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晚,艾华集团披露了2020年半年度报告。2020年上半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78亿元,同比增长2.0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6亿元,同比增长31.93%。 艾华集团董事长艾立华对记者表示:“艾华集团采取提升铝箔自给率,积极引入自动化生产技术,推动‘扫除道’经营理念等方式,聚焦国内经济大循环,获得员工、上游供方、下游客户的高度认同和鼎力支持。” 自主创新拿下“高地” 为聚焦国内经济大循环,艾华集团首先攻克铝制电解电容器化成箔这一“高地”。化成箔作为制作铝制电解电容的核心原料之一,受到各国高度关注。日系厂商在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初加大对化成箔研究投入并形成诸多专利。 为了实现国产替代和自主可控,艾华集团成立了“基础材料研究院”“工业装备研究院”等机构进行科研攻关,并积极转化为生产成果。资料显示,仅2017年,艾华集团在新疆投资就超过3亿元,建设30条化成箔生产线,形成从腐蚀箔、化成箔、电解液到最终成品的完整产业链,掌握了上下游一体化垂直整合能力。 艾立华对记者表示:“要实现国内经济大循环,掌握核心技术是基础,只有实现原料自主可控,才能为国内大循环起好步开好头。2019年,我们的化成箔自供率同比猛增一倍多,成为新的业绩增长点。疫情冲击会加速国内电容器产业落后产能出清,只有经受检验、迅速恢复的现代化电容器生产企业才能适者生存、蓬勃生长。我们所掌握的化成箔先进产能确保了供应链稳定和产业链通畅,及时交付下游客户,获得客户们的高度认可。” 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下属智多星顾问机构发布的《2020年版中国铝电解电容器用化成箔市场竞争研究报告》显示:“近年来,国家将化成箔作为电子工业重点原料进行突破,以艾华集团等为代表的国内厂商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采取自主创新等方式攻克化成箔国产化难点,掌握化成箔的核心生产技术,并在短短时间内释放出先进产能。目前,中国企业拥有的化成箔产量最高,已占全球总产量80%左右。” 产业链共同体行稳致远 为聚焦国内经济大循环,艾华集团还积极引入自动化生产设备,推广日本“扫除道”管理理念,并与企业员工、上游供方、下游客户结成产业链上的利益共同体。 艾华集团第五分厂厂长赵新国向记者介绍:“电容器作为一种大规模、批量化、定制性生产的电子元器件,对生产环境清洁度的要求很高。被带入车间的杂质会造成元器件良品率大幅度下降,给下游客户和公司股东带来损失。为了保证产品质量,保护客户和股东利益,董事长强调‘知道没有力量,做到才有力量,一日做到没有力量,日日做到才有力量’的管理理念。为使引入自动化设备发挥必要效能,我们积极推动‘扫除道’管理理念,车间采取全透明化方式,不留任何死角。我作为厂长每日带头做好环境扫除、设备维护和车间检查工作,定期组织员工开展废品分析研讨会,贯彻‘清扫环境、清除陋习、清洁身心’的理念。” 艾立华向记者表示:“我从事电容器生产已有30多年,胸怀报国愿望,专注电容事业,及时送货上门,积累良好口碑。即便有外在的各种冲击,我们总是能及时支付供方货款,及时交付客户产品,及时支付工资福利。这些因素使我们和上游供方、下游客户、企业员工、社会各界拧成了一股绳,共同聚焦国内经济大循环。” 湖南大学电气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教授黎福海向记者表示:“全球经济缓慢复苏,铝电解电容器销量下滑,日本Rubicon、佳美工、尼吉康等厂商因财务压力不断收缩产品阵线,为国内厂商发展留下空间。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汽车电子、变频家电、智能家电为代表的消费电子快速发展,铝制电解电容器需求迅速复苏,客观上要求国内厂商有更大作为。随着国内厂商掌握核心技术,稳步提升工艺水平,出色发挥供应链管理能力,其市场影响力普遍增强。‘立足自主创新实现国产替代、立足国内循环实现内生增效’的良好格局还将持续下去。”
摘要:妨碍国“内大循环”形成的两大直接障碍:1、农村方面,农民的社会经济权益被人为抑制,无城市居民所享受的资产性收入,且工资性收入长期低于城镇居民,且社会保障极不完善。所得本就不多,还需为养老医疗做大量储蓄;2、城镇居民方面,诚如樊纲的六个钱包所论,高房价对消费形成了严重的挤出效应。 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当前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建立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长期协调机制,坚持结构调整的战略方向,更多依靠科技创新,完善宏观调控跨周期设计和调节,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找到了破解当下复杂严峻形势的切入口。然而,国内大循环的源动力何在,又如何驱动? 人们常将“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出口减进口)”称之为短期经济活动的源动力,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今年第二季度,中国GDP增长3.2%。其中,投资的贡献为5.01%,净出口的贡献为0.53%,而消费的贡献是负的,为-2.35%。还要提及,今年1~6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为-3.1%,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为-1.8%。当然这固然有疫情冲击的因素存在,但更深层次的原因——中国经济中居民消费这块短板一直没有完全补上——亦不容我们忽视。长期以来,我国的消费这一源动力不足,是不争的事实。也正是基于此,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就特别强调,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并提出扩大最终消费,为居民消费升级创造条件。 我国的消费这一源动力不足,主因在于国内消费需求不足,而消费需求不足的根源,又在于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过低有关,而可支配收入过低又与如下两点相关: 1、首先看农村居民方面。相比于城市居民的“国人”,中国的农民,显然处于“野人”状态——即无论是政治权益还是经济权益,均被人为抑制。导致资产性收入为零,工资性收入(农民工)又明显低于城市居民。此外,社会保障严重不足,在所得有限的情况下,还得为父辈、自己做养老储蓄。这就使得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性收入进一步压缩。 2、至于城市居民,则罪在房地产政策。高房价下,一套房动不动就得几十万乃至上百万的首付,其后更是几千上万之月供。用樊钢的话说,若想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需掏空夫妻双方的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三代人“六个钱包”的积蓄。这也将意味着这些家庭的可支配性收入下降,也意味着,为了一套房,六个家庭的消费就完全成为了纯刚性需求型消费。此外,高房价还会对创业形成挤出,更会对既有产业也有挤出效应——地租过高,导致企业成本高企。而在全球化生产要素成本差异越来越小,国家间在争夺企业、争夺国际产业的今天,成本竞争将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高企的房价会让更多企业外迁,这不仅会危机产业链的稳定,更会导致大量的产业工人失业,进而反过来又会影响国内消费。 要想解决这一困境,其实方法也端地简单: 1、以城乡平权为目的,通过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在社会政治经济权力上,将农民彻底解放了; 2、在城市方面,将居民的消费力从房价里解放了; 我想只要做到这两点,中国的国内消费需求一定会迅速扩大,进而促成国内大循环。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时再次强调“要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今年5月以来,“大循环”战略被多次提及。如何正确理解“大循环”战略?当前形势下,如何打通“双循环”?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学者表示,当前所谈及的“双循环”已与以往不尽相同,只有立足国内大循环,才能构建我国新的发展格局。 国内大循环地位凸显 复旦大学证券研究所副所长王尧基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称,今年以来,我国经济不但直接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而且也受到外部打压以及国际市场萎缩带来的严重冲击,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使得部分该出口的商品出不去、该进口的商品进不来。在这种情况下,被动应付不如主动应对。正是为了主动应对上述新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3个月内两次强调“大循环”战略。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分析,首先,两个大循环都是中国经济所必需的,缺一不可。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既需要国外广大的产成品市场,也需要国外的原材料和其他中间投入品供应,若缺其一,中国经济都会受到很大的约束。 其次,两个大循环中,目前强调的是国内大循环。以前中国经济采取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国际大循环比国内大循环重要。现在,因为中美关系的变化,国际经济环境变差,国际大循环的不确定性增加,不利于保证中国经济的平稳增长,甚至不利于中国的经济安全。所以,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性就凸显了出来。 最后,当下的“双循环”内容已与以往不尽相同。就国际大循环来说,以前的产成品市场主要是针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随着中美关系的变化,美国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加,目前所说的“国际大循环”主要指的是非美国市场。就国内循环来说,同样由于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中国获取国外投入品的风险增加,中国不得不更多依赖国内投入品,同时产成品市场也要更加注重国内市场。 重塑生产及供应链 当前形势下,如何打通“双循环”? 对此,在苏剑看来,就国际大循环而言,主要还是加大对外开放,改善国际经济环境。如果国际经济环境继续恶化,那么国际大循环将越来越困难。 就国内大循环而言,首先需要形成国内统一大市场,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形成国内统一、透明、公正、低成本的营商环境和消费、流通,同时切实保护消费者权利,保障消费安全;其次,进一步开放非国有企业上游行业,在国外投入品供应风险加大的情况下,国内供应必不可少,引入非国有企业进入这些行业很有必要;第三,加大科研力度,便利替代投入品的开发,比如,如果国外石油供应下滑,我们就必须用别的能源替代;第四,加强保障医疗、教育、住房等民生领域,降低成本,提高老百姓(行情603883,诊股)购买力。 王尧基向记者指出,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有着建立国内大循环的独特优势。因此,我们要尽快打破各类要素在国内市场自由流动中的障碍、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切实消除国内循环中的各种“堵点”“痛点”,切实降低交易成本,使各类资源能在国内大循环中尽可能地实现优化配置,充分释放我国自身消费潜力,使更多的商品通过出口转内销而在国内大循环中消化。 王尧基认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意味着我国生产链和供应链的调整和重塑。因此,事关国家命脉的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首先要通过补短板等举措予以保障。其次,对于我国推进新基建过程中一些“卡脖子”的高科技产品,要通过加快进口替代进行解决。此外,还应通过进出口进一步多元化和国别替代来缓冲外部打压。
内容摘要 核心观点 两个大循环是当前最重要的宏观逻辑,发挥供给优势支撑经济领先企稳,缓解经营压力,降低经营负担,推升营收增速和利润率帮助企业盈利维持高增长,推动累积库存持续去化。我们认为,在两个大循环的多重支撑下,企业盈利有望在Q3末、Q4初转正,企业库存也将逐步进入“蓄力”阶段。 两个大循环对利润拉动开始显现 1-6月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速-12.8%,前值-19.3%;6月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速为11.5%,前值6%。当前我国正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外双循环互促的新发展格局,国内大循环稳定需求、强化供给优势,国内国际双循环促进出口。此前降成本政策呵护对企业盈利修复有重要作用,随着复工复产推进,在全球经济相对低迷背景下,我国经济领先性企稳,两个大循环对利润的拉动作用开始显现,国内经济企稳带动市场活跃度走高,提振企业营收和利润率,缓解现金流量表压力,1-6月工业企业营收及利润率分别为-5.2%和5.42%,同时借助我国的供给优势,二季度出口表现出超预期的强劲拉动,支撑经济企稳,改善企业经营,6月PMI新订单及新出口订单分别为51.4和42.6,环比回升0.5和7.3个百分点。 我们认为,中期两个大循环将对盈利产生持续拉动作用,内需稳中有进,供给优势持续支撑出口,在两个大循环利好下,企业盈利累计同比或在Q3末、Q4初转正。 后续库存将经历”下蹲-蓄力-起跳“三个阶段 2020年6月末规模以上企业产成品存货增速8.3%,前值9%。库存是需求和生产变动的净结果,我们认为接下来库存走势将经历“下蹲-蓄力-起跳”三个阶段,目前处于“下蹲”向“蓄力”演进的阶段。 6月库存延续去化,两个大循环产生的积极作用正在显现。需求端,内需领先性企稳,出口超预期强劲,工业用电量、铁路货运量等数据逐步回归常态,基建、地产投资带动内需稳定内需,PPI同比开始触底回升,中国供给优势带动出口数据表现较强,在全球整体贸易量显著下滑背景下,我国6月出口交货值同比增2.6%。生产端,未来仍有改善空间,本次疫情本质上仍是一轮供给出清,有助于提升产能利用率的合意水平,目前Q2产能利用率环比大幅回升至74.4%,仅达到16年底部,尚未达到18年底部,预计产能利用率仍有回升空间,有助于推动库存向“蓄力”和“起跳”切换。 我们认为两个大循环的作用正在显现,短期,“投资带动内需+供给优势推动出口”是主导因素,将推动库存继续去化。中期,随着生产能力的进一步上升,部分逆周期政策支撑下降,库存将进入蓄力阶段。未来,全球经济回升叠加内需出口共振,有望促使库存周期向主动补库切换(起跳阶段),时间点最早可能在Q4。 行业结构:两个大循环重点提示两条行业逻辑 疫情对全行业供需产生较大冲击,但由于不同行业的需求和供给存在结构化差异,其库存及企业盈利也呈现结构性特征,我们提示,两个大循环有重要的行业逻辑: 一方面是畅通国内大循环推动需求回升、强化供给,二季度,高技术制造业的突出表现在利润和投资端均有反映,环保标准切换、基建项目加快推进带动汽车、专用设备行业的利润明显回升,基建推进对原材料制造业利润回升也有利好,在刚性必选消费、“宅经济”和补偿性可选消费的影响下,消费制造业盈利显著回升。此外,受益于市场活跃度提升和政策呵护,私营部门工业企业利润修复处于领先水平。在国内大循环的支撑下,前期累积库存持续去化,部分行业逐步向“蓄力”、“起跳”切换。 另一方面是发挥我国供给优势弥补海外供需缺口、替代海外供给,我国产业门类全、经济领先企稳占据全球供应链重塑优势地位,我们前瞻提示出口超预期也得到印证,目前计算机通信、医药、造纸、食品等行业盈利回升较快,部分行业已经有一定补库的“抢跑”特征。 风险提示 逆周期政策不及预期,经济、金融危机爆发,中美关系超预期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