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日获悉,为引导保险公司规范有序发展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队伍,提高保险销售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在研究论证一年之后,监管部门近日起草了《关于保险公司发展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正在业内征求意见。 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是指与保险公司签订委托代理合同,不参加营销团队、自主独立开展保险销售的个人保险代理人。本质特征是破除层级结构、不隶属团队,更加专业化、职业化和稳定化。 近年来,华泰财险、阳光财险和人保财险先后开展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试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积累了可复制的经验做法。 监管部门立足试点成功经验,全面研究建立比较完善的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管理制度。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通知》的出炉,这一模式将会逐步在行业推广。 《通知》征求意见稿规定了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标准:首先,诚实守信,具有良好品行和社会征信记录;其次,具备大专以上学历,通过保险基本理论和保险产品知识专门培训及测试,从事保险工作5年以上者可放宽至高中学历;再者,有创业意愿和事业心,具有承担经营风险的意识和业务拓展能力等。 业内观点普遍认为,独立保险代理人模式有助于提高代理人稳定性、业务收入和保险专业服务水平,有利于提高行业形象。因此,《通知》征求意见稿从产品设计、授权管理、便利举措等方面,支持保险公司对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提供多样的扶助支持。 比如,开发符合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特点的保险产品,科学设置首年佣金分配比例;依法授权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从事保险产品销售、协助保险勘查和理赔等活动。 同时,鼓励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展业形式多样,“坐商”“行商”均可。支持保险公司帮助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办理个体工商户或个人独资企业工商登记,支持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在社区商圈等地开设门店(工作室),并帮助争取享受个体工商户或小微企业等方面的税优政策。 在管理机制上,《通知》征求意见稿强化了保险公司的管控责任,以此为抓手落实对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市场行为的管控。 比如,要求保险公司依法承担对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行为的法律责任,全面落实执业登记、销售能力资质分级、培训教育等监管要求。 《通知》征求意见稿还进一步明确了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的规则要求和行为规范。比如,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不得发展保险营销团队,不能变相成为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保险兼业代理机构或者保险公司分支机构,但可以聘请少数人员(不得超过5人)从事协助投保、出单、售后管理等辅助性工作。 《通知》征求意见稿还从加强非现场监管、加强信息披露、加强保险公司监管、加强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行为监管等方面,明确了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责。 比如,监管部门将严查保险公司以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门店(工作室)方式变相设立分支机构、不履行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管控职责、虚假提供或者不按照要求提供业务报告文件资料等违法违规行为,依法追究保险公司及管理人员责任,并进一步采取相应监管措施等。一旦被查实,将依法实行行业禁入等行政处罚和加强失信惩戒等监管措施。
作为保险行业的传统渠道,代理人渠道一直以来毁誉参半,金字塔式销售组织架构备受争议。为改变这种模式所带来的弊端,保险业关于“推出独立保险代理人制度”的呼声此起彼伏。 今日获悉,为引导保险公司规范有序发展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队伍,提高保险销售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在研究论证一年之后,监管部门近日起草了《关于保险公司发展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拟在业内征求意见。 此处所称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是指与保险公司签订委托代理合同,不参加营销团队、自主独立开展保险销售的个人保险代理人。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的本质特征是破除层级结构、不隶属团队,更加专业化、职业化和稳定化。 近年来,华泰财险、阳光财险和人保财险先后开展了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试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这一模式引起了市场和社会关注,更多市场主体愿意尝试推行。基于此,监管部门立足试点成功经验,全面研究建立比较完善的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管理制度。 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未来《通知》的出炉,这一模式将会逐步在行业推广。 哪些人可以成为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通知》征求意见稿规定了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标准及甄选机制。 首先,应诚实守信,具有良好品行和社会征信记录;其次,应具备大专以上学历,通过保险基本理论和保险产品知识专门培训及测试,从事保险工作5年以上者可放宽至高中学历;有创业意愿和事业心,具有承担经营风险的意识和业务拓展能力等。 同时,《通知》征求意见稿从产品设计、授权管理、便利举措等方面,支持保险公司对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提供多样的扶助支持。 比如,开发符合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特点的保险产品,科学设置首年佣金分配比例;依法授权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从事保险产品销售、协助保险勘查和理赔等活动;帮助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办理个体工商户或个人独资企业工商登记,支持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在社区商圈等地开设门店(工作室),并帮助争取享受个体工商户或小微企业等方面的税优政策。 《通知》征求意见稿也强调了保险公司的管理责任。要求保险公司依法承担对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行为的法律责任,全面落实执业登记、销售能力资质分级、培训教育等监管要求。 比如,区分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销售能力资质,并综合考察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从业年限、业务能力、专业知识、学历状况、诚信记录等情况实行差别授权;建立专管员制度,定期对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门店(工作室)加强业务指导、开展常态化排查,切实防范异常行为和案件风险等。 《通知》征求意见稿还在个人保险代理人通行规则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的规则要求和行为规范。 比如,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不得发展保险营销团队,不能变相成为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保险兼业代理机构或者保险公司分支机构,但可以聘请少数人员(不得超过5人)从事协助投保、出单、售后管理等辅助性工作。 最后,《通知》征求意见稿从加强非现场监管、加强信息披露、加强保险公司监管、加强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行为监管等方面明确了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责。 比如, 保险公司应在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事项正式启动后两个月内向监管部门提交书面报告;应加强信息披露,对失信或者严重违法违规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强化社会公开等。 监管部门还将严查保险公司以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门店(工作室)方式变相设立分支机构、不履行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管控职责、虚假提供或者不按照要求提供业务报告文件资料等违法违规行为,依法追究保险公司及管理人员责任,并进一步采取相应监管措施等。 一旦被查实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违反法律法规和有关监管规定的,监管部门将依法实行行业禁入等行政处罚和加强失信惩戒等监管措施。
近期,麦肯锡对中国保险代理人展开了一项调查,调查结果揭示出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保险行业带来的影响,以及保险公司今后应该采取哪些应对措施,更好赋能代理人。 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了空前挑战。根据麦肯锡的消费者调查,中国经济总体向好,不过保险业的前景却略显复杂:有些保险产品表现不俗,有些却受到重创,直到最近才开始复苏。 例如,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今年一季度,商业医疗保险销售额同比增长17%,但同期寿险销售额却下滑1%。同时,车险和责任险需求增速大幅放缓,从而影响了财产险和意外险产品。 麦肯锡的调查数据显示,从业时间较短的代理人,他们的业务萎缩幅度较大,约2/3的代理人都在疫情期间遭遇业绩下滑,但也有20%的代理人业绩不降反升;从业1至2年的代理人业绩降幅更大,其中有13%遭遇了至少60%的业绩萎缩。相比而言,从业5年以上的代理人无人出现60%或以上的业绩下滑情况。 麦肯锡分析认为,造成这种业绩差异的原因,一定程度上是经验使然,但也可能反映出低绩效代理人离职率更高的现状。 调查数据还显示,超过40%的代理人发现退保量增加。其中,约25%的代理人推测,原因在于客户在保单到期后未能续保。此外,超过60%的代理人认为,客户的保险预算较疫情前有所降低。许多代理人认为,现状难以为继;接近50%的代理人认为,如果新增保单和续保保单继续维持在当前水平,他们很难撑过6个月。 尽管保险业遭受重创,但代理人对未来依然乐观。约65%的受访代理人表示,客户询问保险产品时更加主动,对医疗险、意外险和重疾险以及互联网医疗服务表现出更加浓厚的兴趣。 在被问及保险公司可以在哪方面为其提供更多支持时,74%的受访代理人希望,保险公司能推出新产品,来满足客户需求。70%的受访代理人认为,保险公司应该根据当前形势,调整KPI和绩效管理方式。 随着面对面互动逐渐减少,70%的受访代理人表示,他们希望利用更多数字化工具销售产品和加强与客户互动。数字化对整个行业的重要性也显而易见,某互联网保险公司在疫情期间增加了2500万的活跃用户。 尽管面临挑战,但多数代理人都对行业复苏抱有信心,而且对保险业前景持乐观态度。1/4的受访代理人对自己的业绩恢复“很有信心”,还有69%表示“相当有信心”,只有6%表示“没有信心”。 调查结果还给保险公司带来了一些好消息。比如,接近60%的受访代理人表示,不考虑在未来6个月内跳槽或转行。只有1%的受访代理人表示,正积极考虑换工作。麦肯锡表示,由于许多代理人的业绩都在下滑,所以这种乐观情绪令人颇感意外。 代理人逐渐认识到,数字化平台是与客户沟通和展业的有效途径。客户也越来越适应数字化渠道。因此,麦肯锡预计,这将成为一项长期性趋势。 麦肯锡基于调查结果和实际观察认为,保险公司应在三个领域发力,赋能代理人,适应新常态。 这三个领域包括:培养下一代线上线下混合型数字化代理人,在这种新的分销模式下,代理人可以利用全方位的数字化能力,在不同渠道间与客户展开无缝互动;继续投资数字化工具和先进分析技术;探索新产品和新服务,满足客户广泛的保险需求。 麦肯锡表示,疫情加速了保险公司的数字化转型和以客户为中心的进程。世界各地的保险公司和代理人在应对疫情和努力实现业务复苏的过程中,可以借鉴中国保险公司的经验。“有一点很明确:保险公司必须改变对代理人的支持方式,提升他们应对疫情时的韧性,此外,还要帮助他们做好准备,信心满满地迎接下一个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