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功夫是宝贵的世界文化遗产,在全世界都具有强烈的亲和力、吸引力,是众多外籍人士了解中国文化的第一切入点,代表着中国文化最亮眼的一张名片。那么,到底什么是“功夫”?功夫的起源在哪里? 纪录片电影《寻找功夫》试图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探寻中国功夫的真谛。 12月19日,执导,以中国功夫为载体,向世界介绍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价值理念。 该系列作品包括《寻找功夫》纪录片电影、《寻找功夫-三十六计》和《寻找功夫-中国传统价值观》系列短视频。本片由影以实景寻访和跟拍为主,造访北京、天津、河南、香港、美国加州等地,走进古老的四合院,深入少林古刹、跋涉崇山峻岭,问道武术名家,旨在与全球观众分享一种独特的传统文化,探究功夫何以成为一门享誉全球的世界语言,讲述功夫背后的中国哲学和价值观,为中外文化的交流注入一份新的活力。 导演龙安志修习功夫40多年,他从一位资深功夫爱好者的视角,探索功夫的起源与发展、武学思想与中国精神,在80分钟的影像艺术表达中勾勒中国功夫绵亘不绝、中外交流与创新发展的历史脉络。 “功夫是一种能被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广泛理解和接受的文化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可以超越国界,有助身心健康。”导演龙安志说道。 “所有人都爱看功夫电影,这不仅仅因为功夫电影的打斗的场面,而是为了看中国的哲学、道德。是功夫让全世界的人跨越大洲,跨越文化,跨越种族,跨越性别,跨越年龄,汇聚在一起。” 谈到自己的创作初衷,导演龙安志说:“功夫是中国文化的一面镜子,功夫的传统价值观是在每个中国人的心目中,我拍寻找功夫是为了将这些价值观分享给全世界。武术的本质并非好勇斗狠,而是勇于奋斗,敢于拼搏,也是充分释放潜能。这正是中国提倡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据悉,该纪录片的制片方影节“纪录片类最佳制片奖”,导演龙安志获得“纪录片导演成就奖”。 本次电影放映活动由影点映暨主创见面会 纪录片《寻找功夫》电影点映暨主创见面会
12月17日,经济学者马光远在“光远看经济”微信号发文称,已经正式退出功夫财经。他表示,没有参与功夫财经的任何经营和业务活动,对于柬埔寨西港项目等公司的业务,我确实一无所知,丝毫没有参与,也没有任何关系。 据公开报道显示,功夫财经CEO王牧笛、楼市投资者欧神(欧成效)、经济学家郎咸平联合在演讲中推销柬埔寨西港项目,报道还称,王牧笛搞了一个「功夫山庄」,签约中国70多位名人,每人一栋别墅,建成一座「名人文化村」。 以下为马光远回应全文: 【做个回应】本人已经正式退出功夫财经 这两年,很多朋友一再问这个问题,算做个正式回应吧。 其实在两年前,因在公司发展理念等方面大家有不同理解,本人已经实质上结束了和功夫财经的合作。但因为股权退出问题拖到最近才彻底解决,所以现在可以做个最终的回应。 在过去两年,本人没有参与功夫财经的任何经营和业务活动,所以对于大家经常问的柬埔寨西港项目等公司的业务,我确实一无所知,丝毫没有参与,也没有任何关系。 以后,我将全力做好我的《光远看经济》微博、今日头条、抖音、西瓜视频、喜马拉雅和公众号等自媒体平台! 天高水长,江湖再见! 马光远于2020年12月16日
无暇顾及旗下快餐品牌弓长张,推迟开业月余后,西贝莜面村旗下另一板块以“贾国龙功夫菜”手推车的形式,开进了盒马,贾老板这是想东边不亮西边亮? 值得注意的是,盒马鲜生作为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新零售平台,已经从最初的社区化一站式新零售体验中心,演变成集购物、就餐为一体的小型商场。尤其是盒马鲜生十里堡店,餐饮区域面积及品类在不断扩大,此时西贝莜面村进驻,能否取得一席之地呢? 西贝半成品手推车进驻盒马鲜生 近日,西贝莜面村正式入驻盒马鲜生十里堡店,与西贝莜面村实体门店不同的是,本次写有“贾国龙功夫菜”的手推车售卖的是包装食品形式的酸汤莜面鱼鱼、西贝手扒肉、蒙古牛大骨等菜品。这些菜品加热后在盒马公共就餐区食用,也可以打包外带,价格在10元-200元之间。 早在4月23日,西贝就成立了西贝功夫菜电商平台项目主体公司——天津西贝功夫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及员工持股平台——天津一顿好饭有限合伙企业,主要负责品牌管理、食品经营等各项业务。该项目将在3年内投资10亿元。 具体来看,“贾国龙功夫菜”主打到家零售菜品或者半成品服务,即采用急冻锁鲜技术保存大师研发的菜肴,消费者拿到菜品只需要简单加热即可享用。 记者走访发现,盒马鲜生十里堡店位于写字楼底商,周围住宅小区居多,工作日以写字楼上班族消费为主,周末以周边居民消费为主。而选择在盒马餐饮区就餐的人员多数为写字楼上班一族,因此,对于午休时间较短的上班族来说,贾国龙功夫菜预包装食品与盒马餐饮区现成的餐饮品类相比,并未拥有较大优势。 西贝快餐之路屡败屡战 早前,疫情期间喊出“撑不过三个月”的西贝,在获得了浦发银行4.3亿元的授信后,除了支付员工工资、推出贾国龙功夫菜之外,还试图继续在快餐领域一搏。 日前,西贝在其微信公众号上官宣:旗下全新快餐项目新中式快餐品牌“弓长张”国民食堂已经启动,前期布局地区为北京。西贝董事长贾国龙在一段介绍弓长张的视频中指出,无门槛就是所有人都能消费得起,早餐5元、正餐15元就能吃,价格很亲民。 据悉,早在2019年12月西贝就注册了“弓长张”这个商标。弓长张定位国民食堂,当时计划今年7月开业。但如今已经8月,门店仍未营业,大众点评上门店信息也是尚未营业的状态。 西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近年来一直探索快餐领域,但未正面回应为何延迟开业、具体开业时间等问题。 记者梳理发现,在快餐领域,西贝一直跃跃欲试却屡试未果。 早前在2015年,贾国龙表示,只有做快餐才能把西贝推成国际大品牌。为这个国际梦,他也做了很多尝试,但随后的每一次尝试都是以失败告终:2016年西贝燕麦面宣布暂停;2017年西贝麦香村关停;2018年推出的超级肉夹馍、2019年推出的西贝酸奶屋,甚至改变成受年轻人喜欢的餐吧形式,也反响平平。总体看来,西贝的快餐之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餐饮巨头纷纷发力零售化餐饮品牌 除了西贝,海底捞也开始发展U鼎冒菜之外的其他快餐品牌。 记者实地走访发现,海底捞也在北京开出一家名叫十八汆的面馆,这家店内品类有两种面底,八种浇头,一碗面的总价在9.9元到15元之间。一份小吃售价4元、甜品售价2元——4元不等,奶茶售价在5元到13元之间,水果茶10元/杯。且店内采用的是流水线取餐、自助结账的方式。 不过,这家店目前仅在北京酒仙桥开了一家门店。 前宅食送CEO、餐饮老板内参副总裁穆杨对记者表示,十八汆扩张速度有点慢,可能在经营上存在一定问题,因为这对海底捞而言属于不擅长的业态,在面馆这条路上还得摸索。 《2019中国快餐产业大数据研究报告》显示,随着快餐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快餐门店占比不断上升。快餐门店数在餐饮行业中的占比由2015年的33.6%增长到2019年的49.2%,几乎占到整个餐饮行业的半壁江山,快餐行业竞争也将随之增强。虽然中式快餐门店连锁率达到了55.1%,但是远不及西式快餐的78%。 行业人士表示,不管是西贝的弓长张亦或是海底捞的十八汆,都可以看出客单价在有意压低,从注册时间看,二者在快餐领域的试水也是“蓄谋已久”,但是现有业态的成功很难被复制。“因为二者此前没有做快餐的基因”,一位业内人士如此表示。 此外,外婆家创始人吴国平也开出第二家品牌——老鸭集。 “目前只有2家店,今年下半年将在浙江开出十几家门店。”吴国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老鸭集的运营模式还不太成熟,还需要时间来成长。“虽然是第二品牌,但是复制和孵化出来并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