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机构 哈佛商业评论 当当网的风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继创始人离婚大戏之后,最近又上演了抢公章大战。不论结局如何,公司元气都会受到损伤。为什么当当网会形成如今这种局面?背后暴露的是众多家族企业都会遇到的治理结构问题,像当当网这样夫妻店的模式导致公私界限不分明,影响到公司的正常管理。曾有当当离职的管理人员表示:其他公司领导做决策,考虑的是数据、市场、竞争对手,但在当当,高层的夫妻关系却是影响决策的重要因素。 良好的治理结构事关家族企业的生存。而家族企业要想不断传承下去,除了需要良好的治理结构,还要保持家族吸引力,在家族内外找到并培养潜在的高管人才,以及将CEO接班人选拔制度化等,如此方能实现基业长青。 家族企业普遍面临公司治理、传承甚至生存难题,这早已不是什么秘密。 韩国斗山集团(Doosan Group)在CEO人选上出现兄弟争斗后陷入一片混乱。在美国,新英格兰连锁超市Market Basket在两名家族成员(两人为堂兄弟,皆为创始人的孙子,一个是董事,另一个是CEO)进行权力大战之际,遭遇员工抗议,导致公司销售额损失5.83亿美元。 据家族企业协会(The Family Business Institute)分析,只有30%的家族企业能传承至第二代,12%的企业能延续到第三代,仅有3%的公司能发展到四代或四代以上。即便能传承四代以上,这些企业的价值观也多半在最高领导者更替的过程中被严重稀释。 如果这些家族企业具备关键人才管理、领导力培养和传承能力,它们将受益无穷。但是该怎么做呢?它们可以效法那些表现卓越的企业,比如大型家族所有或家族控股并且成功发展了数十年甚至数百年的企业。 在伦敦国王学院教授萨宾•劳(Sabine Rau)的建议下,亿康先达国际公司与国际家族企业协会合作,一起对全球50家主流家族企业进行分析。它们每一家的年收入都超过5亿欧元,来自美国、欧洲和亚洲的主要行业。尽管存在个别企业治理不佳和传承规划不足的情况,多数企业提供了家族企业留住核心人才的宝贵经验。 家族与公司界线要分明 良好治理结构是基础。即便是那些领先企业,非家族成员C级高管中也有1/4的人表示,他们最初在考虑加入公司的时候,对它的治理情况有所担忧。他们不确定高管的自主权有多大,是否存在隐性议程(hidden agendas)和裙带关系;公司管理是否缺乏活力,会做出非理性决定。 在我们调研的50家主流家族企业中,94%的受调研企业由监察顾问委员会所控,这些委员会平均约9个成员。家族代表在这些委员会的平均占比分别是欧洲46%、美洲28%、亚洲26%。 在多数情况下,家族与公司存在明确区隔。英国一家知名消费品公司非家族成员CEO说,“我们有正式的治理结构,能明确家族与公司的界线。”美国一家高性能材料制造商称:“我们有监督委员会,家族的每一个支系都能派一名且只能有一名成员进入公司。每当一个家族成员进入董事会,就要提名一位外部的非家族成员。” 对那些想要雇用和留住最佳人才并长期拥有竞争力的家族企业来说,良好的公司治理显然是第一道槛。无论是已经上市或者部分由专业的投资者(比如私募公司)控股、还是完全由某个家族掌控的企业,只有做好公司治理,才能做出上佳决策和卓越管理。 家族吸引力是关键 尽管家族企业需要像非家族企业那样建立治理结构和提供发展机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但它们也必须当心不要丧失自身的独特性,也就是“家族吸引力”。 我们调研的企业通常都会保有1-3名家族成员处于企业的核心位置,一如太阳系中太阳的地位。这些人定义了企业形象,用清晰明确的价值观和共同愿景协调不同人的利益。他们聚焦于下一代,而不是下个季度,更倾向于采用能将用户和员工放在第一位并强调社会责任的战略。 他们有很强的个人魅力,能吸引人才慕名而来,并留住这些人。日本一家教育企业的非家族成员CFO告诉我们:“我之所以加入公司,是因为我发自内心地崇拜家族的族长。”一名瑞典媒体企业非家族成员CEO表达了类似的观点:“我喜欢这个家族。某种程度上,他们是实实在在富有魅力的一群人,令人乐于为他们管理公司。”另一名高管也表示,“公司的股东都积极参与公司事务”,“很棒的一点是我们能从长远角度考虑问题,会思考留给后代什么遗产”。 当单独一名家族成员(或几名步调完全一致的成员)在家族企业中处于适当的位置上,能令企业在雇用和保住人才以及公司发展方面明显受益。 寻找未来领导者 那些有良好治理结构和家族吸引力的企业通常能轻易吸引到家族和非家族管理人才。不过你要如何决定究竟哪位适合你公司的最高位置呢?所有人才,特别是家族成员必须接受能力、潜力和价值观方面的评估。 我们调研的家族企业中,最难的就是对继任者价值观的考察。我们发现,每家公司的家族和非家族高管常常用诸如尊敬、正直、谦逊、激情、适度和雄心等词汇来形容公司精神,用词重复率高达95%。一家德国零售业务分公司非家族成员CEO在提及集团CEO时称:“我们步调一致,做事方式相近,他理解我推动企业前进的承诺。”一家中国消费品公司家族成员女性董事长表示:“我们拥有相同的价值观和愿景,能信赖彼此。” 家族成员告诉我们,当他们考虑高管候选人时,与企业文化的匹配度是他们的首要考虑因素。然而,对家族成员高管来说,与企业文化匹配很容易,他们主要担忧的是个人发展。我们调查的企业中,有40%将下一代的家族成员放到董事会和委员会中,以便培养他们的业务和管理技能。 卓越的家族企业通常会尽早找到并培养未来接班人,无论他们是家族成员,还是非家族成员、有潜力的员工,抑或是与公司毫无关联的外部人员。潜在接班人会得到公司的细心培养,以便让他们为更高级别的职位做好准备,并令他们的价值观和能力与职位相匹配。一名中国公司的非家族成员高管向我们描绘了他所在公司的做法:“由家族而非企业出资,我们成立一所企业大学,并在MIT和斯坦福大学培养100名后备管理者。” 家族企业CEO制度化选拔 每一家公司面临的最大威胁就是未能找到合适的CEO接班人。在我们的调研中,大约30%的受访企业只有一个接班人选,约2/3的企业没有适当地规划接班人筛选流程。相反,它们通常的做法是,由家族中一名重要成员凭直觉选出接班人,然后经由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任命,随后将接班人介绍给公司的其他人知晓。 事实上,当企业有计划地对多名候选人进行调查,能更有效地找到合适的CEO人选。它们会积极主动并有战略性地挑选CEO人选。瑞典一家媒体公司的家族成员董事长展开了一场复杂的评估活动:“我决定让7名董事挨个面试CEO的接班人选,他们可以选择一对一的方式,也可以与其他人一起面试。随后,我们会交换意见,得出最终结论。” 在考虑CEO接班人选时,多数公司都有一个清晰的层级顺序:先家族成员,后内部人才,第三步才会从其他公司的高管中寻找。我们非常赞同这种做法,因为它能让企业进行准确的评估,并有一个延展的流程。家族企业的文化和人际关系至关重要,内部选拔最有可能让企业成功传承。 当然,最初的磨合期能让新任命的CEO得以胜任或归于失败。就我们的经验来看,磨合期适当的支持能将任命风险降低一半。尤其是当非家族成员CEO入主公司时,冲突会不可避免地出现。要想避免此类问题,家族企业必须确保,新任CEO有足够的时间了解公司,并让他明白自己是关键决策者,以及让他与重要的家族成员见面,并让双方保持良好联系。 “当我们任用某个人,我们会像战友般陪伴他,”一名家族成员CEO说,“董事长或其他董事们会将他介绍给其他人认识,会帮助他,并定期与他会谈。这种做法会私下传播开来。” 对家族企业来说,高管人选,特别是选拔最高管理者的决策很可能成为一枚定时炸弹。幸好,我们的研究显示,企业如果能建立起良好的治理结构,以此划定底线,保持家族吸引力,在家族内外找到并培养潜在的高管人才,以及将CEO接班人选拔制度化,并建立新任CEO的过渡流程,企业就能找到并留住人才,并且基业长青。 (本文作者介绍:《哈佛商业评论》创建于1922年,是哈佛商学院的标志性杂志,被全球商界誉为“管理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