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保定2月3日综合报道 据河北《保定日报》消息,保定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于2月2日闭幕。李双喜当选为保定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 李双喜简历 李双喜,男,汉族,1964年5月生,邯郸市人,1984年7月入党,1982年9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学历。 1980.09――1982.09 邯郸地区农校农学专业学习 1982.09――1984.10 邯郸县人民检察院助理检察员 1984.10――1986.02 邯郸县委组织部干事 1986.02――1992.07 邯郸市委组织部青干科干事、干部一科干事(1984.06――1986.12在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法律专业学习) 1992.07――1993.05 邯郸市委组织部干部一科副科长、一处副处长 1993.05――1995.06 邯郸市委组织部干部二处处长、干部一处副处长(正科级)(1992.08――1994.12在中央党校函授学院经济专业本科班学习) 1995.06――1997.10 邯郸市委组织部干部一处处长(其间:1995.09――1996.09挂职邯郸棉纺一厂副厂长) 1997.10――2001.01 邯郸市委副处级组织员、市委组织部干部一处处长(1997.09――2000.07在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班经济管理专业学习) 2001.01――2001.06 邯郸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兼干部一处处长 2001.06――2003.10 邯郸市委组织部副部长 2003.10――2007.05 邯郸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其间:2005.10――2005.12在省委组织部组织的中国人民大学河北省中青年干部“执政能力建设”培训班学习) 2007.05――2007.06 衡水市委常委 2007.06――2010.11 衡水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 2010.11――2013.01 衡水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2013.01――2017.01 保定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2017.01――2021.01 保定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市委党校第一副校长 2021.01――2021.02 保定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 2021.02―― 保定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
春节以来,位于河北省保定市的河北同光晶体有限公司生产线一直满负荷运行。“今年前5个月,我们实现了产能逐月提升,月产碳化硅单晶衬底2000片,不仅完成了订单任务,产品验证通过率也达到100%,全部达到国家5G通信设施建设标准要求。”河北同光晶体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清超介绍,碳化硅单晶是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企业快速发展,离不开“检测平台”的优势。 郑清超所说的平台,是由保定市政府、保定高新区管委会和同光晶体联合出资建设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检测平台。该平台建设于2017年,先后引进了晶圆缺陷检测系统、拉曼光谱仪、超景深显微镜等国际高端检测装备20余台(套),已形成了标准化、专业化检测体系,达到月检衬底3000片的检测能力,为助力我国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该平台是我们优化科技投入机制的成果。”保定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裴冬梅告诉记者,为让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裂变”效应,保定市瞄准科技前沿和顶尖水平,优先支持重大创新功能型平台建设、重大战略项目实施、社会公益和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等公共科技活动,为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提供科技支撑。 保定在科技领域“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做法成效显著。2019年,保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49.4%。最新统计显示,保定市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27%,连续3年居河北省第一。保定市用7000万元的财政资金,撬动了全社会超过80亿元的科技研发投入。 为激活创新基因,近年来,保定市着力构建优质创新生态体系,通过“内育外引”增加创新主体。据了解,保定市先后出台了涵盖科技投入、创新主体培育、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36项政策文件,依托院士工作站、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产业创新团队等创新平台,吸引京津高校、科研院所等入驻,联合开展技术难题招标和技术攻关合作。 几年来,北京市计算中心保定分中心、京津冀技术交易保定信息平台、中国智能电网技术交易服务平台相继投入运行,保定市还先后组建了第三代半导体、新能源应急产业、智能电网装备等40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京津疏解、保定承接”的发展格局正在形成,为保定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从发展态势看,保定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保定市市长郭建英说,随着百度、中国信通院等一批高端资源要素快速涌入,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蓬勃发展,创新实力和水平整体跃升,多领域互动、多要素联动的创新生态体系不断完善壮大,区域性产业优势正在强势聚集。 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作为京津冀协同创新基地,是全国首家由中关村在京外设立的创新中心。目前,已累计有60多项重大科技成果在中心实现转化,已吸引包括中国信通院、海康威视、华凯光子等300多家知名企业和机构注册办公,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占比70%。据统计,入驻企业累计研发投入超过1亿元,产生知识产权600余件,吸引双创人才4000多名。 诺未科技是一家总部位于北京的高新技术企业,去年9月份该企业在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基地的万级洁净GMP实验室投入运营。“目前,实验室的亚全能干细胞年提取能力达1.2万份,存储能力达100万份,将为多种疾病治疗拓展新的治疗技术和临床方案。”在诺未科技实验室里,正在检查干细胞存储系统运行的主管年聚会告诉记者,企业拥有亚全能干细胞国际PCT专利技术,“在保定建设生产实验室,就是看中了这里的创新生态”。 在保定市与中关村共同推动下,创新中心按照“一中心、一基地、多园区”三级跳的协同发展路径,将创新生态系统从点逐步延展到线、到面,汇集中关村创新要素,建设中关村产品中试基地、成果转化基地及生产基地,引领保定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发展。 保定中关村信息谷公司副总经理张曙光表示,“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将持续打造创新生态系统,助推实体产业落地发展,实现创新生态互鉴、创新链条的互补、创新主体的互动,力争在创新合作、协同发展中创造最大价值”。(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陈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