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自网络 8月26日晚,华谊兄弟发布2020年半年度报告。 今年上半年,华谊兄弟实现3.24亿元营业收入,同比下滑69.88%;净利润为亏损2.31亿元,较上年同期的3.79亿元亏损金额有所收窄。 图片源自华谊兄弟半年报 从收入构成看,影视娱乐业务上半年为华谊兄弟贡献84.86%的营收,占比较上年同期的95.29%有所下滑,金额为2.75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0.26亿元下滑73.78%;互联网娱乐业务板块的收入增幅较大,收入金额为3556.3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101.51%,收入贡献占比由1.64%上升至10.96%,但毛利率较低,为8.18%。 对于影视娱乐收入下滑,半年报解释称,电影方面,受疫情影响,全国所有影院暂停营业,公司没有影片上映。收入较上年同期相比存在较大程度的下滑,公司在落实疫情防控举措,保障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有序复工复产,继续参与并孵化电影项目。 图片源自网络 8月21日,华谊兄弟参与出品制作、管虎导演的战争片《八佰》在全国上映,成为复工后首部在院线上映的国产大片。 公告显示,截至8月25日24时,《八佰》上映五天的累计票房收入为11.55亿元,超过华谊兄弟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合并财务报表营业收入的 50%。同期,华谊兄弟来源于该影片的营业收入区间约为2.05亿元至2.45 亿元。 图片源自灯塔专业版 截至发稿,猫眼专业版显示,《八佰》上映7天的票房累计为13.55亿,总票房或为31.39亿。灯塔专业版的票房预测大比武显示,机构对《八佰》给出15.2亿至25亿的预测票房。 按照前述收入占票房比重和最低预测的15.2亿总票房计算,《八佰》或为华谊兄弟贡献2.7亿至3.2亿元营收,以最高的预测金额31.39亿元总票房计算,华谊兄弟或从《八佰》计得5.57亿元至6.66亿元营收。去年全年,华谊兄弟的营业收入为21.86亿元。 华谊兄弟CEO王忠磊在近期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前两天我看了一个媒体报道写的名字叫《八佰》救市,华谊救己。听起来挺刺耳的,但是一想其实也是这么回事。这部电影真的能改变华谊整个财务系统吗?能改变什么吗?因为它毕竟只是一部电影,它再大的投资量对于一个百亿市值的公司来说,没有在那个数字上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但是它起到一个非常大的作用,就是电影之外的概念。” 资产负债结构方面,截至今年6月末,华谊兄弟的短期借款为23.09亿元,上年年末为20.87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2.75亿元,上年年末为6.67亿元;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分别为7亿元和2.33亿元,长期借款与上年年末持平。 同期,华谊兄弟账面上的流动资产合计为27.48亿元,其中货币资金为1.34亿元,较上年年末的5.54亿元下滑75.86%;预付款项和存货合计22.65亿元,占华谊兄弟流动资产的82.41%。 半年报显示,华谊兄弟所有权或使用权受到限制的资产包括3220.59万元的固定资产和35.64亿元长期股权投资,合计金额为35.96亿元,占总资产104.08亿元的34.55%。 其中,固定资产包括三套海口房产和子公司持有的一套房产,均为取得7亿元长期借款而进行了抵押;受限的股权资产包括华谊影城(苏州)有限公司14.29%股权、明星持股的浙江东阳浩瀚影视娱乐有限公司48.13%的股权、华谊兄弟影院投资有限公司100%股权、英雄互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7%股权等,上述股权资产均为获得借款而进行了质押。 图片源自华谊兄弟半年报 半年报称,鉴于华谊兄弟“轻资产”的影视作品生产模式及产品制作周期长的特点,在扩大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将仍可能面临着某一时段内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为负、需要筹资活动提供资金的情形。 “虽然公司在现有经营规模下仍可以比较顺利地通过吸收投资、取得借款等筹资活动补充公司经营活动的现金缺口,但如果资金不能顺利筹集到位或需要支付高额融资成本,则公司的生产计划或盈利能力将受影响,更遑论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和提高盈利水平。因此,是否能够有效地建设包括股权融资在内的长效稳定的融资渠道,已成为影响公司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瓶颈。” 为优化资本结构,降低偿债压力,华谊兄弟拟向浙江东阳阿里巴巴影业有限公司、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象山大成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8家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22.9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借款。 7月31日,华谊兄弟发公告称,招商银行拟向华谊兄弟的影视片单计划提供不超过15亿元的综合授信额度,用于影视项目的开发制作等各环节。据悉,这是国内第一份基于影视片单的综合授信。
“抵制,爱咋咋滴,就是不放”,说起电影《八佰》,济南一影院经理张巍气不打一处来。 像千千万万个影院经理一样,在《八佰》定档的那一刻,张巍也曾无比兴奋,“从没有像现在这样期待过一部大片上映”,但很快兴奋就演变成了愤怒。 愤怒的原因,是出品方华谊对《八佰》采取的奇葩发行方式。 在网络流传的版本中,“8月21日正式上映时,年票房在200万以上的影院,实行正常分账方式放映电影。票房在200万以下的影城,则需按上年实际票房的3.5%核定保底金额,并在8月19日前将该笔保底费用预交给发行方指定账户,才可放映《八佰》。而部分上年度因截留票房被处罚过的影院,无论票房高低,都必须按比例交保底金额。” 一石激起千层浪。原本想靠《八佰》续命的众多中小影院,顿时感到自己被抛弃了。 根据2019年影院票房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影院数量11000多家,抛除疫情期间关门的,票房200万以下的影院近2500家,占比23%,且多分布在三四线小城市,也就是说全国有近四分之一的影院需缴纳保底费才能正常放映影片。 华谊解释称这是为了惩罚“偷票房的影院”,为此华谊兄弟电影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歌在朋友圈直接把电影院比做是“一些蝇营狗苟之人的副业和提款机”,这让影院经理们彻底炸开了锅。 华谊兄弟电影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歌朋友圈截图 在“拒绝华谊一切合作”的微信群中,有影院经理表示,“已经在影院门口拉起横幅,决定讨伐华谊的无良行为”;还有的经理咒骂华谊吃相难看,决定以后不再放映华谊的片子;更多的影院经理则表示不理解,”为什么要一刀切?说是为了处罚偷票房的影院,那没偷过票房的就该被有罪推定?” 对于上述指责,华谊在8月21日做出回应,“根据拓普数据的实时统计,2019年全国共有影院11800家,截止8月21日,已有排映影片的影院共9649家,获得《八佰》放映密钥的影院共9497家。”言外之意,没有交保底费的影院不到200家。 但36氪采访下来发现真实情况并非如此。有行业人士告诉36氪,少说还有2000家影院没有缴纳3.5%保底金额。至于为何有这么多影院在放映《八佰》,有知情人士表示,“华谊在(《八佰》)上映前一天偷偷给多家影院发了密钥,尤其是国营院线的小影院,但有效期只有三天。(上映)前3天是冲刺票房最关键的阶段,华谊害怕数据上不去。过了这三天,还是没有密钥。” 截至8月25日18点,《八佰》的票房已经突破11亿人民币,排片率近90%,但众多中小影院们依旧被排除在这场狂欢之外。 “ 最遗憾的还是观众看不了” “这到底是不是合法的啊?算不算非法集资?“《八佰》新发行方式传出5天后,35岁的王志还是咽不下这口气。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四川人,从2018年开设乡镇影院算,他先后投资了七八十万。两个影院所在的小县城都只有6、7万人,由于座位数不到400个,2019年,两家影院票房加起来才刚过200万(一家130多万,一家70多万)。 按照华谊的发行方式,这两家影院缴纳的保底费最低要2万,最高可能7万,这让王志难以承受。“人口这么少,怎么能做到200万票房呢,它这不是歧视吗?” 正常的分账标准来说,扣除5%的专项基金和3.3%的税费,剩下的票房,影院和发行方的要按照57%和43%的比例分账,也就是说,如果上交2万的保底费,王志的影院要做到最少4万的票房才有可能盈利。 但疫情下50%的上座率,外加硬件设备的限制,王志很难收回成本,所以没有缴纳保底费。《八佰》上映三天了,与很多幸运拿到密钥的小影院不同,王志的影院没能等到密钥,“接下来应该也不会有了。” “我们不背靠大院线,没有话语权。很多大院线都会跟华夏(八佰此次的发行总代理)谈判,保底费都会有优惠,甚至很多都由院线承担。” 起初,王志还跟发行方有过电话沟通,说自己是乡镇影院,能不能稍微照顾下,“但几次沟通对方态度都很强硬,坚持要最低2万,不然就不给密钥。” 之所以投资开影院,王志说“主要是这几年国家在大力扶持“。按照政策,如果在乡镇开,一个影厅扶持10万,采用激光机放映,每台机器还能再补贴20%,算下来80%的成本都能覆盖。 “虽然不怎么赚钱,但跟外出打工比起来,(影院)至少不用风吹日晒,空闲时间还能做个兼职”,但眼下形势已经急转直下。 疫情停摆的174天,王志把所有的全职员工都辞掉了,虽然房东给免了3个月房租,但算下来净损失仍然有4万块,这相当于他一年的收入。 开电影院这两年,是王志最开心的两年。“我们刚开的时候,因为乡镇比较偏僻,有些老人完全不知道3D是什么,现在他们知道了,看电影戴个眼镜,画面就能拉在眼前。” 他说自己最遗憾的其实不是放不了《八佰》,“毕竟马上七夕到了,陆续有很多大片上映,自己可以挽回些损失,最可惜的是观众,这么一部好片子大家看不到,是很大的精神损失。” 可现实情况是,有越来越多的小影院在威逼利诱下缴纳了保底费,这是王志最担心的。“如果这次尝试成功了,大片会不会都学习这种方式,那我们是真活不下去了。” 现在王志已经开始在准备七夕档的排片,他告诉36氪,未来一个月,他会把《小妇人》、《我在时间尽头等你》、《荞麦疯长》、《信条》等影片排满,“但坚决不排《八佰》。” “我们没偷票房,凭什么不让放?” 1000公里外的甘肃天柱县,影院经理洋葱也在为保底费发愁。 作为太平洋院线甘肃分公司的一员,洋葱跟其他七家影院老板在8月17日下午集体收到了院线通知,要求上缴3.5%的保底费。虽然之前已经有所耳闻,但接到通知的那一刹那,洋葱还是忍不住在群里骂了脏话。 为了这一天他等了一年多的时间。去年7月《八佰》上映前,他还特意跑去外地托朋友关系看了内场,“当时就觉得这片子很震撼,肯定能火。” 虽然发行方当时只给了单个海报,但因为对片子有信心,洋葱自掏腰包做了很多宣传,“公众号、易拉宝、横幅啥都干了,怎么今年就突然翻脸不认人了?”洋葱向36氪抱怨道。 一开始接到通知时,洋葱还觉得自己背靠太平洋院线肯定有转机,他第一时间集结了各影院老板要求跟华夏(八佰此次的发行总代理)谈判,但几小时沟通下来,协议并未达成,“院线不帮交钱,华夏也不同意我们不交(保底费)”,直到现在洋葱还是没能拿到《八佰》放映的密钥。 对于华谊所说的“惩罚偷票房的行为”,洋葱也坚决不认。据他了解,他所在的天水市十几家影院,真正偷票房只有2、3家,“绝大多数都没有偷,凭什么不让放?” 对于太平洋院线,洋葱也很是失望。在通知出来伊始,院线曾极力劝阻年票房在50万以上的影院交保底费,“但我们算过账,最少要4万票房能回本,按照35元一张票,少说也得有1200的观影人次,疫情期间这个上座率是很难完成的。” “他们(院线)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这种时候跟发行方穿一条裤子,不可能站在我们这边的“,因为这次事情,洋葱已经开始考虑在合同期后不跟太平洋院线续签,另寻他路。 与王志一样,洋葱盘下这家影院的初衷也是因为国家政策补贴。因为之前一直做电影放映,对这个行业他有着深厚的感情。在几经转手始终经营不利后,洋葱在17年选择花60万盘下了这家老影院升级改造,3个厅,260个座位,去年一年的票房也就93万。 深处小县城,做一家影院的确不易。洋葱告诉36氪,每年的春节档、国庆档和爆款大片是小影院最主要的票房来源。“以去年为例,《战狼2》占了36万,春节档34万,剩下的23万平均分布在十个月,你可以想象下,我们多需要一部爆款大片。”按照今年的行情,洋葱估计票房能到40万就谢天谢地了,“亏损少说也得2,3万。” 这几天看着越来越多没交保底费的同行也拿到了密钥,洋葱很是着急。不过与之前一直骂华谊的强硬相比,现在他缓和了很多。 如果过几天也拿到密钥,会不会选择放映?洋葱说,“或许会,或许不会,但谁也不会跟钱过不去,谁让人家把握主动呢?” “如果都效仿,影院洗牌是迟早的事” 中小影院因为这次新发行方式遭了殃,大院线们心里也很忐忑。 大地院线在全国有1270家影院,虽然涉及缴纳保底费的影院比例很少,但某区域负责人贺树兵还是表达出了担忧。 “这次的政策一定是得到了上级的默许,不然华谊不敢这么搞“,贺树兵说,“而且自始至终我们没有收到纸面通知,都是院线在跟发行方私下沟通,至于是不是3.5%的保底费,全看院线硬不硬。” “既然是默许,那博纳、光线这样的大出品方会不会也效仿?如果以后都按照这个来,对很多票房200万以下的影院简直是灾难级别,就直接要倒闭了。” 因为是头部院线,有平台背书,这次大地院线为旗下缴纳保底费的影院争取到了最大优惠,但贺树兵不能保证下一次同样的情况,这样的优惠还能否有。 此前,中国电影行业就讨论过“分院线放映的可行性”,但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实行。贺树兵表示,“华谊的这次尝试,很可能是分线发行的萌芽,如果未来照此实行,院线的洗牌也是迟早的事。” 这样的担心确有必要。虽然在前期引起巨大争议,但从华谊给出的数据来看,很多前期誓死抵抗的中小影院都做出了妥协,这一定程度上说明这个政策起到了效果。 但要实行起来也确实不易。从院线方来看,到底哪些院线先放,哪些院线后放,涉及诸多利益博弈。“如果一个城市有多家院线的不同影院,一家院线先放了两周,其他的院线可能利润全无”,贺树兵说。 从发行方来看,这样的操作成本也极高。有华谊内部员工告诉36氪,在8月14日-20日的点映期,华谊内部几乎是瘫痪状态,一片混乱。因为《八佰》采用的是“一天一密钥”的形式,很多影院在影片放映前甚至都没能拿到密钥,“播放中途出现卡顿、黑屏,密钥无效也是家常便饭”。 “干了一次之后,再也不想干第二次了,连续10天都是满负荷运转,电话全被打爆”,上述华谊员工表示。据其透露,在被上千家中小影院千夫所指后,公映的第四天(8月24日),华谊已经在保底费上做出妥协,很多不背靠院线的小影院,可以在3.5%保底费的基础上打8折甚至更少。 在许多行业人士看来,纯粹考虑商业利益,历经磨难的《八佰》显然有更好的“赚钱档期”,但选择在新片寥寥、同体量大片更是绝无仅有的八月底上映,“救市、救自己”的姿态已经相当明显。 但华谊作为出品方,新发行方式的尝试确实“误伤”了很多本就雪上加霜的中小影院。随着票房的一路飙涨,不知接下来华谊是否会继续“妥协”,毕竟在这个多事之秋,中国电影业无法承受再多的打击。 (应采访对象要求,采访对象王志、洋葱、贺树兵均为化名)
由华谊兄弟出品的电影《八佰》,公映首周末即破2020全球首周末票房纪录,上映4天票房突破8亿元。捷报频传的同时,围绕该片的保底分账发行方式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有媒体报道,《八佰》21日正式上映时,年票房200万元以上的影院,实行正常分账方式放映电影;200万元以下的影城,按上年3.5%核定保底金额,在8月19日前将该笔保底费预交给发行方指定账户,才能放映该影片。 据记者了解,上述发行方式也存在沟通空间,实际保底金额最终依据协商情况。但该模式简而言之,即对小影院采用分级发行,设置保底票房。 疫情之下,全国影院关闭179天,小影院更是首当其冲,遭到重创,是否要为一支影片付出上年票房的3.5%来支付保底发行费用,显然,新的发行规定,让一部分小影院措手不及、陷入两难抉择,业内也由此出现了一些“霸王条款”的质疑声。 截至21日,已排映《八佰》的影院有9649家,获得影片密钥的影院有9497家。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国内影院数量约1.2万家。因此,确实有一小部分影院没有拿到“入场券”。 据华谊兄弟澄清,未获得“密钥”的影院分为两种情形:1、被行业协会公开处理过的存在偷漏瞒报等违规行为的部分影院;2、不接受此次发行模式的影院。华谊兄弟认为,此次制定的发行模式旨在保护电影市场的正常秩序,打击偷漏瞒报这一长期存在的行业“毒瘤”,并得到业内绝大多数院线、影管公司和影院的支持。 该模式主要针对小型影院,可能对打击票房造假起到一定作用,但“偷票房”现象并不是最近才有的,华谊兄弟此次为何出手? 在记者看来,主要是有两方面因素,一是华谊兄弟目前相对强势的行业地位,二是公司对于回笼资金的经营需求。 受疫情的特殊影响,目前电影行业实际是由供给驱动,商业大片供给严重不足。自7月20日影院复工以来,院线电影大多都是老片重映,此前积压的大片基本都处于“观望”状态。在此氛围下,市场普遍看好、并且率先上映的《八佰》率先定档,无疑属于稀缺资源,被各院线奉为座上宾。这也是华谊兄弟目前比较强势,有底气“保底”发行的原因。 此外,近年影视行业持续低迷,加上疫情冲击,华谊兄弟自身也面临着较大经营压力,存在快速回笼资金的需求。《八佰》是其扛业绩的重要作品,势必希望最大化实现该片价值。 电影产业链各环节的主要收入为票房分账收入。一般而言,影院通过放映服务从消费者率先取得票房收入,在扣除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及与院线约定的适用流转税和附加后,定期或者按照单部影片,由影院作为分账的起始环节,按照产业链各业务环节由下至上进行票房分账。制片方收到分账款一般需要半年左右。 而《八佰》的保底分账发行模式,无疑打破了电影行业的传统分账方式。对华谊兄弟来说,保底分账的部分将大大缩减票房分账款的账期。 站在全行业视角,上述发行方式难言对错。“保底”事件本质上反映了制片方与院线的博弈。过去,作为渠道方的院线处于绝对强势地位。 就整个电影行业来说,影院数量、银幕数量的增加带来了电影产业的高速发展。而一部电影从制作到上映(或者未能上映),电影制作公司实际上是承担更多风险的环节。 眼下,行业正出现微妙变化,特别是自疫情暴发以来,催化出2个重大的行业事件,一是徐峥的《囧妈》大年初一登陆短视频平台,该模式由于直接分流掉了影院的流量,直接冲击院线市场,此前受的抨击更甚于《八佰》。二就是此次华谊对中小影院采取保底分账发行模式。 新的发行方式未来会变成行业常态吗?记者认为,博弈的天平应该还不至于发生倾斜。10月份陆续有多部积压已久的头部影片上映,市场又将重回竞争状态。并且,实际上每年头部作品屈指可数,更多是小成本影片,大多没有议价能力。因此,上述新出现的发行方式后续或许会零星出现,但预计不会大面积复制。 不过,未来发行方式的多元化趋势不会改变,头部院线将凭借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管理等优势,进一步提高市场集中度,一些抗风险能力较弱的小影院将面临兼并或者淘汰。总之,在全行业经历疫情阵痛后,产业链各公司都需要加强自身竞争力,才能在商业竞争中更具有竞争力。
《八佰》又定档了。 之所以说“又”,而不是“终于”,是因为这部电影实在是命途多舛。《八佰》最早的一次定档是19年的7月5日,却在6月25日因为中国电影迟迟无法解决的“技术问题”而撤档。 《八佰》取材于淞沪会战尾声的四行仓库保卫战。由华谊兄弟投资,联合出品方包括阿里影业、光线传媒、腾讯影业等公司。导演是凭借《老炮儿》获得第20届华鼎奖最佳导演奖的管虎。演员阵容也是华谊兄弟的“必杀技” - 全明星:当红演员、老戏骨主演,明星、流量跑龙套。 观众有多期待《八佰》,从出品方的股价就能看出来了。 周末《八佰》宣布定档之后,影视板块集团走强,全线飘红。华谊兄弟开盘直接一字涨停。 除了官宣定档,官宣“希望定档”,都可以拉升一波。 去年7月《八佰》撤档,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在8月17日(星期六)参加亚布力论坛时说,期待《八佰》年底可以上映。8月19日(星期一),华谊兄弟收涨5.57%。涨势一直持续到9月4号,两周累积涨了近17.5%,期间还经历了华谊兄弟2019年半年业绩报告的发布,报告了约3.8亿的净亏损。 1. 《八佰》定档八月,救市,也是自救 影院复工两周的时间里,观众并没有像预期的一样“报复性看电影”。主要是因为没片可看,观众想看新片,但新片都在观望。观众和新片,谁都不想冒然入场。 截至8月2日,全国复工影院超过7千家,复工率64.2%。但除了几部小众文艺电影是新片,复工两周排上的电影,都是“回锅肉”,除了去年大热的《误杀》,连十多年前的《风声》都拿出来复播了。票房反应的平淡可想而知。 观众所谓的“新片”,无非就是指因为疫情从春节档撤下来的《唐探3》、《姜子牙》、《夺冠》等。 谁都不会想到,却等来了以为已经“胎死腹中”的《八佰》。 《八佰》选择在此时上映,跟电影主题一样,悲壮。 《八佰》前后筹划了10年,拍摄过程中耗时一年半重建了苏州河两岸的场景,网传制作成本超过5亿元,票房需要超过10亿才能保本,至少15亿才能实现利润。 去年定档之前,已有业内人士看过粗剪版本,当时业内对《八佰》票房的预估是30亿起步。 据传后来因为“技术问题”,电影要修改的地方超过100处。这种修改对票房来说很可能是个不利因素。30亿起步,很可能变成30亿封顶。 影院沉寂几百天后没有引来“报复性消费”,《八佰》传闻的改动过多可能也会使观众放弃“报复性观影”,但这二力叠加,却是《八佰》的绝佳机会。 《唐人街探案3》之类的影片还在蹲时机,而对《八佰》来说,拖下去也不会更好了。据业内人士分析,如果前面提到的春节档撤下来的大片选择在国庆档或之后上映,而《八佰》没有因为产生新的“技术问题”,能在线上坚持到国庆的话,其票房有望超过20亿元。 另一方面,如果《八佰》上映引发了“报复性观影”,那其他优质影片也一定会结束观望,纷纷入场。供需回暖,院线公司和头部制作公司,才算真正的从疫情带来的打击中缓了过来。 可以说,影院复工并不意味着影视复苏,《八佰》的上映才是。 2. 定增、贷款,助华谊兄弟冲出重围 由于对《八佰》票房的乐观估计可能在20亿元左右,它能带给华谊兄弟的利润远远小于精神力量。 但是华谊兄弟其实挺“差钱”的。 2018年,华谊兄弟上市 10 年首亏。2019年亏损扩大到39.6亿元。今年一季度报告亏损1.43亿元。 近年来,王氏兄弟为了缓解公司现金流的紧张,也是无所不用其极。除了继续质押股权,还抵押了公司持有的股权、房产、25家全资影院未来经营中的票房收入等。王中军甚至卖了香港的豪宅和部分收藏的名画。 值得庆幸的是,华谊还是有“好兄弟”的。 今年4月29日凌晨,华谊兄弟发布了一份定增方案,发行对象包括阿里影业、腾讯计算机、复星系旗下公司豫园股份等知名大佬。发行价格为2.78元/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22.9亿元,全部发行对象均以现金方式认购本次发行的股份。 发行对象中,阿里影业持有华谊兄弟8.03%的股份,腾讯计算机持有7.9%,构成关联交易。 4月29日开盘后,华谊兄弟立刻冲至涨停。而定增预案公布至今,华谊兄弟的股价已经上涨超过46%,较2.78元的定增价涨幅超过88%。 艰难过后,好消息也是好事成双。 7月31日,招商银行宣布拟向华谊兄弟提供15亿元授信,用于华谊的影视项目开发,将覆盖眼下直到2023年华谊预计推出的30部影片。 《八佰》毕竟只是强心针,不是救命药。而华谊兄弟今年前后获得的38亿现金流,使得即将推出的30部影片中,有望跑出更多个“八佰”,重现往日辉煌。 影院复工、《八佰》定档、定增贷款,华谊兄弟终于从现金流危机的泥潭中,拔出了腿。
(图片来源:华谊兄弟与招商银行的战略合作仪式) 7月31日,华谊兄弟和招商银行的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 根据战略合作内容,双方将在企业服务、跨界融资等领域展开一系列具体合作。招商银行拟向华谊兄弟的影视片单计划提供不超过15亿元的综合授信额度,用于影视项目的开发制作等各环节。据悉,这是国内第一份基于影视片单的综合授信,为中国影视和商业银行的产融结合开创了一套全新模式。 华谊兄弟董事长王忠军介绍称,此次合作是华谊兄弟“影视+实景”新商业模式落地的又一重要进展,通过片单授信合作,华谊对影视项目开发与制作的综合掌控能力将进一步得到增强,核心主营竞争力也将进一步得到提升。此次战略合作的方式系投贷联动。“之前23亿的定增再加上授信,对华谊的流动性很有帮助。” 华谊兄弟副董事长兼CEO王忠磊介绍了更多细节。此次的合作片单中共有30余部影视作品,时间规划覆盖到2023年。其中电视剧项目的题材涵盖主旋律、都市生活、古装历史、体育等多种类型,以精品化、年轻化为主要策略。电影项目题材涵盖红色经典、战争、动作、爱情、喜剧等几乎所有类型,其中还包括5部国际合作项目,和3个系列化IP的4部电影续作。后续该片单将随着各项目制作完成情况的更新,定期进行滚动式的项目补充。 王忠磊同时表示,后续除了稳步推进已完成项目陆续上映外,华谊兄弟还会在招商银行的支持下,基于此次战略合作,进一步开放资源和资金,吸纳或参与更多外部项目,希望能为广大行业伙伴和创作者提供一些必要的支持,帮助大家把更多的优秀作品开发下去,同时也为行业未来发展寻找和培育更多的优秀创作者。 此前,华谊兄弟和招商银行也曾展开创新合作。2006年,招商银行为电影《集结号》提供了中国电影行业中的首笔无担保贷款作为拍摄资金,2007年《集结号》上映获2.5亿票房,成为当年国产电影票房冠军。从14年前的单片无担保贷款,到如今的15亿元片单综合授信额度,王中磊表示双方合作的不断加深,一方面是基于多年来合作一直稳定愉快,更重要的是基于招商银行对华谊兄弟在内容制作领域能力的信任与认可。 图片源自华谊兄弟一季报 今年一季度,华谊兄弟实现2.29亿元营业收入,同比下降61.38%;实现-1.43亿元归属净利润,同比下降52.64%。截至3月末的总资产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分别为106.66亿元和43.09亿元,同比下降3.24%和3.03%。 截至今年3月末,华谊兄弟的短期借款为20.75亿元,上年年末为20.87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6.67亿元,与上年年末持平;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分别为7亿元和2.29亿元,与上年年末持平。同期,华谊兄弟账面上的流动资产合计为29.7亿元,其中货币资金为2.68亿元,预付款项和存货合计23.2亿元,占华谊兄弟流动资产的78.11%。 为优化资本结构,降低偿债压力,4月29日,华谊兄弟发公告称,拟非公开发行股票不超过8.24亿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22.9亿元,募集资金总额扣除发行费用后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借款。 7月3日,华谊兄弟发布了预案修订稿,募集资金仍为22.9亿元,发行对象由9家变为8家,阳光人寿因双方对部分具体合作内容尚未完全达成一致而退出。
7月31日,“招华惜识”华谊兄弟·招商银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华谊兄弟总部办公大楼举行。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副董事长兼CEO王中磊,招商银行北京分行副行长魏红、行长助理刘继楼等双方领导出席了签约仪式。 根据战略合作内容,双方将基于华谊兄弟的影视业务优势和招商银行的金融服务体系,在企业服务、跨界融资等领域展开一系列互利共赢的具体合作。招商银行拟向华谊兄弟的影视片单计划提供不超过15亿元的综合授信额度,用于影视项目的开发制作等各环节。据悉,这是国内第一份基于影视片单的综合授信,为中国影视和商业银行的产融结合开创了一套全新模式。 王中军表示,此次华谊兄弟和招商银行达成战略合作,共同致力于推动中国影视优质内容的常态化产出,不仅代表了招商银行对扩大金融供给,扶持影视业发展的支持,也代表了中国商业资本对影视行业和市场发展前景的积极看好,这将为提振影视市场表现、助力行业加速重启带来极大信心。 刘继楼表示,与华谊兄弟的合作,既是招商银行北京分行支持受疫情影响的行业,为民营企业疏困的重要举措,也是发挥招行强大的业务创新能力,开创影视片单授信新模式的具体体现。 实际上,这并非华谊兄弟和招商银行的首次创新合作。2006年,双方就曾因电影《集结号》展开创新合作,经过严格评估,招商银行开创性的为影片提供了中国电影行业中的首笔无担保贷款作为拍摄资金,而后华谊兄弟也不负所望,2007年《集结号》上映一举斩获2.5亿票房,勇夺当年国产电影票房冠军。 王中磊现场介绍了合作片单的部分信息:此次的合作片单中共有30余部影视作品,时间规划覆盖到2023年。其中电视剧项目的题材涵盖主旋律、都市生活、古装历史、体育等多种类型,以精品化、年轻化为主要策略。电影项目题材涵盖红色经典、战争、动作、爱情、喜剧等几乎所有类型,其中还包括5部国际合作项目,和3个系列化IP的4部电影续作。后续该片单将随着各项目制作完成情况的更新,定期进行滚动式的项目补充。 上半年,华谊兄弟持续推进电影项目的开发制作,对已完成项目的品质不断打磨,目前已完成制作的管虎导演的战争巨制《八佰》将择期上映,根据现象级手游改编的电影《侍神令》(原名《阴阳师》)、陆川导演的新片《749局》、李玉导演的《阳光不是劫匪》、周星驰的《美人鱼2》、常远导演的《温暖的抱抱》、贾樟柯导演的《一直游到海水变蓝》、曹保平导演的《涉过愤怒的海》以及韩国首部硬科幻电影《胜利号》等都已杀青进入后期制作阶段;潘安子导演的《日光危城》进入筹备开机阶段;公司深度参与投资制作、由好莱坞著名导演罗兰·艾默里奇执导的好莱坞科幻灾难大片《月球陨落》计划将于2020年秋季开拍;田羽生导演的《一条龙》、陈正道导演的《未来的未来》等其他多部影片正在筹备中。 王中磊同时表示,后续除了稳步推进已完成项目陆续上映外,华谊兄弟还会在招商银行的支持下,基于此次战略合作,进一步开放资源和资金,吸纳或参与更多外部项目,希望能为广大行业伙伴和创作者提供一些必要的支持,帮助大家把更多的优秀作品开发下去,同时也为行业未来发展寻找和培育更多的优秀创作者。
近期,有媒体报道称,华谊兄弟董事长王忠军将其持有的香港中半山富汇豪庭2座高层A、B室相连的房子,以2.2亿港元(约合人民币2亿元)出售。对此,搜狐财经致电华谊兄弟董秘办,对方回应称“是王总个人财产”,公司不进行回应。这并非王忠军首次出售财产。王忠军曾表示,为了公司的安全,什么都可以卖。在一次采访中,王忠军自曝卖画:“嘉德的一场拍卖会上,有一半都是我的画。”王忠军称,卖艺术品系为回笼现金,解决资金流动性问题,“也没什么不好,我不觉着我卖画丢人。”从王忠军、王忠磊两兄弟的身家看,截至6月5日,王忠军持有华谊兄弟6.3亿股股份,占比22.58%,为第一大股东;王忠磊持有1.68亿股股份,占比6.02%,为华谊兄弟第三大股东。两兄弟合计持股7.97亿股,按照华谊兄弟6月8日收盘价4.32元/股计算,二人所持市值约34.45亿元。图片源自华谊兄弟公告但目前王忠军、王忠磊所持股票多数已被质押。其中,王忠军被质押的股份数量为5.77亿股,占其所持股份的91.68%;王忠磊被质押的股份数量为1.68亿股,占其所持股份的99.98%。6月5日发布的公告显示,王忠军和王中磊分别向浙江稠州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质押3800万股和1341万股,占其所持股份的6.04%和7.99%,质押用途系偿还债务。除了实控人“钱紧”,上市公司华谊兄弟资金也难说充裕。截至今年3月末,华谊兄弟的短期借款为20.75亿元,长期借款为7亿元,负债合计58亿元。资产方面,截至3月末,华谊兄弟的资产总计为106.66亿元,其中流动资产29.7亿元,货币资金为2.68亿元。从经营情况看,华谊兄弟仍陷亏损。今年一季度,华谊兄弟营业总收入为2.28亿元,同比下滑61.38%;归属于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为-1.43亿元,同比下滑52.64%。2018年和2019年,华谊兄弟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为-10.93亿元和-39.6亿元,最近两年一期的归属净利润合计为-51.97亿元。接连亏损两年的华谊兄弟拟通过定增补血。4月29日,华谊兄弟发公告称,拟非公开发行股票不超过8.24亿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22.9亿元,募集资金总额扣除发行费用后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借款。公告显示,此次发行对象包括阿里影业、腾讯、复星系控股的豫园股份、阳光人寿、信泰人寿、济宁国资全资持股的山东经达、三立经控、象山大成天下和名赫集团9家公司。在5月19日华谊兄弟召开的2019年年度股东大会上,阳光人寿拟出资不超过2.5亿元认购华谊兄弟非公开发行的8992.8万股股份的议案被股东大会否决。公告显示反对票为7.98亿股,占出席股东持有表决权股份总数的99%,王中磊在股东大会上表示其曾投出反对票。公告称,现场投出反对票的股东系考虑到华谊兄弟与阳光人寿双方对部分具体合作内容尚未完全达成一致,认为双方通过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的时机尚不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