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北京12月16日电记者从16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获悉:党的十八大以来,人身保险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在保障民生、促进消费、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已是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现有90家人身险法人机构,今年1—11月人身险保费收入3.1万亿元,占保险业的74.1%,同比增长7.4%;人身险公司总资产近20万亿元。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介绍,目前我国有3亿人购买长期人身险保单,被保险人接近6亿人,商业人身保险覆盖面达42.7%,风险保障总额超1000万亿元。前三季度,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覆盖10亿多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参保患者实际报销比例平均提高14个百分点。截至11月末,人身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18.5万亿元,占全行业的88.3%,其中绝大部分为长期资金,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长期稳定资金来源。黄洪介绍,商业健康保险快速稳定发展,保费收入由2012年的863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706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30%。到今年11月末,商业健康保险保费收入7641亿元,同比增16.4%;赔付支出2531亿元,同比增22.4%。下一步将加大对商业健康保险宣传力度,提高商业健康保险覆盖面;鼓励推出长期健康保险,鼓励把目录外合理医疗费用作为商业健康保险保障责任范围;加强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融合,从“保疾病”到“促健康”。黄洪说,我国商业养老保险市场与发达国家相比仍较为滞后。到今年三季度末,我国养老年金保险原保费收入551亿元,在人身保险原保费收入中仅占2.1%。下一步,将加快发展专业化经营市场主体,支持设立养老保险公司、养老金管理公司等专业机构;支持境外资本参股设立各类养老保险机构,支持外资保险公司经营商业养老保险业务;加大养老保险产品创新,开展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提供更加灵活的养老金积累和领取服务。银保监会人身保险监管部主任陈映东说,截至2019年底,全国有14家保险公司参与了15个省份35个城市的长期护理保险项目,覆盖人群超过5000万。银保监会将加强与国家医保局沟通合作,支持保险公司积极参与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并要求保险公司加强数据分析和经验积累,合理设计保障方案,科学核定成本费用,严禁低于成本价恶性竞争行为。保险资金规模快速增长,投资领域不断拓宽,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银保监会保险资金运用监管部主任袁序成介绍,截至2020年10月末,保险资金通过债券、股票和非公开市场投资为实体经济融资18万亿元。下一步,银保监会将支持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发起设立长期限的产品,根据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创新产品形式,丰富长期资产市场;简化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行政许可项目,推进资产支持计划注册制改革。(记者 屈信明)《人民日报》(2020年12月17日 第07版)
在16日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定调保险业三大方向。 他指出,一是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尽量把目录外合理的医疗费用作为商业健康保险的保障责任范围;二是将商业养老保险纳入养老保障第三支柱加快建设,开展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创新发展提供具备长期直至终身领取功能的养老年金保险;三是提升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能力,支持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发起设立长期限产品,支持保险资金承接银行理财相关存量资产。 目前我国人均持有 人身险保单数不足1件 黄洪指出,我国已是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现有90家人身险法人机构。今年1-11月,人身险保费收入3.1万亿元,占保险业的74.1%,同比增长7.4%;人身险公司总资产近20万亿元,占保险业的85.5%。截至11月末,人身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18.5万亿元,占全行业的88.3%,其中绝大部分为长期资金,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长期稳定资金来源。 黄洪表示,目前,中短期业务保费占比仅为4%,占比从2015年高峰时期下降了近九成,万能险业务占比为15%,占比从2016年高峰时期下降一半。我国人身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236.5%,是监管标准的两倍多;今年以来人身险公司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1.6万亿元,为近年来的最高值。 黄洪认为,衡量一个市场的发展阶段,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综合分析:一是渗透率,二是市场需求,三是供给能力,四是市场竞争状况,五是市场主体的经营管理水平。 从渗透率来看,我国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分别只有4.3%和430美元,在全球的排名分别为第38位和第46位,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保险市场的水平,也低于全球保险业的平均水平。目前我国人均持有人身险保单数不足1件,仅为0.8件,这与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支持保险资金承接 银行理财相关存量资产 针对下一步银保监会引导保险资金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方面,保险资金运用监管部主任袁序成介绍,截至2020年10月末,保险资金通过债券、股票和非公开市场投资为实体经济融资18万亿元。其中,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通过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等方式,直接对接“两新一重”(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等项目的融资需求,产品累计登记(注册)规模达3.8万亿元。 袁序成透露,下一步,银保监会将持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更好地发挥保险资金期限长、规模大、来源稳定的优势,加大对国家战略和企业的长期融资支持力度,主要从四个方面做工作。 一是继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长期资产的供给。支持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发起设立长期限的产品,根据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创新产品形式,丰富长期资产市场。同时,支持保险资金承接银行理财相关的存量资产,如政府出资的产业投资基金、二级资本债等,推动有关部门丰富债券市场中长期的投资品种,培育长期资产投资的交易市场。 二是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简化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行政许可项目,推进资产支持计划注册制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同时,优化监管政策,对保险资金投资先进制造业、区域协调发展、国家重大工程等领域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修订完善保险资金股权投资、保险私募基金政策,为实体企业提供更多的长期资本性资金。 三是落实保险资产负债监管制度,全面提升行业风险抵抗能力。进一步落实好《保险资产负债管理监管暂行办法》,推动公司建立健全资产负债管理体系,进一步化解部分公司的“长钱短配”风险。 四是加强关联交易资产穿透监管,维护保险资金运用安全。建立以资金流向为线索的全流程监控制度,重点监控公司治理不健全机构的关联交易和大额资金运用,防范不正当的利益输送。 尽量把目录外合理的医疗费 纳入商业健康保险范围 对于商业健康保险保持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势头。黄洪表示,下一步将从五个方面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 一是扩面。着力提高商业健康保险的覆盖面。应用“大数法则”来分散风险,倡导和践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互助共济的商业健康保险宗旨。 二是固本。商业健康保险要回归本源,要强化它的保障功能。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要尽量推出一些保险责任期限长的长期健康保险,二是要鼓励引导保险公司在商业健康保险保障范围设计上,尽量把目录外合理的医疗费用作为商业健康保险的保障责任范围,降低人民群众的实际医疗负担。 三是增效。鼓励人民群众购买商业健康保险,在产品政策上,推动商业保险通过区别定价和费率浮动,以及资金账户积累等方式,鼓励年轻人和健康人群为未来的健康保障投保,加强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的融合,从“保疾病”到“促健康”。 四是强基。商业健康保险是对疾病和医疗风险的一种定价。强基就是要加强一些基础建设,包括信息系统建设、精算制度建设、定价规则建设。 五是提质。提高商业健康保险的服务能力,尤其是要积极参与管控不当的医疗行为,要积极参与医疗卫生综合治理和支付方式改革,支持对不当医疗行为进行管控,减少不合理的医疗费用支出,缓解“医疗通胀”问题。 在加快推进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上,黄洪表示,下一步,银保监会主要从五个方面落实。一是加快发展专业化经营市场主体;二是扩大商业养老保险领域对外开放;三是加大养老保险产品创新;四是强化养老保险基础建设;五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专业能力。
新冠疫情给商业健康险创造了机遇。在一季度保险业原保费收入同比仅增2.29%的情况下,健康险依然保持超过20%的增速。虽然总体看,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保持快速稳定的发展势头,但一些问题仍然存在。 12月16日,在银保监会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说,目前在售的产品主要都是短期健康险,大多都是以一年期为主。这种短期险带有一点“快餐食品”性质,容易给投保人形成不正确的健康保障消费观念。此外,还存在打价格战、保额高但实际理赔支付金额较少等问题。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定调人身险“扩面提质”措施,包括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将商业养老保险纳入养老保障第三支柱加快建设,提升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能力等。 “有一个形象的说法,就是‘第一支柱、第二支柱、第三支柱’,我们把政府的养老保障叫第一支柱,企业年金叫第二支柱,个人养老金叫第三支柱。”黄洪表示,将商业养老保险纳入养老保障第三支柱统一规范,有利于充分发挥其长期性、安全性和收益性的特点,建立更为科学合理的制度标准,进一步提升第三支柱的保障水平。 尽量推出一些保险责任期限长的长期健康保险 数据显示,今年截至11月末,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保费收入达到了7641亿元,同比增长了16.4%;赔付支出2531亿元,同比增长22.4%。 此次疫情下,中国消费者的健康保险需求发生了变化。相应的变化也体现在保险产品的购买地。近年来,“赴港购险”一度成为一股热潮,但从近年来数据来看,已有退潮迹象。从市场看来,这与内地保险公司加大高性价比产品研发销售密切相关。 黄洪表示,近几年内地到香港买保险的人是在减少的。内地人到香港,大多是买的健康保险,尤其以重疾险为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香港的健康保险尤其是重疾险的保险产品价格比内地要便宜。但这几年内地加大了疾病发生率表的修订完善,加大了对保险公司降低管理成本的监管政策措施,所以现在内地在售的主流健康保险产品,特别是重疾险产品在价格上基本与香港差不多。 但黄洪认为,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也存在着在售的产品期限比较短、保额很高但实际上能够理赔支付的金额比较少以及无序竞争、打价格战等三方面问题。 比如,目前短期健康险大多都是以一年期为主。但黄洪认为,因为健康保险产品大多是消费品,购买的人群都是年轻人,虽然保费低廉,但人随着年龄增长得病概率就越高,所需医疗费用也会越多。这种短期险带有一点“快餐食品”性质,容易给投保人形成不正确的健康保障消费观念。 如何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黄洪表示,应从扩面、固本、增效、强基、提质五个方面着手。扩面,即着力提高商业健康保险的覆盖面;固本是要回归本源,强化保障功能。 目前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虽然保额很高,但实际上能够理赔支付的金额比较少。 黄洪介绍,现在很多商业保险产品的医疗费用支出是指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自付部分。通常讲,医疗卫生有三个目录,如果一个人得了大病,是需要用很多目录外的药,这是要个人支付的。 “一是要尽量推出一些保险责任期限长的长期健康保险,二是要鼓励引导保险公司在商业健康保险保障范围设计上,尽量把目录外合理的医疗费用作为商业健康保险的保障责任范围,降低人民群众的实际医疗负担。我个人认为,目录外的自付医疗费用恰恰是商业医疗保险未来巨大的发展空间。通过提供长期保障,加快长期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可以平缓和减轻经济波动的冲击,与基本医保形成结构互补,稳定参保人保障预期,减少后顾之忧。”黄洪强调。 增效是鼓励人民群众购买商业健康保险,尤其是要鼓励年轻的同志通过积累方式购买商业健康保险,为老年医疗提供更加充足的保障;强基是要加强一些基础建设,包括信息系统建设、精算制度建设、定价规则建设,特别是要进一步对疾病发生率表的完善。 黄洪说,目前商业保险公司经营商业健康险的时间太短,数据积累太少。“保险是大数法则。我们现在基本上是全国统一的疾病发生率表,但我国有14亿人口,除港澳台地区外,有31个省市自治区,不仅东中西经济发展差异很大,不同的区域,一些疾病也具有地方性质。如何精准定价,就要精准制定一套不同地区,起码要做到以省为单位、通过数学模型以及积累数据编制的疾病发生率表,这样我们的产品定价会更加精准。”黄洪称。 此外,提质就是要提高商业健康保险的服务能力,尤其是要积极参与管控不当的医疗行为,要积极参与医疗卫生综合治理和支付方式改革,支持对不当医疗行为进行管控,减少不合理的医疗费用支出,缓解“医疗通胀”问题。 加快建设第三支柱 与发达国家成熟保险市场相比,我国保险市场发展仍较为滞后。数据显示,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具有养老保险功能的人身保险保费收入在全部保费收入里占比约为50%,而养老年金保险保费收入占比超过35%。而到今年三季度末,我国养老年金保险原保费收入仅为551亿元,在人身保险原保费收入仅占2.1%,积累的保险责任准备金超过5600亿元。 随着我国快速进入老龄化,养老保险也成为了当前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近期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到,要将商业养老保险纳入养老保障第三支柱来加快建设。 黄洪表示,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推动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 一是加快发展专业化经营市场主体。支持设立养老保险公司、养老金管理公司等专业机构,扩大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鼓励养老保险机构坚持专业化发展方向,深耕养老金融业务领域,积极探索长期养老金管理和养老金融服务新路子,在第三支柱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是扩大商业养老保险领域对外开放。通过引入国外成熟的养老保险业务经营和养老金管理经验,提升我国保险业经营水平,服务好人民群众差异化养老保障需求。 三是加大养老保险产品创新。开展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适当扩展保障责任,提供更加灵活的养老金积累和领取服务,支持保险机构立足消费者需求,创新发展提供具备长期直至终身领取功能的养老年金保险,特别是能够与其他养老金融产品所积累的养老资金有效对接的即期年金产品。鼓励保险机构面向创新创业就业群体的保障需求,开发有针对性的养老产品,支持保险机构探索运用互联网、金融科技等方式,优化业务流程,改进服务质量。 另外是强化养老保险基础建设以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专业能力。
9月15日至17日,2020线上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正式举行。会议期间,由上海保险交易所和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共同指导、由上海保险交易所全资子公司中保科联具体建设的重庆市健康保险服务平台正式亮相,并对外发布多项建设成果。 这是继宁波、上海等地之后健康保险服务平台试点的新高地,既有助于持续推进健康中国战略重庆实践、助力内陆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也是重庆市智慧医疗建设工作在医疗大数据应用领域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标志着依托上海保险交易所实现保险业与重庆地区医疗健康数据互联互通取得重要突破。 在重庆市委网信办、重庆市金融监管局、重庆银保监局、重庆市经信委、重庆市大数据局等单位的关心支持下,该平台按照“分步实施,急用先行”的原则,以重庆市健康医疗大数据为依托,以快速理赔服务和核保核赔调查服务为切入点进行建设,目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九龙坡区人民医院、沙坪坝区人民医院共3家医院已试点上线快速理赔服务,核保核赔调查服务已覆盖重庆市200多家医院。 据介绍,重庆市健康保险服务平台通过深度融合智慧医疗技术,全面整合商业保险、医疗卫生服务等资源,打造涵盖产品交易、产品研发、核保核赔、快速理赔、健康管理、信息交互、数据整合等功能的综合性创新型平台,助推保险机构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效率,努力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进一步提高市民的满意度和获得感,让智慧医疗更有“温度”。 以此次试点上线的两项服务为例:一方面,市民在已试点上线快速理赔服务的医院就诊后,可授权保险公司通过平台实时获取费用清单等就诊信息,无需另行提供纸质材料,在线实现数字化理赔,极大提升理赔处理时效,真正实现理赔环节“最后一公里”的“一次不用跑”。另一方面,保险公司在获得客户授权后,可通过平台数字化技术实现个人健康风险状况与保险产品的有效匹配,有效防范健康保险欺诈风险,助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据了解,下一步,上海保险交易所和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将在中国银保监会和重庆市委市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与有关单位通力合作,坚守民生和科技双重属性,高质量、高标准、高要求推进平台建设工作,将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融入到风险保障中,推动重庆市以及整个西部地区丰富商业健康保险产品供给,提升保险服务能力,让市民的健康保障“买得对,用得好”,同时推动构建开放共享的健康保险产业生态圈,带动智慧医疗和健康产业的创新发展,助力重庆城市产业升级与结构优化,加快形成区域性健康医疗新型商业金融服务模式。
9月9日,据银保监会官网,为进一步规范保险公司健康管理服务行为,提升相关服务质量和水平,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银保监会近日印发了《关于规范保险公司健康管理服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是贯彻落实《健康保险管理办法》,进一步丰富健康保险产品内涵,完善监管制度、规范服务行为,促进商业健康保险稳健发展的重要举措,在促进人民群众健康生活方式和科学运动习惯养成、提升健康水平、降低疾病发生率、减少医疗费用支出、提升健康保险专业化服务水平等方面将发挥积极作用。 主要内容:一是明确健康管理服务的概念和目的。将保险公司健康管理服务分为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健康促进、疾病预防、慢病管理、就医服务、康复护理等七大类型,并对健康管理服务的概念、服务内容和实施目的进行界定,提出保险公司开展健康管理服务是通过对客户健康危险因素的干预,预防疾病发生、控制疾病发展、促进疾病康复,通过降低疾病发生率、提升健康水平,进而降低医疗费用支出。二是提出健康管理服务应遵循的原则和要求。保险公司开展健康管理服务应遵循科学性、合理性、安全性、有效性、客观性及符合伦理学要求等基本原则。同时要求保险公司开展健康管理服务要尊重客户的知情同意权、保护客户的隐私权,确保相关数据和信息安全,及时做好服务评价反馈和投诉处理等。三是完善健康管理服务的运行规则。对保险公司组织管理、制度建设、从业人员、人才培养、信息系统,以及对第三方服务机构的合作范围和资质条件、遴选考核、合作协议、服务监督、质量评价等方面要求进行了明确。对保险公司开展健康管理服务的信息披露内容、原则和途径提出了要求,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四是强化健康管理服务的监督管理。提出了建立内部问责机制、信息报送机制、重大事故和突发群体事件应急处置与报告等方面的具体要求。此外,注重发挥保险行业协会自律组织作用,支持其探索建立保险公司间健康管理业务交流平台和健康管理服务机构评价体系,并牵头制定行业管理、技术、数据等相关标准。 稍晚时间,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银保监会将开展以下工作:一是做好《通知》的贯彻落实工作,引导行业发挥自身优势,依法合规开展健康管理业务,促进商业健康保险稳健发展。二是强化健康管理服务的监督管理,规范服务行为,提升服务质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三是支持行业协会加强自律,促进保险公司提升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 以下为问答实录: 一、《通知》制定的背景是什么?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健康保障需求持续增长。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国办《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若干意见》、我会与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十三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社会服务领域商业保险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文件明确支持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健康中国建设,要求“推动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融合发展”。2012年原保监会《关于健康保险产品提供健康管理服务有关事项的通知》首次规定保险公司可以在健康保险产品中提供健康管理服务。2019年我会颁布实施的新《健康保险管理办法》专门规定了“健康管理服务与合作”一章,明确了健康管理的主要内容及与健康保险的关系,提高了健康管理服务费用在健康保险保费中的占比,确立了保险机构开展健康管理服务的基本规则。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探索为客户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在丰富健康产品内涵、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降低医疗费用支出、提升健康保险专业化服务水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深入调研分析,我们认为目前保险行业开展的健康管理业务总体上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尚未形成成熟的服务模式,一定程度上存在服务质量不高、服务内容繁杂、服务边界不清的问题,甚至异化为获客工具和手段。在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融合发展已成为行业发展趋势、保险公司普遍把健康管理作为健康保险增长新动能的背景下,有必要根据行业实际情况,完善健康管理服务监管制度,规范公司服务行为,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更好地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二、《通知》的制定过程和总体思路是什么? 《通知》起草过程中,充分听取医学领域和健康管理行业专家的意见,认真梳理了保险行业开展健康管理服务情况,在借鉴国际经验,并结合业内实际的基础上,形成了《通知》。 《通知》制定的总体思路是:建立保险公司健康管理业务监管框架,规范服务行为,补齐监管短板,防范潜在风险,推动健康管理服务与健康保险业务融合发展,拓展健康保险服务内涵,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提升健康保险风险管控和专业化服务能力。 三、请介绍一下《通知》的主要内容? (一)明确健康管理服务的概念和目的 《通知》对健康管理服务的概念、服务内容和实施目的进行界定,将保险公司健康管理服务分为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健康促进、疾病预防、慢病管理、就医服务、康复护理等七大类型,并提出保险公司开展健康管理服务是通过对客户健康危险因素的干预,预防疾病发生、控制疾病发展、促进疾病康复,通过降低疾病发生率、提升健康水平,进而降低医疗费用支出。 (二)提出健康管理服务应遵循的原则和要求 《通知》明确保险公司开展健康管理服务应遵循科学性、合理性、安全性、有效性、客观性及符合伦理学要求等基本原则;同时提出保险公司开展健康管理服务要尊重客户的知情同意权、保护客户的隐私权,确保相关数据和信息安全,并及时做好服务评价反馈和投诉处理等要求。 (三)完善健康管理服务的运行规则 《通知》对保险公司组织管理、制度建设、从业人员、人才培养、信息系统,第三方服务机构的合作范围和资质条件、遴选考核、合作协议、服务监督、质量评价等方面要求进行了明确。此外,还对保险公司开展健康管理服务的信息披露内容、原则和途径提出了要求,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四)强化健康管理服务的监督管理 《通知》明确了保险公司开展健康管理服务的合规要求和内部问责机制,压实公司主体责任。对保险公司开展健康管理服务的信息报送、重大事故和突发群体事件应急处置与报告等提出了要求。此外,《通知》注重发挥保险行业协会自律组织作用,支持其探索建立保险公司间健康管理业务交流平台和健康管理服务机构评价体系,并牵头组织行业制定管理、技术、数据等相关标准。 四、围绕《通知》,下一步工作安排是怎样的? 答:下一步,银保监会将开展以下工作:一是做好《通知》的贯彻落实工作,引导行业发挥自身优势,依法合规开展健康管理业务,促进商业健康保险稳健发展。二是强化健康管理服务的监督管理,规范服务行为,提升服务质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三是支持行业协会加强自律,促进保险公司提升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
记者 冯樱子 北京报道 9月4日,由《》、水皮杂谈、金融研究院共同主办的“保险业理性与繁荣之路:2020第三届保险科技峰会”在北京召开。 昆仑健康保险副总裁袁长安在“如何促进健康险良性发展”的对话环节分享了面对疫情及经济下行等多重挑战,昆仑健康保险仍实现了较高投资收益率的经验。 昆仑健康保险于2006年1月成立,是国内7家专业健康保险公司之一。近些年,该公司各项经营指标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19年,该公司实现净利润1.36亿元,较2018年增长9.06亿元;总资产162亿元,同比增长70.74亿元,创历史新高。 2020年一季度,突如其来的疫情对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昆仑健康保险顶住压力,业务发展实现了逆势上涨。截至二季度末,该公司总资产286.3亿,实现净利润3.04亿。 值得关注的是,昆仑健康保险投资收益率位居行业前列。对于取得较高投资收益率的原因,袁长安介绍称,首先,昆仑健康保险重视行业研究,并借助外部资源,大力挖掘潜力项目。目前,昆仑健康保险与近十家券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同时,昆仑健康保险内部重视行业研究员的宏观视野,要求宏观研究员必须做扎实的基础数据分析研究。公司在研究员团队内部建设方面也增加了一些创新性做法,增加团队力量。 此外,与其它机构深挖行业、深挖客户不同,昆仑健康保险则注重深挖基金经理和投资经理。公司与市场上优秀的基金经理和投资经理都做过深入交流,敢于将大量的资金委托给这些投资经理、基金经理管理。 基于此,昆仑健康保险2019年度综合投资收益率为14.58%,财务投资收益率为10.06%,在2019年度81家寿险公司投资收益率排行中位居榜首。 上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与经济下行带来的多重挑战下,主要上市保险公司的净利润同比下降较为明显。但以健康险为代表的保障型业务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受新冠疫情影响,人们进一步意识到健康保障的重要性,对健康险的投保需求明显提高。同时。在政策红利不断加码健康险市场之下,各大保险企业正争相发力健康险业务布局,专业健康保险公司也在创新中迅速发展。 袁长安提出,目前,一些财险公司的健康保险业务比专业健康保险公司还多,希望监管机构能适当考虑放开对专业健康保险公司的限制。 这两年来,国内健康险与医药的融合创新已有初步的摸索和尝试。袁长安表示,随着我们国家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百姓收入不断增长,行业也在深耕健康险领域。 而昆仑健康保险的服务主要围绕三大块:没病防病,即中医概念的“治未病”,防患于未然;有病治病,例如重疾险、防癌险等,可以为客户提供辅助保障;病后康复,承接术后康复、调养工作。 袁长安认为,从公司战略定位来看,昆仑健康保险也在考虑适度地投入一些物理场所,包括康复医院、专科医院、护理院、养老院等;重点投入一些医疗设备,包括康复设备、护理设备、体检设备、体检设施等。从产品端来讲,昆仑健康保险更注重精心设计一些适合广大人群需要的专门保险产品,做到全系列、多功能。 近两年来,昆仑健康保险治理基础不断夯实、内控水平显著提高。2020年第一季度保险公司风险综合评级结果中,昆仑健康保险获评A类,这也是该公司自2016年偿二代实施以来,首次被评为A类公司,稳健经营受到肯定。 目前,公司组织架构日趋完善、中后台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大健康生态圈初见雏形、产品创新的步伐也大为加快,并着手探索建立数字化、智能化信息管理体系。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