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陕西省水利厅了解到,“十三五”期间,陕西省不断推进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通过对宝鸡峡等47处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基本完成大型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共新增改善灌溉面积420.6万亩,年均可节水1.35亿立方米。 据陕西省水利厅厅长魏稳柱介绍,陕西省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423.3亿立方米,居全国第18位,禀赋条件呈总量严重不足、时空分布不均且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匹配三大特点。人均和耕地亩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 为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陕西不断推进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十三五”期间,陕西持续推进宝鸡峡等10处大型和37处中型灌区节水改造,目前基本完成大型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共新增改善灌溉面积420.6万亩,年均可节水1.35亿立方米。全省共有40个县(区)被水利部命名为节水型社会达标县域,占陕西省县(区)总数的37%。陕西还通过税收杠杆作用倒逼企业调整生产用水方式,2020年预计征税约12亿元。 魏稳柱说,今后陕西还将不断深化水资源集约节约工作,确保到2025年全省用水总量控制在119.2亿立方米国家红线指标以内,万元GDP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1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10%,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1%以上,基本形成水资源利用与发展规模、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等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1月29日晚间,大禹节水发布业绩预告称,公司预计2020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412.71万元至1.23亿元,上年同期盈利1.29亿元,同比下降5%至35%。 大禹节水表示,报告期内,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公司存在一定程度的因客户推迟项目招投标,从而导致部分项目开工延迟、建设结算进度及收入确认情况不及预期的情形。2020年下半年尤其是第四季度,随着政府加速招投标进度并且愈加重视综合解决方案能力,公司进一步发挥自身全国布局和全产业链的突出优势,在各类订单获取尤其是规模以上订单获取方面呈现良好态势。部分新签的规模订单的实施周期跨及2020年第四季度和2021年第一季度,预期对2021年第一季度有积极影响。
大禹节水12月22日午间披露,公司全资子公司甘肃大禹节水集团水利水电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与杭州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组成的联合体,成为2020年昌图县新增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第一中标候选人,项目中标金额为1.65亿元。公司表示,该项目中标对进一步拓展辽宁省市场产生重大影响,后续正式中标并顺利施工将对公司未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12月11日,由社主办的“金骏马之夜·第四届中国证券市场金骏马奖”颁奖典礼上,大禹节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禹节水”)获得了“金骏马奖·扶贫先锋”荣誉称号。 大禹节水是一家具备节水灌溉和全水利行业齐全完整的产业链条的企业。从企业成立至今,大禹节水始终秉持“让农业更智慧、让农村更美好、让农民更幸福”的企业使命,形成了以农村节水、农村污水、农民饮水“三农三水”为核心的业务领域,建立了“水网、信息网、服务网”三网融合技术和服务平台,助力农业节水灌溉、农村污水处理、农民安全饮水发展。目前,大禹节水已发展成为节水灌溉行业的龙头企业。 2019年,大禹节水营业收入相比3年前增长了一倍,首次突破20亿元,达21.66亿元,同比增长21.71%,连续三年保持20%以上的增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9亿元,同比增长29.17%。 大禹节水在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也积极响应全国工商联“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主动参与甘肃、天津等地方“千企帮千村”和“百企帮百村”脱贫攻坚行动,自觉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大力支持公益事业。 从2004年起,公司连续十五年全力参与地方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项目帮扶活动,同时情系教育,先后向农村小学捐赠教学器材支持农村教育,设置“大禹奖学金”资助农村学生上学,向部分缺水的乡镇捐赠节水设施,向社会生活困难和疾病患者提供资助,在联村联户、精准扶贫等社会光彩事业中慷慨解囊。“5·12”汶川大地震、四川雅安地震、甘肃定西地震、金塔煤矿事故、舟曲泥石流等事件发生后,率先捐款,以实际行动支持灾区群众抗震救灾。 今年春天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大禹节水向湖北、甘肃、天津、云南、重庆、青海、新疆、内蒙等多地捐赠口罩以及防护服、测温枪、酒精等防疫物资价值1000多万元。同时,公司还通过实施一大批农业节水灌溉、农民安全饮水脱贫攻坚项目,有效保障了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帮扶,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多年来,大禹节水通过多种形式,共向社会捐助物资达2000多万元。
12月14日晚间,大禹节水发布公告称,公司与全资子公司大禹环保(天津)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甘肃大禹节水集团水利水电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控股子公司杭州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以及上海宏信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组成的联合体成功中标“天津市静海区2020年40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项目,项目总投资为2.83亿元。 公告显示,该项目涉及静海区13个街镇40个村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新建污水处理站,设计处理规模为2674立方米/天,处理工艺包括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沉淀过滤工艺和MBR膜生物反应器两种处理工艺;铺设DN200毫米HDPE排水管、DN100毫米PVC排水管,建设塑料污水检查、沉泥井、三格化粪池。还会同步实施道路修复工程等附属设施建设。 项目的中标是大禹节水坚定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推行“三农三水三张网,两手发力共担当”战略理念的重要成果,是充分发挥天津市武清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的标杆示范效应,也是公司通过不断总结污水处理项目经验、完善“武清模式”,进一步深入拓展农村污水处理市场的成果。 大禹节水表示,中标项目符合发展战略与产业定位,对进一步提高公司在农村污水处理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起到重大影响作用。
9月3日,记者从辽宁省水利厅获悉,按照国家有关要求,辽宁省组织实施“十四五”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总体方案的技术审核工作,截至8月末,已全部完成辽阳、凡河、西四等16座中型灌区的审查。 据介绍,实施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是加快补齐中型灌区工程体系短板,创新灌区管理体制机制,确保辽宁省粮食安全、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8月以来,省水利工程建设技术审核中心按照相关技术规范要求,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总体方案以及相关附表、附图等资料进行合规性审查,并进行了质询答疑和讨论评审,提出了修改意见。 在各灌区修改报告陆续上报后,专家组重点对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建设标准、建设内容及工程投资进行复核,现已完成复核并形成了灌区的技术审核意见。总体方案技术审查通过,标志着辽宁省中型灌区项目前期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因水而兴的浙江正紧锣密鼓推进节水。由省水利厅和省发展改革委牵头、多部门联合开展的《浙江省节水行动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目前已正式印发实施。该方案首次提出,通过实施节水行动,争当践行新时代治水思路的排头兵,努力把浙江建设成为南方丰水地区实施国家节水行动的标杆省份。 浙江缺水,更需节水 浙江作为江南水乡,为何也要开展节水行动? “事实上,浙江属于国际公认的中度缺水地区。”省水利厅副厅长冯强解释,我省多年平均水资源量976亿立方米,年人均水资源量1702立方米,但是浙江人口和产业高度集聚,人均水资源量比全国人均水平低20%左右,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水资源不平衡不匹配,在浙江尤为明显。从时间分布上看,降雨集中在梅雨期和台汛期,70%的水资源形成洪水排入大海,无法有效利用,秋冬季降雨偏少,容易出现季节性旱情;从空间分布上看,杭嘉湖、宁绍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经济总量占全省2/3,而水资源量只占全省1/5,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显现,尤其是优质水短缺问题较为突出,以嘉兴、舟山为例,优质水库水供给严重不足。 水资源利用效率水平客观反映了产业结构合理性、技术水平先进性和水治理能力的高低。对标发达国家,2018年我省万美元GDP用水量254立方米,而日本仅为136立方米、新加坡仅为23立方米。“正因如此,推动水资源利用从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在开源的同时,必须从节流端发力,有效保障用水安全。”冯强说。 对此,《实施方案》提出,到2022年,重要领域节水取得快速突破,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5年分别降低42%和48%以上,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1%以上,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城镇居民年人均生活用水量控制在55立方米以内,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06以上,全省用水总量控制在186亿立方米以内。 用得越多,价格越高 如何推动全省节水行动? 强化刚性约束,是贯彻落实《实施方案》的重要举措之一。“我们将对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实行控制,主要抓好县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江河水量分配和区域水资源论证3项工作,实施用水全过程管理,突出刚性约束,建立节水评价机制。”冯强说。 在此基础上,浙江将着力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市节水降损、非常规水利用、节水标杆引领和节水装备制造等六大工程,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积极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全力打好节约用水攻坚战。 提高节水意识,必须建立全方位的价格机制。在居民用水方面,我省已全面实行居民阶梯水价制度,通过适当拉开各阶梯之间的价格差距,下一步将结合水价动态调整,进一步优化该制度;在非居民用水方面,我省正在着力健全完善非居民用水差别化水价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行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并完善差别化水价制度。“简单来说,就是超出一定量后,用水量越多,价格就越高。”省发改委一级巡视员徐幸说。 一大批加强节水项目的投资即将启动。比如加快舟山绿色石化基地等大型海岛海水淡化工程建设,确保2022年全省海水淡化产能规模达到40万立方米/日的目标,基本解决海岛对生活生产用水的需求。 此外,聚焦酒店、居民小区和学校等重点用水行业和领域,浙江将开展节水标杆遴选和引领行动。今年,全省会打造10个节水标杆酒店、10个节水标杆校园、10个节水标杆企业和100个节水标杆小区。 农业增效,工业减排 农业是第一用水大户。近年来,浙江围绕实施节水灌溉和发展节水畜牧业渔业,持续推进结构调整,积极发展节水型产业,特别是在一些山区、丘陵地区,发展用水较少的旱地作物,减少生产过程用水量;不断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实施灌区节水改造,累计建成1900多万亩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大力推广运用节水技术设施,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开展规模养殖场标准化改造等。截至目前,我省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0.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节水农业的“节”,不仅是“节约”的“节”,也是“调节”的“节”,就是要科学高效利用。“我们将在强化农业生产保供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强农田建设和农业生产统筹管理,努力向旱地要粮,让灌区增效,要水田减排,深化落实节水措施,加大设施农业建设力度,全面推进高效节水灌溉,推广生态节水生产,切实保护和节约水资源。”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蔡元杰说。 《实施方案》提出,到2022年,全省水肥一体化面积保持在50万亩以上,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0万亩以上,建成节水型灌区180个;全省农村供水工程供水保证率保持在95%以上,全面落实水费收缴制度。 工业是浙江节水的大户。这些年来,浙江通过推进淘汰落后和严重过剩产能,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实施节水改造、中水回用和节水型企业建设等工作,工业节水取得明显成效。2019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7.6立方米,比2015年下降45.3%。 “下一步,我们将着力推进工业节水减排,大力推广高效冷却、洗涤、循环用水、废污水再生利用、高耗水生产工艺替代等节水工艺和技术,引导重点行业企业开展节水技改及再生水回用改造。”省经信委一级巡视员诸葛建介绍,到2022年,高耗水企业水效达标率90%以上,全面提升我省工业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