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暇顾及旗下快餐品牌弓长张,推迟开业月余后,西贝莜面村旗下另一板块以“贾国龙功夫菜”手推车的形式,开进了盒马,贾老板这是想东边不亮西边亮? 值得注意的是,盒马鲜生作为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新零售平台,已经从最初的社区化一站式新零售体验中心,演变成集购物、就餐为一体的小型商场。尤其是盒马鲜生十里堡店,餐饮区域面积及品类在不断扩大,此时西贝莜面村进驻,能否取得一席之地呢? 西贝半成品手推车进驻盒马鲜生 近日,西贝莜面村正式入驻盒马鲜生十里堡店,与西贝莜面村实体门店不同的是,本次写有“贾国龙功夫菜”的手推车售卖的是包装食品形式的酸汤莜面鱼鱼、西贝手扒肉、蒙古牛大骨等菜品。这些菜品加热后在盒马公共就餐区食用,也可以打包外带,价格在10元-200元之间。 早在4月23日,西贝就成立了西贝功夫菜电商平台项目主体公司——天津西贝功夫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及员工持股平台——天津一顿好饭有限合伙企业,主要负责品牌管理、食品经营等各项业务。该项目将在3年内投资10亿元。 具体来看,“贾国龙功夫菜”主打到家零售菜品或者半成品服务,即采用急冻锁鲜技术保存大师研发的菜肴,消费者拿到菜品只需要简单加热即可享用。 记者走访发现,盒马鲜生十里堡店位于写字楼底商,周围住宅小区居多,工作日以写字楼上班族消费为主,周末以周边居民消费为主。而选择在盒马餐饮区就餐的人员多数为写字楼上班一族,因此,对于午休时间较短的上班族来说,贾国龙功夫菜预包装食品与盒马餐饮区现成的餐饮品类相比,并未拥有较大优势。 西贝快餐之路屡败屡战 早前,疫情期间喊出“撑不过三个月”的西贝,在获得了浦发银行4.3亿元的授信后,除了支付员工工资、推出贾国龙功夫菜之外,还试图继续在快餐领域一搏。 日前,西贝在其微信公众号上官宣:旗下全新快餐项目新中式快餐品牌“弓长张”国民食堂已经启动,前期布局地区为北京。西贝董事长贾国龙在一段介绍弓长张的视频中指出,无门槛就是所有人都能消费得起,早餐5元、正餐15元就能吃,价格很亲民。 据悉,早在2019年12月西贝就注册了“弓长张”这个商标。弓长张定位国民食堂,当时计划今年7月开业。但如今已经8月,门店仍未营业,大众点评上门店信息也是尚未营业的状态。 西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近年来一直探索快餐领域,但未正面回应为何延迟开业、具体开业时间等问题。 记者梳理发现,在快餐领域,西贝一直跃跃欲试却屡试未果。 早前在2015年,贾国龙表示,只有做快餐才能把西贝推成国际大品牌。为这个国际梦,他也做了很多尝试,但随后的每一次尝试都是以失败告终:2016年西贝燕麦面宣布暂停;2017年西贝麦香村关停;2018年推出的超级肉夹馍、2019年推出的西贝酸奶屋,甚至改变成受年轻人喜欢的餐吧形式,也反响平平。总体看来,西贝的快餐之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餐饮巨头纷纷发力零售化餐饮品牌 除了西贝,海底捞也开始发展U鼎冒菜之外的其他快餐品牌。 记者实地走访发现,海底捞也在北京开出一家名叫十八汆的面馆,这家店内品类有两种面底,八种浇头,一碗面的总价在9.9元到15元之间。一份小吃售价4元、甜品售价2元——4元不等,奶茶售价在5元到13元之间,水果茶10元/杯。且店内采用的是流水线取餐、自助结账的方式。 不过,这家店目前仅在北京酒仙桥开了一家门店。 前宅食送CEO、餐饮老板内参副总裁穆杨对记者表示,十八汆扩张速度有点慢,可能在经营上存在一定问题,因为这对海底捞而言属于不擅长的业态,在面馆这条路上还得摸索。 《2019中国快餐产业大数据研究报告》显示,随着快餐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快餐门店占比不断上升。快餐门店数在餐饮行业中的占比由2015年的33.6%增长到2019年的49.2%,几乎占到整个餐饮行业的半壁江山,快餐行业竞争也将随之增强。虽然中式快餐门店连锁率达到了55.1%,但是远不及西式快餐的78%。 行业人士表示,不管是西贝的弓长张亦或是海底捞的十八汆,都可以看出客单价在有意压低,从注册时间看,二者在快餐领域的试水也是“蓄谋已久”,但是现有业态的成功很难被复制。“因为二者此前没有做快餐的基因”,一位业内人士如此表示。 此外,外婆家创始人吴国平也开出第二家品牌——老鸭集。 “目前只有2家店,今年下半年将在浙江开出十几家门店。”吴国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老鸭集的运营模式还不太成熟,还需要时间来成长。“虽然是第二品牌,但是复制和孵化出来并不容易。”
最近一段时间,对于广大跨国快餐巨头来说可谓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危机,面对着席卷全球的黑天鹅事件,作为线下经济的绝对关键一环,快餐们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炸鸡没人买、牛扒没人吃、咖啡更没人喝了,在全面的关店潮下,快餐巨头们能指望中国拯救吗? 一、集体关店的快餐巨头们 根据中国基金报的报道,2020年已经过了一半,可全球肺炎疫情却仍未平息。受其影响最为严重的餐饮行业已经连亏两个季度,巨头们也纷纷交出史上最差成绩单。例如7月29日刚刚公布2020年二季度财报的麦当劳,就遭遇了2005年以来最差业绩。 财报显示,麦当劳上半年实现营收84.76亿美元,同比下滑18.77%;净利润15.91亿美元,同比减少44.09%。其中,第二季度营收37.62亿美元,同比下降29.58%;净利润4.84亿美元,同比下降68.11%,业绩降幅较第一季度进一步增大。 而早麦当劳一日公布了最新一季度业绩的星巴克也非常不乐观。星巴克最新财报显示,今年第三财季(3月30日至6月28日),公司实现营收42.22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下降约38.12%;净利润亏损6.78亿美元,去年同期净利润为13.73亿美元。与公司在疫情暴发前的预期相比,约损失31亿美元的销售额。 此外,在亚洲颇受欢迎的日式快餐吉野家也扛不住了。7月28日,据央视财经报道,吉野家宣布将在全球范围内关闭150家店,其中日本国内将关闭100家,海外关闭50家。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吉野家在全球共有约3300多家门店,其中海外共有1000多家门店,中国占到其六成以上,此次计划关闭的海外门店中也将涉及到中国市场。由于紧急状态下日本国内上千家门店停业或缩短营业时间,导致今年3月到5月吉野家已累计亏损40亿日元,全财年预计将亏损90亿日元,然而,吉野家2019财年其盈余也不过才7亿日元,今年预亏损或超去年利润10倍,可见损失惨重。 不过,最惨亏损王的称号还要当属汉堡王。据新西兰当地媒体报道,自3月25日新西兰进入封锁后,汉堡王的83家门店就处于暂停营业状态,然而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新西兰汉堡王连锁店就因欠款超过6500万新西兰元(约合2.77亿元人民币)被破产管理公司KordaMentha接管了。 面对着快餐巨头的集体比惨,快餐巨头的危机到底该怎么看?而中国能否成为拯救全球快餐业的唯一希望呢? 二、快餐巨头们的希望究竟在何方? 其实,看到快餐业巨头们面临的危机,其实很多中国读者都会觉得有些疑惑不解,毕竟我们也经历过全民宅在家的困难时刻,但是当时虽然有部分大餐饮企业过的比较困难,但是大部分的快餐企业过的还行,基本上保证生存不会是什么问题,但是这些快餐巨头却集体哭惨,这是不是有些太言过其实了,这其中到底原因何在呢? 首先,我们必须要回答快餐巨头为啥那么惨?快餐业作为一种最为常见的线下经济模式,其本身就是日常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当世界各国为了防控不得不推出居家令的时候,快餐业受到冲击也是可以理解的,这个时候肯定会有朋友问了为啥这些快餐店都不会送外卖呢?是不是傻呀?其实,真的不是快餐店不想去送外卖,而是中国和世界其他市场实在是差异巨大,中国有几类优势世界其他国家是难以比拟的: 一是中国拥有非常完善的外卖体系,我们不仅有美团、饿了么等大量的外卖平台,并且在中国巨大人口红利的帮助下,我们构建起了一支全世界其他国家难以望其项背的骑手队伍,根据美团发布的《2019年外卖骑手就业扶贫报告》中显示,2019年在美团平台就业的外卖骑手,共有398.7万人。送外卖的人数中,年轻人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外卖配送员的数量已经达到700万,正是如此庞大的外卖骑手大军给中国搭建起了能够在防控期间确保外卖安全的坚定基础。 二是中国人的居住模式相对集中,更容易推动快餐企业构建外卖模式,我们对比中美两国的居住模式就会发现,中国人由于人口众多居住非常集中,所以我们逐渐形成了以小区为核心的居住体系,这让我们送餐的成本被大大降低,基本上一个外卖员一个小区就可以送多单,但是美国人的居住则相对分散,一个社区由非常多的独栋建筑组成,各家各户之间间隔非常遥远,这就让快餐配送成为了难点。 也正是如此,一方面快餐巨头缺乏足够的外卖基础设施为其服务,自己构建外卖体系又难度巨大,另一方面,独特的国情也大规模增加了快餐企业的外卖成本,最终导致外卖没办法成为拯救快餐企业的有力支撑。 其次,我们要回答第二个问题中国能否救这些快餐巨头呢?我们要明白中国的餐饮市场在中国全面复产复工的状态下已经得到了较好的恢复,作为全世界少有的已经实现经济复苏的主要经济体,中国无疑成为了有希望帮助这些餐饮巨头的地方,那么,这些餐饮巨头能怎么办呢? 一是加速在中国的开店数量以弥补其他市场的损失。对于这些快餐巨头来说,如果其本身就在中国有一定的竞争优势的话,那么这个时候加速在中国的开店数量用中国市场弥补其他市场的损失无疑是一个比较理性的选择,比如说星巴克就表示,公司计划2020财年在美国市场净新增300家门店,在中国新开至少500家门店,而目前星巴克在中国的门店数量已经超过4400家,今年以来,更是已新增近300家门店。 二是加速进行互联网化转型推动门店扭亏。其实正所谓“衣食住行”这些都是所有国家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快餐店在世界各国其实都是刚需的存在,所以对于快餐企业来说,这个时候其实并不是用户不需要他们,而是目前他们的服务难以触达用户,那么最好的办法无疑就是加速互联网化的进程,比如说尽快推出符合互联网需要的外卖服务体系,不一定需要中国式的美团、饿了么,基于社交平台的小程序其实也是很好的选择,只要能让用户触达同样能够起到类似的作用。 三是加速根据实际需要改变自身提供的服务体系。正如同我们在防控期间看到的,很多人由于长期宅在家已经产生了与之前不一样的众多需求,比如说需要更多的半成品,需要更多元化的服务,这些都是中国商家已经总结出了的成熟经验,这个时候只要好好学习一下,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相信快餐企业能够很快找到符合当地需要的产品。 正如齐白石先生所说的“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中国给世界的贡献不仅仅有一个已经率先实现经济复苏的市场,更有很多宝贵的经验,不知道这些快餐巨头们看懂了没有。