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促进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要求,近日,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经过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和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发展研究中心,严格审核完成了2020年第一批高新产业和科技创新专项项目的评审工作。根据评审结果、经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专题会议审议,上海川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川源)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获得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高新产业和科技创新专项项目立项。 上海川源于今年2月正式成立并落地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作为一家持有自主可控全闪存阵列AFA核心技术的数据公司,上海川源在中国及美国个别完整注册核心战略专利超过600多个专利权项。上海川源董事长许肇元表示:“公司的核心技术无开源代码或境外IP授权,100%是自主研发以及完整专利保护,符合国内100%技术自主可控。上海川源支持部署国内任何城市,同时100%境内供应链提供实现国产替换。”。 据悉,上海川源采用自主可控的闪存管理算法、在新一代NVMe-oF数据中心全闪存架构下以超高性能的方式实现数据保护、进阶功能,将存储控制器的扩展与存储介质的扩展完全解耦,以虚拟全闪存阵列(vAFA,VirtualAll-FlashArray)的概念搭配可组合基础设施(ComposableInfrastructure)的形式为新一代全闪存数据中心彻底解决在横向扩充时所遭遇的性能、功能、容量三者之间难以取舍的权衡问题。
去年9月10日,上海建工成立了对接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指挥部。截至今年9月10日,一年的时间里,上海建工在参与新片区建设中取得积极成果,中标项目79个,合同金额超200亿元。 对接临港新片区指挥部这一年,上海建工旗下15家公司先后扎根临港,涉及投资、设计、建造等业务板块,在指挥部的统筹协调下,先后中标两港大道快速化改造、临港水厂、上海蓝湾进平新能源厂房等79个项目,合同金额超过200亿元。 同时,指挥部积极引导上海建工旗下新设企业入驻新片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上海西九企业管理合伙企业、上海跃港混凝土有限公司注册落地,为新片区的规划设计、投资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截至目前,上海建工在新片区内有9家投资控股企业,注册资本合计达到约17.5亿元。 上海建工始终高度重视战略客户的维护与合作,这一年先后与临港集团、新片区管委会、港城集团等临港新片区重要客户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并于今年6月,集团与临港集团就滴水湖金融湾(西九宫格)项目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推动临港新片区国际一流金融创新总部集聚区建设。 从2019年到2020年,在新片区建设的热土上,上海建工以精品工程为载体,以立功竞赛为手段,在新片区指挥部统一指挥和严格把控下,确保新片区工程建设安全质量,展示了上海建工城市建设主力军的地位。 截至目前,新片区内在建工程71项,包括两港大道快速化改造、冰雪世界二期、上海天文馆、临港国际会议中心、滴水湖南岛会议中心(第三届顶尖科学家论坛会址)、临港科技创新城、临港污水处理厂排海管、蓝湾进平新能源项目、滴水湖环湖景观带等重大工程。 这一年,上海建工在临港新片区的建设中,赢得了“上海质量”与“上海速度”的美誉,展现了“中国建造”的实力。 在年初的疫情期间,上海建工复工复产走在新片区所有在建工程前列。2月10日,两港大道项目率先复工开始,到3月9日的一个月内,上海建工新片区在建项目全部复工,到3月底基本达到全复产要求。其中,六院东院留观病房应急工程,边设计边施工,仅20天实现了竣工交付;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一期封关验收工程,50天内建成33公里隔离围墙、39公里巡关道、2个客货分流的复式卡口、5.7万平方米多功能查验站场及一体化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和161万平方米场地平整。
刚刚发布的交行(601328.SH)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实现离岸业务净经营收入6145.21万美元,报告期末离岸业务资产余额171.01亿美元。 作为国有大行中唯一拥有离岸试点经营资格的银行,交行希望进一步发挥在临港新片区的优势,开拓更大发展空间。 打造统筹在岸业务和离岸业务的重要枢纽,也是新片区落实“五个重要”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 “交行离岸业务发展始终紧跟国家战略。”交行总行离岸金融业务中心总裁刘钢华表示,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交行离岸金融服务更多支持企业往外走,在沿线国家和地区拓展业务。 现在,随着“双循环”的推进,离岸业务定位也有所调整。“利用境外资金来源、渠道优势,把更多境外资金输入境内实体,实现国际国内双循环的相互促进。”刘钢华说。 离岸业务需求放大 8月20日发布的《关于以“五个重要”为统领加快临港新片区建设的行动方案(2020-2022年)》(下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建设离岸集聚中心,优化跨境收支、汇兑便利化等制度体系,推动具有真实贸易背景的离岸贸易企业在新片区内集聚。 “我们现在所讲的离岸业务已经不是过去讲的避税、免税,而是指把企业的决策、运营管理、结算、服务放在新片区,业务是离岸的。”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申卫华在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推动离岸业务的发展)对提升“五个中心”能级和上海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申卫华表示,将积极支持新片区开展离岸贸易、保税维修、跨境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分拨、服务贸易、数字贸易等新型国际贸易业态的发展,支持新片区建设成为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新高地。 早在去年10月,交行上海市分行就成功办理了临港新片区成立后首单大宗商品保税仓单转手买卖业务,交易金额为425.4万美元。 为更好服务于企业的离岸业务需求,今年6月16日,交行离岸金融业务中心正式入驻临港新片区。聚焦支持重点产业集群、新片区资金中心建设、跨境金融综合服务与客群培育壮大,以进一步强化离岸业务服务体系与新片区建设的融合。 《行动方案》也提出,推动跨境金融在新片区集聚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为新片区内企业和非居民提供跨境发债、跨境投资并购和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等跨境金融服务。完善新型国际贸易与国际市场投融资服务的规则制度,打造供应链金融管理中心。扩大本外币合一跨境资金池试点。 刘钢华说,企业以新片区为平台, 可以通过离岸业务获得境外银团、跨境资金池、跨境清算结算等服务。交行通过离岸金融还可以为企业提供境外上市股权融资、IPO资金管理、境内全口径跨境融资等金融服务。 支持中企参与全球产业链 “疫情以来,我们充分发挥离岸业务的优势,在稳外资、稳外贸的过程中不断创新服务手段,支持中国企业更好参与全球供应链。”交行上海市分行副行长宋滨表示。 近期,交行为科创板某半导体上市公司在澳门搭建了境外销售平台,企业可通过在交行开立的离岸银行账户(OSA账户)进行境外销售的回笼结算,并享受暂免征收利息税的政策。企业在实现资金及时收付的同时,由于账户开立在境内,能够极大地节约境外销售平台的日常运营成本。 “我们不仅关注成长型企业参与国际市场中的业务需求,还关注新业态、新模式带来的金融服务创新机遇,力争通过更优质、更便捷的金融服务,更好地支持中国企业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目前上海市分行正在相关监管部门的指导下,牵头制定《离岸加工贸易展业规范》,待监管部门审核通过后正式向全行业发出。”宋滨说。 针对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投资的国内某存储芯片龙头企业“两头在外”的跨境产业链布局,交行通过计划统筹运用包括离岸银行账户在内的非居民账户体系,实现境内外结算账户体系的搭建,并在此基础上创新“离岸加工贸易”模式。 此外,对于企业的低成本融资需求,离岸金融业务也提供了更优的方案。6月16日至今,交行通过跨境直贷等融资方案,打造稳定的境外资金引入路径,充分利用境内、境外两个市场的资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企业提供较低成本的信贷支持。 交行在服务跨国企业方面,还充分发挥国际化经营优势,依托综合化平台,通过为企业搭建跨境资金池等方式,提高全球资金运营效率,为企业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跨境金融服务。 “离岸账户规则与国际接轨程度更高。非居民企业开立一个离岸账户以后,账户里就自动开通八大外币币种,跨国企业通过离岸网银实现资金划转结算非常便利。”刘钢华说。 根据跨国企业的全球资金管理需求,目前交行支持企业境内账户、OSA账户、FT账户、NRA账户等全类型账户的“入池”。 离在岸融合发展 半年报也显示,交行将集团综合化国际化经营能力与新片区创新政策有效对接,全方位融入新片区“统筹发展在岸业务和离岸业务重要枢纽”建设,助推临港新片区在“双循环”格局中提升要素市场内外联通效率。 报告期内,累计跟进新片区重点项目158个,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新签约客户增速和汇出款业务规模增速均列市场前列。推进交行业务资格优势与新片区创新政策快速对接,落地新片区市场20余项首单业务,比如优质企业便利化跨境人民币汇出款、境内贸易融资资产跨境转让、大宗商品保税仓单转手买卖等。 交行总行级离岸金融中心迁址新片区后,大大推动了其在新片区离/在岸业务的融合发展。 目前,新片区分行可以更贴身地为区内外客户提供更高标准、更快速度、更加经济的境内外一体化金融服务。“最近我行就成功申报了两笔知名企业的大额离岸授信。”交行上海新片区分行行长周玲说。 新片区分行还将联动霍尔果斯创新离岸人民币单元,打造“本外币一体化”的离岸金融服务体系,助力企业更好地参与全球全产业链。 未来,随着新片区内落户企业的增多,将会有更多的新业态涌现,也将带来更多新的金融服务需求。对此,交行将发挥理财、信托、租赁、投行等集团子公司的专业服务优势,特别是已在新片区落地的科创股权投资基金、科技金融子公司,为企业提供综合化的一站式金融服务解决方案。 更多的离岸业务创新,还在孕育中。 2019年10月,交行联合人民银行上海分行、上海银保监局、上海市金融工作局、上海自贸区管委会、临港新片区管委会、虹桥商务区管委会、青浦区政府等机构发起成立“金融创新联合实验室”,发布自贸区的国际经验比较研究、新片区外汇收支自由化便利化研究、数字贸易建设研究等首批8个创新研究项目,近一年来,落地多项行业首单业务。 “我们也先后参与制定‘金融30条’细则、‘新片区金融开放50条’等多项区域政策,在相关政策的起草中从金融机构的角度提出了相关建议。”宋滨表示,“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发挥‘业务全牌照’和‘布局国际化’双重优势,充分利用交行总行在沪的有利条件,不断提升对居民和非居民客户离在岸综合服务能力。”
临港开展强化竞争政策试点 记者昨天从上海市市场监管局获悉,市场监管总局已批复上海,支持在临港新片区开展强化竞争政策实施试点。 竞争政策泛指一切保护和促进市场竞争的准则和措施,其核心内容是尊重市场经济竞争规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局长陈学军表示,此次在临港新片区开展的强化竞争政策实施试点共涉及11个方面,包括试点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制度,以及探索实施垄断协议豁免制度等。 据悉,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高端智能装备等临港新片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行业,针对经营者集中的审查程序将试点简化,相关审查时限将被压缩。临港新片区的试点,将大幅提高审查质量和效率,推进申报便利化,有力地支持新片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点企业做大做强,抱团凝聚。 另一项重磅试点政策是垄断协议豁免制度。在临港新片区,垄断协议行为将实施分类监管,相关部门将综合考虑行业类型、企业规模、市场份额、竞争状况等要素,确定垄断协议豁免的具体条件,对符合条件的经营者依法豁免。尤其是对临港新片区内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监管部门将实施包容审慎监管,为经营者营造更加宽松的营商环境。 试点政策将宽严并济,在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松绑”的同时,临港新片区还将推动公平竞争审查工作纳入营商环境、依法治市等考核评价体系,并建立政策措施抽查机制,探索运用信息技术,对市场主体反映比较强烈、问题比较集中、违反公平竞争审查标准较多的行业和区域实施重点抽查,并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开。
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是党中央总揽全局、科学决策作出的进一步扩大开放重大战略部署,是新时代彰显我国坚持全方位开放鲜明态度、主动引领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年来,临港新片区充分发挥自身五大特殊优势,全力推动开发建设各项任务,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大力度的推进全方位高水平开放。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供图)
8月20日,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满“周岁”。当日,《关于以“五个重要”为统领加快临港新片区建设的行动方案(2020—2022年)》(下称《行动方案》)正式亮相。《行动方案》提出了全新的目标:到2022年,新片区地区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25%。 站在新的起点,临港新片区正以全新之姿,迎接新一轮建设大戏鸣锣开场。 目标增速25% 高位上再出发 临港新片区去年8月正式揭牌以来,围绕政策制度创新、特殊功能打造、现代化新城建设等全面发力。在临港新片区,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成功举办,全球知名企业纷纷入驻,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正式挂牌,新片区呈现出日新月异、热火朝天的发展景象。 高位上临港新片区再出发。根据《行动方案》,到2022年,新片区地区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25%;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6000亿元;进出口总额突破1150亿元;洋山港集装箱吞吐量超过2300万标箱。 “年均25%的经济增长率是最为重要的指标之一,意味着新片区发展起步就是冲刺,体现出新片区发展的底蕴和自信。2019年浦东新区的经济增长率是7%(上海6%),2020年因为特殊的国内外环境,经济能够保持正增长已非常不易,这就意味着今后两年的增长要求和增长速度还要更高。”上海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资深专家杨建文对记者表示。 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朱芝松将新片区未来5年的发展路径概括为四个“融合”:国内国际融合,集聚全球要素资源;产业城市融合,提升整体发展效能;形态功能融合,以形态开发牵引功能优化;制度政策融合,培育创新发展优势。 打造国际创新协同高地 《行动方案》提出,打造国际创新协同高地,把临港新片区建成全球创新驱动网络的重要节点。 为此,新片区将高起点建设国际创新协同区,着力增强海内外人才集聚能力;最大限度释放口岸电子签证政策红利,加快实施境外人才个人所得税税负差额补贴政策;临港新片区全域实施人才购房政策。 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朱民表示,临港新片区要打造包括全球资源配置功能、科技创新策源功能、高端产业引领功能以及开放枢纽门户功能在内的“四大功能”的核心承载区。 其中,在全球资源配置功能方面,到2022年,临港新片区引进及培育总部型机构不少于20家、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资金累计达到1500亿元以上。 在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方面,到2022年,新片区新增建设和引进重大科创平台和载体不少于20个,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累计将突破500件。 建设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高地 产业发展是临港新片区打造特殊经济功能区的核心引擎。《行动方案》提出,新片区将建设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高地。 挂牌一年来,新片区已成为产业投资高地,累计签约前沿产业项目140个,涉及总投资约2000亿元。8月20日上午,临港新片区又有一批重点项目开工。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总工程师刘平说,下一步,新片区将持续招引一批引领性强、带动性大、成长性好的龙头企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和创新型中小企业。到2022年,临港新片区力争新增产业签约4000亿元,完成产业投资1500亿元。 根据《行动方案》,到2022年,新片区将在智能汽车、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领域,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新增各类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机构不少于1500家;引进和培育各类总部型机构不少于20家、各类金融及投资机构不少于200家。 “新片区将积极瞄准在线新经济、数字新基建等新趋势,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无人工厂等领域,引领新制造新模式新发展。未来三年,新片区高端制造业对上海市制造业增长的贡献率至少达到1/3以上,成为上海高端制造业的增长极。”刘平说。 新片区还将加大金融业支持力度,加速环滴水湖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金融总部楼宇及西岛综合体开工建设,建设总部型或功能性机构、资产管理机构、金融科技集聚地,打造上海金融发展新地标。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到2022年,集聚不少于40只产业基金,资金规模不少于2000亿元。 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 设立临港新片区,是新时代彰显我国坚持全方位开放鲜明态度的重要举措。朱民说,在“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临港新片区可以发挥引领带动国内产业升级,提升要素市场内外联通效率的独特作用。 今年5月,中国银行和法国东方汇理合资成立的汇华理财公司落户临港新片区,这是我国第一家由外资控股的合资理财公司。“临港新片区初步搭建起适应特殊经济功能区建设需要、便利资金收付的跨境金融管理制度体系,金融开放创新取得了积极进展。”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李军说。 保持“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精神状态,发挥自主管理、自主改革、自主创新的独特优势,创造新时代“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不凡业绩。定位特殊经济功能区的临港新片区,正在勾勒更高水平开放的未来模样。
2019年8月20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正式揭牌,就在第二天,浦发银行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分行紧跟“临港速度”,正式开业。浦发银行董事长郑杨表示,新片区是浦发银行实现新发展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服务好新片区建设更是浦发银行的新使命、新任务。 白驹过隙,如今正值临港新片区成立一周年,作为长三角自己的银行,过去一年浦发银行在服务自贸金改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该行坚持以“资金支持倍增、服务规模倍增,引领新片区金融制度创新、引领新片区金融开放”的“双倍增、双引领”为指引,走出了一条自贸金改与创新之路。截至7月末,浦发银行已为新片区650户企业提供金融服务,贷款余额超过100亿元,累计推出14项“市场首单”。 聚焦重点客群,四大专属金融服务全面落地 重点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临港新片区的职责之一就是要建设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高地,构筑高质量发展的新空间、新动能、新格局。 2019年8月7日,浦发银行推出了《上海自贸区新片区金融服务方案》,针对新片区高新技术企业、航运业等重点产业客群,以实施资金便利收付的跨境金融政策为基础,聚焦与前沿产业集群、新型国际贸易、高能级全球航运枢纽以及跨境金融服务相关的客户,形成了四大专属金融服务,并在新片区落地。 在落户于临港新片区的上海外资最大项目——特斯拉“超级工厂”项目上,浦发银行作为联合牵头行和联合结算行,与上海特斯拉签署了总额约112.5亿元的超级工厂项目银团贷款合同,并在短短十几天内完成了贷款审批、银团谈判、合同签约以及提款发放的全流程, 让企业充分感受到了“上海速度”、“临港速度”。 在航空领域,浦发银行为新片区企业上海上飞飞机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提供了“信用贷款+担保基金贷款+融资租赁”的综合性金融服务,累计金额达到3000万元,助力企业参与国产大飞机C919的研制,为国产大飞机“圆梦蓝天”贡献浦发力量。 创新引领市场,跨境金融服务创下多项“第一” 作为金融改革的“热土”,临港新片区是上海面向国际的一张亮丽名片,这里联通了境内外两个市场。在此过程中,擅长跨境金融服务的浦发银行依托自身优势,积极创新服务,打造了多个浦发样本。 比如,在本外币一体化、跨境人民币、外汇管理等领域积极探索,实现了14项业内首批业务的落地,包括新片区首单跨境人民币支付便利业务、新片区首单境内贸易融资资产跨境转让业务、新片区首单外债额度一次性登记业务等,提升服务自贸新片区的质效,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为了提高跨国公司的资金管理效率,浦发银行为密尔克卫集团搭建了新片区首个本外币一体化的全功能型跨境资金池,使企业实现了集团内、境内外资金的高效归集,帮助企业解决了全球化布局中境外资金安全管理、跨境资金灵活调拨、财务成本有效控制等一系列问题,也让此类跨国企业切实体会到了与国际紧密接轨的金融服务。 上海锆崇贸易有限公司是一家注册在新片区内的小型贸易企业,主营船舶配件贸易。企业在今年3月复工后,收到来自采购方开立的180天国内信用证,为了帮助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化解资金链紧张的难题,浦发银行为其提供境内贸易融资资产跨境转让业务,将其名下国内信用证福费廷资产转让给了境外交易对手浦发银行新加坡分行。通过高效的系统内境内外联动,有效降低了客户的融资成本。 此外,为了提升新片区跨境金融联动服务,浦发银行积极推动集团成员单位入驻临港新片区发展。目前,浦银租赁已有25家租赁项目SPV公司落户临港新片区,并与法国、瑞士、新加坡的多家知名航运集团开展跨境船舶租赁业务合作。 从1.0到2.0,新片区金融服务方案再升级 创新的脚步永不停止。在临港新片区成立一周年之际,浦发银行发布了《自贸区新片区金融服务方案2.0》,重点突出了发挥数字化先行优势提升服务便利、通过多元化融资助力产城发展、三位一体打造离在岸枢纽等三大亮点。 金融服务便利化是企业贸易往来的基础。浦发银行开创性地将API技术运用到新片区的跨境金融服务中,并将服务嵌入合作伙伴的平台和业务流程中,有效提高了服务效率。以区内跨境电商企业为例,企业只需要通过API与银行实现端口相连,即可实现会员建立、账户结汇、订单查询登记和修改等近30项功能,业务均在企业界面完成,实现了“无感式”操作。 产城融合离不开金融机构的全方位服务。浦发银行推出了流动资金贷款、项目融资贷款、贸易融资产品、产城融合贷款、万户贷、科技创客贷等30项融资产品,充分满足新片区基础设施建设、前沿制造业集群、新型国际贸易、现代航运服务等重点行业不同阶段的融资需求。此外,浦发银行还针对新片区开发主体和招商引资新建项目的融资需求,结合新片区开发周期较长的特点,设计了期限最长可达到25年、用途多样的产城融合贷款。 在三位一体助力打造离在岸枢纽方面,为让新片区企业感受到与国际通行规则相接轨的金融服务,浦发银行基于FTN、OSA、海外分行“三位一体”国际平台,凭借已形成的“离岸平台跨境融资、自贸平台开放创新”的业务特色,为企业跨境资金管理、跨境融资服务、跨境资金汇兑等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 作为总部位于上海的骨干金融机构,浦发银行积极发挥主场优势,创新临港新片区金融服务,提供与国际接轨的跨境投融资服务,为推进临港新片区成为新时代上海新一轮改革开放新高地贡献金融力量,并以此为支点撬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