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能环保,珍爱地球。”这既是宏柏新材的创立之本,亦高度概括了董事长纪金树心中的企业文化和远大目标。 在国内,稳坐国内功能性硅烷行业龙头企业之位;在海外,与赢创、迈图高新、信越化学、道康宁等世界一流公司直接竞争。 这家来自瓷都景德镇的功能性硅烷,特别是含硫硅烷细分领域中具备循环经济体系及世界领先产业规模的企业,并不满足于此,而是立志在成为全球硅基新材料龙头制造商之一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对纪金树来说,宏柏新材登陆资本市场,既是一份成绩单,更是实现未来远大目标的新起点。 深耕含硫硅烷偶联剂 自成立以来,宏柏新材始终精耕功能性硅烷、纳米硅材料等硅基新材料,主要产品硅烷偶联剂和气相白炭黑等广泛应用于橡胶和轮胎制造等多个领域。 经过多年的成长,公司现已发展为我国功能性硅烷,特别是含硫硅烷细分领域中具备循环经济体系及世界领先产业规模的企业之一。 据介绍,功能性硅烷可分硅烷偶联剂、硅烷交联剂及其他功能性硅烷,硅烷偶联剂可进一步分为含硫、氨基、乙烯基、环氧基、丙烯酰氧基等类别。 “我们的主要产品为含硫硅烷偶联剂。含硫硅烷是以硫为主要功能基团的一类功能性硅烷的统称,是目前用量最大的一类功能性硅烷,主要应用于橡胶工业。”纪金树说,含硫硅烷因其优异性,已成为子午线轮胎生产的重要原料。“采用该类硅烷与沉淀法白炭黑复配生产的绿色轮胎,可降低轮胎滚动阻力并提高轮胎的抗湿滑性能,从而更加节能和安全。” “根据行业的权威统计,我们是国内功能性硅烷行业龙头企业。”纪金树自豪地说。 经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认定,2019年公司含硫硅烷偶联剂在全球和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分别为15%和44%,2016至2019年在全球和国内的市场占有率排名均为第一,公司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含硫硅烷生产企业。 在客户层面,公司与境内外大型轮胎制造商韩泰轮胎、德国马牌轮胎、固特异轮胎、锦湖轮胎、普利司通轮胎、米其林轮胎等建立了长期密切的业务合作关系,公司的行业龙头地位突出。 行业未来空间广阔 “中国作为世界主要硅烷消费国,将引领亚太地区硅烷市场的发展。”对于行业发展趋势,纪金树如此判断。 据介绍,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功能性硅烷生产、出口与消费国。自2016年起,中国、美国和欧元区经济复苏,全球化工行业景气上行,订单与产量快速增加。 “与此同时,我国供给侧改革、环保督察政策成效显著,生产能力落后、安全环保水平差的中小型厂商逐渐关停,行业产能过快增长得到明显控制,2017年和2018年硅烷产能增长率分别为7.5%和7%。”纪金树分析称,受需求较为旺盛与产能增速放缓的共同影响,我国硅烷行业开工率在2017年和2018年已持续改善,行业集中度也显著提高,硅烷市场明显回暖。 根据全国硅产业绿色发展战略联盟统计,2019年我国功能性硅烷总产能为43.05万吨/年,产量为27.85万吨,同比分别增长6.6%和6.7%,开工率提高至64.7%。 纪金树认为,未来,在安全和环保要求持续提高、供给侧改革持续推进的背景下,硅烷企业将朝着大型化、一体化和区域化的趋势发展。 此外,随着新能源汽车、复合材料和表面处理等新兴市场需求的壮大成熟,预计到2023年,我国硅烷总产量将达到39万吨,与2019年相比,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97%。 纪金树乐观预计,随着国内绿色轮胎的普及和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含硫硅烷年产量将从2019年的8.97万吨增长至2023年的12.56万吨。“随着下游新兴产业的发展,复合材料和碳纤维时代的到来以及建筑行业的活跃,硅烷行业未来的发展空间将更加广阔。” 闭锁循环工艺优势凸显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硅烷生产基地,越来越多的企业注重产业链整合,加快产业链延伸,以达到循环生产的目的。对宏柏新材而言,这正是其与国内外竞争对手同台竞技的优势之一。 经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评定,公司于2019年11月被列入第四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名单。据介绍,公司是国内率先完成“氯元素闭锁循环”生产的公司,拥有业内领先的闭锁循环生产线,具备含硫硅烷重要原料三氯氢硅的自主生产能力,实现了品质及成本的有效管控。 “宏柏新材是同行业内最早采用闭锁循环工艺的企业,也是国内唯一实现以三氯氢硅为起点,直至终端硅烷偶联剂和气相白炭黑生产全过程氯元素闭锁循环的企业。”在纪金树看来,同行业其他企业也存在使用循环生产工艺的情况,但受制于生产规模、技术能力及经验积累,通常为局部生产环节的循环,未能做到像公司从三氯氢硅到终端产品的全程覆盖。 纪金树解释道,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四氯化硅,公司将其加工处理为气相白炭黑后对外出售;对于副产物氯化氢,公司已实现循环使用。 经过多年技术积累,在公司取得十多项含硫硅烷领域的核心技术,成为国内领先的含硫硅烷生产商的同时,公司技术人员已通过实验室小试、中试,完成了超声微压浸胶、微波固化及复合干燥一体化技术的开发及论证,满足了生产纳米孔多功能气凝胶材料生产线建设的条件,并且在多种规格气凝胶材料制备基础上,开展了气凝胶衍生产品的研发。 招股书显示,功能性气凝胶生产基地建设正是本次募投项目之一。项目建成后,将新增功能性气凝胶产能10000立方米/年。 “我国气凝胶行业企业数量大约有40家,行业集中度不高,尚未形成稳定的竞争格局。建设气凝胶新型材料生产基地,是公司抓住市场机遇,不断做大、做强自身的必要措施。”纪金树认为,一方面公司生产硅烷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盐酸等可为该募投项目提供原材料,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另一方面可借此进一步延伸拓展产业链范围,实现新的利润增长点。
8月12日,硅烷偶联剂供应商宏柏新材(605366.SH)正式在上交所主板鸣锣上市。作为国内功能性硅烷行业龙头企业,宏柏新材现拥有全球产量极大的含硫硅烷生产线,并逐步建成完整的绿色循环产业链。 2019年,宏柏新材营业额超10亿元,公司核心产品含硫硅烷偶联剂在全球和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连续三年领先。此次公司拟公开发行不超过8300万股,将用于氯硅烷绿色循环产业建设等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总投资金额达10.85亿元。 宏柏新材董事长、总经理纪金树在上市路演中表示,随着募投项目的稳步落地,宏柏新材将进一步扩充末端产品品类,加大市场覆盖力度,充分发挥公司较强的研发能力,加快科研成果落地转化,实现技术、产业双升级。 自主研发补足三氯氢硅产能短板 总部坐落于千年瓷都景德镇的宏柏新材自成立以来始终精耕功能性硅烷、纳米硅材料等硅基新材料,主要产品广泛应用于橡胶和轮胎制造等多个领域。 一路走来,宏柏新材逐渐培养出自己强大的研发团队,在院士工作站、省级技术中心、研发中心多个研发平台的支持下,构建了从研发到应用完整的技术研发体系。经过多年积累,公司掌握了含硫硅烷、新一代氨基硅烷、下一代含硫硅烷及气凝胶的生产技术。 在专利方面,公司取得了十多项含硫硅烷领域的核心技术,在成为国内领先的含硫硅烷生产商的同时,还完成了超声微压浸胶、微波固化及复合干燥一体化技术的开发及论证,满足了生产纳米孔多功能气凝胶材料生产线建设的条件;并且在多种规格气凝胶材料制备基础上,开展了气凝胶衍生产品的研发。 根据最新招股书披露的数据显示,自2009年开始宏柏新材自主研发的13项专利目前在产业化阶段已实现成熟应用,5项在研项目已进入小试或中试阶段,2017-2019年宏柏新材研发投入分别为2151.80万元、3467.36万元、3506.67万元,约占营业收入的3%。 与此同时,从哈尔滨工业大学通过独占许可取得的2项专利在2019年实现相关产品的销售收入分别为2.39亿元和5034.64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23.58%和4.97%。可见,通过长期研发,宏柏新材在国内率先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特种含硫硅烷产品,其工艺和产品性能优于国内企业标准。 公司方面表示,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在主要硅烷品类上的研发能力已接近国外水平,形成了全球领先的产能和产量规模,且有较强的成本优势。目前,部分行业领先企业已开始加大这方面的研发和产能投入,对标国际厂商,向着更高附加值的下游产业链不断探索和发展。 生产线即生命线,凭借着强大的研发体系背书,公司不仅具备含硫硅烷重要原料三氯氢硅的自主生产能力,还拥有业内领先的闭锁循环生产线。 由于功能性硅烷下游轮胎制造等行业对硅烷的质量及稳定性都有较高的要求,意味着中间体稳定性和产品质量是硅烷生产企业的重要技术壁垒。“硅块—氯硅烷—中间体—功能性硅烷—气相白炭黑”的完整绿色循环产业链是宏柏新材自2015年起持续进行的技改项目。 技改完成前,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氯化氢都经吸收制成盐酸后对外出售;技改完成后,净化提纯设备的运行费用远低于直接购买氯气和氢气合成氯化氢的成本,且免除了盐酸委托外部处理的成本;由于原料质量更加可控,三氯氢硅和气相二氧化硅质量更稳定,成本更低。 目前,宏柏新材已成为国内唯一实现以三氯氢硅为起点,直至终端硅烷偶联剂和气相白炭黑生产全过程氯元素闭锁循环的企业。但公司方面也表示,虽然公司产业链完整却受制于生产工序前段的三氯氢硅生产能力有限,公司中间体及下游产品产能尚未完全释放。 随着公司募投项目之一氯硅烷绿色循环产业建设项目的建成,公司将形成50000吨/年三氯氢硅产能,同时配套提升中间体及现有主产品线的生产能力,突破现有生产瓶颈,实现各个生产环节的产能平衡。在扩充原主要产品的同时,该项目还将配套新增气相白炭黑1500吨产能,进一步提高公司核心产品生产能力,进而提升公司毛利率水平。 疫情之下意向订单不降反增 硅烷偶联剂及气相白炭黑是宏柏新材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下游终端客户以轮胎企业为主,对其销售占公司营业收入的90%以上。在需求端,根据最新公布的数据统计,存量汽车形成的替换胎市场占轮胎总需求的7成左右,能够为公司提供持续、稳定的下游需求。 从竞争格局来看,由于2019年行业需求增速有所放缓,产品价格回落至略高于环保督察前的水平,行业出现大规模新进入者的可能性较低。另外,随着环保安全要求的提高,功能性硅烷行业将呈现以大型厂商为主的竞争格局。目前我国形成了宏柏新材、荆州江汉、南京曙光、湖北新蓝天四家规模较大的硅烷生产企业。 经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认定,2018年宏柏新材含硫硅烷偶联剂在全球和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分别为15%和42%,2016-2018年在全球和国内的市场占有率均名列前茅,公司已成为全球规模极大的含硫硅烷生产企业。 2017-2019年,宏柏新材随着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资产规模稳步上升,从9.35亿元增加至11.30亿元。其中,2019年末总资产同比增幅16.38%,主要系公司持续盈利所致。2019年下半年起,硅烷偶联剂市场价格趋稳,2019年营业收入较2018年同期上涨0.08%,扣非前后孰低归母净利润较2018年同期跌幅收窄至14.97%,业绩下滑趋势已有改善。 从供给端来看,2017年至今,行业产能保持了温和增长,产能增速从此前的10%以上回落到7%左右,与消费量增速较为匹配。2020年新冠疫情对中国以及全球的制造业均产生了一定影响,短期内硅烷偶联剂预计将保持供需平衡,不会出现产能大规模扩张导致供过于求的现象。 针对疫情期间复产复工的相关情况,宏柏新材也在招股书中作出明确披露。由于公司复工时间推迟2周,部分原料交付存在1-2周延迟,国内客户停工造成了国内订单明显减少。2020年1-3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5亿元,获得扣非前后孰低归母净利润2665.47亿元。 目前,公司业务已拓展至美国、欧洲、韩国及东南亚地区等主要轮胎生产地,客户涵盖全球前十大轮胎生产企业。在国内,公司客户包括马牌(境内工厂)、中策橡胶、风神轮胎、固特异(境内工厂)、青岛森麒麟等大批知名轮胎企业。 截至2020年3月5日,公司与境内外客户已确定的2020年意向需求为5.85亿元,与去年同期确定的当年意向需求相比增加41.28%。 向大型化、绿色化和循环化方向发展 而自3月以来,宏柏新材的国内订单已逐步开始恢复,海外市场以年度订单为主,故未受疫情冲击,且公司在春节前留有较为充足的备底库存,疫情期间仍能够正常发货,自2月下旬以来产能利用率达到80%左右。截至目前,公司流动资金充沛,本次疫情不会影响公司现有产能及包括HP669、HP1589在内的扩产建设。 不仅如此,宏柏新材也积极履行社会职责,对口帮扶塔山街道办、礼林镇两个乡镇扶贫工作。2020年新型肺炎疫情发生后,对当地单位及企业捐献了大量防疫物品,并多次对景德镇各地敬老院进行慰问捐赠,向敬老院捐赠了大米和食用油等爱心物资。 随着二季度国内下游客户逐步恢复正常生产经营,公司预计1-9月营业收入约为7.36亿元,扣非前后孰低归母净利润约为9409.07万元。 董事长纪金树在上市路演中表示,随着我国经济企稳向好,硅烷下游市场首先复苏;伴随着去产能目标的逐步实现,行业集中度显著提高,硅烷市场也开始逐渐回暖。未来,在安全和环保要求持续收紧、供给侧改革持续推进背景下,硅烷企业将朝着大型化、绿色化和循环化的趋势发展。 从基础原料生产到副产物的回收利用,绿色环保是宏柏新材蓝图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018年公司基本建成以氯硅烷闭锁循环为基础的绿色生产体系,使2019年物料循环得到提升,环保费用相应降低。2019年公司支出环保费用1678.70万元,较2018年下降868.23万元。 而受环保材料价格上涨、公司产量增加等因素影响,公司环保投入持续增加,2019年公司环保设备和工程投入达3445.31万元。 根据市场预期,在功能性硅烷行业,随着新能源汽车、复合材料和表面处理等新兴市场需求的壮大成熟,预计到2023年,我国硅烷总产量将达到39万吨,与2019年相比,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97%。而在含硫硅烷细分领域,随着国内绿色轮胎的普及和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含硫硅烷年产量将从2019年的8.97万吨增长至2023年的12.56万吨。 未来,公司方面表示,将围绕主业,补足三氯氢硅产能短板,提升后端产品产能利用率;深化产品副产物内部循环,不断完善拓展绿色循环产业链;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扩充终端产品品类,丰富产品品种,提升产品附加值;提升生产和管理的自动化、信息化水平,打造智能制造生产体系;加强市场信息收集,密切客户交流,推动新材料的研发及新领域的拓展;通过对现有生产设备和技术工艺进行升级和改造,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
“我们与客户打交道,不只是为了销售产品,更是为了给客户解决难题。客户的需求就是晨光新材的研发方向,只有多与用户打交道,晨光的产品才会更接地气,企业的发展才有源头活水。”晨光新材董事长丁建峰如是说。 技术出身的丁建峰,早就预见公司会上市。在他看来,登陆资本市场在晨光新材的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但前方还有更远大的目标在等着他。 丁建峰表示,晨光新材专注于功能性硅烷的研发和销售,未来公司将依托现有的循环生产体系,通过实施功能性硅烷开发与应用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完善自主研发体系,开展产品行业应用研究,形成“研发一批、中试一批、产业化一批”的格局,力争成为全球功能性硅烷产业的主导力量。 纯属偶然的结缘 “晨光新材致力于功能性硅烷全产业链的研发、应用和产业化,产品应用非常广泛。”丁建峰说,“眼镜、衣服、手机零部件等产品中都有硅烷偶联剂,正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必须摄入盐,硅烷偶联剂对于提升产品品质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硅烷偶联剂是功能性硅烷中用量最大的一类,是一种分子中同时含有两种不同化学性质基团的有机硅化物。偶联剂作用机理是水解以在无机与有机界面间形成键合,促进界面融合,增强性能。 丁建峰解释称,以幕墙玻璃为例,大部分幕墙玻璃都是用胶粘起来的,胶本身的黏合性并不是太强,3至5年后胶可能自行脱落,而且胶是有机物,玻璃是无机物,胶与玻璃黏合的时候分子会无法连接。硅烷偶联剂就像一座桥梁,一头与胶等有机物连接,另一头与玻璃等无机物连接,胶与玻璃因此被连成一体。 公开资料显示,硅烷偶联剂由美国联碳公司发明,距今已有70余年历史。目前全世界偶联剂产量已达20万吨以上,品种已扩展至三四十种。近20年来硅烷偶联剂在国内发展迅速,目前产量已超10万吨。 丁建峰介绍,选择做硅烷偶联剂这个产品纯属意外。他因自身的化学专业背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接触到该产品,预判其未来市场前景广阔,因此才确定这一研发方向。创业初期,硅烷偶联剂的用户很少,并且客户大都认为国内外产品的品质差距明显,因此对国内厂商生产的产品并不感兴趣。后来,经过公司的技术研发团队与客户多次深入交流,客户对公司及产品都有了充分了解,才慢慢接受。 丁建峰表示,目前国内使用晨光新材产品的客户达到3000多个,公司的经营策略在于主攻国内龙头企业,与龙头企业加强合作,继而形成示范效应。与国外同行相比,国内企业的优势在于性价比高。“晨光新材有一款产品KH-560,这是一种主要用于玻璃纤维表面处理、汽车钢板表面处理、集成电路封胶的材料。2005年,从国外进口的该产品售价约为15万元/吨,后来公司研发成功并将该产品小批量投放市场,产品售价为8万元/吨。随着公司产品得到客户和市场的认可,产能提高,产品销售规模也进一步扩大,产品售价降至4万元/吨,但该产品的毛利率仍达50%。” 核心竞争力在于全产业链 自成立以来,晨光新材始终秉持“绿色、专业、创新”的发展理念,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优化产品结构,延伸产业链,实现公司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公司开展有机硅烷偶联剂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应用的开发、研究与测试,成功开发多个新型硅烷偶联剂,解决多项生产技术难题,开拓多个硅烷偶联剂的应用新领域,为企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也使公司经济效益显著增长。 近年来,晨光新材的主营业务稳步发展。2017至2019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75亿元、6.71亿元和6.90亿元,对应各期净利润分别为1678.59万元、13445.38万元和11882.98万元。 丁建峰表示,晨光新材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全产业链——从大自然产生的硅粉到终端的功能性硅烷。公司不断开发各种硅烷偶联剂,目前公司产业化的品种有20多种,还有20多个品种在进行中试,另有20多个品种在进行实验室开发。“公司的持续竞争力在于较强的新产品开发能力,而不是通过技术转让来做产品,目前公司已在小试5年后的产品了。” 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晨光新材探索出一条以循环经济发展功能性硅烷产业的特色路径。公司已拥有与功能性硅烷生产相关的专利27项,包括8项发明专利、19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技术(工艺)被江西省科学技术厅认定为“江西省科学技术成果”。 “此前,我们的产业链中产生的副产品被当作危险废物进行环保处理。现在,产业链上所有的副产品都可以被开发成产品。”丁建峰说,“例如氯化氢,生产工艺中的原料环节会用到它,如果不把多余的氯化氢气体分解,那就会溶于水变成副产品盐酸,体量大了之后必须花钱处置。如今,晨光新材具备把氯化氢完全封闭循环的能力,全产业链的优势在于产业链中能循环的东西都循环起来了,不会变成副产品,因此公司的竞争优势、成本优势、环保安全更强了。” 丁建峰透露,公司自主研发的氯化氢去废处理必须要在大装置中运营,且每个环节牵涉到几十个子环节。当初在设计时,一度选择放弃研发,但考虑到企业发展必须要把关键环节的瓶颈打通,否则后续产品无法扩大规模,因此,他带领团队一段一段攻克,花了6年时间,终于将循环经济系统打通。由此,晨光新材的发展后劲更足了。 “下一步,我们要加大原创产品的研发力度,目标是在功能性硅烷这个主航道上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公司。上市为晨光提供了非常难得的发展契机和源动力,推动公司全速前进!”丁建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