新开店商户可在美团商家App申请,符合条件的摊主可获得免息启动资金,缓解创业初期资金压力。同时为解决摊主经营周转问题,生意贷为全国摊主提供绿色通道,只要在美团开展经营的商户均可享受组合还款方式,前三个月无需偿还本金,缓解资金周转紧张。 目前,大部分地摊摊主是没有被信用体系记录到的群体,缺乏风控数据、规模小、无担保、无抵押、离散程度高,服务成本高,使得传统的银行服务模式很难触达到这个群体。而美团生意贷采用按日计息、随借随还的灵活方式,贷款期限平均仅71天左右,可以全方位满足摆地摊人群的贷款需求。 小店经济、地摊经济尽管在疫情期间受到很大的影响,但还是展现出了超乎想象的韧性。据悉,在美团生意贷的贷款商户中,传统金融机构难以触及的小微餐饮和外卖商户占比接近九成,31%的小微商户在使用生意贷后月均流水增加一倍以上。 来自西安的烧烤摊主陈先生透露,美团生意贷提供的优惠贷款让他收获了关键的启动资金。“提交申请后,很快就收到了美团生意贷的贷款资金,用来采购了原料和设备,这笔钱让我对未来的练摊生活有了更多的信心和勇气。” 疫情发生以来,美团联合金融机构提供了累计200亿额度的优惠利率扶持贷款。截止2020年3月底,美团生意贷已累计发放贷款超382.84亿,已覆盖31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涉及市县2599个,户均放款额6.29万。值得注意的是,有24.27%的经营者在6个月内贷款超过3次。 美团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为助力地摊经济的发展,加快消费需求的释放,美团将持续加大对小店、地摊商户的扶持力度,依托平台大数据能力与丰富的场景,改善行业融资环境,纾解小店、地摊商户资金周转难题。同时也将继续联合金融合作伙伴,共同加入扶持小店、地摊商户的行列,进一步促消费、稳就业,助力生活服务业有序复苏,解决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编辑 白宝玉)
意见领袖探讨地摊经济 文/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付一夫 最近几天,相信很多朋友都有这样的体会: 媒体报刊上,铺天盖地都是关于地摊经济的讨论;微信好友之间,诸如《城市地摊财富秘籍》、《如何摆地摊赚钱》之类的文档竞相传阅;曾经追着摊贩满街跑的城管,现在热烈盼望着摊贩们“重出江湖”了;就连五菱宏光、广百股份、小商品城、银都股份等一系列“地摊经济”概念股都一路飘红,集体大涨…… 地摊经济的现象级蹿红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一切都要感谢总理的两次点赞。特别是在6月1日考察完烟台的一个老旧小区之后,总理深情地说道: “国家是人民组成的,人民好了,国家才能好。靠每个人的奋斗,大家都好了,国家就更好!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 一度被大众视为“边缘经济”的摆地摊,而今正在往C位靠拢。 1 地摊经济不是新生事物,古往今来皆有之。 在我国,地摊经济几乎贯穿了上下五千年的朝代更替和商业更迭,文化底蕴极其深厚。虽然小摊贩们在大多数时间里的社会地位都颇为低下,但他们却是货物流通乃至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亦是社会繁荣的直接体现。 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出现了专门做小买卖赚钱的群体,《周礼·地官·司市》中讲到的“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便是关于摊贩较早的记载。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卖炭翁》中脍炙人口的名句“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也是对地摊经济的真实描述。 到了宋朝,由于商业活动的增加与政策上的放宽,城镇和乡村集市均可随处摆摊开店,营业时间不受限制,官府不但不予干涉,反而明令保护。乾德三年,宋太祖就专门降旨:“令京城夜市至三鼓以来不得禁止。”小贩们的热情因此被大大激发,大街买卖昼夜不绝。 名画《清明上河图》中,生动地描绘出各种各样摊贩的形象,无论桥头、城墙边还是街道旁,无论剃头的、卖甘蔗的、卖菜的还是叫卖各种小吃的,应有尽有,店铺夜市不可细数,经济的发达、城市的魅力与当地的生活气息统统尽收眼底。 到了当代中国,地摊经济同样遍布于大江南北的各个角落。电视剧《鸡毛飞上天》就讲述了主人公如何通过“鸡毛换糖”这一流动贩卖方式改变命运的故事——这亦是一部大时代的缩影,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之中,有成千上万的家庭都是像剧中的主人公那样,通过卖茶叶蛋、大碗茶、修理物件等方式来完成财富的最原始积累,并逐渐在城市中站稳了脚跟,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然而自2008年开始,全国掀起了一波又一波创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的热潮,很多地方都把“城市形象”视为一项重要的KPI,而最接地气的地摊经济反而开始变得“不入流”,最终难逃被禁止和驱赶的命运。那时候的小摊贩们,一面小心翼翼地经营着生意,一面还要时刻紧盯着城管的动向,做好与城管“斗智斗勇”的准备。 在民众眼里,小摊贩与城管之间,从“猫捉老鼠”到暴力对抗的一幕幕市井短剧已是习以为常,可到最后,随着“地摊经济”逐渐淡出了大众视野,城市的确变整洁了,城市里的烟火气和生活味儿却淡了许多。 虽经风雨飘摇、命运多舛,但地摊经济仍然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如今,在总理的肯定和支持下,地摊经济已然重焕生机,并站在了历史的风口之上。 2 地摊经济能够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必然有其优势所在。 首先,它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成分。 众所周知,民营经济是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主体,也是国民经济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增加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地摊经济又是民营经济中的典型,其经营形式上的灵活自由,宛如毛细血管,一般渗透至经济社会运行之中,增加了城市的活力,便利了居民生活。 更重要的是,地摊经济显著促进了就业。那些下岗职工、失业人员、离开了土地的农民甚至不少在职的员工,很多都会参与到摆卖地摊之中,其目的就是为了开辟新的收入渠道。这种自发的就业方式,实实在在地缓解了就业压力。例如总理点赞的成都,一夜之间以3.6万个流动商贩的摊位拉动了10万人就业,这在后疫情时代的经济恢复过程中显得尤为难能可贵。 其次,它真正迎合了低收入群体的消费需求。 尽管不少大城市里商圈林立、车水马龙,地铁上随处可见动辄几千上万元的iPhone手机,但我国“还有6亿中国人平均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左右”,这部分人可能不会去大型商场买一件几百块钱的衣服,却会很乐意在地摊上买一件经济实惠又合身的服饰;他们也可能不愿意花二三百块钱去下一顿馆子,但闲暇之余会乐意去吃一碗几块钱的烤冷面或者豆腐串。 从这个角度看,地摊上的产品琳琅满目,服装、手包、水果、日常用品等均有涉及,并且价格不贵,某种意义上也算是丰富了消费市场的商品供给,在迎合低收入群体消费需求的同时,激发其消费意愿,进而带动国内消费市场发展。 再次,它是一种低门槛的创业形式。 在我看来,并非讲着深奥的商业模式、拿着高大上的BP、到处去参加项目路演找投资人才配叫 “创业”,摆地摊本质上也应该算创业的一类。相比其他类型的创业,摆地摊的门槛更低,没有店铺租金的压力,没有太高的学历、技能要求,很多人支个小摊、打开私家车后备厢就能卖货,而且失败风险低,船小好调头,从业者即便失利也能迅速“满血复活”。而他们在完成自就业的同时,还为城市经济的发展贡献了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与“大众创业”的精髓也是不谋而合。 不仅如此,其中一部分从业者还塑造了自身强大的抗压能力和谋生能力,以及灵活的创业思维和经营策略,进而有可能将一个小小的摊铺逐渐发展为知名大企业。纵观世界商业史,很多企业巨头、业界大亨都是从走街串巷的贩夫走卒起家的,典型如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他就曾在北京中科院的门前“练过摊”,售卖电子表、旱冰鞋、运动短裤和家用电器。 最后,它能展现当地文化特色。 从社会学角度看,地摊经济可以营造出一种特殊的城市街头文化,让游客和市民深刻领略到地方的风土人情。比如老北京的天桥、上海的城隍庙等地,想当年就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各种小吃小玩意,还有不少吹糖人、讲评书等传统民间绝活,一代相声大师侯宝林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 所以,我们真的不应该戴着“有色眼镜”去审视地摊经济,它理应得到人们的尊重。 3 不过,诚如一枚硬币有其两面一样,地摊经济的劣势也是有目共睹,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 第一,妨碍交通。地摊经济流动性极强,摆摊地点往往选择在交通主干道两侧、人流量大的商业中心或者大型社区的门口,而摊贩占道经营屡见不鲜,往往会影响交通正常运行。 第二,易造成环境污染。例如路边的烧烤大排档,经常会看到塑料袋随地丢弃,烧烤浓烟肆意飘散,给城市的整洁带来了压力,一些摊贩的吆喝声、喇叭声还会产生噪音。 第三,商品质量难以保障,侵害消费者权益。地摊上售卖的不少都为低档廉价货,其中不乏假冒伪劣、质量较差的商品,久而久之便会扰乱商品市场的正常运行秩序,而地摊较强的流动性与摊贩售后服务意识的缺失,又使得消费者权益得不到保障。 第四,加大城市管理难度。曾有媒体报道,两个小摊贩为了占据有利位置而相互竞争,直至大打出手,同时还伤到了前来劝架和过路的市民。类似的暴力事件时有发生,加大了城市治安与管理的难度。 这些痛点,也解释了为什么地摊经济总是难登大雅之堂,还频频遭到禁止和打压。 平心而论,纵使“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即便一众城市纷纷出台政策给地摊经济“松绑”,人们也不能因此就对上述行业痛点视而不见。若想推动地摊经济健康发展,除了对其价值更加肯定、对其发展更为宽容之外,政府和职能部门还应更多地通过人性化的科学管理,使地摊经济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在抵消城市生活受影响的成本后尽量最大化,从而实现多方共赢。 我尝试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其一,对城市不同职能区域实施区别治理,满足各个区域的不同需求。如在重要的行政活动区、城市主干道、CBD、商业办公区等禁止设摊,在居民生活区、风景区附近可以有秩序地开放,等等。 其二,加强卫生和安全管理,小摊贩的卫生和安全状况更容易产生外部性,因此需要外部矫正和公共治理。有关部门可以在此方面着力强化,同时加强监管和引导,通过外部力量推动地摊经济从业者的素质不断提高。 其三,对小商贩要实施分区域、分场所和分时间管理。通过合理调控安排,使其与常规经济实体形成功能互补,方便群众生活,活跃商品市场,达到秩序与长久生存的平衡,共谱和谐社会的乐曲。 当然,地摊经济的从业者们也应该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创新经营模式来提高经营业绩。比如说,可以考虑将直播、短视频等业态引入地摊经济之中,让自己的辛勤付出被更多的人看见——毕竟,每个生命虽然平凡,但都不普通。 4 还没有结束。 关于地摊经济站上风口这件事,除了行业本身迎来了发展契机之外,我想还有更重要的一层含义,那就是真正让“底层民众”感受到了温暖。 在经济学中,向来都有一个不太轻松的话题——穷人经济学,它大体可以理解为“研究如何帮助穷人摆脱贫穷的经济学”。2005年3月的记者招待会上,时任总理温家宝在回答《人民日报》记者提问时说了这样一段话: “我想起了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的一句话。他说,世界上大多数人是贫穷的,所以如果我们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也就懂得许多真正重要的经济学原理。” 可现实情况却是,话语权几乎都掌握在精英手中,而那些大多数穷人却常常被忽视,他们的真实处境更是鲜为人知。 我讲一个故事。 《时代周刊》的专栏作家芭芭拉·艾伦瑞克(Barbara Ehrenreich),美国白人,拥有洛克菲勒大学的细胞生物学博士学位,可谓一名实打实的精英。不过,她却在1998年以近60岁的高龄,三次深入美国底层社会,假扮穷人,做起了餐厅女服务生、女佣公司清洁工和沃尔玛销售。她真切地感受到,穷人之所以贫穷并不是因为懒或者缺乏毅力,而是陷入了一个自身无法左右却又难以摆脱的“恶性循环”。 芭芭拉·艾伦瑞克在自己的书中如此写道: “一个穷人若无法凑出两个月的租金去租公寓,就只能出高价按周付去租一个房间。若他只租到一间房间,他就没法自己做饭,只能吃便利商店食物,例如快餐、热狗,比自己做饭更贵,而且还缺乏营养。若他没有钱办健康保险,一旦生病就一切都得自费……” 生活之外,更大的陷阱在于穷人很难去提升自己。芭芭拉事后总结,连续高强度的体力劳动消耗了她的大部分思考能力,连轴转的工作剥夺了她的爱好。反映到穷人身上,便是频频为短期情况所迫,却根本无暇考虑长期利益。 这也是全世界所有穷人真实生活面貌的一个缩影。 按照经济学家布坎南提出的“出身、运气、努力和选择”决定论,一个穷人要改变现状,最核心的是要做好“选择”,做好包括职业在内的生活道路的选择。然而,对于绝大多数穷人来说,他们一无资本二无技术,只能无奈地选择一些低门槛职业,比如蹬三轮、骑摩的或者摆地摊。这些职业虽然不算起眼,但却是穷人得以维持生计或改变命运为数不多的方式,亦是他们的理性选择。 从这个角度看,只要世界上还有大量的穷人存在,而某些穷人又不甘于贫穷,他们改变“出身”和重新“选择”的理性行为就注定要不断发生,现代化发达城市的地摊经济自然也就不会消失。如果为了一味地追求城市的高逼格而无法容纳地摊经济,那么被“消灭”的就不仅仅是人间烟火味,还有“底层民众”无数的小确幸。 很多穷人的发家致富,很可能只差一个公正的机会。 更何况,国际范与烟火气,本就不是势不两立、无法共存的,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任何主体都应该拥有公平公正、自由竞争的权利,个人的小期盼同样可以与城市的大情怀相交融,这才是更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 任何一座现代化城市,都不该只有钢筋水泥和高楼大厦;任何一个和谐社会,都不该只要“风度”却不要“温度”。 地摊经济,请一直火下去。
(抗击新冠肺炎)成都“无声”地摊:聋人抗“疫”创业“再出发” 中新网成都6月2日电(岳依桐)将数十箱鸡蛋从货车上搬下,支好小桌板,放置好广告牌,每日18时左右,一个简易地摊便在成都长寿苑社区“开张”,自成都地摊经济复苏以来,这样的场景随处可见。与众不同的是,该鸡蛋摊位的老板们都十分“安静”,仅有绑在腰间的“小喇叭”以不大的声音循环播放着“我们是聋人创业,鸡蛋3.98元一盒”。 他们是一群特殊的抗“疫”创业者,虽然身为聋人,不能通过语言与顾客沟通,但靠着热情的笑容、简单的肢体动作,这个小小的地摊吸引了往来行人的注目,不过10分钟左右,就卖出了几十盒鸡蛋。 今年33岁的聋人徐睿站在摊位旁通过手机进行直播。“你们在哪里摆摊?”“鸡蛋可以邮寄吗?”“我也是聋人,可以加入你们吗?”徐睿通过手语、便携写字板与网友进行沟通,耐心回复他们的问题,并在线售卖鸡蛋。她打字表示,团队开展地摊创业已经一周,关注的人越来越多,鸡蛋已经卖到上海、北京、兰州等地。 据了解,这群聋人来自一个叫做“默行者”的团队,自2019年便开始通过城际物流等方式创业。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生意受到影响,但他们并没有因此退却,而是积极寻找新的机会“再出发”,地摊经济成为了他们的机遇。 默行者互联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运营负责人刘彤介绍,目前在成都共有5个“无声”地摊在试运营,鸡蛋是从贵州的聋人养鸡厂直接运到成都,运输、打包、销售、直播等环节均由聋人自主负责,参与“无声”地摊运营的50余位聋人,平均每人每天收入100余元。“目前还不断有聋人与我们联系,想加入团队。” “疫情期间创业不容易,他们非常热情,鸡蛋也是家里必需品之一,我就多买点支持他们。”成都居民倪邦建购买了10盒鸡蛋,一手提得满满当当。临走时,他还用另一只手向聋人摊主们竖起大拇指,再弯曲两下,这是他买鸡蛋时刚学会的手语:“谢谢”。“虽然身体不便,但聋人朋友们仍然乐观向上,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又送走一批顾客,今年32岁的聋人张金凤脸上露出幸福的微笑。“受疫情影响,很多聋人失业或待业,成都支持地摊经济的政策帮助我们解决了生计问题。”张金凤打字表达自己内心的满足与快乐,“特殊时期也涌现了很多新的机遇,希望全国各地的聋人朋友能够和我们一起自强不息、永不放弃。” 夜幕初降,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销售方式,“无声”地摊当日准备的近3000个鸡蛋已经全部卖完,聋人摊主们开始收拾摊位,徐睿指了指空箱子,向屏幕那头的网友道别。“其实赚多少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这项事业,我们能够实现自我价值,传递自强自立的精神。”徐睿在写字板上写道,“在这个过程中,我也交到了很多朋友,每一天都很开心。”(完)
搜狐财经:当初开发这款神车的初衷是什么? 周钘:那应该是两会期间,中央对疫情稳定之后如何激发经济活力,提出了放开地摊经济发展的政策情况下。第二个是因为我们五菱的企业宗旨是“人民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所以我们根据市场的变化,第一时间响应。 搜狐财经:从设计开发到制造落地大概用了多长时间? 周钘:因为五菱之前有专用车,我们这次针对“地摊经济”,对此前的专用车做了产品优化,用5天时间就推出来了。 优化主要是三个方面,第一个是车身的优化——轻量化。我们用的材料,透光性比较好,能隔热,防水性也比较好;第二个是车厢的电动化,要方便顾客看到两侧的车窗,我们启用了一键开关;第三个它的油耗比较低的,每公里不到4毛钱。 昨天网上火的那款翼开启售货车之外,我们一共开发了十几二十种车型,包含了冰淇淋售卖车、流动餐饮车、冷藏车等各种车型。 搜狐财经:在开发这款产品前有没有预感到这款车型会火? 周钘:没有,我们还没有去想。 搜狐财经:最近两天五菱汽车的股价涨了很多,对于资本市场的这种反应,当初有没有考虑到? 周钘:我们对股价变动不便回答。 搜狐财经:目前订单是怎样的? 周钘:这个月的订单截止到现在已接近1000台,目前正在加紧生产。 搜狐财经:车辆售价是多少? 周钘:5万到7万之间。 搜狐财经:目前推出的车型大概有多少种? 周钘:我们主要做的是这些车型,比如封装车、营运车、电动物流车、冰淇淋车、流动餐饮车、冷藏车等,涵盖到了从早到晚,从早餐到夜宵,从田间地头到繁华的商圈。 它每公里的油耗才4毛钱,保值率也很高,比一般的车型要贵个三四千块钱。所以作为地摊经济来说,它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移动商铺,所以我觉得应该是消费者看中了这个产品的产品力。 搜狐财经:下一步在产品开发上会有什么动作吗? 周钘:我们会根据国家经济的走势,比如乡村振兴计划、扶贫脱贫攻坚计划来制定,我们也是希望做更多的产品。 搜狐财经:过去4天“地摊神车”的销量有没有地区的统计呢? 周钘:订单主要来自几个地区,主要是广东、福建、湖南、浙江、四川、江西。集中在华南华东和中原地区。北方地区比较少是因为我们到现在才开始生产订单的执行。经销商热情挺高的,确实是供不应求。 搜狐财经:现在的销售渠道还是原来五菱的渠道吗?支持电商的方式吗? 周钘:现在很多的电商来找我们,主要是买我们的车。电商主要集中在天猫跟京东上面,但主要还是通过线下卖,因为现在线下也供不应求。 搜狐财经:消费者在买了车后,在后续办手续上面,咱们有一系列的辅导服务或者是增值服务吗? 周钘:我们近期准备推出一个帮助“奋斗者“的计划,扶持”地摊经济”从业人员,今明两天就会发布。我们可以提供相应的服务,或者是相应的大礼包。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赵建 正能量的权威话语体系下,悲情叙事的权利被谁剥夺了? 地摊经济的溯源是乡村大集,是乡土中国嵌入城市。 地摊经济代表的是不同阶层生存空间的重构,是对底层经济生态的让渡。 后疫情时期发展地摊经济是乡土中国对城市中国的再次救赎。 真正的改变,都是遇到较大的变故之后。人是这样,国家和社会也是这样。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很多——看见的,看不见的。一如十七年前,非典的发生对中国社会的改变。行政体系在应对突发事件中得到了淬炼,就像面对一场战争,尸位素餐、昏庸无能、喝茶看报的官员被撕掉了“遮羞布”,可以真刀真枪解决问题的“能臣”得以上位。商业模式也有了巨大的变化。BAT等现在的互联网独角兽,或多或少都受到了非典的影响。 “多难兴邦”,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需要很强的场景条件。思想的解放,文明的进步,制度的变迁,从来不是歌曲里浪漫的“栀子花开”,而是现实中大危机过后的“多么痛的领悟”。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称为“制度变迁的动力学”。 因为只有切切实实的灾难,切切实实的伤痛,才会让人幡然醒悟,才会改变改革的惰性和拖延症。那些关于灾难的记忆,以及之后的叙事,会成为宝贵的历史资源,让人们行走在正确的道路上。直到记忆消退,变色,遗忘,然后历史悲剧继续轮回。而现代人关于一生的记忆,大部分是在城市中完成的。其中,粗暴城管与地摊小贩的猫鼠驱赶与追逐,成为最鲜明、最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印记。 瘟疫在显著的影响着城市。城市的经济、生活、治理,城市的气象、温度、脉动,都因一场疫情而发生突然的或悄然的变化。 与明显的突变相比,我们更想思考和看见那些悄然无声的变化——城市人群心理的变化。据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大灾难之后,心灵的创伤更容易让人彼此温柔以待。 但有时候,也会让人更加暴戾,更加相互猜忌和相互伤害。 瘟疫在城市产生,同是又在城市治愈。一场疫情,可以让城市贴上某种伤痕的标签。在等待樱花绽放的春天里,一个城市每天上演的一幕幕组成了一部史诗级的伤城故事。 然而,这样的记录被一再曲解。文学的深刻性恰恰就在于它的悲剧式反思。当作家失去了为这个城市记录悲伤的权利,只剩下空洞词汇填满的时候,那这一城悲伤的故事,又如何向后世言说?一个染上疫病的城市,原本不幸,为何又失去了哭泣和倾诉的权利?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这恐怕是叙事者深深的寂寞和痛苦。生活在一个城市,因为爱惜心才会疼,才会有无尽的忧伤。瘟疫对一个城市的伤害,最深的可能并不是身体上的。灾后的城市心灵重建可能同样重要——该如何医治,才能回到从前的人间烟火。 城市应该更宽容,更有温度,更有叙事的自由和空间。如果城市可以治愈伤痛,那首先是要看到、听到伤痛。 真正有力量的正能量,不是强颜欢笑、漠视病痛,而是直面悲剧、含泪向前。这次大疫情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感动来自最平凡的坚守和付出。一刹那偶然的善念,都可以成为一个无名的英雄。英雄的城市,也将如同她灿烂如血的樱花。落花无声,一个城市的春天就这样过去,似乎从来就没有来临。如同生命的逝去,总是落花无声。 然而城市也充满韧性和希望。如同澳大利亚残酷无情的山火,过后不就就有新的绿色倔强的破土而出。在疫情“洗劫”过后的城市,也在慢慢的生长出不一样的颜色。原来被禁止的地摊经济,就像野火后的小草,开始在各个城市,在政策春风的吹拂下,重新生长出来。 那么该如何站在后疫情时期的角度,去思考城市、城市化,以及“地摊经济”这种原始的乡土商业模式在城市的复苏。地摊经济,不仅是就业压力下的临时举措,更是城市化的一种反思,更深刻的说是对“乡土中国”底色的再尊重、再探寻。 在过去,城管与地摊小贩的斗争,本质上是城市生存空间的争夺,也是城市中国对乡土中国的排斥。城市是谁的城市?它脱胎于乡村,受惠于乡土,却在一直拒绝着乡村。城市在抗拒它最初的乡土身份! 然而五千年的乡土中国底色,不是十几年城市化大跃进能改变的。房地产开发,商圈和新城建设,完成的只是物理空间、地理区位的建构,却不能建成一个真正成熟的、有温度的城市。 有人情味、烟火味道的才叫城市,否则就只是钢筋混凝土堆砌的空洞空间。对一个城市的爱和眷恋,往往只是因为一张无意的笑脸、一次热情的寒暄和一场温暖的遇见。城市通过一幕幕每天上演的悲欢离合,塑造生命个体的张力和韧性。 从城市学的角度,城市的第一本质,不是空间的拓展,而是空间的积聚。因为种种“吸引力”,或是生活和工作条件便利,或是政治和社会资源分享、或是经济和文化氛围的渲染,人们积聚在一起,工作、生活、学习、社交、娱乐。城市重塑了空间,提高了人口密度,当然也就为病毒的产生和传播创造了条件。 马尔萨斯、加斯凯、赫拉利等诸多学者都曾指出,城市是传染病的温床,人类历史绝大多数的瘟疫都发生在城市。根据马尔萨斯《人口原理》的数据统计,黑死病发生的时候,城市和乡村人口的死亡比例是30:1。所以当疫情发生后,人们普遍到乡村躲避瘟疫。薄伽丘在乡村躲避黑死病,写下了不朽的《十日谈》;牛顿在乡下躲避瘟疫,发现了伟大的万有引力。 瘟疫让伟大的思想者从城市还乡,并在乡村成就不朽和伟大。瘟疫从文学和哲学角度重构了城乡关系,让一直在城市浮躁的心灵和思想,回到乡村沉下心来在孤独宁静中重寻智慧。海德格尔说,哲学的重建过程,本质上就是从离乡到返乡的一段艰难路程。 所以海德格尔要从城市躲回乡村研习存在。奈保尔回到故乡才找到文学的真义。在疫情和危机时期,城市才希望重新找回乡土。就像在外漂泊的人,生病的时候最思念家乡。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疫情是反城市、去城市化的:城市在积聚,疫情在解聚;城市的意义在于提高人口密度,疫情防控需要降低和稀释人口密度;城市在拉进距离,疫情防控需要拉开距离;城市在深化社交关系,疫情防控在逃避社交关系。城市对距离和空间的定义,不只是地理学、物理学意义上的,更是社会学、生态学意义上的。但一旦大疫情发生,这些意义终将消解。 城市是先进文明的典型空间表征。而先进的文明往往又有脆弱性一面。当危机发生后,乡村往往成为城市缓释危机的重要地带。人在失败的时候总想着回到故乡,城市也一样。 且不论其它国家,中国建国后七十年,每次发生重大危机,都是乡村中国对城市中国的拯救。三年自然灾害的2000万人口下乡,十年非正常时间的2000万知识青年下乡。以及次贷危机后也是几千万农民工返乡。乡村就像无私无声的母亲,一次次承受受伤的孩子归来。 然而今天,中国的城乡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市化率已经超过60%(按户籍算,如果按常住人口算会更高),最好的资源也都集中在城市,可以说已经具备了城市国家的基本条件。所以当疫情发生后,在以前历次危机时期可以缓释城市失业人口的乡土空间已经变得非常逼仄。因此,这次新冠疫情造成的危机,需要新的缓释空间。 我在很多文章和讲座里提到过,次贷危机后,乡土中国的危机缓释能力虽然削弱,但是互联网中国的承载能力开始增强。人们失去传统的城市工作后,可以做微商、网店、网约车司机、快递、外卖等。4G以后,又有了大量的人在做直播和网红。我简单的测算,互联网中国创造的增量就业至少2亿人。 互联网中国在这次疫情危机中继续发挥着作用,但是边际效果已经越来越弱。虽然外卖类互联网企业在疫情期间获得了飞速发展,但是网约车企业却快速收缩。总体来看,互联网行业对本次就业危机的吸纳能力虽然也有,但是已经力量不足。 此时,原始商业味道的“地摊经济”在高层的呼吁下成为了热议的焦点。如果高大上的商场、shoping mall、购物广场等代表着城市中国的商业景观,那么地摊经济代表的则是乡村商业在城市的呈现——地摊经济最初来自原始的“乡村大集”。 所以再一次,在疫情造成的大危机中,乡土中国仍然承担起缓释风险的责任,就像历次乡土母亲做的那样。 既然城市化率已经超过60%,既然曾经的故乡已很难像以前那样有能力容纳受伤的“游子”,因此乡土中国对城市中国的拯救,成了另外一种形式:地摊经济。 地摊经济可以看作是城市对乡土的认可和接受,是不多见的乡村对城市的“攫取”(大多数时间是通过剪刀差城市攫取乡村)。在过去高歌猛进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是拒绝乡村商业的——中国特有的城管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回到文章的开头,疫情的发生改变了很多,让城市更加宽容,更有人情味和烟火气息,而不是盲目的追求高楼大厦林立、道路宽广整洁但底层生活购物很不方便的现代景观、表面工程。 无论如何非议,地摊经济构建起了一个底层社会生活生存的空间闭环。低收入或失业人群在此摆摊,同时在此消费(比如卖廉价小商品的在小吃地摊便宜解决吃饭问题)。如果城市存在着不同阶层的空间之争,那么地摊经济是城市生存空间的再分配: ——给城市低收入和失业群体留一个生存机会。 可以说,地摊经济是“后疫情+后城市化”结合的产物。已经有学者多次呼吁,城市化不宜太激进,城市化需要工业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支持,否则政府人为建构的庞大城市,只会更加脆弱——既没有能力防范疫情等重大危机,又没有能力缓释和解决危机。城市也是街头暴力的温床,这在当前的美国等国已经得到很好的证明。 当然,地摊经济导致的卫生、交通等问题,需要城市管理者在发展地摊经济之前就通盘考虑,但这不应该是拒绝它的理由。另外,还要考虑一窝蜂搞地摊经济,地摊商户过度增加库存,在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导致亏损的问题。这样地摊经济不仅没有起到解困的作用,反而制造了更大的贫困,这些问题都需要城市管理者和地摊商户提前意识到。然而,城市化仍然是大方向,城市中的问题需要城市发展来解决,而不是靠去城市化来解决。城市里的地摊经济体现的则是发展中的、更宽容、更加以人为本的城市化: ——它容纳了乡土,理解了底层,自己也在乡土的烟火气息里得到安慰和救赎。 (本文作者介绍:西泽资本(香港)首席经济学家,济南大学商学院教授,西泽金融研究院院长,曾担任青岛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平安银行研究中心主任。)
作者丨徐佳雯 6月4日开盘,地摊经济概念股持续火爆,五菱汽车、迪马股份等多只个股强势霸榜。截至今日收盘,地摊经济板块涨停;个股方面,小商品城、广百股份、茂业商业领涨。 政策放宽后,“摆地摊”也成为了时下最流行的话题,不少网友纷纷表示想要辞职回家摆地摊。昔日与地摊商贩“水火不容”的城管们,现在纷纷出动主动邀请摊主回来上岗。 此外,A股市场也受到地摊概念暴涨的刺激,近日以来,多家上市公司以及投资者们“跃跃欲试”,希望可以把握“上车”时机。 业内人士表示,地摊经济概念股的火热存在市场炒作,目前投资者一定要谨慎,建议关注业绩股,在疫情期间还是不要跟风投资。 搜狐财经同时联系了多家公募基金经理,目前基金经理们均未对爆火的地摊经济概念发表意见。 地摊经济爆火上市公司“踊跃参与” 近日,受地摊经济概念大火的影响,多只地摊概念股涨停。其中,曾推出“地摊经济的正规主力军”的五菱汽车备受追捧,股价暴涨市值连续飙升。 6月2日,五菱汽车在其微信公众号宣布,推出“翼开启”售货车,并将其命名为“地摊经济的正规主力军”。五菱汽车凭借“摆摊神车”,股价两日内涨幅惊人。 (图片来源:五菱汽车公众号) 截至今日收盘,港股五菱汽车报收5.000港元/股,暴涨63.93%,总市值达15.38亿港元,市值较较昨日收盘再涨6亿港元。 (图片来源:Wind数据端) 短短几日,摆地摊从被城管追着打的小众职业,摇身一变成为了“全民热捧”的概念,不仅带火了五菱汽车,相关衍生产业链同样受到了市场的关注。 对于如此“接地气”的概念股,当被投资者问到可以如何参与到“地摊经济”之中时,遮阳伞、零售、市集、汽车等多家A股上市公司纷纷踊跃发言,力挺地摊经济,想要趁机“蹭一波热度”。 6月3日,原本是以百货零售为主要业务的友阿股份在互动平台上表示,尽管百货商场、购物中心等场地不适合用于摆地摊,但门店的外广场或临街通道在政府部门的规范管理下,可以用于发展夜市经济。言外之意,你们出摊我给你们安排位置。 而遮阳用具大户浙江永强也“不甘示弱”,表示在大家摆摊的时候,可以考虑选择他们公司的直杆伞、掉伞、折叠棚、遮阳棚等系列产品,包括金属材质的桌椅,均适合用于户外场所。 从上述几家公司今日收盘的股价来看,友阿股份、浙江永强、锦和商业等地摊概念股均涨停。 除了上述”蹭热度”成功的上市公司外,还有一些上市公司正使出浑身解数思考如何参与其中。 当被投资者问到摩托车是否也可以出摊时,钱江摩托表示,如果您使用我们的大排量摩托车前去摆摊,那您一定是摆摊界最靓的仔! (图片源于网络) 速冻企业海欣食品也自信的表示,公司的部分产品可以用于制作地摊王牌麻辣烫、关东煮等,适宜“地摊经济”的消费场景。 此外,得利斯与投资者互动表示,公司生产的大部分食品适宜目前推行的“地摊经济”,并且,公司也具备生产“地摊经济”食品加工相关设备的能力。 不过也有不那么幸运的“倒霉蛋”,本可以借助地摊经济快速“回血”的ST斯太股价刚涨停,便收到了监管部门的停牌通知。 6月3日,受地摊经济的带动,汽车板块大涨,ST斯太涨停,收盘价格为1.47元/股,总市值达11.35亿元。 然而,还来不及庆祝的ST斯太,当晚就收到了证监会的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公司股票将于6月4日起停牌。 某证券分析师表示,地摊经济成为热门概念,主要是由于疫情期间失业率和企业困境明显加剧,地摊经济也是目前疫情期间的特许措施,为了更好的缓解失业人群的生活困境,也是拉动内需的举措。 该分析师表示,地摊经济概念股的火热存在市场炒作,目前投资者一定要谨慎,每个概念的热炒都会产生风险,建议关注业绩股,在疫情期间还是不要跟风投资。 地摊经济将催生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需求 对于近日引发强烈热议的“地摊经济”,东北证券研报表示,地摊经济的相关政策放开之后,消费行业的市场表现会有一定提升,在市场走势较弱的环境下提升更为明显。具体到行业层面而言,食品饮料、休闲服务、商业贸易表象更好,低端消费品如啤酒、调味品的市场表现也会有所提升。 首创证券研究所所长王剑辉向搜狐财经表示,地摊经济概念的快速兴起,主要由于它具有简单的商业模式,并有相对成熟的配套设施;地摊销售价格亲民,物美价廉的商品,可以快速吸引消费者,拉动需求。 针对地摊经济对地方经济的影响,王剑辉表示,地摊经济可以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不仅成本低、入行门槛低,并且可操作性强;另一方面,一些本职工作收入不足以支撑生活的人群,可以通过摆地摊争取到更多的收入。 王剑辉预计,通过地摊经济的带动,中短期内就业率会提升3-5个百分点;从中长期来看,若考虑到地摊经济对整体的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影响,就业率会提升6-9个百分点。 王剑辉认为,其实也不应该小看地摊经济可以创造出来的价值,不要小看一个小小的摊位,他甚至可以创造出相当客观的利润空间。 对于地摊经济或将为资本市场带来哪些新的投资机会,王剑辉补充表示,地摊经济将为消费领域和制造业催生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需求,就像推出“摆摊神车”的五菱汽车,为当下的摆摊热潮提供了优质的交通和设备支持,从而得到热捧。 此外,王剑辉认为,对于一部分经济条件较差的低收入群体来说,地摊经济的出现是一个草根型贴近民生的大众化消费理念,不仅符合各个阶层的消费需求,也会对国家的经济恢复起到关键的促进作用。 对于投资者是否应该趁机跟投地摊经济概念股,搜狐财经询问多家公募基金投资经理。不过基金经理们纷纷表示,关于目前的地摊经济概念股不便发表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