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出惊人!中德正崛起为“超级大国”,普京的言论当如何看 当地时间22日,普京以视频形式在瓦尔代辩论俱乐部的智库会议发表演讲,其演讲重点是新冠危机时期各国之间需要合作而非对抗。报道称,普京当天表示,莫斯科和华盛顿决定国际事务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中德等国也正崛起为超级大国。 他表示,就其经济实力和政治影响而言,中国正积极地朝着超级大国的地位迈进。德国也朝着同样的方向前进。普京说,英国和法国在国际事务中所发挥的作用也发生了显著改变。他又补充说道,在某个时期享有绝对统治地位的美国,现在也几乎不能再提(美国)例外论。 普京的这番话,听起来含义很深,又似乎带有淡淡的酸味。客观地讲,无论是中国还是德国,在全球化浪潮中,确实在经济、政治等方面地位都有了一定提升,影响力也有了一定增强。但是,两国在处理国际关系和事务中的位置还是都摆得很正的。特别是中国,没有因为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就萌生称霸思想,就想当地球盟主,而是坚持中国老一辈领导人提出的“不称霸”的承诺,坚持与每一个国家平等交流与合作,平等地发展两国关系。 事实也是,中国上世纪五十年代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又提出了国家不分大小、地位一律平等,还做出了永远不称霸的承诺,且这么多年来一直坚守这个承诺。应当说,这些中国提出的,旨在与其他国家共同遵守的原则和承诺,中国都做到了,而且做得越来越好。因此,尽管中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在全球经济中的排名不断向前,但是,中国从来没有干扰过自己提出的原则和观点,更没有失守过自己的承诺,而是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做好。 而从近年来发生的一些摩擦、尤其是贸易摩擦情况来看,都不是中国首先挑起的,中国都是被动应对,是为了不让中国利益受到严重侵犯才做的出回应和回击,且都注意方法和尺度,不想把一蹴而就扩大。如特朗普担任美国总统以来中美贸易纠纷来看,所有的矛盾都是来自于美国,来自于美国对中国企业的不平衡待遇,来自于美国政府对中国企业和经济的遏制。撇开这些因素,中国和美国可以说没有任何贸易方面的矛盾和问题。 也正是因为中国在贸易摩擦过程中总是先采用冷静和克制的方式,因此,反而给了某些国家软弱可欺的感觉,制造贸易摩擦的方式越来越不符合国际贸易规则,手段也越来越卑鄙下流,导致中国企业利益受到很大影响。特别是中国高科技企业,更是受到了美国等国家的大力压制和阻碍。在这样的情况下,普京再发表中国和德国正在崛起为超级大国的观点,实在有点不合时宜,有转移视线和激化矛盾的感觉,也有心怀不甘的意思。 客观地讲,中国的发展是快的,中国在世界上地位的提升也是快的。但是,由于中国没有带着称霸世界的想法去发展,中国也反复承诺永远不称霸。因此,中国的发展,理应不会对其他国家构成威胁。但是,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就是容不得别人比自己好,容不得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容不得中国在世界上地位的提升。因此,千方百计要遏制中国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没有和平与安宁了,就无法体现平等和公平。这种只许官司人放火、不许穷人点灯的行为,就是不折不扣的霸权主义、霸凌主义思维,是唯我独尊的思想,当然不能让人接受,中国当然需要反击。 虽然中德正在崛起为超级大国的论点,出自于曾经的超级大国——俄罗斯总统之口,但是,并不会改变世界的基本格局,中国也不会因为普京的看法而成为超级大国。中国坚守的仍然是永远不称霸,如果美国等国想用普京的观点做文章,也无所谓。中国就是中国,中国只会走自己的路,而不会随着别人的指挥棒前进。否则,中国就会失去自我,就会让自己迷失方向。所以,面对普京的观点,中国只需要淡淡一笑,只需要做好自己,其他的,完全可以不管,也不需要管,更不应该管。管多了,反而烦恼也多,何苦呢。 当然,我们更希望普京的这番话是一个半开玩笑的话,或者冒着酸味的话,而不是真的觉得中德会成为超级大国。 谭浩俊
图片来源:微摄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网 自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以来,舆论中有一些担忧声,即认为香港经济社会稳定将面临巨大不确定性,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可能弱化。还有别有用心的个人和组织利用这种悲观预期大做文章,传播焦虑甚至污名化香港特区国家安全法。 经济日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学者及经济界人士纷纷表示,无论从国安立法保证香港持续繁荣稳定的初衷来看,还是从香港作为成熟开放经济体的底蕴来看,这些担心都不会成为现实。在“一国两制”方针、香港基本法及香港国安法的有力保障下,香港的独特优势和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不但不会削弱和动摇,未来还会更加稳固。 香港国安法为香港繁荣稳定保驾护航 判断一地营商环境优劣与否,首当其冲便是能否拥有稳定的社会环境。无论聚焦当下还是放眼长远,香港国安法无疑都将为香港的繁荣稳定注入更多积极因素。 “去年下半年以来,因‘修例风波’引发的不断升级的暴力活动,无疑给香港民众的生命与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若不能彻底控制住局势,香港的金融经济等都会遭受长期的负面影响。香港国安法从根本上消除了这些隐患,鼓励个人投资者、企业及国际投资者在香港进行长期投资,也会促进香港政府加大对香港公共基础设施及住宅的投资。”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海上丝路研究中心主任、香港国际金融学会会长肖耿表示,政治社会稳定是所有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必要条件,香港国安法正是保护及巩固香港在国际金融领域全球领先地位的重要措施。 香港特区行政会议成员、金管局前总裁任志刚日前表示,香港国安法不会影响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反而是一件好事。这一判断代表了香港广大有识之士的共识,引发了国内外投资者的强烈共鸣。 国务院港澳办港澳研究所研究员蔡赤萌认为,纽约、伦敦等国际金融中心,也都受到不同形式的与国家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的约束。香港国安法不会改变香港“一国两制”下以普通法为基础的法治基础与营商环境,也不会改变香港国际金融市场的特殊功能与作用。 国际市场对香港前景充满信心 目前,香港股市及港元继续保持稳定走势,香港金融市场运行平稳,联系汇率制度稳固,并未出现非正常资金外流,多家在港外资企业也表示将继续扎根香港开展投资。同时,近期MSCI亚洲系列指数产品选择落户香港证券交易所,中概股选择在香港二次上市等,国际市场的一系列表现继续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实力和潜力投下“信心票”。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方星海在分析MSCI选择将亚洲系列指数落户香港的原因时指出,政府没有任何干预,这是市场的选择。一方面,香港的股权衍生品市场较为发达,相关投资品种和交易有很好的基础,MSCI认为将产品转移到香港更有利于这些产品的运作。另一方面,香港聚集了亚洲地区最多的全球机构投资者,尤其是股权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非常活跃,也是基于对产品市场交易会更活跃的认识,MSCI决定将相关产品转移到香港。 6月18日,京东在港交所实现二次上市,成为继网易之后第二家在香港二次上市的中概股企业,百度、百胜中国等中概股企业也陆续传出赴港上市的消息。在市场人士看来,大型中概股公司回归示范效应的持续发挥,将会吸引更多中概股企业选择在香港上市。短期看,得益于香港市场投资者的认可,在港上市企业成功募集了资金,为日后发展拓宽了空间;长期看,中概股的大量回归,可优化港股行业结构、活跃交易、提升估值、增强市场的长期竞争力,这无疑将进一步巩固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尽管身处全球新冠疫情冲击等重大事件背景之中,但香港的楼市、股市及外汇市场仍然运转正常,市场环境稳定,与全球市场相比,香港市场仍处于蓄势待发的上升周期。”肖耿认为,这主要是因为投资者越来越清楚,世界经济重心正加速向亚洲转移,而中国大陆正是亚洲最重要的市场与投资需求地。作为成熟的国际金融中心,香港将在帮助投资者匹配高回报、低风险项目方面继续发挥积极作用。 近期香港市场的反应为上述观点提供了支撑。受益于中概股回归带来的突出业绩,4月份以来恒生指数也震荡上行。随着内地新经济领域领军企业先后登陆港股,以金融、地产等传统经济为主导的港股结构有望得到优化,以创新为标志的新动力的注入使得各方有理由长期看好香港股市。 香港优势仍存未来可期 国际资本流入香港、港股回升、港元走强……在国际市场持续为香港投下“信心票”的同时,内地政策的支持、香港成熟开放经济体的底气、爱港爱国人士以实际行动挺港,种种有利因素将共同汇聚成确保香港繁荣稳定的强大力量。身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香港,优势仍存、未来可期。 “国际金融中心功能的核心属性,体现在相应的特定环节,如具有基于全球标准的基础性金融制度、全球功能性金融机构高度集聚、金融要素流量规模可观等特征。从这些方面看,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基础依然稳固,对国际金融机构的吸引力依旧。”蔡赤萌表示,进一步增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功能,未来应继续扩大香港作为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的互联互通管道功能,增强香港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提升金融集聚和金融辐射能力。 背靠大陆,可与内地经济金融互联互通、深度挂钩,这被认为是香港突破瓶颈、赢得未来的明显优势。“香港能够、也需要与大湾区城市互动、互补、联动、融合。香港周边的内地城市具备在制造业、科技创新、人才及在岸金融方面的优势与规模,加强互动与合作,将有可能形成在全球具备竞争力的、面向世界开放的粤港澳大湾区。”肖耿说。 “长远来看,支撑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稳固的因素还有很多,除了中央政府的支持以及香港与内地金融的紧密合作外,香港自身拥有的积极因素也不可忽视。”暨南大学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教授陈章喜认为,香港是创新导向型的国际金融中心。一方面,香港政府的创新支持政策包括促进竞争、工商业及资本支持等将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另一方面,自由市场经济为香港营造了公平的经商环境,有利于推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成长壮大。在全面扩大开放新格局下,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有望继续稳固。 正如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副主任张晓明在新闻发布会上所说,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香港的繁荣稳定,从根本上来说取决于两条,一个是香港自身的营商环境、金融体系方面的优势会不会削弱,再一个是祖国经济发展的势头和中央对香港的支持力度会不会持续。对于这两点,我们是有信心的,所以我们对香港的未来也是充满信心的。(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暴媛媛 王 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