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投债市场再起波澜。 近日,吉林市铁路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林铁投”)此前发行的“15吉林铁投PPN002”出现延时兑付,8月17日到期当天,公司未能在当日17时前将当期本息按时划付至上清所指定账户中,一时引起市场热议,城投信仰再次受到考验。 不过在当日晚间,吉林铁投深夜向投资者发布公告称,截至17日晚22时30分,公司已完成2015年第二期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本期债券应付本息的兑付,再次为城投信仰“充值”。记者多次向吉林铁投致电求证兑付相关事项,截至记者发稿,未能取得联系;但有债券相关承销人士告诉记者,该笔债券确已兑付。 有市场人士分析,尽管此次吉林铁投展现了城投平台的刚兑能力,但对于机构和投资者而言,城投债并不能意味着绝对安全。一方面,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城投平台自身盈利能力受限;另一方面,有评级公司信用研究分析师对表示,在疫情冲击之下,城投区域分化正在加剧。 吉林铁投仍面临较大偿债压力 公开信息显示,“15吉林铁投PPN002”于2015年8月14日发行,债券期限为5年,每年付息一次,2020年8月17日到期,票面利率达6.7%。 然而在最后到期日,“15吉林铁投PPN002”兑付出现问题,截至17日晚17时,公司未能按时将债券本息资金划付至相关账户。直至当晚深夜,公司公告称,截至22时30分,已完成兑付。 到了8月18日,公司再发公告解释称,由于划款流程中银行环节的审批时效原因,导致17日当日17点前未完成资金划付至上清所指定账户的相关工作。为保证持有人利益,公司已积极督促银行完成划款事宜,并与上海清算所、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确认当日已完成全部本金及利息的最终划付。至此,吉林铁投兑付一事告一段落。 对于吉林铁投的延时兑付,平安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刘璐分析,在本次事件后,市场对吉林铁投的规避情绪可能更大,后续公司偿债可能会参照呼和经开的经历,越来越多依赖于政府对当地金融资源的掌控能力。 还需注意的是,尽管吉林铁投本次兑付过关,但其存续债务规模仍然不小,下个月还有15亿债券回售行权。据统计,吉林铁投存续债券达12只,存续债券余额约67亿元,涉及私募债、定向工具等,发债成本在6.7%至7.5%之间,兑付期主要集中在2021和2022年。 另据中证鹏元8月发布的跟踪报告,截至2019年末,公司流动负债总额为269.63亿元,占公司负债比重达54.47%。其中,短期借款主要系保证借款和质押借款,应付账款主要为应付货款及工程款,2019年末两者余额分别为69.24亿元和11.01亿元。 除了流动负债外,吉林铁投还有225.42亿非流动负债,主要为长期借款137.87亿元,应付债券65.97亿元。另随着融资增加,2019年末公司有息债务增至361.50亿元,占年末负债总额的73.02%,其中短期有息债务150.44亿元,同比增长49.03%,债务压力较为集中。 另外,吉林铁投对外担保金额较大,存在较大或有负债风险。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公司对外担保合计99.07亿元,占年末净资产的29.78%,其中对民营企业担保14.42亿元,且部分担保事项未设置反担保措施。还值得一提的是,当前公司已存在因担保被起诉的情形。 据介绍,吉林铁投是2006年经吉林市人民政府批准、吉林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出资设立的国有独资公司,业务涉及高速铁路相关投资建设及运营、水务投资及运营、水利工程建设、纤维浆粕木糖等。从股权结构上看,吉林铁投为吉林市国资委100%控股企业,属于当地城投平台。 去年,吉林市国资委对公司增资1.83亿元,同时吉林市国资委为公司注入16.80亿元的办公楼、住宅和地下车库资产,再加上少数股东增资,2019年公司合计增加资本公积18.93亿元。此外,2019年公司获得财政补贴和水务、公交专项补贴等合计10.97亿元,有效提升了当年利润水平。 不过,这也难以掩盖近年来公司经营业绩承压的境况。2019年受纤维、浆粕业务收入下降影响,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滑13.33%至36.72亿元,利润总额同比下滑13.4%至7.37亿元。同时,公司经营获现能力下降,2019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由正转负,净流出16.92亿元,而上年同期为净流入11.08亿元。 目前,中证鹏元给吉林铁投的长期信用等级为AA,评级展望为稳定。中证鹏元表示,正面来看,公司多元化业务有利于降低公司经营风险,但还需关注公司资产流动性较弱、项目建设面临较大资金压力、公司面临较大偿债压力等问题。 城投区域分化加剧 吉林铁投的延时兑付将市场的目光再度聚焦在城投债上。今年以来,城投债行情颇为火爆,Wind资讯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城投债发行规模约2.60万亿,比去年同期高6253亿元;同时净融资量已接近去年全年量。 “这说明上半年整个城投债在保障借新还旧的基础上,有一部分资金已经配给到新的一些项目当中,还有一些可能用于债券之外到期债务的偿还之中。整体而言,上半年的行情是非常火爆的。”前述分析师对记者说,主要是受上半年货币政策的总体宽松以及较低的融资成本影响。 而在市场大规模扩容至下,城投债市场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资质下沉,区县级平台及AA级平台等发行主体数量明显增加。中诚信国际政府公共评级部董事总经理王钧此前就提及,上半年在融资环境宽松的背景下,资质弱或者层级比较低的城投债发行主体流动性改善明显,这些公司不仅解决了存量债务的一些问题,还可用低成本的资金替代高成本资金。 随着发行主体资质下沉,市场风险也在增加,尤其信用差异加剧的情况更为明显。比如,从发债规模来看,据中证鹏元统计,今年前7个月,城投债的主要发行区域仍集中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江苏以5220.11亿元的发行规模领先于其他地区,浙江以2097.95亿元的发行规模位居第二,山东以1314.85亿元的发行规模位居第三,相较之下,吉林、甘肃、宁夏、辽宁、海南、黑龙江等地发债则相对较少。 另从发债成本看,在上半年整体利率下行的情况下,北上广和江苏等地发行成本较其他地方下降更多。“不管是从发债规模看,还是从成本看,都体现了市场对经济发达地区债券的认可度。”前述分析师告诉记者,“还有业内会经常看申购倍数以及一二级市场存续债票面利率之间的差异。” 比如,像部分经济实力较好的地区,投资者往往愿意用低于其二级市场存续期的票面利率的价格购买债券,同样,它的申购倍数也会较高;而经济、财力相对较弱的地区,它们一级市场的发行利率通常要比二级市场存续债的票面利率高出很多BP,同时申购倍数也较低。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根据当前城投债发行情况,疫情冲击之下投资者正更加认可城投区域的进一步分化。
投资要点 引言 在综合财力较高的省份中,河南AA级城投平台利差明显处于较高水平。为了深入了解河南哪些城投平台更具性价比,我们基于各级政府经济和财政实力,结合城投平台的自身资质,进行投资价值挖掘。本篇我们将基于河南省和各地级市经济和财政情况梳理,对河南省城投总体概况进行全景解析,并对省本级城投平台进行深入剖析。 河南省经济和财政情况 河南省地处中国中心区域,位于中原经济群的核心区域。在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之下,河南省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总量方面,2019年河南省实现5.43万亿,仅次于广东和山东省,同比增长7.0%;实现固定资产投资51241.1亿元,比上年增长8.0%。财政实力方面,2019年河南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041.6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176.26亿元,分别位居全国第8位和第5位。税收收入占比70.3%,财政自给率39.7%。债务负担方面,2019年末河南省政府债务余额7909亿,债务率位于全国中游水平,相对可控。 河南省各市经济和财政情况 各市经济体量方面,郑州和洛阳两个“一主一副”核心城市经济总量位于河南省前列,整体体量较大,而焦作生产总值实际增速则维持着8%的高速增长。财政实力方面,仅郑州市公共预算收入突破千亿,各市税收收入占比比较稳定,郑州和济源的财政自给率较高。债务负担方面,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整体与经济体量成正比,以城投债有息债务余额作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衡量指标,鹤壁、周口和郑州的债务率相对较高。 河南省城投平台总体概况 截至2020年7月底,河南城投平台集中分布于省本级、郑州市和洛阳市,许昌市和漯河市的城投债存续规模也在100亿以上。省本级城投平台以AAA级为主,郑州市城投平台在AAA、AA+和AA三个等级均有分布,其他城市城投平台评级均在AA+及以下。 河南省本级城投平台共10家,除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主体评级AA+级)和河南城际铁路有限公司(主体评级AA级)外,评级集中分布于AAA级。从平台职能上来看,省本级城投平台中交通投资类5家、产业投资类1家、水利投资类1家、金控类1家、棚改类2家。 风险提示 企业经营风险。 一、引言 为了寻找更具有投资价值的城投标的,我们首先梳理了各省政府的综合财力,并基于不同等级的城投债利差进行对比。除云南和陕西外,各省AAA级城投平台信用利差几乎没有出现明显的偏离。但AA+级特别是AA级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分化,除了云南、辽宁和贵州、黑龙江和天津信用利差较高外,在综合财力较高的省份中,四川和河南AA级城投平台利差也明显高于其他省份。整体来看,随着中原经济区的稳步发展,利差水平较高的河南城投平台或更具有挖掘机会。 为了深入了解河南哪些城投平台更具性价比,我们基于各级政府经济和财政实力,并结合城投平台的自身资质,进行投资价值挖掘。本篇我们将基于河南省和各地级市经济和财政情况梳理,对河南省城投总体概况进行全景解析,并对省本级城投平台进行深入剖析。 二、河南省经济和财政概况 河南省地处中国中心区域,位于中原经济群的核心区域,幅员面积16.7万平方千米,下辖17个地级市和1个省管县级市。河南连接东部长三角城市圈和西部成渝经济带,省内铁路、公路线网密集分布,其中包括京九线、京广线、连霍高速,是我国重要的运输枢纽。 在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之下,河南省经济快速发展。2019年河南省实现5.43万亿,较2018年增长7.0%,高于全国GDP增速0.9个百分点;规模仅次于广东省和山东省,位居全国第三位。受人口基数的影响,2019年河南省人均生产总值56388元,比上年增长6.4%,增速有所提升。2019年河南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1241.1亿元,比上年增长8.0%。 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之下,河南省产业结构也加快调整,2019年三次产业结构为8.5:43.5:48.0,第三产业占比不断提升,产业结构也因此得到进一步优化和调整。目前,在传统产业的基础之上,河南省也逐渐发展形成了五大主导产业。 以装备制造、食品制造、新型材料制造、电子制造和汽车制造为代表的五大主导产业产值增速都在8%以上,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的45.5%;而传统产业产值增速略低于全省GDP增速,但在规模以上工业占比46.7%,仍是河南省经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经济保持较高增速,以及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背景下,河南省的财政实力也在不断提升。2019年河南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041.6亿元,比上年增长10.18%,增速有所加快,收入规模位居全国第8位。 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调整,河南省纳税多元化和综合财力有所提升,2019年税收收入在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的占比达到70.3%。同年省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176.26亿元,同比增长10.40%,位居全国第5位,财政自给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39.7%,位居全国第18位。 河南省政府性基金收入4080.2亿元,同比增长6.6%。河南省政府综合财力(一般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中央补助、动用调节基金、地方债发行等)测算结果为1.17万亿,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比34.4%,政府性基金收入占比34.7%,而中央政府补助、动用调节基金及地方债发行等占比30.4%,河南整体对上级转移支付及补助的依赖性较高。 河南省地方政府债务余额规模位于全国中游水平,截至2019年底,政府债务余额为7909.0亿元,受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额度的提升,河南省债务规模同比增长20.9%。以(地方债务余额/地方政府综合财力)为债务率的衡量指标,河南省整体债务率为67.3%,位于全国中游水平,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城投债余额方面,河南省2017-2019年城投债存量余额分别为2292.51亿、2540.26亿、2851.60亿,增速分别为5.4%、10.8%、12.3%,城投债余额增速加快,但整体增速相对可控。 从存量债券分布来看,截至2020年7月底,河南省城投平台存续债券主体信用评级以AA+级和AA级为主,占比分别为26.8%和47.9%。 相比之下,江苏、浙江等经济非常发达的省份,以及四川、安徽这两个综合财力与河南相当的省份,AA及以下评级城投平台占比都比较高,基本接近80%。而河南资质较差平台债券则由于发行难度相对较高,占比相对较低。 从存量城投债各期限到期额度来看,2021-2023年是河南城投债的集中兑付期,其中未来一年内城投债到期规模831.5亿元,占比22.3%,未来一至三年城投债到期规模1590.3亿元,占比42.6%。但在地方专项债加快发行的背景之下,城投债发行和偿付压力有所缓解。 整体来看,河南省近几年经济增速较快,政府财政实力位居全国前列,政府债务规模和债务率处于全国中游水平,相对可控。目前有存续债券的城投平台资质整体较好,但未来3年内面临一定的债券兑付压力。 三、河南省下辖各市经济和财政概况 河南省下辖17个地级市,分别为郑州市、洛阳市、南阳市、许昌市、周口市、新乡市、商丘市、焦作市、信阳市、驻马店市、平顶山市、开封市、安阳市、濮阳市、漯河市、三门峡市、鹤壁市,以及1个省直辖县级市,济源市。 各市经济体量方面,郑州和洛阳两个“一主一副”核心城市经济总量位于河南省前列,整体体量较大,其中郑州市2019年实现GDP11589.7亿元,占全省的21.3%,处于领先地位;洛阳市实现GDP5034.9亿元,占全省的9.2%。南阳、许昌、周口规模依序次之,分别为3815.0亿、3395.7亿、3198.5亿,而其余城市生产总值均在3000亿元以下,鹤壁和济源两个城市的生产总值在1000亿元以下。 经济增速方面,焦作生产总值实际增速维持着8%的高速增长,洛阳、济源、周口、平顶山、漯河和三门峡这6个城市的经济增速也维持在7.5%以上。除了安阳市以外,2019年,河南所有城市的经济增速都超越了全国整体水平。 固定资产投资方面,郑州和洛阳投资规模分别为8634.07亿元、5535.39亿元,位居河南省前两名,南阳和焦作分别以4081.35亿元和3067.02亿元紧随其后,其余城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均维持在3000亿元以下,而济源市为唯一一个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小于1000亿的城市。 从投资增速上来看,焦作、济源、驻马店、漯河、新乡和商丘在近几年始终维持着10%左右的增长,而郑州和安阳增速则有所放缓,其中郑州2019年增速为2.80%,安阳为-11.5%。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方面,仅郑州市突破千亿,洛阳市公共预算收入超300亿元,位于第二梯度,但体量仅为郑州市的1/3左右;漯河、济源和鹤壁收入规模均在100亿以下。 税收收入占比方面,河南省各下辖市税收收入占比均在67%-77%区间,占比较为稳定,其中漯河税收收入占比最高,为76.4%。 从综合财力方面来看,郑州财政综合财力最强,是南阳和洛阳综合财力的4倍左右,而济源和鹤壁综合财力较弱,在100亿元左右。 财政自给率方面,以一般预算收入/一般预算支出为衡量指标,郑州和济源财政自给率最高,分别为64.0%和65.5%。平顶山、商丘、洛阳和焦作依序次之,均高于50%;濮阳、南阳、驻马店和周口财政自给率相对较低,在30%以下。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方面,郑州市2019年债务余额最高,为1967.3亿元,南阳和洛阳次之,分别为469.6亿元和455.9亿元,周口、新乡、开封、商丘和安阳依序次之,规模均在300亿元以上,整体债务负担大小与经济规模成正比。 负债率方面,以(地方债务余额/GDP)为负债率的衡量指标,濮阳、郑州、鹤壁的负债率均高于15%,分别为17.5%、17.0%和15.5%,许昌、洛阳、漯河、信阳、焦作的负债率相对较低,在10%以下。 以(地方债务余额/地方政府综合财力)为债务率的衡量指标,鹤壁的债务率最高,为242.3%,济源、平顶山、商丘和濮阳的债务率均在60%以上,分别为73.4%、64.9%和63.0%和61.7%。 城投债余额方面,截至2019年底,省本级城投平台存续债券规模最高,为1186.05亿元。剔除省本级城投平台后,郑州以896.4亿元的存续城投债规模位居榜首,周口和洛阳依序次之,分别为316.7亿元和309.0亿元,其余各城市存续城投债规模均在100亿元以下。 进一步,若将城投平台有息债务纳入政府隐性债务的考察范围,以((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城投有息债务)/地方政府综合财力)作为广义地方债务率的衡量指标,鹤壁、周口、郑州广义债务率依次最高,均在150%以上,信阳、南阳和驻马店相对较低,在70%以下。 整体来看,郑州市、洛阳市和南阳市资质较高,许昌、新乡、商丘、焦作、信阳、平顶山和漯河市资质相对较好,而周口、开封、安阳、濮阳、三门峡、鹤壁和济源资质整体较弱。 四、河南省本级城投平台梳理 4.1、河南省城投平台总体概况 基于wind统计口径,我们剔除明显不属于城投平台的发行主体后,共筛选出74家有存续债券的河南城投平台。整体来看,截至2020年7月底,河南城投平台集中分布于省本级、郑州市和洛阳市,存量债券规模占比分别为33.97%、27.19%和10.13%。许昌和漯河的存续城投债规模分别为116.4亿元和113.7亿元,其余城市的存续城投债规模均在100亿元以下。 省本级城投平台以AAA级为主,存续债券规模553.7亿元,在省本级城投平台中占比97.8%。郑州市城投平台在AAA、AA+和AA三个等级均有分布,债券规模占比分别为56.0%、27.8%和15.7%。 除省本级和郑州市以外,其他城市城投平台评级均在AA+及以下,其中周口市和三门峡市存续城投债发行主体均为AA+级,而洛阳、商丘、南阳、焦作、新乡、平顶山AA+级城投平台存续债券规模占比依次递减。漯河、驻马店、濮阳、鹤壁、安阳和济源存续城投债发行主体评级均在AA及以下,城投平台资质相对较弱。 从到期兑付压力上来看,省本级和焦作市在未来一年内的集中兑付压力较大,分别占存续城投债规模的29.7%和47.0%,而郑州、漯河、平顶山、鹤壁、安阳和济源市则在未来1-3年的到期压力较大。 为了进一步探究河南城投平台的挖掘价值,本文将从未来一年内集中兑付压力较大的省本级城投平台入手,重点梳理和分析这些城投平台的潜在风险和投资机会,以期为投资者的决策做出参考。 4.2、省本级城投平台梳理 河南省本级城投平台共10家,除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主体评级AA+级)和河南城际铁路有限公司(主体评级AA级)外,评级集中分布于AAA级。从平台职能上来看,省本级城投平台中交通投资类5家、产业投资类1家、水利投资类1家、金控类1家、棚改类2家。 具体来看,交通投资类平台主要包括河南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河南交投”)、河南省收费还贷高速公路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河南高速”)、河南省铁路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河南铁投”)、河南省中原高速(行情600020,诊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原高速”)、河南省铁路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河南城铁”)。其中,中原高速是河南交投的控股子公司,而河南城铁则由郑州铁路局和河南铁投分别持股50%。 河南交投和河南高速是河南省两个交通类基础设施建设国有投资主体,分别负责河南省经营性和收费还贷性高速公路的投资和运营管理。而河南铁投是河南省铁路建设的唯一实施主体,负责国铁(河南段)及省内城际铁路的建设。 产业投资类平台,为河南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豫投资”),负责省内固定资产投资开发和经营活动,资产涉及电力、水泥、造纸、基础设施和金融等板块,控股上市公司包括豫能控股(行情001896,诊股)、中原证券(行情601375,诊股)等。 水利投资类平台,为河南水利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河南水投”),是河南省唯一的省级水利项目投融资主体,也是南水北调管网河南段收益权的享有者。 棚改类平台,包括中原豫资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原豫资”)和河南省豫资城乡一体化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简称“豫资一体化”)。中原豫资是河南省城镇化及保障住房建设的唯一投资主体,承接了大量的国开行棚改资金,同时也承担着河南产业引导投资的职能,豫资一体化为平台的全资子公司。 金控类平台,为河南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简称“河南农开”),是河南财政厅引导基金的受托管理机构,也是省内唯一一家省政府直属的农业政策性投资公司。 为了更好的衡量城投平台的资质,我们基于政府实力、城投平台的重要性和意义以及城投平台自身情况,选取了18个指标。基于各城投平台相关数据,我们将各项数据评分划分为10档,并在此基础上,对河南省城投平台搭建了打分模型。具体来看,各城投平台评分结果相对集中,其中河南铁投、豫投资打分结果相对较高,而河南农开和中原高速则资质相对较弱。 进一步,为了深入探究省本级城投平台是否有明显的利差分化,我们在剔除存续公募债规模在50亿元以下的河南城铁、河南农开和豫资一体化后,选取了7家城投平台,剩余期限大致相同的存续债券,进行信用利差的对比。 但整体来看,河南省本级城投平台信用利差水平基本保持一致,与其他省份相比没有出现明显的分化。因此,我们认为对于河南城投平台投资价值的分析,还需进一步围绕市级平台做深入的挖掘。 五、风险提示 企业经营风险。 欢迎大家持续关注我们关于河南信用债深度挖掘的系列报告!
7月27日晚,日出东方发布公告称,因业务发展需要,公司全资孙公司河北四季沐歌热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河北四季沐歌”)拟与曲周县广厦城乡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简称“曲周城投”)共同投资设立河北广厦四季热能科技有限公司(暂定名)。 据悉,上述标的公司注册地为曲周县曙光路智能电子产业园内,注册资本为2000万元。其中,河北四季沐歌认缴出资98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49%;曲周城投认缴出资102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51%。其经营范围包括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发电系统、电热水器、真空集热管、热泵、水净化设备、空气能净化设备的研发、销售等。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投资方曲周城投为国有独资,其主要股东为邯郸城市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曲周城投主营业务为:向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投资、向工业地产进行投资、向新农村建设进行投资;对自有厂房、楼房的租赁和销售;建材(不含木材)销售等。财务数据显示,曲周城投去年实现营收98.13万元,净利润亏损179.09万元。 提及本次投资的影响,日出东方表示,本次对外投资设立标的公司符合公司战略发展规划,有利于公司推进产业布局,本次新设标的公司不会对公司财务和经营状况产生重大影响,不存在损害公司及全体股东利益的情形。
联想旗下的弘毅投资再度计划清仓离场。 前晚,上海国资旗下的城投控股公告称,持股7.02%的股东弘毅(上海)股权投资基金中心(有限合伙) (简称弘毅投资)拟减持不超过6.5%股权。一旦减持顺利完成,其持股比将降至0.52%。 早在2013年,弘毅投资通过参与国资混改而进入城投控股,一直为第二大股东。时隔5年,弘毅投资终于计划清仓离场。 据长江商报记者初步估算,以城投控股昨日收盘价5.70元/股计算,若本次按上限减持,弘毅投资将套现9.35亿元。加上此前套现的4.03亿元,合计将套现13.38亿元。 弘毅投资减持,一方面是其作为基金投资退出的需求,另一方面似乎也说明对城投控股的业绩现状不太满意。 事实是,城投控股业绩大幅下滑势头一直未能止住。 今年上半年,城投控股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下同)双双腰斩,分别降至18.23亿元、3.74亿元。而从2016年以来,其净利润一直在下降。2015年,其净利润为36.12亿元,去年降至10.28亿元。 城投控股的前身是原水股份,2008年,经重大资产重组并改名为城投控股,2010年再次实施资产置换。2017年,又分拆出上海环境(601200.SH),将水类、环境业务剥离。目前,城投控股主营业务有两大板块,即地产和投资双轮驱动,而营业收入几乎全部来自地产业务。 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其经营业绩下滑,除了地产业务不力外,投资业务产生的收益也出现较大幅度下降。 弘毅投资将套现13亿 入股5年后,弘毅投资开启了清仓减持离场模式。 9月17日晚,城投控股披露了弘毅投资的减持计划。从今年10月16日至2020年4月12日的6个月内,弘毅投资计划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大宗交易、协议转让等方式,减持其持有的公司股份不超过1.64亿股, 减持比例不超过总股本的6.5%。其中,竞价交易减持不超过5059.15万股、大宗交易减持不超过1.01万股,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则为不超过1.64亿股。 截至目前,弘毅投资持有城投控股1.78亿股,持股比为7.02%。如果上述减持计划全部实施,弘毅投资所持的股份仅为0.52%,基本实现清仓退出目的。 弘毅投资所持城投控股源于协议转让所得。 公开资料显示,弘毅投资参与城投控股混改,出资17.93亿元受让了城投控股的大股东上海城投10%股权。借此,弘毅投资成为城投控股第二股东。这笔投资,长达5年之久。 2017年,城投控股实施分拆,水类、环境业务剥离至上海环境。分拆之后,弘毅投资持有城投控股、上海环境的股权比例均为9.24%。 相对于城投控股,上海环境的规模要小很多。截至今年6月底,上海环境的总资产为177.67亿元,而城投控股为384.16亿元。股本方面,城投控股为25.30亿股,上海环境为9.13亿股。 从今年开始,弘毅投资实施了其撤离计划。 今年2月26日,城投控股公告称,弘毅投资拟在未来6个月内减持不超过5%股权。今年6月18日、9月16日,其分别减持3093.54万股、2529.57万股,合计为5623.11万股,占总股本的2.22%。此次减持,弘毅投资顺利套现4.03亿元。 在减持城投控股的同时,弘毅投资也减持了上海环境股权。截至9月17日晚,其合计减持了2232.32万股,占总股本的2.44%,套现2.65亿元。目前,弘毅投资仍持有上海环境6209.58万股,持股比为6.80%。 据长江商报记者粗略估算,以昨日收盘价计算,如果本次减持城投控股计划顺利实施,弘毅投资将套现9.38亿元,加上已经套现的6.68亿元,合计将达16.06亿元。此外,弘毅投资所持的城投控股、上海环境股份市值为8.2亿元。此笔17.93亿元投资,弘毅投资获得的收益约为6.35亿元。 按照通常8%资金收益率,17.93亿元资金5年合计至少应获得7.20亿元收益。由此可见,上述投资,弘毅投资并未赚到钱(未考虑分红因素)。 两大主业齐降净利腰斩 弘毅投资入股五年并未赚到钱,这与城投控股的经营业绩接连下滑有一定关联。 经营业绩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城投控股的经营业绩接连下滑,至今未见好转迹象。 2015年,城投控股实现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79.77亿元、36.1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1.78%、83.49%。而2016年至2018年,其营业收入分别为94.77亿元、32.15亿元、69.03亿元,同比变动幅度为13.70%、-66.07%、114.69%。对应的净利润为20.95亿元、17.59亿元、10.28亿元,连续三年下降,同比降幅分别为42.63%、16.05%、41.53%。对应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简称扣非净利润)16.08亿元、6.68亿元、6.58亿元,同比变动幅度为14.37%、-58.48%、-1.41%。 目前,城投控股主营地产和投资两大业务,但从实际业绩看,地产业务是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每年超过95%的营业收入均来自地产业务,而公司利润则主要靠投资贡献。 事实也是如此。2010年,城投控股实现投资收益2.56亿,2011年飙升至7.83亿。2012年至2017年分别为14.08亿、9.54亿、14.98亿、36.91亿、12.15亿、14.52亿。2012年至2018年,其投资收益合计达108.45亿,当期净利合计数为131.82亿,投资收益占比为82.27%。2015年是城投控股的净利高峰,当年净利润36.12亿元,而投资收益36.91亿元。 对比发现,2016年以来,城投控股净利润接连下降,与投资收益持续减少密切相关。2018年,其投资收益为6.27亿元,同比减少8.25亿元,降幅为56.82%。而去年,净利润降幅超过四成。 今年上半年,城投控股的两大主业业绩全部下降。上半年,公司地产业务收入为17.65亿元,占比96.80%,去年同期为41.27亿元,占比99.56%。毛利率也从去年上半年的27.50%下降至12.07%。 投资方面,截至今年6月底,城投控股还持有申通地铁、光大银行、西部证券、国投资本等多家公司股权,总市值规模约为59.76 亿元(不含诚鼎基金投资)。不过,今年上半年,公司投资收益只有2.41亿元,去年同期为4.38亿元,同比减少近2亿元降幅为44.97%。 两大主业业绩齐降的结果是,今年上半年,城投控股的净利润只有3.74亿元,同比下降47.15%,接近腰斩。与此同时,公司经营现金流净流出40亿元,同比下降3080.24%。 弘毅投资减持,一方面是其作为基金投资退出的需求,另一方面似乎也说明对城投控股的业绩现状不太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