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8日,晶科科技(601778.SH)与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临港集团”)成功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双方将在临港新片区布局光伏新能源业务,包括建设清洁能源智能化运维平台、发展示范园区综合能源服务、建立新能源研发中心等,推动实现全球光伏发电企业在临港进一步发展壮大,并为临港导入相关产业链资源。此外,双方也将共同探索投资设立光伏发电智能运维服务企业,为国内外光伏发电企业提供专业的综合性运维及相关服务。 晶科科技董事长李仙德对此表示,“十四五”将是光伏产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晶科科技与临港集团的战略合作具有很大的空间。相信此次合作将为双方注入强劲的动力,实现双方在更广阔领域的协同发展,携手构筑绿色与智慧协同的清洁能源产业生态体系。 临港集团总裁吕鸣则表示,随着临港新片区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综合能源建设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临港集团将紧抓战略合作契机,加强双方的沟通与协作,充分发挥各自的领先优势和资源禀赋,共同推动实现临港新片区“绿色低碳、安全韧性、开放共享、智慧高效”的能源供应保障。 一直以来,晶科科技开创的智能运维技术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也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评价。公司有超过7年的光伏电站运维经验,运维团队有500多位专业运维技术人员,管理着超过350个电站,并在上海及海宁建有2个远程智能化集控中心。截至目前,运管电站规模超过4.7吉瓦。通过大数据技术和智能分析平台的应用,公司可为全球光伏电站提供一站式、全生命周期的智慧运维解决方案,而通过电站资产的管理和终端优势的拉动,也将为企业和投资者带来升值空间。 未来,晶科科技将持续深耕智慧运维领域,挖掘大数据的价值体现,并以信息化为基石探索更多的商业模式。公司也将与行业内外的合作伙伴强强联手,资源互补,共同致力于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布局,助力早日实现未来世界的“零碳”愿景。 临港集团是上海市国资委下属的唯一一家以产业园区投资、开发与经营和园区相关配套服务为主业的大型国有企业,是上海临港(600848.SH)的控股股东。集团具有30多年的园区运营经验,是临港产业区、漕河泾开发区、上海自贸试验区洋山保税港区、临港新业坊等十多个本地和外地园区以及多个城市更新项目的开发主体;在美国旧金山、芬兰赫尔辛基、瑞典斯德哥尔摩等地设有临港海外创新中心。
上海临港(600848)1月15日晚公告,控股子公司嘉定科技城拟引入战略投资者上海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工投集团”),并进行增资扩股。上海临港拟放弃本次嘉定科技城新增注册资本的优先认购权。增资完成后,嘉定科技城将不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 子公司欲引入战投 嘉定科技城系上海临港、嘉定国资、聚虹投资共同持股的公司。目前,嘉定科技城注册资本2亿元,其中,上海临港出资1.02亿元,持有嘉定科技城51%股权;嘉定国资出资5800万元,持有嘉定科技城29%股权;聚虹投资出资4000万元,持有嘉定科技城20%股权。 嘉定科技城经营范围包括园区的开发、建设、经营和管理,房地产开发经营,投资管理,实业投资,项目投资开发,自有房屋租赁,市政基础设施开发及综合配套设施投资开发建设等。截至2019年12月31日,嘉定科技城总资产500.62万元,净资产289.11万元。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0.41万元,净利润-625.82万元。截至2020年8月31日,嘉定科技城总资产评估值为2亿元,负债评估值为13.93万元,股东全部权益价值为2亿元。 工投集团将以现金方式对嘉定科技城增资2.55亿元,聚虹投资将以现金方式对嘉定科技城增资4500.06万元。增资完成后,嘉定科技城的注册资本由2亿元增至5亿元,上海临港持有的股权比例由51%下降至20.4%,嘉定科技城将不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同时,工投集团将持有嘉定科技城51%股权,嘉定国资、聚虹投资的持股比例分别为11.6%和17%。据了解,工投集团经营范围包括各类工程建设活动。截至2019年12月31日,工投集团总资产85.61亿元,净资产39.30亿元,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4.90亿元,净利润0.71亿元。工投集团控股股东为上海市国资委。 上海临港表示,根据公司未来发展战略规划和业务发展需要,同意嘉定科技城增资引入战略投资者工投集团,进一步优化股权结构及资源配置。工投集团是上海市国资委设立的国有独资企业,具有丰富的产业资源和雄厚的资金实力,引入工投集团能够利用其在产业投资领域的专业优势,有助于加快推动临港嘉定科技城的建设,提升投资收益。本次交易不会对公司主要业务、经营成果构成重大影响。 拟对外进行投资 上海临港1月15日晚同步公告称,公司拟与实际控制人临港集团共同投资设立上海临港新片区信息飞鱼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简称“临港飞鱼”)。临港飞鱼将聚焦临港新片区数字经济相关产业,重点关注临港新片区云计算、智能网络联汽车、金融科技、工业互联网等产业领域的发展。公告显示,上海临港拟以自有资金出资3亿元,占临港飞鱼25%的股份;临港集团拟出资9亿元,占临港飞鱼75%的股份。 此外,上海临港全资子公司临港投资拟与公司关联方浦江公司共同向上工租赁进行投资。其中,临港投资拟出资1亿元,浦江公司拟出资1亿元。增资完成后,临港投资和浦江公司分别持有上工租赁20%的股权。另外,浦江公司为上海临港实际控制人临港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且持有公司5%以上股权,根据相关规定,浦江公司为公司关联方,本次交易构成公司的关联交易。
根据《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促进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要求,近日,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经过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和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发展研究中心,严格审核完成了2020年第一批高新产业和科技创新专项项目的评审工作。根据评审结果、经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专题会议审议,上海川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川源)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获得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高新产业和科技创新专项项目立项。 上海川源于今年2月正式成立并落地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作为一家持有自主可控全闪存阵列AFA核心技术的数据公司,上海川源在中国及美国个别完整注册核心战略专利超过600多个专利权项。上海川源董事长许肇元表示:“公司的核心技术无开源代码或境外IP授权,100%是自主研发以及完整专利保护,符合国内100%技术自主可控。上海川源支持部署国内任何城市,同时100%境内供应链提供实现国产替换。”。 据悉,上海川源采用自主可控的闪存管理算法、在新一代NVMe-oF数据中心全闪存架构下以超高性能的方式实现数据保护、进阶功能,将存储控制器的扩展与存储介质的扩展完全解耦,以虚拟全闪存阵列(vAFA,VirtualAll-FlashArray)的概念搭配可组合基础设施(ComposableInfrastructure)的形式为新一代全闪存数据中心彻底解决在横向扩充时所遭遇的性能、功能、容量三者之间难以取舍的权衡问题。
去年9月10日,上海建工成立了对接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指挥部。截至今年9月10日,一年的时间里,上海建工在参与新片区建设中取得积极成果,中标项目79个,合同金额超200亿元。 对接临港新片区指挥部这一年,上海建工旗下15家公司先后扎根临港,涉及投资、设计、建造等业务板块,在指挥部的统筹协调下,先后中标两港大道快速化改造、临港水厂、上海蓝湾进平新能源厂房等79个项目,合同金额超过200亿元。 同时,指挥部积极引导上海建工旗下新设企业入驻新片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上海西九企业管理合伙企业、上海跃港混凝土有限公司注册落地,为新片区的规划设计、投资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截至目前,上海建工在新片区内有9家投资控股企业,注册资本合计达到约17.5亿元。 上海建工始终高度重视战略客户的维护与合作,这一年先后与临港集团、新片区管委会、港城集团等临港新片区重要客户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并于今年6月,集团与临港集团就滴水湖金融湾(西九宫格)项目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推动临港新片区国际一流金融创新总部集聚区建设。 从2019年到2020年,在新片区建设的热土上,上海建工以精品工程为载体,以立功竞赛为手段,在新片区指挥部统一指挥和严格把控下,确保新片区工程建设安全质量,展示了上海建工城市建设主力军的地位。 截至目前,新片区内在建工程71项,包括两港大道快速化改造、冰雪世界二期、上海天文馆、临港国际会议中心、滴水湖南岛会议中心(第三届顶尖科学家论坛会址)、临港科技创新城、临港污水处理厂排海管、蓝湾进平新能源项目、滴水湖环湖景观带等重大工程。 这一年,上海建工在临港新片区的建设中,赢得了“上海质量”与“上海速度”的美誉,展现了“中国建造”的实力。 在年初的疫情期间,上海建工复工复产走在新片区所有在建工程前列。2月10日,两港大道项目率先复工开始,到3月9日的一个月内,上海建工新片区在建项目全部复工,到3月底基本达到全复产要求。其中,六院东院留观病房应急工程,边设计边施工,仅20天实现了竣工交付;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一期封关验收工程,50天内建成33公里隔离围墙、39公里巡关道、2个客货分流的复式卡口、5.7万平方米多功能查验站场及一体化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和161万平方米场地平整。
临港开展强化竞争政策试点 记者昨天从上海市市场监管局获悉,市场监管总局已批复上海,支持在临港新片区开展强化竞争政策实施试点。 竞争政策泛指一切保护和促进市场竞争的准则和措施,其核心内容是尊重市场经济竞争规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局长陈学军表示,此次在临港新片区开展的强化竞争政策实施试点共涉及11个方面,包括试点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制度,以及探索实施垄断协议豁免制度等。 据悉,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高端智能装备等临港新片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行业,针对经营者集中的审查程序将试点简化,相关审查时限将被压缩。临港新片区的试点,将大幅提高审查质量和效率,推进申报便利化,有力地支持新片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点企业做大做强,抱团凝聚。 另一项重磅试点政策是垄断协议豁免制度。在临港新片区,垄断协议行为将实施分类监管,相关部门将综合考虑行业类型、企业规模、市场份额、竞争状况等要素,确定垄断协议豁免的具体条件,对符合条件的经营者依法豁免。尤其是对临港新片区内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监管部门将实施包容审慎监管,为经营者营造更加宽松的营商环境。 试点政策将宽严并济,在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松绑”的同时,临港新片区还将推动公平竞争审查工作纳入营商环境、依法治市等考核评价体系,并建立政策措施抽查机制,探索运用信息技术,对市场主体反映比较强烈、问题比较集中、违反公平竞争审查标准较多的行业和区域实施重点抽查,并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开。
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是党中央总揽全局、科学决策作出的进一步扩大开放重大战略部署,是新时代彰显我国坚持全方位开放鲜明态度、主动引领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年来,临港新片区充分发挥自身五大特殊优势,全力推动开发建设各项任务,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大力度的推进全方位高水平开放。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供图)
8月20日,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满“周岁”。当日,《关于以“五个重要”为统领加快临港新片区建设的行动方案(2020—2022年)》(下称《行动方案》)正式亮相。《行动方案》提出了全新的目标:到2022年,新片区地区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25%。 站在新的起点,临港新片区正以全新之姿,迎接新一轮建设大戏鸣锣开场。 目标增速25% 高位上再出发 临港新片区去年8月正式揭牌以来,围绕政策制度创新、特殊功能打造、现代化新城建设等全面发力。在临港新片区,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成功举办,全球知名企业纷纷入驻,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正式挂牌,新片区呈现出日新月异、热火朝天的发展景象。 高位上临港新片区再出发。根据《行动方案》,到2022年,新片区地区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25%;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6000亿元;进出口总额突破1150亿元;洋山港集装箱吞吐量超过2300万标箱。 “年均25%的经济增长率是最为重要的指标之一,意味着新片区发展起步就是冲刺,体现出新片区发展的底蕴和自信。2019年浦东新区的经济增长率是7%(上海6%),2020年因为特殊的国内外环境,经济能够保持正增长已非常不易,这就意味着今后两年的增长要求和增长速度还要更高。”上海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资深专家杨建文对记者表示。 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朱芝松将新片区未来5年的发展路径概括为四个“融合”:国内国际融合,集聚全球要素资源;产业城市融合,提升整体发展效能;形态功能融合,以形态开发牵引功能优化;制度政策融合,培育创新发展优势。 打造国际创新协同高地 《行动方案》提出,打造国际创新协同高地,把临港新片区建成全球创新驱动网络的重要节点。 为此,新片区将高起点建设国际创新协同区,着力增强海内外人才集聚能力;最大限度释放口岸电子签证政策红利,加快实施境外人才个人所得税税负差额补贴政策;临港新片区全域实施人才购房政策。 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朱民表示,临港新片区要打造包括全球资源配置功能、科技创新策源功能、高端产业引领功能以及开放枢纽门户功能在内的“四大功能”的核心承载区。 其中,在全球资源配置功能方面,到2022年,临港新片区引进及培育总部型机构不少于20家、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资金累计达到1500亿元以上。 在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方面,到2022年,新片区新增建设和引进重大科创平台和载体不少于20个,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累计将突破500件。 建设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高地 产业发展是临港新片区打造特殊经济功能区的核心引擎。《行动方案》提出,新片区将建设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高地。 挂牌一年来,新片区已成为产业投资高地,累计签约前沿产业项目140个,涉及总投资约2000亿元。8月20日上午,临港新片区又有一批重点项目开工。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总工程师刘平说,下一步,新片区将持续招引一批引领性强、带动性大、成长性好的龙头企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和创新型中小企业。到2022年,临港新片区力争新增产业签约4000亿元,完成产业投资1500亿元。 根据《行动方案》,到2022年,新片区将在智能汽车、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领域,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新增各类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机构不少于1500家;引进和培育各类总部型机构不少于20家、各类金融及投资机构不少于200家。 “新片区将积极瞄准在线新经济、数字新基建等新趋势,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无人工厂等领域,引领新制造新模式新发展。未来三年,新片区高端制造业对上海市制造业增长的贡献率至少达到1/3以上,成为上海高端制造业的增长极。”刘平说。 新片区还将加大金融业支持力度,加速环滴水湖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金融总部楼宇及西岛综合体开工建设,建设总部型或功能性机构、资产管理机构、金融科技集聚地,打造上海金融发展新地标。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到2022年,集聚不少于40只产业基金,资金规模不少于2000亿元。 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 设立临港新片区,是新时代彰显我国坚持全方位开放鲜明态度的重要举措。朱民说,在“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临港新片区可以发挥引领带动国内产业升级,提升要素市场内外联通效率的独特作用。 今年5月,中国银行和法国东方汇理合资成立的汇华理财公司落户临港新片区,这是我国第一家由外资控股的合资理财公司。“临港新片区初步搭建起适应特殊经济功能区建设需要、便利资金收付的跨境金融管理制度体系,金融开放创新取得了积极进展。”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李军说。 保持“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精神状态,发挥自主管理、自主改革、自主创新的独特优势,创造新时代“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不凡业绩。定位特殊经济功能区的临港新片区,正在勾勒更高水平开放的未来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