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魔盒”落地闵行工业区,年发电215万余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760吨 电动车充电不用电力部门输电,而是停车场“自产自销”;电动车淘汰的电池组,变成园区的储能系统,能发挥削峰填谷的作用……近日,一个集“风、光、储、充、控”为一体的“能源魔盒”在上海闵行工业区正式竣工,为工业园区用能节能提供了新思路。 新亮相的“能源魔盒”正式名称叫智慧能源项目,由国网上海电力与上海电气集团联手打造。目前,位于上海电机厂的项目一期已经竣工运行,预计年平均发电量可达215.8万千瓦时,年节约标煤约665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760吨,减少有害气体排放约1.8吨。 “能源魔盒”究竟什么样?走进江川路上的上海电机厂,乍一看与普通工业园区没什么两样,厂房、管道、绿化,都不是最新的设备;也看不到“魔盒”的身影。原来,“魔盒”不是一个盒子,而是由厂区里多个独具匠心的细节组成—— 厂房屋顶基本都安装了光伏设备,就连停车场顶棚也被薄膜光伏所覆盖。停车场内的充电桩直接与光伏发电设备相连,实现了停车场发电自给自足。原来,整个厂区的光伏系统总装机容量2.2兆瓦,年发电量超过200万千瓦时,不仅满足停车场充电需求,富余的还能并网上传。 离会发电的停车场不远,有个不起眼的集装箱房,外面标注着“梯次利用储能电池系统”,也是“能源魔盒”的一部分。集装箱里排列着一组组蓄电池,工作人员说,它们是电动汽车的淘汰品,“一般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使用年限在5至8年,其容量随着充电次数增加而衰减;当电池容量衰减到额定容量80%,这些电池就不再适用于电动汽车。但是,退役的电池经过检测、维护和重组,可以在储能领域进行梯次利用。”所以,园区内光伏、风力等发电设备发出的电,用不完的,也可以暂时存储在这里,以备不时之需。 类似的集装箱房在园区内还有好几个,并通过“风光储充”系统本地控制终端统筹使用。智慧能源项目(一期)相关负责人张宇介绍说,储能系统通过削峰填谷及需量控制等手段,可以在降低园区高峰用电负荷的同时,降低用电成本;当大电网出现紧急故障时,储能系统则能作为备用应急电源,保障关键负荷及关键设备用电,确保园区用电安全与可靠。 如此种种,构成了“能源魔盒”,为上海工业园区能源转型发展树立智慧、绿色样板。 “‘能源魔盒’以不改变园区原有建筑格局为前提,整合风力发电系统、光伏发电系统、储能系统、梯次利用电池系统与充电桩设施,并依托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对园区内的能源系统进行统一管控,以‘风、光、储、充、控’一体化形式实现多能协同互补和能源综合梯次利用。”张宇介绍说。 上海电机厂作为“能源魔盒”的首个落地厂区,国网上海电力与上海电气集团针对园区“用电量波动大、冲击性负荷较多”等特点,利用厂区原有的建筑结构和设备,共同制定了一套与生产生活高度融合的能源综合解决方案。项目建成投产后,既改善了上海电机厂厂区能源结构,保障了厂区供能可靠与稳定;又使工业区的整体用能效率大幅提升,用能与运行成本得到一定缩减。 “能源魔盒”的下一步,是推广复制至同在江川路上的上海汽轮机厂。新项目拟铺设光伏1.5兆瓦、建立3兆瓦时储能系统及若干交直流充电桩,进一步助力闵行工业基地实现智慧低碳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